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异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74例(NTM肺病组)和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结核组)的HRCT表现,比较两组病变分布及HRCT表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CT分型比较,NTM肺病组结节-支气管扩张型(51.4%,38/74)多于肺结核组(14.0%,14/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8.316, P=0.000);肺结核组结节-肿块型(21.0%,21/100)多于NTM肺病组(8.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392,P=0.020)。肺结核组病变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82.0%,82/100)明显多于NTM肺病组(59.5%,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817,P=0.001); NTM肺病组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16.2%,12/74)较肺结核组(5.0%,5/100)患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69,P=0.014)。比较HRCT表现,肺结核组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61.0%,61/100)较NTM肺病组(93.2%,69/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403,P=0.000);且NTM肺病组支气管扩张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39.1%,27/69)多于肺结核组(13.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138,P=0.001);而肺结核组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70.5%,43/61)多于NTM肺病组(39.1%,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813,P=0.000);肺结核组实变影(86.0%,86/100)较NTM肺病组(67.6%,50/74)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65,P=0.004)。NTM肺病组空洞位于肺周边邻近胸膜增厚者(95.1%,39/41)较肺结核组(61.8%,42/6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909,P=0.000)。NTM肺病组中结节<1cm者(88.5%,54/61)较肺结核组(54.9%,50/9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9.059,P=0.000);肺结核组中多种大小不等的结节混合存在者(31.9%,29/91)较NTM肺病组(8.2%,5/6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784,P=0.001)。肺结核组并发胸腔积液(34.0%,34/100)较NTM肺病组(20.3%,15/74)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63, P=0.047)。 结论 NTM肺病和肺结核HRCT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及相异性。CT分型、支气管扩张的分布及优势部位、实变的发生率、结节的大小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在初诊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者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361例,留取痰液标本分别进行涂片荧光金胺O染色镜检(简称“涂片镜检”)、结核分枝杆菌MGIT 320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检测(简称“Xpert检测”)和固体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最终临床诊断为:肺结核184例(50.97%),肺部感染162例(44.88%),非典型分枝杆菌肺部感染15例(4.15%)。36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Xpert 检测的阳性率[32.41%(117/361)]明显高于涂片镜检[22.71%(82/361)](χ 2=8.49,P<0.05),与液体培养[26.32%(95/361)]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χ 2=3.23,P=0.072),涂片镜检法与液体培养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6,P=0.261)。184例肺结核患者中,Xpert 检测的阳性率[63.59%(117/184)]高于涂片镜检[36.41%(67/184)]和液体培养[48.91%(90/184)](χ 2=27.17,P<0.01;χ 2=8.05,P<0.05);117例涂阴肺结核患者的Xpert检测阳性率[42.74%(50/117)]高于液体培养[24.79%(29/117)](χ 2=8.43,P=0.004)。以临床诊断为标准,Xpert检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敏感度为63.59%(117/184),特异度为100.00%(177/177),正确指数为0.64。以固体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金标准,Xpert 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为4/5,特异度为97.70%(85/87),正确指数为0.97。说明GeneXpert MTB/RIF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尤其是涂阴肺结核患者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对利福平耐药具有较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 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96,P=0.003;χ 2=7.38,P=0.007;χ 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37/39)、XDR-PTB组占87.1%(27/31)、DR-PTB组占95.7%(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7.58,P<0.001;χ 2=9.18,P=0.002;χ 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38、0.40和0.53、0.00、0.88,P值分别为1.000、0.538、0.526和0.248、1.000、0.347)。CT征象对比分析显示,肺内出现结节、支气管管壁增厚在不同类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生率[MDR-PTB组分别为100.0%(39/39)和87.2%(34/39),XDR-PTB组分别为100.0%(31/31)和87.1%(27/31),DR-PTB组分别为100.0%(46/46)和84.8%(39/46)]均明显高于DS-PTB组[80.6%(25/31)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97,P=0.015;χ 2=4.61,P=0.032;χ 2=7.15,P=0.007和χ 2=12.38,P<0.001;χ 2=10.63,P=0.001;χ 2=11.71,P=0.001);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在支气管管壁增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00、0.10,P值分别为1.000、1.000、0.752)。