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颅内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非颅内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肿瘤类型匹配原则分别选择124例单纯脑梗死组、单纯恶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对常见脑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组患者无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而与单纯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组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2个及以上动脉供血区多个病灶的特点。二分类1:2条件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是否存在转移和APTT3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结合各变量参数水平及相对危险度(OR),在固定其它自变量时,D-二聚体水平每升高1mg/L,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将上升98.4%(OR=1.984, 95%CI: 1.235~3.258, P<0.001);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未发生转移肿瘤患者的1.692倍(OR=1.692, 95%CI: 1.456~2.687, P<0.001);APTT时间每降低1s,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将增加16.1%(OR=0.839, 95%CI: 0.769~0.928, P<0.001)。结论:躯体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与普通脑梗死不同,不具有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多发病灶为主,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脑发生脑梗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4-2018年重庆某三甲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伴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情况,探讨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为恶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间重庆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新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医院信息系统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方式,TNM分期等信息,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对出院诊断进行归类,同时利用身份证号进行剔重,统计分析住院治疗的新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结果:5年共收治11620例新发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61.17±12.52。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有4897人,占42.14%,平均年龄65.82±10.85岁;不同年份收治的新发恶性肿瘤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36.691,P<0.001),其中2018年共有1322例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占28.59%;不同年龄段患者合并心血管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18.635,P<0.001),其中大于等于66岁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最多,共计2571例(占58.13%);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7.519,P<0.001),其中单纯放、化疗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相对较高;不同TNM分期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4.271,P<0.001),其中分期越晚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越大;不同性别、民族、婚姻状况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来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基数会越来越大,更多的肿瘤患者需要在治疗肿瘤病的同时兼顾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尽量避免抗肿瘤治疗引发的心血管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食管癌超长期(≥10年)和短期(<5年)生存患者临床病理变化,揭示超长期生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住院病历复核,建立超长期生存患者信息资料库;采用SPSS19.0软件、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临床病理信息完整的食管癌患者共4 008例(超长期2 019例,短期1 989例)。超长期患者平均诊断年龄[男:(53±8.7)岁;女:(54±8.4)岁]明显小于短期患者[(男:(61±8.8)岁;女:(61±8.8)岁](P<0.05)。超长期生存患者仍以中、晚期为主(男:88%;女:86%),但低于短期生存患者(87% vs. 96%,χ2=69.09,P<0.05),而早期患者是短期的3倍(13% vs. 4%,χ 2=69.09,P<0.05);高分化患者比短期多2倍(31% vs. 13%,χ2=191.56,P<0.05);而淋巴结转移患者比短期低2倍(23% vs. 53%,χ2=223.40,P<0.05);超长期以T2为主,而短期以T3为主(47% vs. 64%, χ2=228.57, P<0.05);此外,超长期患者家族史阳性率明显高于短期患者(40% vs.28%,χ2=43.25,P<0.05);超长期患者单纯手术治疗率明显高于短期者(80% vs. 69%,χ2=72.94,P<0.05)。结论食管癌细胞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患者治疗方式和家族史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食管癌细胞呈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家族史阳性和发病年龄早是食管癌患者超长期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力活动水平、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手术及综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6例,通过问卷调查其手术前和综合治疗半年后的体力活动水平及生存质量,通过超声测量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结果:乳腺癌患者手术后交通及工作活动水平较前降低(交通:342.7±105.2 vs. 290.8±154.9[P=0.002];工作:111.5±40.5 vs. 73.7±35.7[P<0.001]),而休闲活动及总体力活动较前升高(休闲:860.3±305.4 vs. 1308.4±294.1[P<0.001],总体力活动较前降低(1775±375.4 vs. 2085.1±740[P<0.001])。