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洋  吕娟丽  沈丹  李新芳 《武警医学》2009,20(3):273-274
微乳(microm mulsion,ME)的概念是由Hoar和Schul-man[1]在1943年引入的,是指乳滴直径介于0.05~0.1 μm的乳剂,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按一定比例,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形成的光学上各向同性、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2.
纳米乳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载药系统,由于粒径小、黏度低,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而显示出优越的载药效果,并可改变难溶性药物临床应用剂型较少的现状.该文阐述了纳米乳与微乳、常规乳液的差异;分析了影响纳米乳性质的关键因素,包括组分的选择、温度和pH以及制备方法;展示了纳米乳多元化的给药途径;列举了国内外纳米乳上市产...  相似文献   

3.
本以改进型Franz扩散池为研究工具,以裸鼠皮肤为实验屏障,研究了不同接收液(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乙醇,蒸馏水,PEG400饱和水溶液,pH6.8磷酸缓冲液)对青藤碱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接收液时具有较好的萃取回收率及较高的透皮吸收速率常数,提示磷酸盐缓冲液是进行青藤碱透皮吸收研究的较理想的接收液。  相似文献   

4.
我军药剂学领域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研了“十五”期间,我军药学工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数百篇药剂学方面的文章,按剂型和技术分为12类进行综述,说明我军药学工作者比较注重药剂学前沿的科学研究,新技术在药剂工艺改造中的应用,并在药剂剂型研究中取得很大突破,涉及的研究范围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同步。“十一五”期间要加大新业务,将新技术引入药剂学研究,加大药用辅料研究力度,加强创新药研究,特别是与军事斗争相结合的中西新药剂型研究。  相似文献   

5.
膏药,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创的一种透皮给药系统,在我国的医学典籍中收录了大量用于局部和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许多年来,膏药一直被大家认为是可用来治疗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疾病,具有止痛、活血作用的药物。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第一个用于治疗运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介绍国内透皮给药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我国新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内大量有代表性的献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对常见的化学、物理和载体透皮促进方法、透皮数学模型和中药透皮等现状进行综述,并对解决肽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非注射方式,大力发展中药透皮系统和加快开发国产辅料步伐予以简要展望。结论 透皮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宋琪  陈鹰 《军队医药》2001,11(1):36-39
目的:对阿昔洛韦前药物即阿昔韦棕榈酸酯所制得的脂质体凝胶剂的透皮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了体鼠皮的透皮实验方法,并以阿昔洛韦脂质体凝胶、阿昔洛韦凝胶、阿昔洛韦水溶液、阿昔洛韦软膏剂作比较。结果:阿昔洛韦药脂质体凝胶在皮肤内的滞留多(74.82%),透皮率小(15.62%)。结论:阿昔洛韦棕榈酸酯质体凝胶有望成为高效、安全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8.
大蒜油亚微乳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考察大蒜油亚微乳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法,以大蒜素(DATS)为指标性成分,分别对大蒜油亚微乳、大蒜油注射液进行高温高湿冷冻稀释试验以及加速试验,长期留样观察试验,并以粒径为指标观察物理稳定性。结果 在高温、光照条件下,亚微乳中大蒜素的含量有所下降,粒径无明显变化,同等条件下,DATS在注射液中的下降率几乎是在亚微乳中的2倍;冷冻条件下,含量无变化,而粒径显著增大。在2 5±2℃下避光条件下进行的加速试验和在6±2℃条件下进行的长期留样试验,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无变化,稳定性良好。稀释试验表明不同稀释剂在10h内对乳剂的各项检查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 大蒜油亚微乳的稳定性比大蒜油注射液的有所提高,但仍应在适宜温度下避光贮存,不得冷冻。  相似文献   

