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景富春  周颖  祝世发  陈虹 《中国药房》2005,16(17):1347-1349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病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是其防治重点。长期以来,患上述疾病患者的死因多与突发的心血管事件有关,因此以往较多的研究都建立在如何预测并防治心血管事件上。早期的观点认为,在与血压有关的因素中,舒张压(DBp)是衡量高血压严重程度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较好指标,由此形成了在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中优先观察DBp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对左室肥大的影响。方法检测观察2007-2008年256例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左室肥大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随着脉压增大、左室增厚越明显,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可引起左室肥大。  相似文献   

3.
4.
李彦明  马振兴  武飞 《河北医药》2006,28(11):1080-1081
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年龄每增长10岁,患病率增加10%,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达50%左右.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半数以上是收缩压升高为主,即收缩压(SBP)≥140mm Hg,舒张压(DBP)<90mm Hg.即使有DBP升高,多于50~60岁达到顶峰,以后开始下降.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多增大.即增大反映大动脉管壁的僵硬度增大[1],与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强相关性,并且相关性独立于SBP和DBP水平[2],是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临床医师只注重高血压的治疗,而忽略即增高,使老年人高血压引发的慢性心血管疾病(CVD)预后差,病死率高.所以,必须充分认识老年人即增大的危害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血压的同时,降低即,对改善临床预后、延长老年人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张今年72岁,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64岁那年,老张患了高血压,服尼群地平、寿比山,保持低盐饮食,血压还算控制得好。但到了70岁,脉压开始增大,把降压药改为代文(缬沙坦)、欣然(硝苯地平缓释片)、倍他乐克、珍菊降压片,血压却还是控制得不理想。每天早上起床时,  相似文献   

6.
陈国炎 《华夏医药》2005,9(4):328-329
目的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脉压差增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院专科门诊脉压增大病人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均有低密度胆固醇增高,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根据脉压增大的病理机制,选用氨氯地平、消心痛、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中医中药自拟抗动脉硬化汤每天一剂。一年后观察脉压差、低密度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脉压差增大治疗后减少显效20例占67%,有效6例,占20%,无效4例,占13%。全部病例低密度胆固醇均降至正常。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氨氯地平、消心痛、氨氯地平联合中药抗动脉硬化汤治疗脉压增大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发病时脉压和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与对照组的比较,探讨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预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08例,测定入院时的首次血压(不受治疗因素影响),计算其脉压(PP)、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PP/MAPRatio),与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02例的PP、PP/MAP Ratio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出血组的PP、PP/MAP Ratio显著高于对照组(PP:χ^2=196.000,PP/MAP Ratio:χ^2=249.771,P〈0.01),PP、PP/MAP Ratio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χ^2=87.469,PP/MAP Ratio:χ^2=18.960,P〈0.01)。全部病例进人Logstic回归分析,PP≥50 mmHg者脑出血发病的危险性是PP低于50mmHg者的5倍(0R=5.000,95%CI为2.642~9.461);PP/MAP Ratio高于0.45者脑出血是PP/MAP Ratio低于0.45者的2.6倍(0R=2.647,95%CI为1.516~4.622)。PP〉50mmHg、PP/MAP Ratio〉0:45,脑出血的发病率明显增大。结论PP/MAP Ratio也和PP-样都可以用于预测脑出血发病的危险性,PP/MAP Ratio是无量纲值,具有可比性,因此优于P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少年脉压和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的轨迹现象。方法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选取16~18岁高中一年级学生男332例,女425例,测定血压,并随访3年观察血压变化,分析比较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的相关性及其性别差异。结果收缩压、舒张压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938,相关性比较强;脉压、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的相关系数为0.182、0.200,相关性比较弱。男性的收缩压、舒张压相关系数分别为0.637、0.945,女性的收缩压、舒张压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0.916,都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脉压相关系数为0.262,统计学意义;女性的脉压相关系数为0.073,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相关性系数为0.301,女性为0.121,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6~18岁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相关性比较强,脉压、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相关性比较弱,男性相关性强于女性。脉压、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相关性比较弱,男性相关性强于女性。脉压、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轨迹在16~18岁青少年中已经存在。在描述动脉硬化轨迹现象方面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优于脉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脉压、脉压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病1、2、3级组,并将6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脉压、脉压指数。通过高血压病患者间及与正常人群的对比,获得不同分组高血压病患者脉压、脉压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组脉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脉压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高血压病2级组和3级组脉压明显高于1级组(P<0.01),高血压病2级组脉压指数明显高于1级组和3级组(P<0.01)。结论脉压、脉压指数与血压关系密切,其中,脉压表现出随血压水平升高而持续升高的趋势;脉压、脉压指数作为临床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脉压及夜间血压下降异常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脉压(pulse pressure,PP)及夜间血压下降异常(Impaired nocturnal BP decline)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根据尿白蛋白/血肌酐比值大小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肾病组37例(A组)和肾病组117例(B组),其中肾病组(B组)又分为早期肾病65例(B1组)和临床肾病52例(B2组)两个亚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BMI、HbA1C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脉压及夜间血压下降异常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呈显著相关(95%CI,1.248~3.262;1.468~3.682)。