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微球注射液(NVB-lip)对荷人乳腺癌裸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35只雌性BALB/c-nu裸鼠,随机分为NVB-lip高(10 mg/kg)、中(5 mg/kg)、低(2.5 m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5 mg/kg)和阴性对照组(脂质化空白溶液),每组7只。给裸鼠接种人乳腺癌BCAP-37瘤株,待成瘤后,每只动物每次按0.20 mL经尾静脉注射给药,间隔3~4 d注射1次,每周注射2次,共注射6次。在第1次注射后第4、7、11、14、18和23天时分别称小鼠体质量和测量肿瘤体积,计算得出相对肿瘤体积、相对肿瘤增殖率和肿瘤抑制率。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组荷瘤裸鼠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VB-lip各剂量组的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显著减小,肿瘤抑制率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VB-lip在2.5~10 mg/kg范围内抑瘤作用明显,具有可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孙鑫  李平  张梅 《肿瘤学杂志》2017,23(12):1093-1097
摘 要:[目的] 探讨马钱子碱对乳腺癌骨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乳腺癌骨转移的模型,并用马钱子碱干预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骨转移相关因子MMP-2、CXCR4、RANKL、OPG mRNA表达量。[结果] 马钱子碱经腹腔给药的半数致死量(Medial lethal dose,LD50)为69mg/kg。根据LD50的1/10、1/20和1/40的量,设三个剂量组:高剂量组6.90mg/kg1、中剂量组3.45mg/kg和低剂量组1.73mg/kg,同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马钱子碱各剂量组MMP-2,CXCR4,RANKL mRNA的表达量随着马钱子碱剂量的增加逐渐下降(P<0.05),而OPG mRNA的表达量则随着马钱子碱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加(P<0.05)。[结论] 马钱子碱可以抑制乳腺癌骨转移,主要以调节MMP-2、CXCR4、RANKL、OPG等骨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J(PTPRJ)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8例乳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TPRJ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TPRJ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TPRJ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癌组织(P=0.003),PTPRJ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14)、TNM分期(P=0.003),ER状态相关(P=0.04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TPRJ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TPRJ高表达组(P=0.00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和PTPRJ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TPRJ在乳腺癌中低表达,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酯(DEHP)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肝脏的影响及硒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7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DEHP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300、600和900 mg/kg)、3个硒干预组(在相应剂量的染毒组中加入1 mg/kg酵母硒)。染毒8周,染毒期末,大鼠空腹16 h后称量大鼠体质量、采血进行生化检测以及称量肝脏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平均体质量明显降低(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量、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各DEHP染毒组、硒干预组的肝脏平均质量、肝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 < 0.01)。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增量较相应的染毒组增加(P < 0.05)。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浓度明显升高(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ST浓度明显升高(P < 0.01);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TP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G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AST、TP、GLB均明显低于相应的染毒组(P < 0.01或P < 0.05)。结论:DEHP的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的体质量与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肝脏肿胀,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而硒的干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DEHP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动脉介入超选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影响。方法:移植脑胶质瘤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成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顺铂组(V+CDDP)、静脉注射贝伐单抗组(V+BVZ)、动脉注射顺铂组(A+CDDP)、动脉注射贝伐单抗组(A+BVZ),给药(均为5 mg/kg)7 d后测量胶质瘤体积,并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脑胶质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21、Bcl-2和金属基质蛋白2(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CDDP组肿瘤体积[(5.58±0.37)mm3]较V+CDDP组小[(7.67±0.70)mm3],A+BVZ组肿瘤体积[(4.81±0.20)mm3]较V+BVZ组小[(6.57±0.69)mm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同时,V+BVZ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V+CDDP组(P < 0.01),A+BVZ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A+CDDP组(P < 0.05),与静脉注射相比,动脉注射组VEGF、Bcl-2和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5),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 < 0.05)。与注射CDDP相比,注射BVZ组VEGF、Bcl-2和MMP-2 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 < 0.05),P2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 < 0.05)。结论:应用BVZ动脉介入超选化疗,能有效控制脑胶质瘤的大小,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睡莲花烟花苷对D-半乳糖胺(D-Gal)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烟花苷(25、50和100 mg/kg)给药组,共6组,每组10只。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和烟花苷给药组按10 mL/kg每日灌胃给药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1 h后,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其他各组腹腔注射D-Gal(800 mg/kg,按0.02 mL/g)造模。