术后体力活动为高水平及中水平组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高于低水平组(P=0.005),高水平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低水平组(P=0.021,P=0.006)。家庭人均月收入、临床分期、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体力活动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自适应调强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或单程调强放疗两种不同体外放疗模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剂量学改变及初步临床疗效与毒性反应,探索局部晚期宫颈癌外照射合理模式。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间112例行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IIB~IVA期)病例,根据患者外照射模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单程放疗组,共62例患者,外照射全程未更改放疗计划;B组:自适应放疗组,共50例患者,按首程放疗计划(plan1)照射完成15次(27~30Gy)后重新制定放疗计划(plan2)并且按新计划完成后续治疗。两组患者外照射结束后均接受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后装治疗。放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行顺铂单药同步化疗。比较B组两程计划肿瘤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学改变,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比较患者急慢性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及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B组中plan2与plan1相比,肿瘤平均体积从(107.67±32.02)cm3,退缩到(63.21±25.78)cm3,平均缩小(41.12±13.02)cm3,平均退缩率为(35.48±5.16)%,P<0.05。直肠平均剂量[Dmean (34.18±0.99)Gy vs.( 37.09±0.74 )Gy,P=0.011]、最大剂量[Dmax (50.15±0.69) Gy vs (52.05±0.77) Gy,P=0.003]、1cm3体积受照剂量[(D1cc 48.21±2.02 )Gy vs (49.90±4.19 )Gy,P=0.045];膀胱平均剂量[Dmean(34.46±0.50)Gy vs (35.36±0.54) Gy,P=0.023]、最大剂量[Dmax(52.53±1.19) Gy vs (54.88±0.89) Gy,P=0.028]、1cm3体积受照剂量[D 1cc(50.60±3.28) Gy vs (52.61±4.64) Gy,P=0.021],以上剂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急性腹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39% vs. 30%,P=0.046),其它急性及慢性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27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0.9%和95.2%(P>0.05),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4%和93.3%(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外照射过程中肿瘤体积可显著性缩小,采用 ART技术与单程放疗相比3年OS和PFS无明显差异,但ART技术可以降低直肠、膀胱的受照剂量,降低患者治疗期间急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非神经系统实体恶性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按照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肿瘤类型相匹配的原则选择,分别选择86例单纯恶性肿瘤、单纯脑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对照组,对传统脑卒中危险因素、凝血指标等比较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恶性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单纯恶性肿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低于单纯恶性肿瘤组,而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水平则高于单纯恶性肿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肿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低于单纯缺血性脑卒中,而D-二聚体水平则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研究年轻乳腺癌与非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探寻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数据来自于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10年(1999~2008)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对年轻组(<35岁)与非年轻组(≥35岁)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和人口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4211例患者。其中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295例(7.06%)。年轻组与非年轻组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仅有肿瘤最大径(31.91mm vs. 27.44mm,P=0.009)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62.31% vs. 49.01%,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此外,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产次数少(Ptrend<0.001)、哺乳比例低(P<0.001)。年轻患者中未婚者(P<0.001)、使用口服避孕药者(P<0.001)、饮酒者(P=0.006)均较非年轻组的比例高。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脑力劳动比例(P=0.005)和较高的教育背景(Ptrend<0.001)。[结论] 年轻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人口学信息等方面与非年轻患者存在差异。其中一些在年轻乳腺癌患者中出现频率高的变量提示了年轻患者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肿瘤营养诊疗系统的个性化营养诊疗在晚期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6月于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新入院的晚期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新入院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102例患者(NRS 2002≥3分)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由营养支持小组进行全程营养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肿瘤营养诊疗系统进行个性化营养诊疗。