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DLBCL,并接受CHOP或R-CHOP方案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N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32)和高NLR组(NLR> 2.32),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CR)及总体生存(OS)情况.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 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低NLR组化疗后CR率为71.4%(20/28),高NLR组为39.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低NLR组1、2、3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4%、90.4%和72.3%,高NLR组分别为63.9%、52.7%和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外周血NLR> 2.3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6).结论 化疗前外周血NLR偏高提示患者疗效不佳,预后不良,是影响DLBCL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 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0例PCNS DLBC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66例可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70例PCNS DLB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7岁,男女比例1.3∶1,就诊前病程小于2个月者54例(77.1%)。伴颅内高压症状44例(62.9%),伴肢体无力或偏瘫症状26例(37.1%)。多发病灶37例(52.9%),幕上59例(84.3%),累及深部脑组织46例(65.7%)。66例随访患者中,对症姑息治疗7例,单纯手术23例,单纯放疗6例,单纯化疗9例,放化疗联合21例。随访6~96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95%CI 1~16个月),2年生存率36.1%。对症姑息组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接受放疗、化疗或放化疗联合组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95%CI 22~43个月),2年生存率56.9%。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累及深部脑组织(P=0.04)和未行放化疗(P=0.00)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PCNS DLBCL为高度恶性肿瘤,进展迅速;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累及深部脑组织患者预后差;放疗、化疗及放化疗联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起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在18例患者中,17例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7岁,病变主要累及右侧乳腺(11/18,61.1%)。将其分为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和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两大类。11例(57.6%)PB-DLBCL与7例(42.4%)SB-DLBCL相比,其具有Ann Arbor分期多为Ⅰ-Ⅱ期(P<0.01)、B症状少(P=0.013)、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P=0.041)、骨髓未累及(P=0.043)、完全缓解(CR)率高(P=0.049)等特点。生存分析发现PB-DLBCL患者5年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SB-DLBCL患者(P=0.013)。本研究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居多,生发中心型(GCB)与non-GCB型之间OS无显著差异(P=0.885)。所有获得CR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08)。结论:乳腺DLBCL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右侧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子分型多为non-GCB型。与SB-DLBCL患者相比,PB-DLBCL患者具有Ann Arbor分期早、B症状少、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骨髓未累及、CR率高等特点,并且生存期显著延长。无论是PB-DLBCL和SB-DLBCL,还是GCB型和non-GCB型,获得CR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T-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04月至2022年04月收治的30例PT-DLBC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1%、76.8%、66.3%;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7%、62.6%、62.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I评分、LDH水平、Hb水平、综合治疗模式、近期疗效与患者总生存均有关(P<0.05);年龄、IPI评分、Hb水平、综合治疗模式、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近期疗效与患者无进展生存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是影响PT-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T-DLBCL属罕见的侵袭性结外淋巴瘤,复发率较高,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是影响PT-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初治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5例初治DLBCL患者,确定了NLR(>2.77)在预后预测中的最佳临界值,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治疗前NLR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rate,OS)的影响。结果:在入选的165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治疗前NLR升高(>2.77),NLR升高与PFS和OS较短的患者明显相关(P<0.001和P=0.003)。多变量分析进一步表明,NLR>2.77是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治疗前NLR升高提示DLBCL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49(21~77)岁,均接受化疗,其中17例接受CHOP方案,4例接受EPOCH方案。8例接受化疗序贯放疗,13例接受单纯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e-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4%和66%。EPOCH方案与CHOP方案之间在复发或进展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行预防性鞘内注射的患者无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未行鞘内注射患者有2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β2微球蛋白(HR=0.431,95%CI为0.432~ 0.967,P=0.044)和放疗(HR=0.495,95%CI为1.073~2.508,P=0.002)与PB-DLBCL的OS均相关。  结论  PB-DLBCL好发于女性,多累及单侧乳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β2微球蛋白水平为不良的预后因素。化疗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鞘内注射对于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复发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aldeyer’s ring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R-DLBCL)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3例初治原发韦氏环DLBCL患者,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生存情况比较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3、5年生存率,Log 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2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6岁(16~80岁),男72例。Ann Arbor分期:Ⅰ期20例,Ⅱ期63例,Ⅲ期23例,Ⅳ期17例。中位随访54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4.7%和56.3%,早期(Ⅰ/Ⅱ期)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2%和69.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状况、B症状、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近期疗效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和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原发韦氏环DLBCL多为早期,肿瘤负荷较轻,生存率较高,多数可长期生存。IPI评分和近期疗效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LMR和LMR/LDH在原发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71例原发韦氏环DLB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患者治疗前外周血LMR、LMR/LDH的最佳临界值,卡方检验分析LMR高低组和LMR/LDH高低组构成比和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TDLBCL)的临床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9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4岁(50~72岁),以右侧睾丸受累为主;Ann Arbor分期以早期为主,其中Ⅰ期6例,Ⅲ期1例,Ⅳ期2例;细胞来源以非生发中心来源为主,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7例,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2例;肿瘤增殖指数Ki-67偏高,Ki-67中位数为80%.