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经典的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软组织损伤较大,钢板放置于外侧困难,多放置于肱骨前外侧,固定位置不是最理想。目的:探讨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14例,均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按不同入路分为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组和三角肌胸大肌问沟入路组各67例,比较两组手术创伤、骨折愈合、疗效及功能恢复(肩关节Constant评分)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完成至少8个月的随访。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比较,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均能如期愈合,肩关节的前屈、外展、抬肩活动以及上臂外侧皮肤的感觉功能均没有受影响,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可行又安全的。另外,依据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疗效,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组优良率达91%,明显高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的75%(P〈0.05)。因此可以将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肌间入路锁定铜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1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采用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12例肱骨近端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3例.自肩峰前2 cm处向下作5 cm切口,沿肌纤维方向劈开三角肌,显露骨折,直视下间接复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肌层深面向远端插入锁定钢板,近端用锁定螺钉固定,远端经皮置入固定螺钉.[结果]12例患者随访6~24个月,骨折均得到了愈合,Neer评分,优9例,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肩峰下前外侧经三角肌肌间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具有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等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和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关节活动度。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9例,根据手术不同入路分为肩关节前外侧入路组(观察组)29例和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组(对照组)20例。术后3个月、12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完成随访,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后伸、外旋、上举、外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后伸、外旋、外展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比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能改善肩关节术后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26~71岁,平均42.3岁。根据Neer分型,Neer3部分骨折18例,其中5例伴前脱位,10例伴有原发性骨质疏松;Neer4部分骨折7例,其中4例伴肱骨头前脱位,3例伴后脱位。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间沟后缘1cm,近端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mm的位置。复位后骨折断端如有骨质缺损,进行自体或异体骨植入,骨折远近端分别用锁定及非锁定螺钉固定。术后第3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开始主动活动,2周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5例手术患者均获得6~13个月的随访,平均11.5个月,骨折12个月内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8例,可3倒,全组优良率88%。结论锁定钢板的螺钉锁定于接骨板上,明显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固定的稳定性,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应注意对锁定接骨板的合理操作,尽量避免锁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肩关节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肩关节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8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9~90岁,平均61岁。根据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2例,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6例。观察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均骨性愈合。无腋神经损伤、内置物失效、肱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无1例出现内收畸形,1例老年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内固定物松动,肩关节上举功能轻度受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采用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90~100分)13例,良(80~89分)4例,可(70~79分)1例,优良率94.4%。结论小切口经肩关节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官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2,(13):2366-2369
背景:微创钢板接骨技术的开展及内固定物的改进,为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式。目的:应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方法: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9例。置入内固定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29例,可8例,差为2例,优良率75.3%。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血运破坏少和固定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加可吸收螺丝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41例应用可吸收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术后评价: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41例患者经6月~14月随访,平均9个月,根据Neer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3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5.12%。结论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快,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针对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治疗多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张力带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半年至4年。治疗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治疗期间无死亡的病例发生,其中治疗组在固定时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1],针对严重移位,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以及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密度低而不易着钉的特性,我科2006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AO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2~85岁,平均64.7岁.其中左侧肱骨近端骨折12例,右侧肱骨近端骨折11例.按Neer分型,Ⅱ型骨折5例,Ⅲ型骨折14例,Ⅳ型骨折4例. 2.方法.臂丛麻醉下或加以静脉麻醉达效后,取仰卧位,患肩垫高,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口进入,切口约6cm,可不经过三角肌中腋神经前支走行平面,避免损伤腋神经,保护头静脉,将三角肌及头静脉拉向外侧,暴露肩关节,检查肩袖是否损伤,清除断端积血块,牵引下间接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放置合适长度PHILOS,紧靠大结节外侧正中,钢板近端固定在离大结节最高点至少8mm远的位置,点状复位钳或克氏针固定,根据骨折具体情况于肱骨头内拧入3~4枚锁定螺钉,后跨过腋神经穿行区域,于远端作一3cm切口,逐层分离,探及接骨板,骨折远端可用3.5mm锁定螺钉或标准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上海奉城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35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根据Neer分类,Ⅲ型骨折25例,Ⅳ型骨折10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复位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0.5 c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胸前位固定。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材料及宿主反应。术后功能评价采用Neer评分。结果35例获得平均18个月(12~26个月)的随访;35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4.6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评分,优23例,良9例,可3例,总优良率达91.4%。结论LPHP置入有高度的稳定性,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取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隙入路,将骨折块复位后,将LPHP置于结节间沟外侧固定。检查关节固定牢靠以及关节面无卡压后缝合关节囊及肩袖。术后注意功能锻炼。结果 43例患者均获3~12个月随访,平均7.5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内螺钉穿孔、神经血管损伤、肱骨头坏死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按Neer评分标准,优29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0%。结论应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应掌握肱骨近端的解剖特点,运用正确的手术技术,配合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LPHP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2.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文杰 《临床医学》2008,28(7):58-59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我科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9例,其中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6例.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复位各骨折块,锁定钢板固定于肱骨近端大结节下0.5 cm处.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5年,按Neer功能评定:术后功能优23例,良12例.可4例.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3.
