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2.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吻合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至2007年8月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ERCP治疗的26例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吻合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治疗性ERCP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性ERCP在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吻合术后合并胆结石治疗中成功率为92.31%(24/26)。使用胆道支架加针形刀法切开十二指肠乳头11例(45.83%),球囊扩张法4例(16.67%),切开刀电切法5例(20.83%),未进行括约肌处理4例(16.67%)。结石完全清除19例,清除率为73.08%,取出部分结石后行内引流或外引流处理5例,单纯行鼻胆管外引流2例。术后轻中度发热2例,肠道穿孔1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胰腺炎发生。结论治疗性ERCP是治疗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吻合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段,但操作具有难度,可有一定的并发症,可在有技术条件的医院选择性开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行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取石成功率和取净率均为100%,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抗感染治疗时间方面均较显著。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318,95%CI=1.114~4.926)、胰管显影(OR=1.101,95%CI=1.022~2.731)和插管时间>60 min(OR=1.026,95%CI=1.016~3.769)为影响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道结石病史(OR=1.249,95%CI=1.105~3.621)、胆道中高位梗阻(OR=1.412,95%CI=1.263~4.788)和胆管治疗史(OR=1.281,95%CI=1.051~2.871)为影响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为SOD病史、胰管显影、插管时间、胆道中高位梗阻、胆道结石病史和胆管治疗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经ERCP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收集可能与ERCP术后结石残留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ERCP术后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者331例,男177例、女15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95岁,中位年龄65岁。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ERCP术后结石残留39例,结石残留患者比例为11.8%。单因素分析发现入院时患胆管炎、入院基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泥沙结石、结石数量≥3枚、结石最大径≥1.0 cm、术中行EST为ERCP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结石数量≥3枚(OR=2.959,95%CI:1.277~6.855,P<0.05)、结石最大径≥1.0 cm (OR=3.627,95%CI:1.577~8.341,P<0.05)为ERCP术后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当胆总管结石数量≥3枚或结石最大径≥1.0 cm时,ERCP术后更易出现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安医院收治的35例超高龄(≥85岁)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充分评估及预防基础疾病,术中根据结石大小、数目、梗阻症状选择一次性治疗或分次治疗,手术以ERCP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取石术+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或鼻胆管引流术为主。结果 35例患者中ERCP一次性治疗26例,分次治疗9例。结石完全取出成功率82.8%(29/35),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7%(2/35),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因血小板减少致术中出血1例,无穿孔并发症的发生,因脓毒性休克死亡1例,与ERCP操作无关。结论 超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合并症较多,病情复杂,在做好充分评估及预防的情况下,ERC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7.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十二指肠球部乳头异位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方法.方法:收集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ERCP诊治的病例资料,查找十二指肠球部乳头异位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乳头在十二指肠球部的不同位置,分析ERCP治疗的各种途径及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968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RCP诊治,发现十二指肠球部乳头异位患者6例,发病率0.62%,其中转外科手术2例,支架置入3例,取石成功1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乳头异位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可以通过ERCP进行治疗,外科手术为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机械碎石(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引流。结果 40例患者37例取石获得成功,成功率92.5%;其中10例经过二次取石。所有患者腹痛症状明显改善,皮肤巩膜黄染迅速消褪,发热患者48 h内体温趋于正常。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4例,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肠穿孔、胆道撕脱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考虑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并行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组292例,根据有无胆总管结石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261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胆道情况和胆石情况等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筛选出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结石数量≥2个和胆管直径≥14 mm两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0、5.61,P值均0.05),而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0.10,95%可信区间:4.11~98.25,P0.05)。结论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是导致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7~2016-03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观察组采用LC+LCBD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成功率及残余结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期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取石率高,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5例,均接受LC联合LCBDE手术治疗,其中42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胆管引流,另43例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应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问卷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和医疗花费分别为(5.6±1.8)d和(3.5±0.5)万元,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50.5±6.8)d和(3.9±0.7)万元,P<0.05];在术后1 w,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7.1±14.6)U/L和(36.7±16.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7±13.8)U/L和(53.5±14.7)U/L,P<0.05】;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GIQLI评分为(98.5±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9)分,P<0.05】;术后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1%(P<0.05),而两组胆漏、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残留和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比较B超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其中接受B超引导ERCP治疗50例(B-ERCP组)、接受X射线引导ERCP治疗50例(X-ERCP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炎症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TNF-α]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胰腺炎、胆管炎、胆总管出血或穿孔等)。结果 X-ERCP组与B-ERCP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ERC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X-ERCP组(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但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但... 相似文献
15.
正胆总管结石大多由胆囊结石移行至胆总管内停滞继发所致,也可由于胆道感染等因素在胆总管内原发形成。胆总管结石是引起胆道梗阻的最常见的非肿瘤性病因。胆总管结石可无症状,也可引起胆绞痛、梗阻性黄疸、胰腺炎、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甚至死亡,因此即使是无症状的胆总管结石也需要积极治疗[1]。目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总管结石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最有效的治疗方式,87%~100%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ERCP能够获得有效治疗[2]。自1968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预防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作用。方法18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思他宁组62例、善宁组63例及对照组63例。思他宁组患者于ERCP术前15min给予思他宁250μ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缓慢静滴,ERCP术后继续用思他宁250g加入5%葡萄糖静滴维持12h。善宁组分别于术前30min、术后即刻及术后8h皮下注射善宁0.1mg。对照组患者仅给予5%葡萄糖500ml静滴。ERCP术前、术后4h及24h查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思他宁组及善宁组术后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31-±24)IU/L、(208±29)IU/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对照组(502±31)IU/L,P〈0.05;术后24h分别为(207±14)IU/L和(243±25)IU/L、234±22IU/L,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至4h、24h,思他宁组分别有16例(25.81%)、9例(14.51%)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有1例(1.61%)发生急性胰腺炎,无重症胰腺炎发生;善宁组分别有18例(28.57%)、9例(14.28%)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有1例(1.58%)发生急性胰腺炎,无重症胰腺炎发生;对照组分别有33例(52.38%)、19例(30.15%)发生高淀粉酶血症;6例(9.52%)发生急性胰腺炎,其中重症胰腺炎1例;思他宁组及善宁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预防ERCP术后淀粉酶升高及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临床30余年,已成为胆胰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ERCP是1项具有一定风险的侵人性操作,与ERCP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并不罕见,成为ERCP普及推广的瓶颈。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ERCP术后胰腺炎(PEP)、胆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等。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pe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实际手术方案分为实验组(LCBDE)50例和对照组(OCBDE)4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130.33 min±11.06 min vs 128.68 min±10.88min)、(68.86 m L±10.97 m L vs 70.92 m L±11.26 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镇痛次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总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7次±0.50次vs 1.68次±0.72次)、(29.82 h±5.69 h vs 34.91 h±5.70 h)、(7.22 d±1.15 d vs 10.11 d±1.33 d)、(10068.44元±113.08元vs 13025.75元±116.20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BDE与OCBDE比较,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最常用的内镜诊疗技术之一,但术后约75%的患者可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其中约5%患者伴有腹痛等临床症状,称为ERCP术后胰腺炎(post EfCP pancreatitis,PEP).虽多为轻至中度,但仍有0.4%~0.6%的患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目前PEP仍然足ERCP的主要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阻碍ERCP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有多项研究对PEP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本文对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