结节及实变内出现空洞的比较, XDR-PTB组、DR-PTB组发生空洞的比率分别为87.1%(27/31)、87.0%(40/46),明显高于DS-PTB组的58.1%(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7,P=0.010,χ 2=8.32,P=0.004);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18、0.00、1.46,P值分别为0.277、1.000、0.227)。 结论 CT征象对耐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鉴别耐药类型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许昌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内科收治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一服用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组(简称“A组”,79例)和单一服用利可君片治疗组(简称“B组”,79例),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改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减少症相关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白细胞减少症改善总有效率[94.44%(68/72)]、外周血WBC值[(5.12±0.76)×10 9/L]均明显高于B组[72.97%(54/74)和(4.09±1.02)×10 9/L](χ 2=10.14,P=0.021;t=4.38,P=0.017);治疗后A组和B组外周血WBC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3.26±1.02)×10 9/L和(3.18±0.82)×10 9/L] (t=5.79,P=0.010;t=4.15,P=0.018)。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头晕[8.33%(6/72),9.46%(7/74)]、低热[2.78%(2/72),2.70%(2/74)]、乏力[5.56%(4/72),4.05%(3/74)]等主要症状较治疗前[27.78%(20/72),28.38%(21/74); 15.28%(11/72),16.22%(12/74);40.28%(29/72),41.89%(31/74)]均有明显改善 (χ 2=12.34,P=0.008;χ 2=12.09,P=0.008; χ 2=8.83,P=0.011;χ 2=8.16,P=0.010; χ 2=17.26,P=0.020;χ 2=18.09,P=0.020);但两组患者间治疗后的头晕、低热、乏力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43,P=0.437;χ 2=2.62,P=0.406; χ 2=1.95,P=0.410)。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3.33%(60/72)]与B组患者[86.49%(6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03, P=0.382)。 结论 参芪十一味颗粒可有效改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白细胞减少引起的症状,安全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评价密云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简称“公卫项目”)对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方法 对密云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公卫项目前2年(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与纳入公卫项目后2年(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患者的发现、转诊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卫项目的实施效果。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病率由2014—2015年的41.63/10 万(404/970000)下降到2016—2017年的35.00/10万(336/960000),下降了6.63/10万。涂阳患者发现率由2014—2015年的29.70%(120/404)上升至2016—2017年的33.93%(114/336),提高了4.22个百分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515,P=0.218)。未查痰患者比率由2014—2015年的19.31%(78/404)下降至2016—2017年12.50%(42/336),下降了6.81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66,P=0.012)。转诊到位率由2014—2015年的67.81%(455/671)上升至2016—2017年的74.50%(482/647),上升了6.69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170,P=0.007)。总体到位率由2014—2015年的93.29%(626/671)上升至2016—2017年的96.75%(626/647),上升了3.46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293,P=0.004)。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由2014—2015年的87.78%(79/90)上升至2016—2017年的95.71%(134/140),上升了7.9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41,P=0.025)。结论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卫项目后,未查痰患者比率下降,患者转诊到位率、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等有所提高,对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0.174,P=0.677;χ 2=1.847,P=0.174;χ 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1.134,P=0.287;χ 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χ 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HU无强化组、>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 0~20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956,P=0.001)。>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 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084,P=0.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肺部局灶性磨玻璃样(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病灶的CT特征,以提高对肺结核少见征象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9—2019年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1例具有fGGO病灶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11个fGGO病灶),其中7例经临床综合诊断、3例经手术组织标本病理检查证实、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同期按照1∶4比例选取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具有fGGO病灶的肺癌患者(肺癌组,44个fGGO病灶)。分析两组患者fGGO病灶的CT扫描特征。结果 肺结核组和肺癌组患者fGGO病灶分布在上叶[分别为63.6%(7/11)和65.9% (29/44)]、中叶[分别为9.1% (1/11)和11.4%(5/44)]、下叶[分别为27.3%(3/11)和22.7%(10/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608,P=0.106)。