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伟 《临床荟萃》2001,16(2):53-54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浓度的变化。方法 :测定 5 1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α HBDH的浓度 ,并随机选择 45例同龄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肺心病组的血清α HBDH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而重症肺心病组血清α HBDH又比轻症肺心病组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血清α HBDH浓度的变化能反映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的变化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程进展、疗效及预后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用Roche 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6例初发、30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4例未缓解、10例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α-HBDH与LDH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初发患者血清LDH及α-HBDH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达完全缓解患者与治疗前血清LDH及α-HB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时血清LDH和α-HBD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LDH及α-HBDH的变化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程进展、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6例初诊AML、24例复发急性白血病、36例缓解急性白血病行血清LDH及HBDH检测,部分病例行免疫分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LDH与HBDH间具正相关性,两者敏感性无差别;AML与复发者的LDH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者,LDH值也明显高于缓解者和正常健康者,且差别有统计意义;LDH与白细胞总数有相关性,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数无相关性,动态观察LDH变化可预测疾病转归;LDH与FAB亚型有相关性;与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DH和HBDH可预测白血病的发生和转归及成为FAB分型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 ,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于发病 7天内检测 79例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 ,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肌酸激酶 (CK)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 ,与32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除CK MB外 ,脑出血 (ICH)组和脑梗死 (CI)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CH组和CI组的血清心肌酶谱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有颞叶损害组心肌酶谱高于无颞叶损害组 (P<0 .0 5 ) ;LDH水平与SSS评分呈正相关 (rs=0 .30 3,P <0 .0 1)。结论 ACVD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肌酶谱改变 ,检测其血清心肌酶谱有助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余沂滨 《山西临床医药》2009,(20):1847-184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观测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数据。结果:化疗前LDH水平较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的LD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复发时再次出现上述改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LDH水平无差异。结论: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LDH水平有助于判断其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胃肠癌症患者α—羟丁酸脱氢酶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癌症患者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变化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0例胃肠癌症患者血心肌酶进行检测,并与胃肠癌症术后患者及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胃肠癌患者血α-羟丁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及术后患者,P<0.05,经计算HBDH/LDH的比值,三组基本一致。结论:α-羟丁酸脱氢酶活力增高是肿瘤自身增生及破坏分解的结果,也是肿瘤病情活动性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白血病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酶速率法检测4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缓解后、复发后,同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0例(病毒性心肌炎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测定初诊时骨髓原始 幼稚细胞比例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 儿童急性白血病初治时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心肌炎患儿(P<0.001)及健康对照组(P<0.001),且与骨髓原始 幼稚细胞比例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P<0.05);完全缓解后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低于初治时水平(P<0.05),复发后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时水平(P<0.05).结论 血清乳酸脱氢酶可鉴别儿童急性白血病良恶性、病情监测、疗效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58例患者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浓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入院时血中毒鼠强含量。统计入院前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对血中毒鼠强浓度及癫痫发作次数与血清心肌酶浓度作相关分析。结果入院前癫痫发作次数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浓度呈正相关;入院时血中毒鼠强浓度同肌酸激酶浓度呈正相关,同CKMB浓度、CKMB/CK比值无相关性。结论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浓度增高主要由骨骼肌损伤引起;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浓度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a-羟丁酸脱氢酶(a-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等在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诊断价值,我们对2002年11月到2005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AMI的64例患者进行了血清a—HBDH、LDH、CK、CK—MB、AST的测定。结果显示a—HBDH在AMI发病后的酶活性开始升高时间及恢复正常时间均与LDH非常相近。且均不如CK—MB敏感。结论是a—HBDH与LDH在诊断AMI时没有同时测定的必要,其没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该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MM患者(实验组)血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对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采用速率法检测LDH和HBDH,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免疫固定电泳分型:IgG型66例、IgA型19例、IgM型10例、轻链型27例;对于血清LDH、HBDH、hs-CRP水平,实验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Ⅱ、Ⅲ期的MM患者明显高于Ⅰ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链型较健康对照组3个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维吾尔族MM患者较健康对照组3个指标升高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HBDH、hs-CRP水平,对该地区汉族、维吾尔族MM患者的病情判断和疗效监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羟丁酸脱氢酶变化在慢性肺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华  陈艳波  徐丽梅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056-1057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与血清羟丁酸脱氢酶 (A HBDH )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血清A HBDH升高的可能原因。