比较两组患者两个周期化疗前后营养状况变化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个周期化疗后,两组患者体重、肌肉量、四肢骨骼肌指数均保持稳定,与化疗前相比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相比于化疗前,血红蛋白[(99.17±12.54)g/L vs (115.26±13.14)g/L]、白蛋白[(34.2±2.33)g/L vs (37.8±2.16)g/L]和前白蛋白[(19.48±3.02)mg/dl vs (26.14±3.21)mg/dl]水平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化疗前,血红蛋白[(110.08±15.74)g/L vs (122.91±23.08)g/L]、白蛋白[(37.20±3.18)g/L vs (42.01±5.73)g/L]和前白蛋白[(24.13±2.56)mg/dl vs (29.14±3.74)mg/dl]水平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5.9% vs 3.9%)、白细胞减少(5.9% vs 7.8%),以及消化道反应(15.7 vs 19.6%)的情况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基于肿瘤营养诊疗系统的个性化营养诊疗与营养支持小组有助于维持晚期肿瘤患者在两个周期化疗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增加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化的营养管理对头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科68例头颈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管理,观察组提供规范化的营养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体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清前白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放疗前、放疗4周、放疗结束后体重分别为(62.9±3.5)kg、(60.9±2.5)kg、(60.2±1.4)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9.79,P<0.001;F时间=23.71,P<0.001;F交互=16.69,P<0.001);对照组体重分别为(62.4±3.6)kg、(58.9±2.4)kg、(56.2±1.2)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7.73,P<0.001;F时间=114.38,P<0.001;F交互=88.75,P<0.001),观察组体重丢失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44.2±3.4)g/L、(280.1±58.5)mg/L、(1.86±0.66)×109/L、(129.8±14.1)g/L、(43.6±3.6)g/L、(273.7±49.4)mg/L、(1.89±0.84)×109/L、(140.0±12.6)g/L,放疗4周后、放疗结束时两组各指标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各血液指标下降幅度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放射性口腔炎、放射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8%、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营养管理在头颈癌放疗患者营养干预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晨  田文  夏绍友 《肿瘤学杂志》2017,23(4):282-285
摘 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中央区阴性淋巴结清扫的理论依据及应用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94例PTC初治患者术中阴性淋巴结清扫情况,按照有无合并HT分为合并组 (A组)和单纯组(B组)。比较两组病理特征对术中阴性淋巴结清扫的影响。[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A组低于B组 ( 43.8% vs 62.4%,P=0.040),淋巴结清扫总数A组多于B组(9.14±2.37 vs 6.75±0.97,P<0.001),阴性淋巴结清扫数A组多于B组(6.56±0.41 vs 2.83±0.47,P=0.002)。颈淋巴结术后病理阳性率A组低于B组(53.39% vs 63.11%,P=0.012)。手术时间A组高于B组(82.22 min vs 70.32 min),手术出血量A组多于B组(37.53±2.47ml vs 22.46±1.31ml,P=0.040)。[结论]认识PTC合并HT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特点,合理控制中央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范围,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分析二氯化锶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二氯化锶(89SrCl2)治疗,联合组采用89SrCl2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转移灶数量、疼痛评分、Karnofsky评分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前列腺癌PC-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89SrCl2处理组和89SrCl2联合阿帕替尼处理组。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和Western blot检测89SrCl2联合阿帕替尼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PC-3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 vs 72.5%;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骨转移灶数量和止痛效果均优于治疗前(P<0.001),且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骨转移灶数量(4.09±0.42 vs 4.88±0.96)和疼痛评分(3.14±0.76 vs 4.31±0.84)均低于对照组(P<0.001),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74.42±2.72 vs 67.46±3.2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PSA水平低于对照组(17.25±6.62 vs 21.09±7.65;P<0.01)。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空白组,单纯89SrCl2处理后可显著抑制PC-3细胞增殖(72 h:0.85±0.07 vs 1.21±0.07)、侵袭(158.06±9.23 vs 231.85±15.52;P<0.001)、迁移(161.95±11.21 vs 257.14±17.35;P<0.001)、EMT(N-cadherin:0.55±0.06 vs 1.00±0.05;Vimentin:0.42±0.05 vs 1.00±0.06;E-cadherin:1.95±0.07 vs 1.00±0.06;P<0.001)以及诱导细胞凋亡(10.94±1.25 vs 1.96±1.05;P<0.001)。同时,89SrCl2联合阿帕替尼对PC-3细胞增殖(72 h:0.52±0.06 vs 0.85±0.07)、侵袭(45.32±7.48 vs 158.06±9.23;P<0.001)、迁移(53.17±8.31 vs 161.95±11.21;P<0.001)、EMT(N-cadherin:0.21±0.04 vs 0.55±0.06;Vimentin:0.12±0.04 vs 0.42±0.05;E-cadherin:3.86±0.08 vs 1.95±0.07;P<0.001)的抑制作用以及诱导细胞凋亡(23.64±2.52 vs 10.94±1.25)显著优于单纯89SrCl2组。