造模8 h后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摘取肝脏、脾脏称取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取0.3 g肝组织制备匀浆,检测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取肝左叶距边缘0.5 cm处小块组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烟花苷在(50、100 mg/kg)剂量时,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 0.01),血清中促炎因子IL-1、IL-6、TNF-α和INF-γ水平降低(P < 0.05);肝脏、脾脏系数降低(P < 0.05),肝匀浆中SOD和GSH活力均显著升高(P均 < 0.05),MDA和NO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 < 0.05);肝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烟花苷各剂量组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其中烟花苷50和100 mg/kg组较25 mg/kg组受损程度较轻、修复情况较好。结论:烟花苷对D-Gal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抗氧化酶、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对大鼠血脑屏障及认知、学习、记忆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PQ低剂量(1 mg/kg)和PQ高剂量(10 mg/kg)染毒组,每组15只,腹腔注射6周,每周2次。染毒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进行伊文思蓝脑渗透实验,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各组其余10只大鼠进行行为学实验,包括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穿梭箱实验,测试其认知、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个PQ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在训练阶段,1和10 mg/kg PQ组大鼠运动轨迹较对照组复杂,随着训练天数增加,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10 mg/kg PQ组的缩短趋势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测试阶段,与对照组相比,1和10 mg/kg PQ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跳台结果显示,1和10 mg/kg PQ组的记忆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错误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10 mg/kg PQ组大鼠错误次数高于1 mg/kg PQ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穿梭箱实验结果表明,2个剂量PQ组大鼠条件反应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且错误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1和10 mg/kg百草枯均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增加其通透性,进而降低认知、学习以及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连续暴露2-乙酰基-4-羟基-丁基咪唑(TH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雌鼠作为实验动物,经口连续染毒THI 7 d(染毒剂量分别为0、0.5、2.5、12.5 mg/kg)和30 d(染毒剂量分别为0、0.2、0.5、2.5 mg/kg)。染毒结束后,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T细胞增殖功能实验和NK细胞活性实验;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脾中T细胞数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使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T细胞趋化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口连续染毒THI 7 d,2.5和12.5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P < 0.05),CD4+和CD8+T细胞数增多(P < 0.05),NK细胞活性降低(P < 0.05),T细胞趋化功能受损(P < 0.05);12.5 mg/kg剂量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胸腺T细胞数增多,T细胞增殖功能减弱(P < 0.05)。经口连续染毒THI 30 d,0.5和2.5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胸腺T细胞数增多,T细胞增殖功能减弱,NK细胞活性降低,T细胞趋化功能受损(P < 0.05)。结论:THI可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并引起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该效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PF级刚断乳21 d的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3个2,4-D染毒组(18.125、36.250、72.500 mg/kg)和1个溶剂对照组(1%羧甲基纤维素溶剂),每天经口灌胃1次,连续染毒28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行为和体质量变化。染毒结束后,取肝脏计算湿质量及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测;肝脏样品经处理后采用二硫二硝基苯甲酸(DTNB)直接法检测谷胱甘肽(GSH)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细胞色素C浓度、Caspase-3、Caspase-9相对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下降(P < 0.05),肝脏湿质量降低(P < 0.05);病理结果显示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部分肝组织出现胆管增生,并伴有炎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72.500 mg/kg 2,4-D染毒组肝匀浆中GSH活性降低(P < 0.05),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T-SOD活性降低(P < 0.05),肝匀浆MDA浓度升高(P < 0.05);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肝组织的细胞色素C含量升高(P < 0.05),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Caspase-3、Caspase-9相对活性较对照组均增加(P < 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2,4-D可引起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发生,其发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释放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等来引发肝细胞凋亡,进而引起肝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染毒后硒对大鼠外周血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将77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3个不同浓度(300、600、900 mg/kg)DEHP染毒组、1 mg/kg Se+不同剂量(300、600和900 mg/kg)DEHP染毒干预组,连续饲喂90 d,试验期间观察大鼠中毒状况(精神亢奋、被毛蓬松、局部脱毛现象),试验期末称取大鼠体质量并取全血测定各类血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900 mg/kg DEHP染毒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 < 0.05),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出现中毒体征比例分别为63.63%(7/11)和100%(11/11),均较对照组0(0/11)显著升高(P均 < 0.05)。与相同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1 mg/kg Se干预后大鼠体质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300、6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中毒体征明显降低(P均 < 0.05)。白细胞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白细胞数(WBC)明显降低、单核细胞(MONO)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与相同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1 mg/kg Se+600 mg/kg DEHP干预组白细胞数(WBC)明显升高、单核细胞(MONO)显著降低(P < 0.05)。