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胃癌死亡率变化及近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制定甘肃省胃癌预防控制规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1990~1992年、2004~2005年两次死因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胃癌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运用几何级数法计算胃癌死亡率的年平均增长值,利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增减率,对甘肃省胃癌死亡率进行估计、预测。[结果]甘肃省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分别下降了7.02%和15.62%。城乡胃癌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城市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分别下降了29.42%和44.58%,农村分别下降了7.34%和2.59%,2004~2005年城市胃癌死亡率比农村高出57.26%,城乡差距比1990~1992年缩小了一倍多;各年龄组胃癌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70~岁组达到高峰;胃癌年均增减速度为-0.52%,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在恶性肿瘤死亡中排首位,预计到2010年甘肃省胃癌死亡率下降为60.10/10万。[结论]甘肃省胃癌死亡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的首位,积极开展胃癌病因学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中国人群肿瘤登记数据中胃癌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全国胃癌流行现状。  方法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评估全国胃癌流行情况及胃癌长期变化趋势。  结果  2012 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约 42.4 万例,死亡病例约 29.8 万例。2000 年至 2012 年我国城市地区男性与女性胃癌发病率、死亡率保持平稳,农村地区男性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女性变化不大,调整年龄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03 年至 2005 年胃癌 5 年相对生存率为 27.4%(95%CI:26.7%~28.1%) 。  结论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严重,农村地区尤为明显,是国家癌症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马霞  张军  周林  蔡雷琦 《中国肿瘤》2024,33(6):478-485
摘 要:[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胃癌的发病及死亡流行特征,以及2014—2021年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山东省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收集2014—2021年济南市胃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别按照城乡和性别分层计算粗发病(死亡)率、中标发病(死亡)率、世标发病(死亡)率及0~74岁累积率等;应用 Joinpoint 回归模型计算胃癌中标发病(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并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021年济南市胃癌粗发病率为42.79/10万,中标率为28.78/10万,世标率为22.28/10万,粗死亡率为28.08/10万,中标率为18.00/10万,世标率为13.47/10万,男性均高于女性,农村均高于城区。济南市居民胃癌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均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2014—2021年济南市胃癌年均粗发病率为45.36/10万,年均中标发病率为31.90/10万,中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APC=-2.99%,P<0.05)。年均粗死亡率、年均中标死亡率分别为31.13/10万、21.34/10万,中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3.59%,P<0.05)。[结论] 2014—2021年济南市居民胃癌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2021年济南市胃癌流行形势不容乐观,应重点关注中老年男性和农村居民,尤其应重视40岁及以上人群胃癌筛查,以期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林州市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水平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n XB  Liu ZC  Liu SZ  Li BY  Dai DX  Quan PL  Cheng LP  Lu JB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64-767
目的利用林州市人群为基础的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登记报告资料,描述性分析林州市居民的食管癌和胃癌发生水平及变化趋势,为该地区的癌症防治研究及效果评价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方法从林州市肿瘤登记处抽取1988年至2003年间登记报告的食管癌和胃癌发生的全部记录,按性别、年龄、年份分组后,与相应的人口数据连接。计算食管癌和胃癌各个年份发病率及世界人口年龄调整率。采用Jionpoint模型获得年龄调整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以评价林州市食管癌及胃癌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03年林州市人群食管癌和胃癌年龄调整发病率分别为81.78/10万和77.08/10万。1988年至2003年间,两种癌症的年龄调整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的EAPC分别为-2.6%和-1.8%,EAPC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男女性胃癌不同解剖部位(贲门、其他胃)和男女性食管癌合并贲门癌的发病率也呈下降趋势。结论观察期间,林州市人群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住环境条件及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善,这种下降趋势将会延续。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和分析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对肝癌癌情进行估计,评估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2015年肝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并进行2010-2015年的趋势分析,为内蒙古地区的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年内蒙古10个肿瘤登记点提交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城乡别、性别、年龄别的发病、死亡率进行分层,计算肝癌发病、死亡情况,用Joinpoint回归模型拟合趋势估算总体和分阶段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简称APC)。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标化率。结果:2015年内蒙古地区肝癌发病率为33.49/10万,2015年估计发病数10438例,男女估计发病数8032例和2406例,发病率为49.63/10万和16.97/10万,城市和农村居民估计例数2497例和7941例,发病率27.03/10万和46.93/10万;估计死亡例数8237例,死亡率28.71/10万,男女估计死亡例数6261例和1976例,死亡率42.36/10万和14.74/10万,城市和农村居民死亡例数2370和5867例,死亡率25.72/10万和34.94/10万;肝癌的发病和死亡基本随年龄增长而同步上升。2010-2015年内蒙古地区肝癌的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发病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和城市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城市地区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地区死亡率亦呈上升趋势,农村男性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的发病和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发病和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同步升高。