9.
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增长,它是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第三种疾病,因而对糖尿病的治疗成了世界各国医药工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降血糖生化药物,胰岛素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目前胰岛素的给药方式以肌肉注射为主,但肌肉注射给药存在许多缺点,所以口服给药成为目前胰岛素给药的研究热点,本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胰岛素口服制剂的现状及研究动态,通过对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研究中酶抑制剂,胰岛素吸收剂,药用高分子材料的选择,改性,修饰等的综述,对胰岛素口服制剂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丹 《人民军医》2009,(9):618-619
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对各种临床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有较好的辅助治疗和调节作用。现就微生态制剂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静脉注射用紫杉醇亚微乳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备紫杉醇亚微乳,考察处方和工艺主要因素对乳剂相关性质的影响,评价其质量,并对血管刺激性进行考察。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紫杉醇亚微乳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68±22)nm,多分散系数为(0.89±0.05),Zeta电位为-(33.9±0.5)mV,稳定性较好,血管刺激性小。结论紫杉醇亚微乳处方和工艺合理可靠,安全性好,便于生产和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紫杉醇微乳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薏米仁油研制紫杉醇微乳,评价其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和薏米仁油,制备紫杉醇微乳,并测定其Zeta电位和粒度分布。评价紫杉醇微乳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其抗肿瘤作用。结果紫杉醇微乳粒径为112.6±2.5nm,Zeta电位为-32.4±3.5mV。在本实验条件下,紫杉醇微乳显著降低了紫杉醇的急性毒性,紫杉醇和薏米仁油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作用(P〈0.01)。结论我们制备的紫杉醇微乳有可能成为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亚微乳注射液处方成分配比及制备工艺。方法以依托泊苷亚微乳注射液的粒径与分布、包封率及外观稳定性为评价指标,对其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处方成分配比等进行考察。结果依托泊苷亚微乳注射液pH在4.0~6.5之间,高压均质操作在25℃下进行,均质压力为800bar,均质6~10次可以得到粒径200nm以下且分布较均匀的亚微乳注射液。结论该法制备的依托泊苷亚微乳注射液性质稳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桦木酸微乳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桦木酸微乳的配方组成,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通过滴定法绘制三元相图,筛选微乳配方组成;建立桦木酸的HPLC测定法;考察微乳对桦木酸的增溶作用,及室温、40℃、光照条件下放置10d的稳定性。结果Cremophor RH40和Tween80均可形成微乳,随着Km(表面活性剂/乙醇的重量比)的增大,微乳区也增大,油相十四酸异丙酯和十六酸异丙酯对微乳区的影响不大,微乳在室温、40℃和以及光照的条件下一直呈澄清透明状态,说明微乳在这些条件下稳定。结论优选的最佳配方组成为Tween80-乙醇-十四酸异丙酯一水的比例为5:5:3:8.6。  相似文献   

15.
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研究进展。蛋白多肽类药物在现代疾病预防和治疗中作用日益突出,但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在消化道中易被破坏,口服生物利用度差,常规给药一直以注射为主。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采取结构修饰、应用吸收促进剂、酶抑制剂以及制备新型载药、释药系统等手段,可大大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使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制剂显示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滴定法绘制拟三元相图。分别考察表面活性剂,且表面活性剂,油相及添加剂对微乳区的影响。结果: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油相的结构,水相中添加剂的变化及温度的变化对微孔的形成均有影响。结论:在合适的条件下,应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制成药用微乳载体。  相似文献   

17.
张慧欣 《民航医学》2007,17(1):29-31
1 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微生态制剂亦称微生态调节剂。包括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合生元(synbiotics)。均是根据微生态学理论,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促进物质的生物制剂,具有补充或促生有益菌的作用,恢复和保持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微生态制剂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8.
<正>微生态制剂也叫活菌制剂或生菌剂,是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也随之迅速地发展起来。国际上将微生态制剂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胸腺肽α1微乳中胸腺肽α1含量。方法色谱柱:Venusil XBP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pH=5.7)-乙腈(92∶8),流动相B:乙腈;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μl。结果胸腺肽α1在0.01~0.1 m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15 837 X+2.7636(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0.12%(n=9)。结论该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可作为胸腺肽α1微乳中胸腺肽α1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入栓塞用微球制剂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多年来,随着医疗仪器设备和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CAE)日益完善.临床上成功的应用TCAE技术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1]:①理想的栓塞剂;②严格的适应证;③熟练的导管操作技术.但到目前为止,临床应用中尚无十分理想的栓塞剂.微球以其基质材料种类多、对特定组织器官的靶向性高、栓塞效果好、可与化疗药及磁流体和放射性核素结合以及可缓释药物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综述可生物降解类和非生物降解类微球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最近研究比较多的放射性微球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