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垂体瘤经鼻蝶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择期行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患者360例,计算术后6h、6~12h、12~24h PONV发生率,按照是否发生PONV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垂体瘤经鼻蝶手术后发生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鼻蝶垂体瘤术后PONV总体发生率为26.27%(96/360),其中PONV症状为中、重度者占79.17%;有42例(43.75%)发生在术后6h内。与无功能型垂体瘤相比,泌乳素瘤(PRL)术后PONV发生率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0%vs.25.33;χ~2=6.638,P=0.01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垂体瘤大小、手术时间、有无脂肪填塞、术后疼痛、晕动病史是经鼻蝶垂体瘤术后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手术时间长、术后中重度疼痛、有晕动病史是经鼻蝶垂体瘤术后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手术时间长、术后中重度疼痛、有晕动病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用综合措施减少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与观察组(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残留、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分别为(83.9±11.7)ml、(90.3±12.2)%、(85.9±12.1)%,与对照组[(351.2±42.8)ml、(53.7±7.4)%、(41.9±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残留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明显优于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垂体瘤患者行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野恢复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垂体瘤患者48例(96只眼).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视力、视野、眼底荧光造影、垂体MRI、中心视野检查.术后3~6个月对患者的视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垂体MRI以及内分泌检查.对于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视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术前MD值的绝对值、术前视力、症状持续时间等与患者术后视野恢复有着密切的联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MD值的绝对值、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患者术后视野恢复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垂体瘤较为有效的一种手术方式,对于术前MD绝对值较低,肿瘤最大直径较小以及年龄较小的患者,术后视野恢复情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方案经鼻蝶治疗垂体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160例垂体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全切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一周各激素回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各项激素水平基本回落至正常范围或略微高于正常范围内,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5.0%和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瘤患者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虽然手术时间略长,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较快,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已成功用于垂体瘤的治疗,但入路角度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本研究评价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并讨论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的优点和不足。方法: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科30例垂体瘤患者经鼻蝶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确认到达鞍底的路径和解剖中线,手术切除肿瘤。回顾性分析30例病史、影像学资料、术中应用CT和/或MRI影像资料的导航方法、并发症的发生及随访资料。结果:收录的病例中肿瘤全切21例(70%),次全切除9例(30%),其中4例在随访期间复发。术中脑脊液漏3例(10%);术后一过性尿崩12例(40%),持续性尿崩1例。大部分病例术后症状改善,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没有因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使经鼻蝶手术入路定位更准确,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但MRI、CT导航在定位上各有优势和缺陷,两项技术融合使用可能成为垂体瘤导航手术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和术中磁共振在经蝶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外科医生一直在努力追求垂体瘤手术微创且有效的途径。近年来鼻内镜和术中磁共振技术发展迅速,两者均促进了垂体瘤手术的发展,它们的结合在垂体瘤手术中是可行的。本文对鼻内窥镜和术中磁共振在经蝶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神经内镜下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行内镜下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84例垂体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垂体瘤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促使神经内镜下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垂体瘤患者,将采用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含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手术前后血清相关激素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增加,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和泌乳素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和手术部位渗血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手术治疗垂体瘤,神经内镜优于显微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蝶窦腔的改变以及术后蝶窦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106例垂体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磁共振成像(MRI)蝶窦腔内积血、积液、炎症、黏液囊肿、黏膜重塑的改变。采用二元log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69例宫颈癌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存在术后尿失禁,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8例)及未发生组(31例)。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组年龄≥45岁、肿瘤直径≥4 cm、已绝经、留置导尿管时间≥7 d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直径、绝经、留置导尿管时间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且P<0.05)。结论 术前应加强对年龄、绝经女性筛查,对于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需注意术中切除范围,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有利于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病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103例。结果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人路全切垂体瘤97例(94.2%)。术后平均住院天数5.5天,无手术死亡病例,2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再行手术修补,1例经腰穿置管平卧治疗后自愈。