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博恒 《抗癌》2004,(2):13-14
皮肤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高但在白种人,尤其在高加索人种中是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皮肤癌常分为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和恶性黑色素瘤(MM)两种.前者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为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虽然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不高.但它的恶性程度很高,并且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  相似文献   

2.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最高的是基底细胞癌,其次为易发生转移的鳞状细胞癌. 光动力疗法应用于人类肿瘤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局部用药并保护治疗区域的美观性. 在很多临床病例研究中,光动力疗法显示了其对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治疗作用. 本文综述了光动力疗法治疗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现有研究成果,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光化性角化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皮肤病,大约有1%-25/以后会转化为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主要的致癌因素是长期在阳光下曝晒;但美国学者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也增加患皮肤癌的危险。他们曾将76名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患者,随机地分为两组,一组继续原来饮食(大约40%的热量来源于脂肪),另一组则改为低脂肪膳食(20%)。随诊的两年间,研究人员发现低脂肪组中,患者出现新光化性角化病灶的数目明显减少(人均新病灶数为3:10)而且还有个趋势,就是新的癌灶也减少(人均新癌灶为0.36:0.54)。高脂肪饮食也是发生其他癌瘤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疆南部沙漠边缘地区皮肤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2012年收治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皮肤癌患者108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灶大小、病理类型、从事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确诊恶性肿瘤的3.97%,均为维吾尔族人,农民91例(84.3%),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1~70岁(36.1%)。肿瘤病灶最大直径〉10 cm 7例,5~10 cm 24例,2 cm〈直径≤5 cm 65例,≤2 cm 12例。发病部位为头面部89例(82.4%),其他19例(17.6%)。基底细胞癌52例(48.1%),其中男22例(20.4%),女30例(27.8%);鳞状细胞癌56例(51.9%),其中男42例(38.9%),女14例(13.0%)。结论 新疆南部沙漠边缘地区皮肤癌发病人群主要以维吾尔族农民为主,发病部位大多为头面部,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病例数总体相似,但男女比例有显著差异。紫外线辐射对该地区皮肤癌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皮肤癌常见的组织类型为基底细胞癌(60%)与鳞状细胞癌(30%),其次为汗腺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血管肉瘤(10%)等,以颜面部皮肤癌多见,约占85%,其次为躯干四肢。约占15%。我科收治的90例皮肤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听说皮肤白皙的人最容易患黑色素瘤,是真的吗? 皮肤白皙的人确实容易得黑色素瘤,但也不尽然.有的人在四肢的肢端有“雀斑样痣”,还有的人容易长雀斑,他们患黑色素瘤的风险较普通人要高两倍,与肤色并没有关系.现在已经找出了某些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可单独或共同存在,主要包括对光容易过敏的所谓“光敏型皮肤”、长雀斑的皮肤、长时间暴露于阳光、身体有大量的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的痣,个人或家庭成员中有任一种普通类型的皮肤癌(鳞状细胞和基底细胞癌)病史,以及个人史或家族史中有黑色素瘤病史.可能每一种危险因素其本身的危险性并不大,但如果同时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其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病理特征分析。方法回顾36例的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病例资料和病理特征,分析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和不同亚型的病理特征。结果 BCC家族史、BCC病史、长时间日晒、接触砷和电离辐射、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都是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危险因素(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CC家族史和长期日晒是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BCC病理表现主要包括6种亚型,其中以结节溃疡型为临床最常见。结论 BCC家族史和长期日晒是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BCC临床常见病理特征为结节溃疡型。  相似文献   

8.
癌症发病率是根据国家癌症机构的调查,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纲领(1981~1983)的资料估计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和原位癌未包括在本统计中。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发病率已超过500 000。本资料由纽约的美国癌症协会,流行病学及统计学部的统计信息处负责人Edwin Silverberg提供。  相似文献   

