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可有效缩减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30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128例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血脂水平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大小、斑块消失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斑块面积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斑块面积,增加斑块消失率,稳定斑块作用,不增加脑出血事件的发生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09-12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延缓脑血栓形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Smax)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减少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分析2011~2013年我中心收治的83例脑梗死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患者经过1年的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治疗,复发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起协同发挥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87-2588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选取我院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TC、TG、HDL、LDL和颈动脉IMT比较,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和颈动脉IMT显著低于治疗前,HDL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机体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预防脑梗死再发联合治疗方案5年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预防脑梗死再发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终点事件发生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方法 初发性脑梗死患者9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6例,对照组352例,治疗组给予个体化血压调治技术,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及危险分层下小剂量辛伐他汀达标,三大类药物构成一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降压、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及危险分层下小剂量辛伐他汀达标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3年和5年后脑梗死再发率、终点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及依从性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3年和5年脑梗死再发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4%vs 13.6%、7.8%vs21.0%、5.8%vs 11.6%(P<0.01),治疗后5年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4.2%vs 7.1%(P<0.05).治疗组治疗后3年和5年功能健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头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肝酶升高、消化道出血、癌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退出率高于治疗组,13.6%vs 5.3%(P<0.01).结论 预防脑梗死再发联合治疗方案,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能显著降低脑梗死再发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极大的提高了功能健康水平.患者对药物依从性好,而且安全性也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TI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3例应用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对照组43例应用阿司匹林口服,均治疗1年,观察2组发生非致死性脑梗死和再发TIA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致死性脑梗死和再发TIA的发生率分别为9.3%、7.0%,明显低于对照组(18.6%、16.3%),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二级预防作用。方法: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52例,按治疗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及联合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NSE、CRP的水平,以及二级预防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5天的血清S10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血清中S100、NSE、CRP水平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脑梗死复发、并发心肌梗死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较阿司匹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的死亡率较阿司匹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NSE、CRP水平,且能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心肌梗死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肽联合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35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低回声斑块比例、混合回声斑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应用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通过降低患者血脂指标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低回声斑块比例和混合回声斑块比例,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IMT以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IMT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半年后,观察两组颈动脉IMT和血脂指标的变化、并发症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颈动脉IMT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及颈动脉IMT水平均明显下降,HD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92%,对照组为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0.16%,高于对照组的4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23-525
目的分析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hs-CRP水平以及IMT水平、颈动脉斑块积分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88例,采用数字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以及IMT水平、颈动脉斑块积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TG、TC、LDL-C和hs-CR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IMT水平和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的降低血脂、缩小颈动脉斑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及血脂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彩超检测IMT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018,P0.05),治疗12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2,P0.05)。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纤维型、脂质型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所有类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有利于促进颈动脉斑块的稳定,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液流变学变化、临床疗效和1年内的再发率。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1年内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69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对照组患者54例,治疗前Barthel(45.66±9.32)、NIHSS(26.43±2.32),治疗后Barthel(50.71±7.66)、NIHSS1(9.87±3.21);联合组患者69例,治疗前Barthel(45.93±9.01)、NIHSS(26.91±2.93),治疗后Barthel(62.78±8.74)、NIHSS(10.87±3.96)。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6、7.451,P<0.05)。对照组患者54例,总有效率为77.78%;联合组69例,总有效率为94.2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2,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1930-1931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及Hey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血压、血脂及Hey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明显降低Hcy水平、控制血脂和血压,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脑梗死首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及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对照组仅晚间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比较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及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5.2%)显著低于对照组(19.0%),治疗组不稳定斑块率(24.1%)亦显著低于对照组(41.4%)。结论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后可降低脑梗死患者复发率及不稳定斑块率,其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事件上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36-1737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通心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IMT值、Hey及血脂水平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明显改善患者IMT值、Hey及血脂水平,降低脑梗死发病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其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治疗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成两组各45例,并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斑块面积大小进行测量,对本次治疗结果进行评定并记录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及好转,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比单独用药疗效更佳、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21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口服,101例患者(男65例,女56例),观察组:120例患者(男68例,女52例).三七皂甙片200mg,每日3次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观察2组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并于治疗后分别检测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5.83%)与对照组相比(1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甙与阿司匹林联用,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可能与三七皂甙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