红细胞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后大鼠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HDW)均明显升高;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明显降低(P < 0.05)。与相同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1 mg/kg Se干预后大鼠红细胞参数未见显著差异。血小板参数中,未发现DEHP染毒与Se干预对SD大鼠血小板各参数产生显著影响。结论:300~900 mg/kg DEHP染毒可对大鼠某些红细胞和白细胞参数产生影响,硒的干预在300~600 mg/kg DEHP染毒条件下可保护某些血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胫骨内注射20 μL PBS)、模型组和华蟾素干预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华蟾素干预组大鼠胫骨内注射20 μL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构建骨癌痛模型。华蟾素干预组于造模第7天开始腹腔注射华蟾素注射液,其余各组每天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造模前以及造模后第2、5、7、9、13、15天分别测定热缩足阈值和机械缩足阈值,造模第7天行胫骨X线摄片观察骨质破坏程度,末次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取外周血、L4~L6节段脊髓,利用免疫组化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外周血及脊髓中相关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X线显示模型组大鼠胫骨骨皮质破坏明显、骨质连续性缺乏、骨组织肿胀明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未见明显骨组织肿胀、骨连续性较好,提示造模成功。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华蟾素干预可明显缓解骨癌所诱发的机械痛敏、热痛敏(P < 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增强(P < 0.05);与模型组相比,华蟾素能显著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P < 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表达增强(P < 0.05);与模型组相比,华蟾素能降低TNF-α和IL-1β表达(P < 0.05)。结论: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其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人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生酮饮食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10只雌性BALB/c裸鼠右下肢皮下注射人肺癌A549细胞,建立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SD组)和生酮饮食组(KD组),分组当天测量裸鼠体质量、移植瘤体积、血糖及血酮浓度,以后每5 d测量1次。接种肿瘤细胞后第30天,摘眼球取血处死裸鼠,取血后进行血脂四项检测。剥离移植瘤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5天起,KD组裸鼠血酮浓度较SD组升高,血糖浓度较SD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种肿瘤细胞后第20天起,KD组裸鼠体质量及移植瘤体积小于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种肿瘤细胞后第30天,KD组裸鼠的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高于SD组,甘油三酯(TG)浓度低于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法分析结果显示KD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45±0.10)高于SD组(1.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KD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表达水平(4.40±0.89)高于SD组(2.4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生酮饮食可以抑制人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氧化应激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生酮饮食对人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人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生酮饮食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10只雌性BALB/c裸鼠右下肢皮下注射人肺癌A549细胞,建立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SD组)和生酮饮食组(KD组),分组当天测量裸鼠体质量、移植瘤体积、血糖及血酮浓度,以后每5 d测量1次。接种肿瘤细胞后第30天,摘眼球取血处死裸鼠,取血后进行血脂四项检测。剥离移植瘤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5天起,KD组裸鼠血酮浓度较SD组升高,血糖浓度较SD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种肿瘤细胞后第20天起,KD组裸鼠体质量及移植瘤体积小于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种肿瘤细胞后第30天,KD组裸鼠的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高于SD组,甘油三酯(TG)浓度低于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法分析结果显示KD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45±0.10)高于SD组(1.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KD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表达水平(4.40±0.89)高于SD组(2.4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生酮饮食可以抑制人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氧化应激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CP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qPCR分析HCP5在乳腺癌细胞系和正常乳腺细胞系中的mRNA含量,RNA Scope方法分析HCP5在乳腺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存活/死亡实验分析敲低HCP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裸鼠体内实验分析敲低HCP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抗体芯片技术分析敲低HCP5影响凋亡通路中BIRC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乳腺细胞和其他类型乳腺癌细胞相比,HCP5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P<0.05),与正常乳腺组织和其他亚型乳腺癌组织相比,HCP5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HCP5敲低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且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抑制(P<0.01);敲低HCP5引起凋亡通路中凋亡抑制因子BIRC3表达量降低、Caspase-3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ncRNA HCP5通过调控细胞凋亡途径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联合拉帕替尼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拉帕替尼靶向治疗的同时接受全脑放疗或SRT的情况,其中42例患者接受SRT的同时进行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SRT组),另外49例患者采用全脑放疗同时进行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全脑放疗组)。评价其疗效和毒性,定期随访,并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放疗结束后1月SRT组脑部病灶客观缓解率为92.86%(39/42),全脑放疗组客观缓解率为77.55%(38/49),SRT组优于全脑放疗组(χ2=4.070,P=0.044)。