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舒巴坦与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从临床分离得到24株CRAB。采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单一用药对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舒巴坦分别联合9种抗菌药物对CRAB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应。结果:9种抗菌药物联用舒巴坦后的MIC均比单用时降低;联用后替加环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MIC50均低于对应单药敏感折点,替加环素的MIC90达到单药的敏感折点。舒巴坦与9组联合用药均未出现拮抗作用;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最强,其次为美罗培南、帕尼培南、亚胺培南、多西环素、替加环素。结论:与单药相比,9种药物联用舒巴坦对CRAB的体外抑菌作用均有增强效果。9种抗菌药物联合舒巴坦有效地降低MIC值,其中多西环素、替加环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可使其MIC值降至敏感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TGC)、环丙沙星(CIP)、阿米卡星(AMK)三联抑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集的80株CRAB菌株用于实验,棋盘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联合对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和分级生物膜清除浓度指数(FECI)。结果:(1)TGC单用时MIC50、MIC90均高于联用时,敏感率均低于联用时;AMK单用时MIC50、MIC90均高于联用时,敏感率均低于联用时;CIP单用时,MIC50均高于联用时,MIC90与TGC、CIP联用相同,但高于三联用药时;CIP单用时敏感率与TGC、CIP联用相同,但低于三联用药时;(2)协同抑菌率较高的是TGC+AMK+CIP三联,其次是TGC+AMK,TGC+CIP表现为不相关;全部联合组合未发现拮抗现象;(3)TGC+AMK、TGC+CIP、TGC+AMK+CIP方案FECI≤0.5比例分别为7.50%、31.25%、32.50%,三联方案最高;TGC+AMK、TGC+CIP、TGC+AMK+CIP均具有生物膜清除协同效应,TGC+CIP、TGC+AMK+CIP未发现拮抗现象。结论:TGC、AMK、CIP三联较两联、单独用药对CRAB抑菌效果及生物膜清除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对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比较其结果差异性。结果: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的MIC50和MIC90为1μg·mL-1和2μg·mL-1,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分别为47.1%、48.6%、4.3%;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的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μg·mL-1和0.5μg·mL-1,敏感率为100%。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均较差;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基准时,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的总误差率为52.9%。结论: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测定时,其敏感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大蒜素单用及其联合亚胺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大蒜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0株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大蒜素与亚胺培南、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合药物对该菌株的MIC,计算出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大蒜素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range为16~64μg.mL-1,MIC50为32μg.mL-1,MIC90为32μg.mL-1。大蒜素联合亚胺培南和大蒜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FICI范围均为0.31~1.50。结论大蒜素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可增强大蒜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分别联合5种临床常用抗不动杆菌属抗菌药物对5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琼脂棋盘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分别联合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粘菌素、舒巴坦对57株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均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 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联合后表现为协同或不相关作用,其中协同率较高的组合为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组,50.9%;其次为替加环素+美罗培南组,29.8%,未发现拮抗现象.结论 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联合对本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表现为不相关作用,但与阿米卡星联合具有相对较高的协同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所致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本院应用替加环素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均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替加环素应用剂量为50mg,q12h,观察组替加环...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7):1372-1374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重症监护室(ICU)发生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64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测得值以及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率、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Hs-CRP、TNF-α、IL-6测得值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率为68.75%高于对照组为43.75%(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1.25%高于对照组为53.13%(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50%略高于对照组为34.38%,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医院临床各类标本培养中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来源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1月~12月医院临床各类标本共培养分离出29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CRAB 158株,占54.3%。158株CRAB中,呼吸道标本146株,占92.4%。CRAB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敏感外,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98.6%,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也极高。结论 CRAB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对于CRAB感染的治疗,应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9):4077-407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ICU 2012年6月-2014年6月鲍曼不动杆菌(Ab)肺部感染患者105例,其中CRAb组患者81例,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Ab(CSAb)组患者24例,对发生C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分离出Ab前ICU住院天数、ICU总住院天数、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天数、分离出Ab前15 d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C反应蛋白检测异常、降钙素原检测异常与ICU CRAb肺部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离出Ab前ICU住院天数、分离出Ab前15 d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分离出Ab前行机械通气、分离出Ab前患者低蛋白血症为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住ICU的高危患者,应结合危险因素,尽早采取措施,合理防治CRAb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EDTA-2Na)联合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抑制作用。