2010-2015年内蒙古肝癌的发病、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有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全球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探讨不同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的疾病负担差异。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 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1990—2019年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CI,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胃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AAPC与社会人口指数(SDI)的关联, 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不同SDI水平的地区1900—1999年出生队列胃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全球胃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1.27%(95%CI:-1.43%~-1.11%)和-1.87%(95%CI:-2.01%~-1.72%)。SDI与胃癌发病和死亡率AAPC均呈负相关(均P<0.001), SDI较高的国家胃癌发病和死亡率下降较快, 中低SDI国家胃癌疾病负担下降速度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显示, SDI较高的国家1900—1999年出生队列人群的胃癌发病和死亡风险下降幅度也要更大。结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速度有明显差异, 社会...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分析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4年胃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状况。[方法] 2010~2014年胃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来源于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地区,并经审核和整理,计算胃癌的发病(死亡)例数、粗发病(死亡)率、构成比和顺位、中国标准人口构成(中标率)、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世标率)等指标。[结果] 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率为34.71/10万,中标率为19.90/1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第3位,男性高于女性。同期全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死亡率为24.44/10万,中标率为13.03/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第3位,男性高于女性。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农村略高于城市,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基本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发病率从2010年的37.67/10万下降到2014年的33.88/10万。死亡率则呈平缓下降趋势,2010年为26.36/10万,2014年为22.70/10万。[结论] 2010~2014年浙江省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农村登记点均高于城市登记点,但发病和死亡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管癌胃癌高发区贲门癌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万青  张思维  陈志峰 《中国肿瘤》2008,17(12):998-1000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高发区中贲门癌的发病特征。[方法]对中国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的胃癌发病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国30个登记处中,江苏扬中,山东临朐和广西扶绥因没有亚部位编码,只分析其它27个登记处的胃癌资料。27个市(县)胃癌新发病例58584例,其中贲门癌12609例,贲门癌占胃癌的21.52%。27个市(县)中食管癌和胃癌高发的有8个.其贲门癌占全部胃癌的39.43%.而其它非高发地区为13-30%。在资料较为完整的食管癌高发区中,磁县的胃癌发病率15年间无显著变化.但贲门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而林州的胃癌和贲门癌发病率变化趋势均不明显。而城市地区中的天津、北京,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天津的贲门癌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中贲门癌在胃癌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其中食管癌高发区尤为突出。食管癌高发区和城市地区比较,贲门癌发病的流行趋势显著不同.影响胃癌发病率。因此对贲门癌的防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王冲  张辉  张爽 《中国肿瘤》2022,31(2):127-131
摘 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居民1999—2018年骨肿瘤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1999—2018年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覆盖全市人群的全死因监测数据,计算骨肿瘤的死亡数、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骨肿瘤死亡率分年龄组、性别、城乡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骨肿瘤死亡4 257例,世标死亡率从1.63/10万下降至0.90/10万,呈下降趋势(APC=-2.50%,P<0.05)。<35岁、45~54岁、55~64岁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骨肿瘤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男性和女性世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女性下降速度更快(男性APC=-2.16%,女性APC=-2.90%),且女性死亡中位年龄有升高趋势(P<0.05);分城乡分析显示城市地区粗死亡率和世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农村居民的骨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P<0.05)。骨肿瘤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农村地区骨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结论]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骨肿瘤世标死亡率明显下降,男性、女性、城市世标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女性下降更快,且死亡中位年龄后移,但农村居民的骨肿瘤粗死亡率呈升高趋势,提示应关注农村地区骨肿瘤死亡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骨肿瘤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山东省1970—2005年胃癌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70~2005年期间的全死因调查资料,计算胃癌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利用Joinpoint回归软件分析胃癌死亡率的升降速率及观察胃癌死亡的地区变化特征。[结果]山东省胃癌死亡率在1970~1988年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率为1.36%:1989年后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为1.39%;前期增加速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而后期下降则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变化趋势相同,高发农村点明显下降,而低发点则有所上升,其他地区保持稳定。[结论]排除抽样误差后.1970~2005年山东省胃癌死亡率先升后降的趋势反映了实际情况.但低发点呈上升趋势.其病因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258,自引:7,他引:251  