9.
<正>并非所有的肿瘤都会转移。而且,一些肿瘤一旦出现转移,转移的速度要比其他肿瘤快。比如,最常见的皮肤癌——基底细胞皮肤癌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极少出现转移,而黑色素瘤这种罕见的皮肤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通常出现转移。同样是乳腺癌,有的肿瘤可能在5年内复发,有的则在诊断和治疗20年后仍存在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刘妮  方玉 《癌症康复》2014,(4):28-30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肿瘤(除了两方国家常见的黑素瘤以外),也是目前癌症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几乎占到全部癌症致死的18%。肺癌发病男女有别,3/4的新发病例为男性。绝大部分肺癌(90%~95%)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3种主要的亚型: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其中鳞状细胞癌占全部肺癌的30%~35%,腺癌占30%~45%,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分析中国1990年和2019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的年龄、性别和时空特点差异。[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对我国1990年和2019年不同性别、年龄组、地区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顺位进行分析比较。采用整体建模策略估计恶性肿瘤死亡数和死亡率,通过死亡发病比估算发病数和发病率。以发病率或死亡率确定各类恶性肿瘤发病或死亡顺位。[结果] 2019年中国居民发病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其中男性发病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共占男性恶性肿瘤总发病的62.42%;女性发病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共占女性恶性肿瘤总发病的59.82%。2019年中国居民死亡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其中男性死亡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占男性恶性肿瘤总死亡的75.65%;女性死亡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共占女性恶性肿瘤总死亡的51.17%。白血病居2019年中国0~1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首位,肺癌居50岁及以上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首位。各省(区、市)癌谱顺位不同。与1990年相比,2019年发病前10位的恶性肿瘤中顺位上升的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前列腺癌;死亡前10位中位次上升的为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结论] 中国癌谱性别、年龄、地区、时间差异明显,呈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兼有的特点,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采取不同的恶性肿瘤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其中最常见的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主要起源于上呼吸道、上消化道黏膜,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645,000例.近年来我国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为15.22/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45%.因种族、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地域差异,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存在很大差异.吸烟和饮酒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20%-25%的头颈部鳞癌患者不存在吸烟和饮酒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危型(16/18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21年9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肿瘤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肿瘤学组发布《皮肤基底细胞癌诊疗专家共识(2021)》。本共识从基底细胞癌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治疗前评估、治疗、预后及随访宣教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促进我国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基于多学科诊疗对本共识中重点内容包括临床病理表现、治疗前评估及治疗进展等进行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4.
《抗癌之窗》2015,(3):16-17
肺癌、肝癌、胃癌……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癌症,而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有可能发生皮肤癌。了解皮肤癌的早期症状,对于皮肤癌的防治至关重要。皮肤癌主要有三种类型皮肤癌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可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他癌前疾病转化而来。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一种重要的肿瘤DNA病毒,在多种肿瘤致瘤中均发现与HCMV感染有关,HCMV致瘤可能是癌基因mtrⅡ通过改变抑癌基因的细胞调控机制诱导细胞恶性转化,霍奇金病(HD)中存在HCMV的感染,因此癌基因mtrⅡ可能参与了HD的发病,其机制不清,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冷冻治疗皮肤癌103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来增  尹永学 《肿瘤防治研究》1997,24(2):105-107,109
本文报道1039例皮肤癌冷冻治疗效果,鳞状细胞癌治愈率94.3%,基底细胞癌治愈率83.8%,恶性黑色素瘤治愈率81.8%。肿瘤病理类型、面积、深度、冷冻次数与疗效有直接关系。该方法治疗皮肤癌并发症少,痛苦小、操作简便,尤对颜面部皮肤癌冷冻治疗有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淼  孙峥嵘 《现代肿瘤医学》2020,(13):2361-236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PV感染细胞可通过癌基因E6和E7靶向细胞途径引起多种细胞改变,主要包括调节细胞周期进展、逃避细胞凋亡、诱导DNA损伤、影响细胞代谢等,最终在细胞内发挥其致瘤作用。本文将主要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癌基因E6和E7引起的细胞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90例皮肤癌的放射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例皮肤癌的放射治疗分析王传俭1980~1991年我院共收治皮肤癌90例,现对其单纯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全组共90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状细胞癌51例(56.7%)、基底细胞癌39例(43.3%)。男性65例,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脉管癌栓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CD34标记血管癌栓,D2-40标记淋巴管癌栓,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脉管癌栓组患者和无脉管癌栓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比较淋巴管癌栓组和血管癌栓组患者生存率差异。结果:不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化疗情况和脉管癌栓均会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P<0.05);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均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脉管癌栓组生存期显著低于无脉管癌栓组(P<0.01);血管癌栓组生存率显著低于淋巴管癌栓组(P<0.05);血管癌栓组VEGF高表达比率显著高于淋巴管癌栓组(P<0.01)。结论:脉管癌栓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血管癌栓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整体5年生存率较低,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在未来十几年中OSCC的发病率将持续上升。除了烟草、槟榔、饮酒等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也被确定为危险因素,HPV的感染与OSCC的发生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研究表明,HPV感染逐渐成为OSCC的主要致病因素。HPV感染引起的OSCC可能会成为OSCC中一种发病机制、肿瘤微环境、生物学行为和预后都相对独特的一种类型。笔者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围绕HPV在OSCC中作用机制、HPV阳性OSCC的特征及HPV与OSCC治疗和预防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