[结论] 89SrCl2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可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探讨三结构域家族蛋白22(tripartite motif protein 22,TRIM2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TRIM22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41例手术切除或活检的宫颈癌组织和18例正常子宫颈组织,分别提取总RNA和总蛋白。实时定量PCR分析TRIM22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TRIM22蛋白水平,并分析TRIM22 mRNA表达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HPV16阳性宫颈癌细胞系CaSki和HPV18阳性宫颈癌细胞系HeLa为研究对象,用TRIM22表达质粒(pUNO1-hTRIM22a)和对照表达质粒(pUNO1)稳定转染CaSki细胞和HeLa细胞,以未转染细胞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TRIM22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TRIM22在宫颈癌组织中mRNA表达(0.99±0.16 vs 4.39±1.41,t=15.40,P<0.001)和蛋白水平(0.30±0.12 vs 1.32±0.27,t=19.97,P<0.001)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颈组织,TRIM22在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组织中mRNA表达(0.94±0.14 vs 1.17±0.12,t=4.21,P<0.001)和蛋白水平(0.27±0.08 vs 0.43±0.18,t=3.86,P<0.001)均明显低于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癌组织。TRIM22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1.04±0.16 vs 0.89±0.13,t=3.15,P=0.003),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pUNO1转染CaSki细胞和HeLa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在TRIM22 mRNA和蛋白水平、细胞增殖、侵袭数、细胞周期、凋亡率、PI3K、AKT、p-AKT蛋白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UNO1-hTRIM22a转染后CaSki细胞和HeLa细胞中TRIM2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性高于pUNO1组和对照组(P<0.001),细胞增殖、侵袭数量(CaSki细胞:31.00±5.30 vs 135.30±17.24 vs 120.40±22.95,F=56.01,P<0.001;HeLa细胞:27.20±9.04 vs 112.80±12.03 vs 117.00±18.56,F=67.45,P<0.001)、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CaSki细胞:2.04%±0.36% vs 12.72%±1.98% vs 12.40%±1.62%,F=57.82,P<0.001;HeLa细胞:3.07%±1.08% vs 8.26%±2.98% vs 10.92%±3.56%,F=22.82,P<0.001)、PI3K、p-AKT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性低于pUNO1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而凋亡率显著性高于pUNO1组和对照组(CaSki细胞:11.90%±2.78% vs 5.27% ±1.78% vs 6.64%±1.19%,F=16.78,P<0.001;HeLa细胞:18.79%±4.64% vs 6.78%±1.03% vs 5.23%±1.09%,F=27.91,P<0.001)。[结论] TRIM2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减低,其表达水平与高危型HPV感染、转移恶化密切相关。上调TRIM22表达可明显减弱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通用型头枕+头颈肩面罩与个性化负压真空垫+头颈肩面罩两种固定方式,在CBCT引导下进行头+上颈部配准和下颈部配准的误差的比较,探讨其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例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Varian Trilogy下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且需下颈部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均采用仰卧位,将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15例。A组患者采用通用型头枕+头颈肩面罩固定方式,B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定制负压真空垫+头颈肩面罩固定方式。每位患者治疗前5次由病房护士监测晨起空腹体重。每次放疗前与治疗后均行CBCT一次,再使用Varian加速器OBI系统自动配准。配准范围:1.头+上颈部(眉骨上缘至第五颈椎下缘);2.下颈部(第五颈椎下缘至锁骨头上缘)。对摆位误差超过3 mm的患者均进行校正后重新扫CBCT。结果:30例患者在CBCT下头+上颈部和下颈部获得X、Y、Z方向摆位误差数据分别为:(0.21±0.45)mm vs (0.52±0.64)mm、(0.25±0.48)mm vs(0.49±0.64)mm和(0.26±0.52)mm vs (0.81±0.9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vs. B组两种固定方式在CBCT下比较,头+上颈部X,Y,Z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8±0.53)mm vs (0.13±0.34)mm、(0.35±0.56)mm vs(0.16±0.37)mm和(0.43±0.64)mm vs (0.09±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颈部X,Y,Z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76±0.63)mm vs (0.28±0.56)mm、(0.61±0.68)mm vs (0.36±0.58)mm和(1.24±1.05)mm vs (0.38±0.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下颈部摆位误差大于头+上颈部整体误差,对于需颈部放疗的鼻咽癌建议首选个性化负压真空垫+头颈肩面罩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探讨血清miR-135及miR-601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9月30日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根据胃癌病情进展及临床病理学分期分为早期胃癌组(n=62)和进展期胃癌组(n=90),Ⅰ~Ⅱ期(n=65)和Ⅲ~Ⅳ期(n=87),无淋巴结转移组(n=73)和淋巴结转移组(n=79)。另选择96例非胃癌患者作为非胃癌组,6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各组血清miR-135及miR-601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分析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分析胃癌患者血清miR-135、miR-601水平与CA72-4及CA19-9的相关性。