结论对蝶窦气化较完全的患者,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449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鞍底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鞍底重建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449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单鼻孔入路经蝶窦手术,其中15例为内镜辅助下手术。52例术中出现鞍隔破损及脑脊液渗出或溢出,术中以止血棉纱、明胶海绵填塞瘤床,脑膜补片及生物胶封闭进行鞍底修补重建,术后脑脊液漏6例,迟发性脑脊液漏2例。术后脑脊液漏者,延迟撤除鼻腔填塞物并予降颅内压治疗。  结果  脑脊液漏发生率为术中11.58%(52/449),术后1.34%(6/449),迟发性0.45%(2/449)。按鞍内填塞并用脑膜补片及生物胶封闭的方法修补重建后仍有脑脊液漏者,予延长鼻腔填塞时间并辅以降颅压处理,绝大多数7d内自愈,最长3w后自愈。术后脑膜炎1例,对症治疗后治愈。  结论  经鼻蝶垂体瘤术后予以鞍内填塞,并应用脑膜补片加生物胶进行鞍底重建,可有效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是近代神经外科的一项常用技术,它较经颅手术安全、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脑脊液鼻漏仍是本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轻者可使病程延期,重者可引发颅内感染,给患者身心造成痛苦。本院自1997年9月~2005年12月经蝶垂体瘤切除术8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RF)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84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肺癌手术治疗。术后按照是否发生RF分为RF组和非RF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术后R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4例患者术后有33例发生RF。2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灶长度、肿瘤部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组年龄≥60岁、吸烟、全肺切除比率高于非RF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液体输入量高于非RF组,第1秒用力呼气肺容积(FEV1)、第1分钟最大呼吸量(MVV)、用力肺活量(FVC)低于非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吸烟、全肺切除、术中出血量多、术中液体输入量多、肺功能低下是肺癌术后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吸烟、全肺切除、术中出血量多、术中液体输入量多、肺功能低下是肺癌术后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术前危险因素评估,选择合适手术方式,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降低RF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tHPP)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tHPP分为tHPP组与非tHPP组。收集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肿瘤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纳米炭示踪剂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tHP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2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8例发生tHPP,发生率为25.00%(18/7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肿瘤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纳米炭示踪剂与患者术后并发tHPP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4 cm、开放性手术、双侧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清扫范围双侧、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26 ng/ml、未使用纳米炭示踪剂为患者术后并发tHP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肿瘤长径≥4 cm、开放性手术、双侧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清扫范围双侧、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1992年Jankowski等首次在内镜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内镜经鼻蝶、扩大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垂体瘤、脊索瘤等颅底肿瘤的切除。该术式安全、微创、有效,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传统术式,但出血性血管损伤是该术式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可明显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将着重探讨该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术后出血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11例单鼻孔内镜下经蝶、扩大经蝶入路肿瘤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垂体瘤91例,脊索瘤9例,Rathe囊肿5例.颅咽管瘤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骨软骨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92例(82.9%),次全切16例(14.4%),部分切除3例(2.7%);术中出血〈200ml92例(82.9%),〉200ml17例(15.3%),〉1000ml2例(1.8%);术后鼻衄2例(1.8%);术后鞍上血肿4例(3.6%)。结论:单鼻孔内镜下经蝶入路、扩大经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术后出血为该入路严重的并发症。应通过正确操作、及时处理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endoscopic endonasal skull base surgery,EESBS)患者共150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基础疾病信息、手术信息、术后信息、抗菌药物使用信息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50例手术患者中27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18.0%;脑脊液培养结果阳性8例,阳性率为29.6%。27例颅内感染患者中18例(66.7%)发生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发生平均9.28天。23例患者(85.2%)术中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22例患者(81.5%)颅底重建。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未在术前0.5~1.0 h使用抗菌药物、术中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术中颅底重建、BMI≥25 kg/m2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筛选EESBS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实现颅内感染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胸前入路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口腔前庭入路治疗的112例患者纳入A组,经胸前入路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纳入B组。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水平。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术后PTH及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VA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及经胸前入路均可有效治疗甲状腺癌,在手术入路方式选择中需依据病灶范围进行选择,以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并发症及相关发病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4年3月间实施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178例垂体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8例垂体瘤患者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后,46例(25.8%)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8例(4.5%),鼻出血3例(1.7%),电解质紊乱4例(2.2%),尿崩症11例(6.2%),性功能低下13例(7.3%),视力减退3例(1.7%),颅内出血4例(2.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内分泌紊乱、性欲降低、肿瘤≥3 cm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纠正内分泌紊乱、综合评估肿瘤情况、提高术中操作技巧,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