结论脉压及夜间血压下降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临床上应及早进行干预,降低收缩压的同时防止舒张压过度降低,平稳降压,减小血压波动,对降低肾损害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脉压/平均动脉压比率(PP/MAP Ratio)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将受检男女200例分为四个年龄组,每组各50例,排除可能影响受检者血压的因素以后,测量血压并计算PP/MAP Ratio,用统计学的方法加以比较.结果 PP/MAP比率在各年龄组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PP/MAP Ratio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理论上有合理性,临床上可行,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文 《天津医药》2005,33(11):730-731
脉压异常和C-反应蛋白(CRP)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脉压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增加是通过炎症的作用实现的。笔者对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和CRP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的关系。方法将12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超声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采用无创动态血压分别测定24h、白天及夜间平均PP、PPI。结果颈动脉斑块组PP及PPI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两组内昼夜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及PPI增大是致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监测PP及PPI为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动脉硬化提供简便、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林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68-226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及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4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录血压变化,根据脉压测定值分为≥60 mmHg(A组)和<60 mmHg(B组)两组,将两组患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血肌酐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脉压≥60 mmHg组心肌肥厚、心电图异常、肾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脉压<60 mmHg组(均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及肾损害呈正相关,是评价高血压病危险度及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对指导临床血压调整,防止终点事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1999年10月~2002年12月本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4~81岁,平均(54.0948.96)岁,心率49~102次/min.均符合199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指南>建议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并除外症状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高脉压组49例,年龄(56.5±8.87)岁;低脉压组31例,年龄(47.9±5.93)岁.脉压即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所计算的平均值,高脉压组为平均脉压>40 mmHg,低脉压组为平均脉压≤40 mmHg.两组均排除其他影响脉压的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Paget病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及健康对照者3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脂、血糖、血压、脉压、脉压指数等指标,并分析血清脂联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36±2.04)μg/ml vs(6.83±2.24)μg/ml,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脉压指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脉压指数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脉压和脉压指数高的患者,其血清脂联素浓度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本院门诊及病房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年龄62~76岁。根据超声结果,将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的IMT≥1.0mm或/和颈动脉斑块者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将IMT〈1.0mm和未见斑块形成者定为颈动脉正常组。根据动态血压计算出24h平均脉压和脉压指数。研究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脉压值为(69.32±12.51)mmHg,脉压指数(0.48±0.06);颈动脉正常组脉压值为(53.96±10.28)mmHg,脉压指数(0.37±0.04);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脉压及脉压指数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相关性,是可以很好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莹  张建平等 《云南医药》2001,22(3):230-231
有研究发现在老年人口中脉压增大已成为心血管事件 ,尤其是心脏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1〕。并已证明脉压增宽与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关性更大〔2〕。本研究测量踏车试验者的血压 ,明确其间有无相关性。对象和方法 进行踏车试验的患者 72名 ,其中男性 53名 ,女性 19名 ,年龄 53岁至 73岁。所有受试者于行踏车试验前 2天清晨 8~ 10时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休息时 (坐式 )测右肱动脉压两次取其平均值 ,计算脉压。按Bruce次极量运动方案 ,每 2 5W为一级 ,每级运动 3分钟 ,直至达最大预期心率的 85%。踏车试验阳性标准为 ,在以R波为主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血压昼夜节律对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24hPP分为4组,A组:PP≤40mmHg(1mm-Hg=0.133kPa)(28例),B组:41~60mmHg(1mmHg=0.133kPa)(43例),C组:61~80mmHg(1mmHg=0.133kPa)(51例),D组:大于80mmHg(1mmHg=0.133kPa)(24例);按血压昼夜变化率(△MBP)分为2组,杓型组:△MBP≥10%(65例),非杓型组:△MBP〈10%(81例),分别进行2h动态血压监测和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并比较各组的检测值。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随着24hPP增高,早期肾损害程度越严重,D组〉C组〉B组〉A组(P〈0.05);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早期肾损害程度明显高于杓型组(P〈0.05)。结论 24hPP增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患者检测其血压、心率、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尿酸(UA)。根据脉压将所有患者分为脉压<60mmHg和脉压≥60mmHg两组,比较两组BMI、FBS、TC、TG、HDL-C、LDL-C、UA。结果 BMI、FBS、TC、TG、LDL-C、UA指标脉压≥60mmHg一组普遍比脉压<60mmHg一组升高。结论脉压高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