结果:与非胃癌组和对照组比较,胃癌组血清miR-135、miR-601、CA72-4及CA19-9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01)。进展期胃癌组血清miR-135(5.70±1.84 vs 3.83±1.12)、miR-601(11.28±3.73 vs 7.36±2.15)、CA72-4[(41.75±10.14)U/mL vs(17.82±4.93)U/mL]及CA19-9[(63.72±17.50)U/mL vs (35.84±10.36)U/mL]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均P<0.001)。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miR-135(6.10±1.90 vs 3.74±1.08)、miR-601(12.14±3.92 vs 7.05±2.04)、CA72-4[(44.68±12.35)U/mL vs(16.40±4.52)U/mL]和CA19-9[(68.53±19.13)U/mL vs(33.75±10.60)U/mL]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均P<0.001),而且Ⅱ期胃癌患者血清miR-135、miR-601、CA72-4及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miR-135(6.24±1.95 vs 3.65±0.97)、miR-601(12.60±4.13 vs 6.84±1.92)、CA72-4[(48.70±12.37)U/mL vs (14.85±4.20)U/mL]和CA19-9[(72.36±20.25)U/mL vs(31.60±10.17)U/mL]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5、miR-601、CA72-4及CA19-9水平诊断早期胃癌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78、7.14、17.63 U/mL、35.70 U/mL,四项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20,95% CI:0.860~0.978)最大,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和77.4%。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血清miR-135、miR-601水平与CA72-4及CA19-9均呈正相关(r=0.748,P<0.001,r=0.694,P<0.001;r=0.815,P<0.001;r=0.716,P<0.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miR-135、miR-601、CA72-4及CA19-9水平明显升高,四项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现况,探讨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32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在入院时、术前一天、术后一天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睡眠情况。结果:甲状腺癌患者入院时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况,81.9%的甲状腺癌患者存在焦虑情绪,71.8%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绪,以轻度焦虑抑郁为主。与入院时相比,术前一天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升高(P<0.001),但干预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t =-4.643, P<0.001),术后一天患者的焦虑得分较术前一天明显下降(P<0.001)。干预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1)。手术当日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干预组变化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升高:47.9% vs. 76.7%;心率加快:22.1% vs. 33.7%)。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术前一天、术后当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对照组失眠比例大于干预组(P<0.05)。结论: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手术切口持续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在肺癌开放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肺癌择期行开放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切口镇痛组和PCI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后最大深吸气量,动态、静态疼痛评分以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最大深吸气量的恢复过程中最大深吸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镇痛组和PCIA组在术后12h、24h、36h动态疼痛评分分别为(5.57±1.74 )分vs.( 6.47±1.43)分、(5.43±2.03)分vs.( 6.53±2.05)分、(4.43±1.70 )分vs.( 6.43±1.96)分,切口镇痛组动态疼痛评分低于PCIA组(P<0.05)。切口镇痛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PCIA组(P<0.05):(25.13±5.619)h vs.( 32.97±6.344)h。切口镇痛组术后头晕头痛(P=0.024)等副反应发生率低于PCIA组。结论: 两种镇痛方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切口局部持续镇痛模式安全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4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2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 无HRR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突变组(n=57例)和野生组(n=67例),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及免疫治疗疗效差异,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P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HRR基因突变组中鳞癌及肿瘤突变负荷(TMB)≥10 mut/Mb 的占比显著多于野生组(54.4% vs 32.8%,61.4% vs 29.9%,均 P<0.05)。HRR基因突变组与野生组患者的ORR分别为17.5%和10.4%(P=0.252),DCR分别为86.0%和73.1%(P=0.080)。HRR 基因突变组与野生组的PF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8个月 vs 3.9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HRR基因突变 [HR=0.550,95%C(I 0.352, 0.860), P=0.009]与免疫治疗线数[HR=0.468,95%C(I 0.312, 0.702), P<0.001]和PFS显著相关。