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ET—CT对诊断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PET—CT检查的乳腺肿瘤患者40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价PET—CT对原发病灶定性和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性并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情况进行比较;检验原发肿瘤病灶病理直径大小与超声、PET—CT诊断的一致性及其与标准化摄取值(SUV)值的相关性。结果PET—CT对乳腺癌的定性诊断准确率95%、灵敏度94%、特异度100%;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情况,PET—CT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8.2%、灵敏度89.2%、特异度83.3%;肿瘤病灶病理直径大小与PET-CT诊断相关性最高(P〈0.05),与SUV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PET—CT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病理诊断基本相符,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两者诊断原发病灶大小的一致性最佳,可为取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评价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收集75例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和连续多层切片EMA、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状态,分析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75例患者中共检出235枚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发现6例6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另有3例3枚淋巴结的单个或多个癌细胞EMA和CK19均表达阳性.联合检测法的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为3.83%(9/235),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微转移的阳性率为12.00%(9/75),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level Ⅰ组淋巴结转移状态、腋窝level Ⅱ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结论: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连续多层切片EMA、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法检测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是可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level Ⅰ、level Ⅱ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病理分期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临床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有效和无创性诊断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方法。方法:对36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了乳腺及其区域淋巴结^99mTc-MIBI显像。全部肿瘤经病理证实。结果:36例乳腺肿瘤中14例为良性肿瘤,22例为乳腺癌,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3例。^99mTc-MIBI显像诊断乳腺肿瘤假阳性1例,假阴性4例,其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92.6%,准确性为86.1%;^99mTc-MIBI显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假阴性5例,未发现假阳性,其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61.5%,准确性为77.3%。结论:^99mTc-MIBI显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灵敏度较高,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也有助于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是其结果还不够理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肿瘤之首,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淋巴结转移为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前哨淋巴结活检广泛用于术中评估肿瘤是否侵犯腋窝淋巴结。近年来有多项探讨关于前哨淋巴结局限阳性患者最佳腋窝管理方式的研究,引起较大争议,国内外临床处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对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腋窝管理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声像图表现联合免疫组织化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检出的366例乳腺癌患者共计728枚腋窝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的方法,分别检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长短径之比、皮髓质之比和淋巴结血流特征,联合乳腺癌术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研究其与病理学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依据单因素分析,腋窝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长短径之比、血流特征以及乳腺癌病灶p53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及ROC分析,腋窝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是判定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指标。腋窝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大于3 mm的患者,其乳腺癌病灶的p53阳性表达率(42.78%)明显高于皮质最大厚度小于等于3 mm的患者(2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声像图表现联合免疫组织化学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对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ET-CT应用于乳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恶性肿瘤病例中,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乳腺癌者有59例接受了全身PET-CT检查。检查范围包括乳房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及全身脏器,将PET-CT结果参照手术/病理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1例未发现原发病灶,此外PET-CT与常规检查各有1例假阴性,准确性均高达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例Ⅰ、Ⅱ期患者中2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PET-CT检查的敏感性61.9%、特异性84%、准确性73.9%、阳性似然比3.9、阴性似然比0.5,优于B超+钼靶检查:PET-CT发现6例患者合并远处转移并经MRI或穿刺证实,准确性100%。[结论]PET-CT对于发现乳腺癌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均优于B超+钼靶检查,且对于远处转移具有较精确的检测能力,对于乳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术前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对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以及指导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多模态、多参数影像学技术的出现,影像学技术在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诊断准确性不断得以提高。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超声、乳腺X线摄影、CT、MRI、PET-CT以及影像组学等影像检查技术在术前评估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状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有效和无创性诊断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方法。方法 :对 36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了乳腺及其区域淋巴结 99m Tc MIBI显像。全部肿瘤经病理证实。结果 :36例乳腺肿瘤中 14例为良性肿瘤 ,2 2例为乳腺癌 ,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 13例。99mTc MIBI显像诊断乳腺肿瘤假阳性 1例 ,假阴性 4例 ,其灵敏度为 81 8% ,特异性为 92 6 % ,准确性为 86 1% ;99mTc MIBI显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假阴性 5例 ,未发现假阳性 ,其灵敏度为 10 0 % ,特异性为 6 1 5 % ,准确性为 77 3%。结论 :99m Tc MIBI显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灵敏度较高 ,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也有助于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但是其结果还不够理想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锐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9):933-936
目的:确定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转移规律.探讨淋巴结状况作为乳腺癌预后因素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在我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理资料的603例的淋巴结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库内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结果: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术前化疗、原发瘤化疗效果、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化疗效果、病理类型.与患者的年龄和病期无关。术前化疗方案和化疗时间的长短对淋巴结转移的状况也有一定影响,肿瘤的个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对淋巴结状况判别正确率为67.3%.淋巴结转移与否对患者生存判别正确率为75.5%。  相似文献   