治疗以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为主,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例,手术联合CHOP方案为主的化疗8例.获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进展1例.随访时间5~34个月,存活6例,死亡3例.结论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罕见的疾病,复发风险高,一线治疗方案推荐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R-CHOP方案化疗,同时对对侧睾丸及受累野进行放疗及预防性甲氨蝶呤鞘内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原发结外与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134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 DLBCL 134例,占同期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52.14%(134/257),结外DLBCL共93例占总体DLBCL的69.4%.结外DLBCL分期为Ⅲ~Ⅳ期者占55.9%(52/93),结内DLBCL中Ⅲ~Ⅳ期者占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外DLBCL中乳酸脱氢酶升高者占33.3%(31/93),而结内DLBCL中升高者占58.5%(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他临床特征如出现B症状、大肿块、骨髓浸润、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比例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外与结内DLBCL生发中心及非生发中心起源出现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3).结外与结内DLBCL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2%、55.2%,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3%、4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5、0.748).结论 原发结外DLBCL的发病率较高,与结内DLBCL相比其临床分期较早,肿瘤负荷较低,但两者的免疫表型、分化特征及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原发乳腺淋巴瘤(PBL)是一种少见的结外淋巴瘤亚型,具有独特的特点.最主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他病理类型比较罕见.文章将以原发乳腺DLBCL为主,阐述其疾病定义、分期,并探讨全身性化疗、局部巩固放疗及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3年收治 200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Ⅰ期 50例,Ⅱ期 125例,Ⅲ+Ⅳ期 25例。大部分患者接受 4~6周期CHOP或CHOP为主方案化疗以及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量 71例,全组 5年OS、PFS和LRC分别为78%、72%和87%。放化疗组的OS、PFS、LRC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86%∶70%、84%∶58%和97%∶66%(P=0.001、0.000、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期、LDH和IPI是OS、PFS和LRC共同预后因素(P=0.000~0.036),PFS预后因素还包括ECOG评分(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是OS和LRC的预后因素(P=0.003~0.022),PFS的预后因素是年龄(P=000)。结论 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好的特点。早期患者加入放疗可以显著提高OS、PFS和LR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ENKT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新诊断的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对患者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分组间的临床特征和近期疗效差异。我们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确定与生存相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它们的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62和228.8。治疗前NLR和PLR与B症状和EBV DNA拷贝数相关(P<0.05)。不同NLR、PLR分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L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期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1999年1 月至2012年3 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胃原发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分期、病理诊断、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等特征。结果:共计纳入研究患者126 例,中位年龄49(16~81)岁,男女比例为6 8 :58。病理诊断为单纯DLBCL 96例、MALT伴大B 细胞转化27例、伴浆样细胞分化3 例。早期患者114 例(90.5%),其治疗方式包括单纯化疗37例、化疗+ 放疗39例、手术+ 化疗± 放疗38例。中位随访48个月,全组患者PFS 和OS分别为75.6% 和82.7% ,早期和晚期患者的PFS 分别为77% 和41.7%(P = 0.005)。 早期患者采用单纯化疗、化放疗联合和含手术治疗的PFS 分别为67.3% 、77.8% 和77.8%(P = 0.588)。 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 分、1 分和> 1 分患者的PFS 分别为85.4% ,74.4% 和55.6%(P = 0.011)。 Ⅰ期和Ⅱ期患者的PFS 分别为81.2% 和66.1%(P = 0.018)。 LDH 正常和升高患者的PFS 分别为86.6% 和63.3%(P = 0.006)。 病理类型为单纯DLBCL 和含有MALT成分、生发中心(GCB )和非生发中心(non-GCB )、年龄> 60岁等与预后无关。结论:早期病变比例占胃原发DLBCL 患者的绝大多数。早期患者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并不能提高疗效。早期患者中IPI> 1 分、LDH 升高和临床分期II 期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80例高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依据其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60)与死亡组(n=20),收集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影响高龄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高龄DLBCL患者的病变可累及全身与各器官,侵犯部位以淋巴结[45.00%(36/80)]最为常见,其次为胃[20.00%(16/80)]、骨髓[12.50%(10/80)]、脾脏[7.50%(6/80)]、肠道[6.25%(5/80)]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体重指数(BMI)、化疗方案与高龄DLBCL患者的预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结外器官受累数目、合并症与高龄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0岁(β=1.743,OR:5.714,95%CI=1.825~17.897)、IPI评分3~4分(β=2.485,OR=12.0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高龄(年龄≥75岁)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均接受了R-CHOP方案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高龄DLBCL患者的中位年龄82岁(范围:75~89岁);69.2%(9/13)的患者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84.6%(11/13)的患者ECOG评分≥2;46.2%(6/13)的患者存在多处淋巴结外器官受累;8例(61.5%)完成了3个周期以上的化疗,客观缓解率(ORR)为15.4%(2/13)。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3.1%,2年生存率为53.8%。61.5%(8/13)的患者出现了3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30.8%(4/13)的患者出现了3级及以上血小板减少;76.9%(10/13)的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改良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RCHOP方案不足3个周期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生存率低(P<0.05)。结论高龄DLBCL患者往往表现为侵袭性强、不...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结外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现介绍1例经本院诊治的反复复发的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该患者经过手术、化疗、靶向药物治疗、放疗等多专业联合诊治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本例患者诊治进行多学科讨论,进一步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推动多学科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高危患者预后差.如何更好地对DLBCL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是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一大热点.国际预后指数(IPI)作为经典的预后评分系统,在利妥昔单抗时代,其地位不断受到挑战,有多种新的预后评分系统被提出.分子生物学标记、基因突变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预后价值备受关注.一些特殊DLBCL,如原发乳腺DLBCL、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转化DLBCL以及复发难治DLBCL的预后也在该届年会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