肺结核组fGGO病灶呈圆或椭圆形[36.4%(4/11)]、边缘与肺交界面清晰[9.1%(1/11)]、有分叶[0.0%(0/11)]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肺癌组[77.3%(34/44)、93.2%(41/44)、43.2%(19/44)](χ 2=5.114,P=0.024;χ 2=29.974,P=0.000;χ 2=5.473,P=0.019)。肺结核组fGGO病灶内部密度均匀[9.1%(1/11)]、有支气管影或空泡[0.0% (0/11)]、出现增粗或扭曲血管影[0.0%(0/11)]的比率均明显低于肺癌组[分别为54.5%(24/44)、38.6%(17/44)、77.3%(34/44)](χ 2=7.333,P=0.007;χ 2=4.475,P=0.034;χ 2=19.108,P=0.000),而多发结节样病灶[90.9%(10/11)]的比率高于肺癌组[0.0%(0/44)] (χ 2=42.969,P=0.000)。结论 肺结核fGGO病灶分布与肺癌无特异性差别;依据fGGO边缘模糊、无分叶、无胸膜凹陷征、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无支气管影或空泡、无增粗或扭曲血管影、多发簇状分布结节样病灶的CT表现,在与肺癌鉴别诊断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泰安市肿瘤(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34例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患者(A组),以及同期310例单纯食管下段癌患者(B组),均行常规食管下段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率、术后低氧血症、延迟发热、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切口不愈、吻合口瘘、手术死亡率、生存率等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采用DP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ˉ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小样本数据,采用校正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4±0.4)h]、出血量[(181.0±71.4)ml]、手术根治性切除率(94.1%,32/34)与B组[分别为(3.1±0.4)h、(165.0±80.5)ml、93.5%(290/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P=0.055;t=0.73, P=0.241;χ 2=0.06, P=0.810)。A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17.6%,6/34)、手术延迟发热(32.4%,11/34)、肺部并发症(23.5%,8/34)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6.5%,20/310;16.1%,50/310;10.3%,32/310)(χ 2=4.01,P=0.045;χ 2=4.47,P=0.034;χ 2=3.99,P=0.045);但心律失常(8.8%,3/34)、切口不愈(2.9%,1/34)、吻合口瘘(5.9%,2/34)、手术死亡率(2.9%,1/34)的发生率与B组(分别为6.1%,19/310;2.9%,9/310;3.9%,12/310;1.0%,3/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6,P=0.810;χ 2=0.28,P=0.599;χ 2=0.01,P=0.915;χ 2=0.03,P=0.860)。A组1年生存率(94.1%,32/34)、2年生存率(67.6%,23/34)与B组(分别为93.9%,291/310;74.8%,232/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P=0.748;χ 2=0.49,P=0.482),但3年生存率A组(20.6%,7/34)明显低于B组(42.9%,133/310)(χ 2=5.43,P=0.019)。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 结论 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较好,未出现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可作为首选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两县(丰县、沛县)和新疆乌鲁木齐市涂阳肺结核患者诊治过程中是否完成全程痰涂片检查和治疗转归,分析人口学、社会学和疾病临床进展对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徐州市丰县、沛县和乌鲁木齐市2014—2016年确诊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治疗过程信息和治疗结局。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以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共有57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46±20.8)岁,男性420例(73.2%),其中徐州市两县患者265例(46.2%),乌鲁木齐市患者309例(53.8%)。结果 57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8.2%(506/574),包括391例治愈和115例完成治疗。徐州市丰县、沛县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乌鲁木齐市(徐州丰县、沛县:92.8%,246/265,乌鲁木齐:84.1%,260/309,χ 2=10.310,P=0.001)。治疗随访期间,有48例(8.4%,48/574)涂阳肺结核患者未完成全程痰涂片检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χ 2=4.342,P=0.037)、外地户籍(χ 2=5.646,P=0.017)及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未阴转(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00)的涂阳患者中,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本地户籍及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未阴转(OR=6.892,95%CI=3.218~14.762,P=0.000)的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不成功的风险明显高于女性(OR=0.329,95%CI=0.121~0.898,P=0.030)和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患者。 结论 徐州市丰县、沛县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于乌鲁木齐市;男性和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未阴转将增加不良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搜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市肺科医院住院的63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筛查1242名家庭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家庭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1.69%(21/1242)。家庭接触者中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亲属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 1.51%(7/464)、3.66%(9/246)和0.94%(5/532),父母的肺结核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036,P=0.008)。