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0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8株黏菌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8株阿米卡星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检测EDTA-2Na分别与亚胺培南、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联用以及各自单用时对相应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评价联合抑菌效果;结晶紫生物膜试验检测EDTA-2Na分别与亚胺培南、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联用及各自单用时对相应耐药菌株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通过测量A595值评价抑制生物膜效果。结果 EDTA-2Na与亚胺培南、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联用后对相应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表现为协同或相加,对生物膜也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结论 EDTA-2Na联合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及抑制生物膜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究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几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提供联合用药的实验依据。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分离自临床感染患者的4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及异帕米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吡肟、比阿培南两两联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除异帕米星对鲍曼不动杆菌显示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外,其余11种全部表现为强耐药;而联合用药的实验结果显示:异帕米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后FIC均小于1,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比阿培南的联合抑菌指数(FIC)>1占40%,头孢吡肟的FIC>1占30%,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已经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临床可优先选择异帕米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头孢吡肟、比阿培南的联合进行治疗,以防耐药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扩散,并注意消毒与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不同替加环素治疗方案对重症监护室(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为替加环素的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14年1月-2017年6月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62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患者单独使用替加环素治疗,33例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其疗程均超过7d,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微生物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替加环素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及加倍剂量应用替加环素病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用药组的临床有效率(21/33, 63.6%)高于单独用药组(11/29, 37.9%)(χ²=4.084, P<0.05)。其中,患者APACHEⅡ评分≤15分的临床有效率70%(14/20)高于APACHEⅡ评分>15分的42.9%(18/42)(χ²=3.997, P<0.05);接受替加环素加倍剂量的临床有效率69.6%(16/23)高于常规剂量的41.0%(16/39)(χ²=4.719, P<0.05)。替加环素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PCT、WBC和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用药组的PCT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微生物学清除率(31.0% vs 38.7%)、不良反应发生率(13.8% vs 15.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组,且用药前患者APACHE评分,CRP值,剂量加倍对临床疗效均存在影响。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替加环素是否加倍剂量以及患者APACHEⅡ评分的高低可能影响其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研究4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 和3种中药单体(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槲皮素二水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以上组合用药对XDRAB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方法 收集2018-2019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不同科室的临床标本分离的9株XDRAB,采用比浊法测定4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单体在1 MIC、1/2 MIC、1/4 MIC、1/8 MIC、1/16 MIC对9株XDRAB 24 h内的生长情况;结晶紫棋盘染色法检测工作浓度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槲皮素二水物单用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和组合联用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结果 亚胺培南(4 μg/mL)、美罗培南(2 μg/mL)、多黏菌素B(0.25 μg/mL)、替加环素(0.0625 μg/mL)、黄芩苷(128 μg/mL)、盐酸小檗碱(32 μg/mL)、槲皮素二水物(64 μg/mL)的浓度时24 h内不抑制细菌的生长,以此浓度为基础倍比稀释,设置高、中、低三个浓度梯度;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单体、在高浓度下单用、联用均可以明显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P<0.05),联合用药效果均优于单独用药(P<0.05),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抗生物被膜作用,其中替加环素与黄芩苷的9个浓度组合均能够显著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0.015625 μg/mL替加环素与32 μg/mL黄芩苷与的浓度组合下,药物剂量最小。结论 4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3种中药单体黄芩苷、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单用及联用时对XDRAB的生物被膜形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联合用药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基础药物,二者联用及分别与亚胺培南、米诺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用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对比。方法 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3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生素联用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I)判定联合效应。将不同联合用药配伍方案进行对比,评价优劣。结果 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磷霉素联合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磷霉素,FIC指数分布分别为:FICI≤0.5占56.7%(17/30)、10%(3/30)、36.7%(11/30)、50%(15/30)、6.7%(2/30);0. 5<FICI≤1占43.3%(13/30)、83.3%(25/30)、63.3%(19/30)、40%(12/30)、50%(15/30);1<FIC<4占0、6.7%(2/30)、0、10%(3/30)、43.3%(13/30);FIC≥4均为0。磷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使联用后的亚胺培南MIC50降为单用时的1/16、1/2,MIC90降为单用时的1/8、1/2;均使联用后的米诺环素MIC50、MIC90降为单用时的1/8和1/4。结论 联合用药方案对比,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最具优势,协同作用最强,优于磷霉素联合米诺环素,但提高米诺环素抗菌活性的能力相当。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以相加、无关效应为主,试验结果可见联用后效果逊于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且磷霉素提高亚胺培南抗菌活性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