SRT组和全脑组12个月受照射肿瘤病灶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5.20%及83.10%, SRT组优于全脑放疗组(χ2=10.851,P=0.001)。 SRT组无颅内转移生存率与全脑放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RT组和全脑放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5.70%和69.40%,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0%和55.10%,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56个月和25.00个月,SRT组优于全脑放疗组(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颅外转移(HR=0.527,95% CI:0.290~0.957,P=0.035),颅内病灶≤3个(HR=2.457,95% CI:1.223~4.933,P=0.012),放疗方式SRT(HR=1.746,95% CI:1.055~2.888,P=0.030)是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放疗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SRT联合拉帕替尼在局部控制率以及生存率上优于全脑放疗联合拉帕替尼。颅内病灶个数少、无颅外转移灶和放疗方式是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治疗的良好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人非小细胞肺癌的NOD/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并探讨移植瘤成瘤性与小鼠品系间的关系,为后续建立优良的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取手术切除获得的2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 h内移植于NOD/SCID小鼠或BALB/c裸鼠皮下,观察移植瘤成瘤情况,测量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图,计算成瘤率、成瘤潜伏时间和成瘤时间,分析并比较移植成瘤组和未成瘤组所对应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并取移植成瘤组和所对应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率(55.6%),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前者的成瘤潜伏时间和成瘤时间均短于后者(P < 0.05)。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中鳞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移植瘤成瘤建模无明显相关(P=0.109、0.153、0.077),NOD/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均能保持病人肺癌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结论:成功构建了NOD/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NOD/SCID小鼠更适宜用于肺癌病人源性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为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7.
Osteoprotegerin (OPG) acts as a decoy receptor for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appaB ligand (RANKL), which is a pivotal molecule required for osteoclast formation. In vitro OPG inhibits osteoclast formation and in vivo (administered as Fc-OPG) it reduces hypercalcemia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osteolytic lesions in mouse models of tumor cell growth in bone. Osteolysis can be induced by 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 (PTHrP) produced by breast cancer cells that results in an increased osteoblastic RANKL/OPG ratio.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local tumor production of OPG on the 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to establish and grow in bone and mammary fat pad. MCF-7 cells or MCF-7 cells overexpressing PTHrP were transfected with full-length OPG and inoculated into the proximal tibiae of athymic nude mice. Mice injected with cells overexpressing PTHrP and OPG showed enhanced tumor growth, increased osteolysis (2-fold compared with MCF-7 cells overexpressing PTHrP), and altered histology that was reflective of a less differentiated (more aggressive) phenotype compared with MCF-7 cells. In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Fc-OPG reduced tumor growth and limited osteolysis even in mice inoculated with OPG overexpressing cells. Similarly, OPG overexpression by breast cancer cells enhanced tumor growth following orthotopic inocul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PG overexpression by breast cancer cells increases tumor growth in vivo and that there are strikingly different responses between therapeutically administered Fc-OPG and full-length OPG produced by tumor cell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MYB家族(包括MYB、MYBL1和MYB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2、cBioPortal、bc-GenExMiner v4.4、Kaplan-Meier Plotter和DAVID数据库分析MYB家族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异、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预后意义,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MYB家族在多个数据集中显示其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 0.05)。在乳腺癌中,MYB家族基因主要以基因扩增、mRNA转录增强和转录减弱的方式变异。MYB家族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分子分型、SBR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 < 0.01)。其中,在三阴性乳腺癌、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P53突变型乳腺癌中,MYB低表达、MYBL1MYBL2高表达(P < 0.01)。MYB低表达和MYBL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进展后生存期缩短(P < 0.01)。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MYB低表达和MYBL2高表达的转移复发乳腺癌患者预后差(P < 0.0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MYBL2可作为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独立预后因子(P < 0.05)。同时,MYBL2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分裂生物学过程和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结论:MYB家族成员在乳腺癌转移复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潜在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标志物,为后续深入开展分子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