目的 分析中国胃癌死亡 2 0年的变化情况 ,探讨其变化规律、可能的发展趋势。方法对基本采用同一方法处理的中国 2 0世纪 70年代和 90年代两次死因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90年代胃癌调整死亡率男性增长 11.0 % ,女性增长 6.3 % ;胃癌死亡率 70年代城市略高于农村 ,90年代农村高于城市 3 7.0 % ;90年代城市胃癌调整死亡率男、女性分别下降 2 2 .2 %、2 6.7% ,而农村男、女性分别上升 2 6.4%和 2 2 .1%。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90年代胃癌死亡的男、女性之比均较 70年代略有上升 ,胃癌死亡危害男性高于女性、且农村高于城市。 90年代男、女性胃癌死亡率下降的省 (市 )各有 12个 ,分别占 44.0 % (12 / 2 7) ;除江苏省外 ,女性的下降百分比均高于男性 ;胃癌死亡率上升在前 6位的省 (市 ) ,男性增幅均高于女性。结论 中国胃癌死亡总的呈上升趋势 ,但在 2 7个省 (市 )中则有升有降 ;城乡之间 ,城市下降 ,农村上升 ;与世界各国比较 ,中国男、女性胃癌世界调整死亡率居于首位。 2 0年的胃癌死亡率在 3 0~ 59岁年龄组中呈下降趋势 ,60岁以上年龄组呈上升趋势 ,因而人口老化是胃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密切掌握中国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现况及近30年间的变化趋势,为子宫颈癌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汇总1987—2014年中国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数据,描述年龄标化率和截缩率的特征及趋势,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估计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1987—2014年,农村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整体高于城市,城市及农村年均变化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农村平均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城市,城市平均每年下降1.79%(P<0.01),农村平均每年下降3.94%(P<0.01).城乡差距逐渐减小,2010年之后城市截缩率超过农村.城市30~54岁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随年份上升,城市高龄女性及农村30~54岁女性随年份下降.结论:1987—2014年,中国女性子宫颈癌死亡情况整体好转,但城市中青年人群持续上升,城乡高龄人群在近10年也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扬中市1991~2002年胃癌、食管癌发病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对扬中市居民胃癌、食管癌发病趋势调查分析,为扬中市恶性肿瘤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扬中市1991~2002年胃癌、食管癌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发病趋势进行探讨.[结果]扬中市胃癌标化发病率为109.69/10万,食管癌为82.44/10万,呈持续高发状态.胃癌发病率下降13.56/10万,食管癌下降10.07/10万.胃癌男女性别比为1.95:1;食管癌男女性别比为1.16:1.胃癌、食管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40岁以后上升明显,50岁后进入高峰期.扬中市兴隆镇胃癌、食管癌发病率最高,标化发病率为321.44/10万,而三茅镇胃癌、食管癌发病率最低,为200.25/10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扬中市胃癌、食管癌呈持续高发状态,并呈缓慢下降趋势.男性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食管癌发病率性别比相近,50~69岁为发病高峰,地区分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山东省肿瘤监测资料,估计全省2013—2018年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水平,分析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方法]根据肿瘤监测数据的质控标准,纳入质量合格的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分城乡、性别计算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水平,结合全省人口数据,估计全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通过2000年我国标准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进行标化,简称中标率和世标率。采用Joinpoint模型估计老年人群恶性肿瘤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8年山东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 078.81/10万,中标率为1 033.85/10万。老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老年恶性肿瘤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肝癌。老年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为764.81/10万,中标率为699.70/10万。老年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老年恶性肿瘤死亡顺位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2013—2018年,山东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中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4.3%,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丁璐璐  朱健  张永辉 《中国肿瘤》2014,23(8):642-647
[目的]探讨启东市1972-2011年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启东市1972-2011年癌症发病登记数据库,对胃癌发病率作性别、年龄别、时间趋势分析,计算指标包括粗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0-74岁累积率、累积风险、变化百分比(PC)及年均变化百分比(APC)等。[结果]1972-2011年启东胃癌发病15 401例(男性9804例,女性5597例),粗发病率为34.26/10万,占全部癌症发病的16.60%,位居癌症发病第2位。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16.25/10万和25.59/10万;35-64岁截缩发病率为40.0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3.15%,累积风险为3.10%。40年间胃癌发病的粗率、中标率和世标率的变化百分比(PC)分别为+21.90%、-55.32%与-51.20%,年均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0.49%、-2.12%、-2.06%。各时期胃癌发病率显示25-74岁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年龄—出生队列方法分析显示,25-79岁各年龄组出生队列发病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启东胃癌40年粗发病率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标化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启东人群中胃癌的进一步下降,是可以预期的。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经常摄入豆制品可能会降低患癌的危险性。Hirayama指出,根据日本26万名40岁以上成年人历经13年的饮食与癌症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提示豆面酱摄入量与胃癌危险性呈负相关关系。豆面酱(miso味噌)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食品。再者,日本豆腐消费量最高地区胃癌发病率较低。上海等9城市938例、沈阳市300例、福建长乐县116例胃癌相关性研究结果,均表明经常摄入豆腐、豆浆者胃癌危险性较小。Naga-sawa指出东方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仅占美国妇女发病率1/5~1/8,可能与饮食中的豆制品有关。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曾于1990年召开专题会,专门讨论豆制品在降低癌症危险性中的作用。现重点概述大豆中的有关成份。  相似文献   

17.