10.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彩超与临床触诊在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60例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作术前前瞻性彩超检查 ,并和术后病理对照 ,双盲法观察分析影像所见 ,将其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 60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中 3 3例有转移性淋巴结。临床触诊检出其中 1 7例 (敏感性 5 1 .5 %、特异性 88.9%、准确性 68.3 % ) ,彩超检出 2 8例 (敏感性 84.8%、特异性1 0 0 %、准确性 88.3 % )。彩超可确诊 68.7%临床漏诊的隐匿性转移淋巴结。结论彩超明显优于临床检查 ,是目前预计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的较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结核较少见,国内外只有少量病例报道。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师认为乳腺癌患者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可高度怀疑为转移。本文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1994—2007年收治的8例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结核病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cad、Ki-67的表达,探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0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甲乳外科收治的13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资料及石蜡组织做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cad及Ki-67的表达情况;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及E-cad和Ki-67表达的关系;Pearson检验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cad、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3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79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58.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E-cad主要定位于细胞膜,Ki-67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135例乳腺癌患者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57.8%,Ki-67阳性表达率为68.1%。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分子分型、AR、E-cad及Ki-67等显著相关(P<0.05)。肿瘤大小、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AR、E-cad及Ki-67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检验显示E-cad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76,P=0.000),Ki-67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54,P=0.000)。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Ki-67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cad低表达与Ki-67高表达在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通过检测E-cad及Ki-67表达水平可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首发腋窝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2 6例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的恶性转移瘤患者的发病情况、肿块特征、诊断、治疗效果等。结果 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的恶性转移瘤患者中 (不包括淋巴瘤 ) ,最常见的分别是乳腺癌、黑色素瘤、肺癌 ,肿块大小不等、质硬、或与皮肤粘连 ,如果无广泛转移 ,采取切除原发瘤及转移瘤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 腋窝淋巴结转移瘤以乳腺癌、黑色素瘤、肺癌多见 ,应采取综合治疗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腋窝淋巴结状态影响着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因此腋窝淋巴结的术前评估尤为重要。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特征能够间接反映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可用于术前早期评估,避免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本文就乳腺癌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联合术前超声在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资料,将其分为三组,A组:SLNB+超声组,B组:SLNB组,C组:超声组。分别统计各组检查结果与术前腋窝淋巴结穿刺病理或SLNB的符合情况,分析三组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价。结果:结果显示A组较B组、A组较C组均准确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试验结果显示:SLNB比术前超声的特异度高,误诊率低。灵敏度和漏诊率差距不大。结论:SLNB联合术前超声在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准确性高,较单独SLNB或术前超声均具有优势,值得在老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和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自从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来,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因前哨淋巴结阴性而免除了腋窝淋巴结清扫,而另一部分患者因前哨淋巴结微转移选择术后放射治疗或是化疗以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从而减少了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少部分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腋窝淋巴结复发。对此,部分学者认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即使不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复发率也未见明显增加;但部分学者则认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应被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残留的肿瘤病灶能增加腋窝淋巴结复发率,因此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于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处理方式,国内外专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目前众多研究者仍在不懈地进行相关临床试验及大数据分析,旨在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B7同源体4(B7-H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8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活组织检查法评估肿瘤的病理类型,经新辅助化疗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获取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分析组织中B7-H4的表达。根据术后患者的病理确诊情况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和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7-H4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B7-H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85.37%vs. 9.7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7-H4表达情况、术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新辅助化疗疗效、新辅助化疗后肿瘤T分期、ER状态、HER2状态、Ki-67表达情况和化疗完成周期数均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转移规律 ,探讨淋巴结状况作为乳腺癌预后因素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在我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理资料的 60 3例的淋巴结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库内的数据使用SPSS 10 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术前化疗、原发瘤化疗效果、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化疗效果、病理类型 ,与患者的年龄和病期无关。术前化疗方案和化疗时间的长短对淋巴结转移的状况也有一定影响 ,肿瘤的个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对淋巴结状况判别正确率为 67 3 % ,淋巴结转移与否对患者生存判别正确率为 75 5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综合预测模型,评估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指导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143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分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采用χ2/t检验对两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构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综合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此模型的性能。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化疗方案、化疗前淋巴结穿刺病理、术前查体、术前彩超、术前CT/MRI、RECIST分级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化疗前淋巴结穿刺病理、术前彩超、RECIST分级是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5,特异度为85.4%,敏感度为59.8%。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综合预测模型对腋窝淋巴结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恶性组)和47例乳腺良性疾病(良性组)患者术前血液标本,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间sVEGF水平的差别,分析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间sVEGF水平的差别。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乳腺癌患者sVEGF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乳腺癌患者sVEGF、术前腋窝B超及sVEGF联合术前腋窝B超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恶性组与良性组间s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53 vs. 75.41,Z=-0.646,P=0.518);乳腺癌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sVEGF水平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65.95 vs. 4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6,P=0.011)。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的s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期高于Ⅰ期(97.00 vs. 48.23),Ⅲ期高于Ⅰ期(73.09 vs. 48.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的sVEGF水平与血小板水平呈正比(r=0.241,P=0.036)。sVEGF联合术前腋窝B超诊断腋窝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的诊断效能最高,其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结论术前sVEGF水平对乳腺良恶性疾病无鉴别诊断意义,但对乳腺癌患者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判断临床分期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