荧光染色分枝杆菌阳性、+、++、+++、++++患者家庭接触者检出率分别为0.60%(2/334)、0.50%(2/401)、1.11%(3/271)、4.32%(6/139)、8.2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7.232,P=0.000)。初治涂阳肺结核并发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家庭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3.01%(10/332)。当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量大、并发气管支气管结核,或接触者为患者父母则更易被传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IgG检测(简称“IgG检测”)辅助诊断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具有IgG检测、抗酸杆菌涂片(简称“涂片”)镜检、结核分枝杆菌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CT扫描及临床诊断等资料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共计1494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1020例(肺结核组)、肺外结核54例(肺外结核组)和排除结核病的其他肺部疾病420例(其他肺病组),对比分析不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0例肺结核患者和54例肺外结核患者的Ig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3.33%(748/1020)、62.96%(34/54),高于涂片镜检[分别为43.24%(441/1020)、20.37%(11/54)]和液体培养[分别为61.37%(626/1020)、29.63%(16/54)](χ 2=190.02,P<0.001;χ 2=20.15, P<0.001; χ 2=33.18,P<0.001; χ 2=12.07,P=0.001);IgG检测肺结核与其他肺病患者的阳性率(6.90%,29/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53.47,P<0.001)。IgG检测1440例肺部疾病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73.33%(748/1020)、93.10%(391/420)、79.10%(1139/1440)。1020例肺结核患者中,涂片镜检阳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86.85%,383/441)与涂片镜检阴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63.04%,365/579),以及液体培养阳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80.51%,504/626)与液体培养阴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61.93%,244/39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2.56、42.70,P值均<0.001)。分别以涂片镜检和液体培养为标准,IgG检测1020例肺结核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86.85%(383/441)和80.51%(504/626) 、36.96%(214/579)和38.07%(150/394)、58.53%(597/1020)和64.12%(654/1020)。1020例肺结核组患者中涂阴培阴(菌阴)肺结核患者为372例(36.47%),其IgG检测阳性率为61.29%(228/372),阳性患者的CT扫描表现以斑片、条索状阴影(83.77%,191/228)多见。420例其他肺病患者IgG检测假阳性率为6.90%(29/420),与肺部感染(62.07%,18/29)和肿瘤(13.79%,4/29)患者有少量交叉反应。 结论 结核抗体IgG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结核病,尤其是对菌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检出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PTB 组)、28例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PTB-DM2组),及24名健康对照志愿者(HC组)的肝素抗凝血浆,分别定量检测3组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 (P25,P75)]”表示。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3组患者相关数据,GraphPad Prism 7.0软件作图,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C组、PTB组、PTB-DM2组各生化指标T-AOC[4.65(4.16, 5.15)、2.70(3.50, 4.30)、 2.55 (2.03,3.48) U/ml]、CAT[54.20 (35.46,81.30)、23.49(9.49,44.72)、 5.66 (-14.00, 31.98) U/ml]、HO-1[16.12 (11.84,24.09)、11.44(7.95,15.53)、8.19 (7.53,11.58) ng/ml]、GSH[5.14(3.98,7.33)、4.69(3.02,6.47)、2.90 (1.90,6.14) μmol/ml]、SOD[14.31(10.63,17.33)、14.28(11.86,15.69)、13.78(12.26,18.00) U/ml]、MDA[ 3.60 (2.62,4.40)、5.11 (4.26,7.23)、12.77(9.47,14.89) nmol/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35.28,P<0.01;χ 2=28.94,P<0.01;χ 2=23.00,P<0.01;χ 2=9.24,P=0.010;χ 2=15.53,P<0.01;χ 2=59.46,P<0.01)。PTB组患者血浆的T-AOC、CAT、HO-1含量较HC组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HC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1; Z=-3.82,P<0.01;Z=-3.21,P=0.005;Z=-3.94,P=0.008)。PTB-DM2组患者的T-AOC、CAT、HO-1、GSH、SOD水平均较PTB组患者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PTB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47;Z=-2.44,P=0.046;Z=-2.27,P=0.023;Z=-2.45,P=0.096;Z=-3.50,P=0.002;Z=-6.01,P<0.01)。 结论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PTB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且存在脂质氧化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可加重PTB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更低,脂质氧化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3种比较常见腹膜弥漫性病变的CT扫描特征,探讨CT扫描对3种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中72例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结核性腹膜炎16例(结核组),腹膜转移癌34例(转移癌组),腹膜间皮瘤22例(间皮瘤组)。比较3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以评价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结核组、转移癌组与间皮瘤组壁腹膜均匀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23.5%(8/34)和 27.3%(6/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221,P=0.022; χ 2=10.795,P=0.010);以上3组病变出现大网膜污垢样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43.8%(7/16)、2.9%(1/34)和13.6%(3/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4.567,P=0.000; χ 2=4.332,P=0.037)。