结论: HRR基因突变组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优于野生组患者,HRR基因突变是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本院住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析其与不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 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PG-SGA对我院住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筛查与评估,分析营养状况与年龄、肿瘤分期、 治疗手段、住院时间及费用等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老年恶性肿瘤患者744例,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7.9%;(2) 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轻/ 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比率均明显高于非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为81.9% vs 58.2%,40.5% vs 22.7%,P 值均<0.001;(3)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与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①年龄:营养 不良发生率与年龄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462;②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9.3%(88/111),Ⅲ期为 88.8%(103/116),Ⅳ期为87.5%(42/48),P=0.595,无统计学差异;③治疗手段:接受化疗患者(236 例)营养不良发 生比率明显高于仅接受手术患者(37 例),86.0% vs 64.9%,P=0.001;④住院费用:无营养不良、轻/ 中度营养不良和重 度营养不良患者中位住院费分别为12,420.15 元、15,384.20 元、20,672.70 元,P=0.004,重度营养不良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 于前两者;⑤住院时间:无营养不良、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患者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6.50天、7.50天和14.00天, P=0.002,重度营养不良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多于前两者。结论 ①老年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尤以胃肠道肿瘤为著; ②老年肿瘤患者合并营养不良会明显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③不同治疗手段对营养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应 权衡利弊,合理应用;④关注老年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早筛查、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BMPs/BMPR/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上的人脑胶质瘤组织中Smad-1、Smad-2、Smad-4的表达,探讨其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0例正常脑组织和40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Smad-1、Smad-2、Smad-4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人脑胶质瘤组织Smad-1、Smad-2、Smad-4 mRNA表达量比正常脑组织显著降低(0.277±0.125 vs.0.573±0.097,P<0.01;0.282±0.111 vs. 0.613±0.105,P<0.01;0.389±0.101 vs. 0.483±0.098,P<0.05),且Ⅲ+Ⅳ组显著低于Ⅰ+Ⅱ组(0.250±0.106 vs. 0.327±0.119,P<0.05;0.2451±0.109 vs. 0.315±0.113,P<0.05;0.347±0.121 vs. 0.434±0.102,P<0.05)。蛋白质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37.50%vs. 75.00%,P<0.0 1;20.00% vs. 65.00%,P<0.01; 25.00% vs. 70.00%,P<0.01),且Ⅲ+Ⅳ组显著低于Ⅰ+Ⅱ组(16.67% vs. 54.55%,P<0.05;5.56% vs. 31.82%, P<0.05;5.56% vs. 40.91%,P<0.05)。上述指标的变化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 Smad-1、Smad-2、Smad-4 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提示Smad-1、Smad-2、Smad-4可能参与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沉默GTP结合蛋白4基因(GTP binding protein 4,GTPBP4)表达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生长、侵袭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分析食管癌患者组织中GTPBP4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Lentivirus-GTPBP4-siRNA, LV-GTPBP4-siRNA)及阴性病毒转染食管癌EC109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TPBP4基因表达沉默效果,然后采用CCK8法、FCM(Flow cytometry)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GTPBP4基因表达沉默后EC109细胞增殖、周期分布、侵袭能力及化疗敏感性变化。结果:GEO数据库分析表明GTPBP4 mRNA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邻近食管组织(P<0.001)。EC9706、EC109和KYSE-150细胞GTPBP4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66±0.32、4.62±0.06、3.38±0.17,明显高于HEEC细胞(1.00±0.00)(均P<0.001);EC9706、EC109和KYSE-150细胞GTPBP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46±0.56、3.95±0.36、3.18±0.10,明显高于HEEC细胞(1.00±0.00)(P<0.001,P<0.001,P<0.001)。LV-GTPBP4-siRNA转染后EC109细胞中GTPBP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 P<0.001)。GTPBP4基因表达沉默后,EC109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01),且加入不同浓度顺铂和5-氟尿嘧啶处理细胞后,细胞的存活率和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降低(均P<0.05);同时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均P<0.001);并且GTPBP4基因表达沉默及联合化疗药物顺铂处理使EC109细胞的穿膜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侵袭能力降低(P<0.001,P=0.001)。结论:人食管癌组织中GTPBP4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邻近食管组织。GTPBP4-siRNA慢病毒载体可有效抑制食管癌EC109细胞中GTPBP4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增强人食管鳞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