龙渺  周金意  缪伟刚  俞浩 《中国肿瘤》2024,33(5):382-390
摘 要:[目的] 分析2019年江苏省老年人(60岁及以上)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以及2009—2019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江苏省2019年质控合格的54个肿瘤登记处数据,分城乡、性别和癌种计算年龄别发病、死亡率,并结合全省户籍人口数据,估算老年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基于江苏省16个登记处2009—2019年肿瘤登记数据,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4.7.0.0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变化趋势。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结果] 2019年江苏省老年人估计新发和死亡恶性肿瘤病例数分别为19.62万例和14.33万例,发病率及其中标率分别为1 080.18/10万和1 050.50/10万,死亡率及其中标率分别为789.14/10万和724.99/10万。城市地区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水平高于农村地区,老年男性高于老年女性。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峰值均出现在80~84岁年龄组。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是江苏省老年人发病前5位的癌种,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是导致江苏省老年人死亡的前5位癌种,其构成分别占老年人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66.56%和72.96%。2009—2019年江苏省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中标发病率AAPC为0.54%(P<0.05),同期全省老年人的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中标死亡率AAPC为-0.43%(P<0.05)。[结论] 江苏省老年人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处于较高水平,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针对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等老年人高发癌种,有针对性实施肿瘤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 探讨江苏省2015年肺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现状及2006—2015年变化趋势。[方法] 运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收集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及年龄别的肺癌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等指标,并结合2015年江苏省户籍人口数据,估计江苏省肺癌发病(死亡)数。利用江苏省2006—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分析肺癌发病(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无论发病还是死亡,肺癌均位居2015年江苏省恶性肿瘤顺位的第1位。2015年江苏省肺癌估计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为42 234例和35 800例;发病率为55.43/10万,中标率为30.56/10万;死亡率为46.98/10万,中标率为24.93/10万。无论城乡、不同性别,江苏省2006—2015年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省平均年度增幅分别为4.06%(P<0.001)和3.95%(P<0.001);发病、死亡率年平均上升幅度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排除人口构成影响后,仅全省女性和城市地区的中标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APC分别为2.01%(P<0.001)和1.58%(P<0.001);死亡变化趋势中仅城市地区的死亡中标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APC=2.24%,P<0.001)。[结论] 2006—2015年江苏省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肺癌发病、死亡处于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城乡流行情况存在差异,应加强城市中老年人群的肺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起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全球胃癌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可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因素有关.但死亡率变化不明显。我国的每年胃癌新发病数约占全球的1/3,虽然上海、北京等城市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出现下降趋势,但在全国特别是农村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江苏省如皋市2013—2017年恶性肿瘤发病变化趋势,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如皋市2013—2017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分别计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类别恶性肿瘤的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等指标。结果2013—2017年,如皋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均未呈现明显升降趋势(APC=0.63%、-1.75%、-1.87%,均P>0.05),男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如皋市全人群和男性仅15~4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APC=-4.01%,-7.86%,均P<0.05),其余年龄组均未呈现明显升降趋势;女性各年龄组粗发病率均未呈现明显升降趋势。5年间,如皋市恶性肿瘤发病食管癌位列首位,其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中,肺癌粗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5.71%,P<0.05),食管癌和胃癌中标率均呈下降趋势(APC=-6.66%、-5.27%,均P<0.05);男性肺癌粗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7.48%,P<0.05),但胃癌中标率和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粗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PC=-6.80%、-1.88%,均P<0.05);女性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均未呈现明显升降趋势。结论2013—2017年江苏省如皋市恶性肿瘤发病总体较平稳,但肺癌呈快速上升趋势,未来应加强关注并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