方法 :测定 7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A HBDH的浓度 ,并按有无呼衰分成两组 :单纯慢性肺心病组共 43例 ,慢性肺心病并呼衰组共 33例。并设对照组。结果 :慢性肺心病组的血清A HBDH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而慢性肺心病并呼衰组血清A HBDH又比单纯肺心病组明显增高 (P <0 0 1)。各组间PaO2 亦有明显差异(P <0 0 1)。结论 :血清A HBDH能间接反映心肌损伤和机体缺氧的严重程度 ,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在心肌损伤与肝脏损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6例心肌损伤、68例肝脏损伤患者以及61例正常对照组的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LDH、HB-D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损伤和肝脏损伤患者上述各个酶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尤其是HBDH与LDH比值,心脏损伤患者明显升高(0.919±0.050),正常对照组为0.779±0.039,肝脏损伤患者显著降低(0.597±0.087)。结论酶类的测定方法简单、试剂稳定、质量控制容易保证,HBDH/LDH可作为鉴别诊断心肌损伤和肝脏损伤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各种心肌酶在颅脑疾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变化,为临床颅脑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疾病、急性颅脑损伤和脑肿瘤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测其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和谷氨酰转移酶(GGT)值。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脑脊液及血清中的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其中以急性颅脑损伤组最高;2)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比较,脑脊液中的GGT、LDH、HBDH、C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检测脑脊液及血清中的心肌酶可用于鉴别诊断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心肌酶的测定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的性质及预后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在有机磷中毒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燕宪亮  黄炜  许铁 《临床荟萃》2002,17(6):318-319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清除毒物、应用解毒剂和阿托品及其他治疗 ,入院第二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K)、羟丁酸脱氢酶 (HBDH) ,监测心电图 ;并于同期测定当地 30名健康人血清酶及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 血清酶学指标 ,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重度中毒死亡组与中度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重度中毒治愈组与中度中毒组AST、LDH、CK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重度中毒死亡组与中度中毒组AST、CK、HBD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重度中毒死亡组与重度中毒治愈组HBDH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中毒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室速、室颤 )较其他组高 (P <0 .0 1)。结论 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 ,在治疗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初发、缓解、复发时血清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 MG)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β2-MG及CRP水平在初发组、复发组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LDH,β2-MG及CRP水平对于判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预后及复发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酶水平的改变。方法 在治疗前采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 4 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标本 6 0例和正常人群脑脊液标本 2 0例 ,用速率法测定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γ 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碱性磷酸酶 (ALP)、乳酸脱氢酶(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8种酶水平。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LDH、AST水平为 (1 80 .88± 1 1 2 .1 9)U/L、(4 2 .1 5± 0 .81 )U/L ,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 (P <0 .0 1 )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对脑脊液进行LDH、AST检测 ,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初诊未治组(18例),难治复发组(20例),化疗缓解组(27例)。比较三组患者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差异。结果:初诊未治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LDH水平均高于难治复发组及化疗缓解组;难治复发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LDH水平均高于化疗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水平可有效反映急性白血病病情程度,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动态监测该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 ,往往因为鉴别困难而造成误诊误治。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和α 羟丁酸脱氢酶 (HBDH)活性测定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且有关报道较少见 ,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共 4 8例 ,其中MDS 2 6例 [难治性贫血 (RA) 9例 ,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RAS) 2例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 11例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羟丁酸脱氢酶在儿童感染性疾病测定的临床价值,并与心肌酶谱其他各项目指标作相关分析。方法对患有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随机抽样1 753例,检测血清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比较各项检测指标的相关系数。结果四种心肌酶都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DH与LDH相关系数r=0.975(P〈0.01),高度正相关。结论调查显示,由于LDH与α-HBDH高度正相关,建议感染性疾病患儿取消α-HBDH检测,以其他更敏感的指标代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探讨LDH对AL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初诊的1 184例AL患者的2 170例次LDH水平,评估患者LDH水平随疾病进程的变化趋势并探究其与AL的预后和疾病进展的关系,同时分析LDH与血细胞、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白血病融合基因和流式细胞术分型等相关辅助诊断指标的关系。结果 AL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的LDH水发平不同,其中初发组及复发组LDH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组LDH水平有所减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LDH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组(P0.05)。与其他AL诊断及预后相关指标比较,LDH与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数、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细胞免疫分型等都有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病程阶段、不同亚型AL患者的血清LDH水平有差异,血清LDH水平可作为AL诊断、疾病进程及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