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23例技术操作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①对象:江苏省海门人民医院自2003-08/2006-06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Ⅲ型骨折和Ⅳ型骨折23例。Ⅲ型骨折14例,Ⅳ型骨折9例。②方法: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复位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5m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胸前位固定。术后随访9~26个月,其中2例患者随访9个月,5例患者随访12个月,1例患者随访15个月,11例患者随访18个月,2例患者随访24个月,2例患者随访26个月。③评估: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材料及宿主反应。术后功能评价采用Neer评分,以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为可,小于70分为差。结果:①术后X线片结果:骨折对位对线均良好,钢板螺钉位置好。②Neer评分结果:优12例,良9例,可2例。③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15d切口拆线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④材料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能:23例患者术后未见内固定物腐蚀、松动、断裂;无切口感染、局部炎症反应、排异反应;患者血常规正常。结论:锁定钢板置入有高度的稳定性,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较理想。导致不稳定性的因素有技术操作、适应证、材料反应及宿主反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入路(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入路),观察组采用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Neer标准评价疗效,以术后12个月时随访时的Neer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5. 4±11. 6 min)、术中出血量(82. 5±15. 4 ml)、术后引流量(30. 4±14. 2 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97. 5±14. 4 min、130. 4±18. 5 ml、55. 4±13. 8 ml)(P 0. 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3. 5±2. 6 vs. 12. 7±2. 5 d)、骨折愈合时间(66. 9±4. 8 vs. 65. 9±4. 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Neer评分优良率(84. 0%vs. 80. 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手术入路比较,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在保证疗效相当的前提下,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适合具有良好解剖知识的术者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解剖型钢板治疗和可吸收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术后12个月随访VAS,Neer评分及术后12个月随访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延长,术中出血量较B组增多,切口长度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Neer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Neer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A、B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9.29%、85.71%,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钢板与可吸收螺钉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相当,但是吸收螺钉治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3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有成角稳定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二部分骨折19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4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间接复位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约5m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7~12)周,按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平均83(46~94)分,其中优22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8%。仅有1例肱骨头坏死,该例术后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20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0.64)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6例,其中包括合并肩关节脱位7例和臂丛神经损伤1例及脑血栓后遗症2例。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检查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3.75±4.7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0.78±4.47)周,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和肩峰撞击综合征,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外展25°~90°,平均81.53°±12.35°,前屈上举30°~180°,平均146.11°±35.52°,外旋-10°~45°,平均35.97°±11.45°,内旋达T10水平(T7~L4)。Neer评分为60~95分,平均(89.75±8.96)分,优26例,良6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为88.89%。肩关节外展功能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切口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10ckingcompressionplates,LCP)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峰下三角肌前1/3直切口,应用LCP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56例。术后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患者4~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35例,可8例,差2例(出现肱骨头坏死,但肩关节活动尚可);优良率81.56%。结论:经三角肌切口运用LCP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大量研究已证实与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相比,劈三角肌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具体优越性目前尚无定论。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小切口劈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0至2014年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搜集有关劈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各种对照研究,选择Neer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 评分作为 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采用RevMan 5.2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721例患者,发表时间为2010到2014年,其中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文献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相比,劈三角肌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切口长度,提高Neer评分及Constant评分(P〈0.05),但两种手术入路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目测类比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相比,劈三角肌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患者所在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劈三角肌入路。  相似文献   

20.
背景: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和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均是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根据生物接骨的理念,以及肱骨局部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设计的新一代接骨板.目的:对比分析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和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植入接骨板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PHILOS组:24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11例,采用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LPHP组:25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10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两组均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行术后患肩功能评分,对两组疗效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结论:PHILOS组22例、LPHP组2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6±4.8)个月.3个月内显示骨折愈合PHILOS组16例、LPHP组18例;6个月内显示骨折愈合PHILOS组21例、LPHP组21例;1年内均全部达骨性愈合.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患侧肩关节功能:PHILOS组优9例、满意11例,优良率达91%;LPHP组优10例、满意11例,优良率达91%.提示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和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均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较好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置物,但若合并肱骨干骨折PHILOS锁定加压接骨板疗效可能更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