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苦菜汤治疗湿热未尽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未尽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予西药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菜汤。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结论:复方苦菜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湿热未尽型慢性乙型肝炎在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退黄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补肾方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补肾方治疗组和苦参素对照组各30例,疗程6个月,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随访时HBVDNA滴度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半年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P<0.01,P<0.05),其中TBIL、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方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为明确的抗病毒疗效,且能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补肾解毒方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替比夫定联合补肾解毒方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替比夫定治疗。治疗第4周、12周、24周、48周后分别观察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2周ALT复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第48周的HBV-DNA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补肾解毒方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并有一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血补肾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7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补肾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个月后NK细胞、CD4~+及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CD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NK细胞、CD4~+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补肾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中医症候评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郁芪灵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郁芪灵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LB、GG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郁芪灵汤联合恩替卡韦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陈海平  何泽宝  应灵军  谈朦 《新中医》2019,51(11):122-124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3例予以常规护肝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和中医症状综合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和hs-CR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肝纤维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免疫功能及中医症状综合评分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NK、CD4+、CD4+/CD8+水平和中医症状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和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联合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联合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替比夫定治疗。联合组采用补肾健脾方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AST、ALT、TBil、GG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肽原(Ⅳ-C)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HA、PCⅢ、LN、Ⅳ-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健脾方联合替比夫定能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及单纯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综合疗效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均降至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观察A组与观察B组患者血清ALT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患者综合治疗有效率、治疗后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观察A组与观察B组患者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免疫调节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提高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联合干扰素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血清Th1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HBeAg阳性CHB患者,最终60例患者纳入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补肾方。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24、36、48周,2组ALT及A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36、48周,治疗组ALT及AST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12、24、36、48周,2组TBi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治疗时间点TBil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24、36、48周,2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 0.05);治疗24、36、48周,治疗组IL-2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2组治疗36、48周及治疗组治疗24周时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36、48周,治疗组IFN-γ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健脾补肾方能改善HBeAg阳性CHB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Th1型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及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肝功能的改变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脂肪肝患者56例,分为NAFLD组28例,乙型肝炎合并NAFLD组28例;另选取正常体检者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TNF-α与IL-6水平变化,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NAFLD组及乙型肝炎合并NAFLD组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NAFLD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乙型肝炎合并NAF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后,TNF-α与IL-6水平会受到影响,肝脏损伤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服用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两组均治疗2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eAg阴转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陈利平  陈丹丹 《新中医》2012,(12):47-49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水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柴芍六君水蛭汤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8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52.08%,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率为27.08%,总有效率为79.1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球蛋白(A/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111型前胶原(PCIU)、Ⅳ型胶原(PCIV)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柴芍六君水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抑毒方治疗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e-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57例HBeAg阳性CHB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单用恩替卡韦组(对照组)和恩替卡韦联合抑毒方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ALT、AST、HBV-DNA、HBV-M、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T细胞的数量和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量,以及Th1、Th2、Tc1、Tc2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共有7例病例脱落。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够明显降低ALT、AST、HBV-DNA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P0.05);并能明显提高肝功能复常率,而对HBV-DNA和HBeAg转阴率的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能够明显增加NKT细胞分泌IFN-γ,减少分泌IL-4,增加Tc1细胞的数量,导致Tc1/Tc2比值升高,而治疗组不但可以增加NKT细胞的数量,使IFN-γ分泌增加,IL-4分泌减少,而且能够明显增加Th1、Tc1细胞数量,降低Th2、Tc2细胞数量,导致Th1/Th2、Tc1/Tc2的比值升高(P0.05)。结论抑毒方能够有效改善HBeAg阳性CHB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DNA复制、改善临床症状;抑毒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NKT细胞的数量,使NKT细胞分泌IFN-γ增加,分泌IL-4降低,调节Th1/Th2与Tc1/Tc2之间的平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大光  郭中云 《河南中医》2011,31(9):994-995
目的:观察平肝颗粒结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平肝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肝纤四项以及HBV-DNA阴转率.结果:经治疗后的第1、4、12周治疗组患者ALT、AST和TBIL均明显降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方剂联合西医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7月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方剂,两组患者治疗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瘙痒评分(1.04±0.35)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89±0.38),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AST、TBA、ALT、TBi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妊娠结局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方剂联合西医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基础治疗+中药汤剂+苦碟子注射液+中药泡洗+综合康复方案,对照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现代康复技术.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14天NIHSS评分(22.33±1.06)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21天后,治疗组NIHSS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18.73±1.23)分、(20.19±2.17)分、(38.68±2.85)分]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1.65±1.41)分、(25.37±2.34)分、(32.12±3.11)分](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 (55/60),对照组为70.00% (2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8,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分,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h9细胞在乙肝病毒感染炎症过程中的变化及健脾补肾法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ALT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各50例,测定Th9水平,观察Th9在慢性乙肝不同炎症程度过程中的变化;从以上病例中选择符合抗病毒治疗病例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健脾补肾中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照组仅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治疗前后观察Th9、肝功能、HBV-DNA等指标,疗程为24周。结果:随着ALT水平的升高,Th9细胞比例逐渐升高,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9与ALT呈正相关(r=0.804,P<0.05),与HBV-DNA无相关性。观察组Th9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h9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h9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的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复常时间、HBV-DNA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9细胞与乙肝病毒感染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健脾补肾中药可以通过调节Th9细胞,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纤维化症状体征的缓解情况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苦参碱联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干扰素治疗,6月后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肝纤维4项及IFN-γ含量。结果:2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提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升高血清IFN-γ含量(P〈0.01);在降低ALT、AST、HA、PCⅢ、Ⅳ-C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碱联合干扰素可升高血清IFN-γ含量,抑制肝纤维化,同时还可抑制病毒复制,促进HBV复制标志物阴转,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八宝丹胶囊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八宝丹胶囊。2组均2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肝功能主要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总胆汁酸(TBA)]变化情况;观察TBiL复常时间及复常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尿黄、肝区叩痛、舌苔黄腻及舌质紫黯改善例数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LT、AST、TBiL、γ-GT及TB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BiL及TB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BiL复常时间(31.52±4.60)d,复常率80.4%;对照组TBiL复常时间(44.32±5.70)d,复常率60.7%,治疗组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八宝丹胶囊可明显改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退黄效果佳,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肝功能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235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其临床征象辩证为肝郁脾虚(74例)、湿热中阻(80例)、脾肾阳虚(20例)、肝肾阴虚(25例)以及瘀血阻络(36例)5组,比较5种证型肝功能(ALT、AST、ALT/AST、TBIL、DBIL)等指标的检测差异。结果:湿热中阻、肝郁脾虚两型中ALT(235.77±113.31、197.34±83.39)μ/L、AST(184.53±73.85、135.61±62.17)μ/L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三型(P<0.05);湿热中阻型患者TBIL(45.77±43.31)μmol/L、DBIL(34.53±33.85)μmol/L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证型TBIL、DBIL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其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