以上3组 “网膜饼征”的发生率分别为6.2%(1/16)、50.0%(17/34)和27.3%(6/22),结核组和转移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039,P=0.003);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16,P=0.270)。以上3组大网膜结节或肿块状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12.5%(2/16)、14.7%(5/34)和50.0%(11/22),结核组与间皮瘤组、转移癌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788,P=0.016;χ 2=8.153,P=0.004)。(2)以上3组中少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75.0%(12/16)、32.4%(11/34)和40.9%(9/22),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25.0%(4/16)、67.6%(23/34)和59.1%(13/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出现中少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966,P=0.005;χ 2=4.354,P=0.037);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966,P=0.005;χ 2=4.354,P=0.037)。(3)以上3组出现心膈角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6.2%(1/16)、5.9%(2/34)和40.9%(9/22),间皮瘤组与结核组、间皮瘤组与转移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739,P=0.017;χ 2=10.382,P=0.001)。结论 3组患者在腹膜病变发生部位、形态、腹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各体现了不同的CT特征, 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8年广州市登记治疗的125201例结核病患者的信息,包括户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患者来源、患者分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从出现症状至就诊的天数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3(2,38)d,就诊延迟率为49.25%(61656/1252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5岁、少数民族、职业为儿童、患者来源为追踪、患者分类为肺外结核、存在并发症者的就诊延迟率分别为49.98%(19951/39919)、53.60%(8323/15528)、52.05%(1128/2167)、64.66%(161/249)、53.06%(5347/10078)、56.27%(3465/6158)、63.80%(1202/1884),明显高于男性(48.90%,41705/85282)、年龄<25岁(43.99%,11493/26129)、汉族(49.20%,60528/123034)、教师/医务人员/干部(46.49%,1848/3975)、患者来源为健康检查(23.94%,643/2686)、患者分类为肺结核(48.88%,58191/119043)、无并发症者(49.02%,60454/123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60、664.34、6.96、878.51、940.21、127.79、162.12,P值分别为<0.001、<0.001、0.008、<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特征的结核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就诊延迟:女性[以男性为参照,OR(95%CI)=1.11(1.08~1.13)],年龄组为25~、45~、≥65岁[以<25岁年龄组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13(1.09~1.16)、1.37(1.32~1.42)、1.40(1.33~1.47)],少数民族[以汉族为参照,OR(95%CI)=1.22(1.12~1.33)];职业为儿童、工人/民工、农民、其他[以教师/医务人员/干部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2.38(1.80~3.15)、1.17(1.10~1.26)、1.38(1.28~1.48)、1.17(1.10~1.25)],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因症推荐、转诊、追踪[以健康检查来源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3.06(2.79~3.35)、3.27(2.83~3.77)、2.78(2.54~3.05)、3.35(3.04~3.70)],肺外结核[以肺结核为参照,OR(95%CI)=1.41(1.33~1.49)],有并发症[以无并发症为参照,OR(95%CI)=1.62(1.47~1.78)]。 结论 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现象较为普遍,对上述各类就诊延迟的高危因素,需要重点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并发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97例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发肺结核患者(简称“观察组”),及同期住院的200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肺结核患者(简称“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痰液或支气管灌洗液(BALF)的涂片或培养查找抗酸杆菌,对阳性菌株行菌种鉴定以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结合胸部X线摄影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表现,肺结核诊断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血T-SPOT.TB、抗酸杆菌金胺O荧光染色涂片镜检(简称“金胺O涂片镜检”)、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以及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检测阳性率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28%(168/197)、96.00%(192/200)]均明显高于金胺O涂片镜检[36.55%(72/197)、35.50%(71/200)](χ 2值分别为98.24、162.53,P值均=0.000),MGIT 960 [53.81%(106/197),57.50%(115/200)](χ 2值分别为46.06、83.06,P值均=0.000),PPD试验[34.52%(68/197),63.50%(127/200)](χ 2值分别为105.66、65.40,P值均=0.000)。观察组患者T-SPOT.TB、PPD试验检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值分别为13.50、33.36,P值均=0.000)。 结论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并发肺结核时采用血T-SPOT.TB技术进行检测仍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较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