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傅良杰  钮晓红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0):1127-1131
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初治肺结核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77例。所有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2H-R-Z-E/4H-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消瘰疬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明显吸收率分别为97.78%(44/45)、97.78%(44/45)、80.00%(36/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26/32)、75.00%(24/32)、56.25%(18/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343、9.400、5.036,P值分别为0.037、0.002、0.00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36.01±4.26)ng/L和(7.66±3.16)n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8.74±6.11)ng/L和(23.01±4.52)ng/L(t=20.471,P<0.001;t=18.671,P<0.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21±5.22)ng/L和(12.12±3.96)ng/L(t=6.652,P<0.001;t=5.491,P<0.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2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88%(15/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64,P=0.685)。研究认为,内消瘰疬片联合化疗初治肺结核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 FDC)和板式组合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FDC组(269例)使用FDC,对照组(265例)使用板式组合药,按照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策略对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并比较二者的疗效。先用传统统计学检验分析差异的统计有效性,如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用优效性检验,如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用非劣效性检验,取α=0.05。结果 非劣效性检验表明FDC组的治疗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治愈率和疗程末结核病灶吸收率均不劣于对照组。FDC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5.54%(257/269)和92.83%(246/265)(u=3.809, P<0.001),治愈率分别为96.28%(259/269)和93.21%(247/265)(u=4.187, P<0.001),疗程末结核病灶吸收率分别为86.62%(233/269)和83.40%(221/265)(u=2.662,P<0.01)。优效性检验表明FDC组的空洞缩小率(87.27%,48/55)优于对照组(63.64%,28/44)(u=2.770,P<0.01)。结论 FDC和板式组合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3.
20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随机分入甲、乙、丙三组方案,依次为2SHRE/4HR,2SHRZ/4HT,2EHRZ/4HE。主要采用全程管理下自服药。治疗第2月末,三组痰培养阴性率分别为90%,91.7%和90.9%。疗程结束,除丙组1例未转阴外,余痰涂片及培养全部转阴(包括初期耐药28例)。随访3年,三组共136例,痰菌复阳10例,甲、乙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丙组与甲、乙组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初治肺结核病人饭后服利福平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96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病人饭后服RFP的疗效,并与空腹服用对比。结果: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饭后服药组94.8%,空腹服药组96.9%,随访12个月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2.4%和1.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GPT)增高和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饭后服药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初治肺结核病人就诊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效益,以进一步改善防痨措施。162例平均住院31.6天,花费724.9元,其中抗痨药费30.5元占4.2%。有91例(56.2%)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中断治疗。69例(42.6%)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要求带药出院。出院后仅2例就诊防痨机构,接受治疗管理。说明肺结核病人住院治疗不仅药费高,且漏登严重占98.7%。故应建立健全县级以下防痨机构,大力宣传和推行不住院化疗。  相似文献   

6.
223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罗萍  洪峰  李波  韩昱 《中国防痨杂志》2010,32(7):23-379
目的了解北京市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现状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7年北京市户籍复治涂阳患者,依其年龄、初治地点及就诊机构、初治管理方式、复治疗前药敏试验及合并症、并发病等,对使用2HRZE(S)/6HRE标准复治化疗方案(简称"标化方案")的疗效及非标准复治化疗方案(简称"非标化方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23例,以中老年居多,占65.5%。治疗前54例进行药敏试验,耐药25例,耐药率46.3%(25/54),耐多药率13.0%(7/54)。使用标化复治方案170例,占76.2%,平均治愈率为75.9%。初治失败者治愈率为50%。使用非标化方案53例,占23.8%,原因为耐药、药物不良反应、伴有合并症、并发病等。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复治病例的治愈率,在标化复治方案的基础上,对初治失败者复治前应作一、二线抗结核药品的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及个体状况。对不宜采用标化方案者可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2H2R2Z2S2(E2)/4H2R2和2H3R3Z3S3(E3)/4H2R2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并与世行项目方案作对照,以探索最佳化疗方案。方法 随机抽取20个县(市)作为研究现场。将初治涂阳病人随机分为Ⅰ、Ⅱ、Ⅲ组且分别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全程督导管理,观察痰菌阴转率和细菌学复发率。结果 3组6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96%、97.98%、97.37%,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副反应发生率与Ⅱ、Ⅲ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Ⅱ、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率分别为4.86%、3.70%、2.76%,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疗程服药情况为Ⅰ、Ⅱ组病人较Ⅲ组服药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研究方案与世行项目方案具有相似的化疗效果,Ⅰ组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其他2组之间无差异。研究组病人所需医药服务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含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丁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抗结核药物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分为含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丁方案(A组,86例)、链霉素联合利福平方案(B组,86例)两组,每组各86例。A组采用2(HZE+Lfx+Rfb)/6(HE+Rfb)治疗方案(左氧氟沙星0.6g/d,口服,1次/d;利福布丁0.3g/d,口服,1次/d);B组采用2HRZES/6HRE治疗方案(链霉素0.75/d,肌内注射,1次/d;利福平0.45g/d,口服,1次/d)。治疗8个月后对两组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时痰菌培养阳性率、病灶总吸收率、空洞闭合率进行比较。采用矿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时痰菌培养阳性率、病灶总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5.7%(72/84)、3.6%(3/84)、95.2%(80/84)、78.8%(41/52);B组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时痰菌培养阳性率、病灶总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分别为58.5%(48/82),14.6%(12/82),61.0%(50/82),50.0%(24/48);A组与B组比较痰菌阴转率(x2=61.9,P〈0.01)、疗程结束时痰菌培养阳性率(x2=25.0,P〈0.01)、病灶总吸收率(x2=116.6,P〈0.01)和空洞闭合率(x2=28.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含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丁方案(A组)较含链霉素联合利福平方案(B组)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更加有助于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5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例,选用 RFD 和 RFP 两组方案治疗。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4.5%和98.2%(P>0.05)。随访2年菌阳复发率分别为21.2%和3.6%(P<0.05)。RFD 组的总失败率高达25.5%。笔者认为,RFD 方案的剂量及疗程长短尚宜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美能)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美能;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治疗2个月时,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为46.7%(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率、明显改善率分别为40%和56.7%,对照组为26.7%和46.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美能在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常规化疗方案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丽水中医院结核科诊治的3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成3组,即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组(A组)、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组(B组)、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及中医适宜技术组(C组)。剔除24例因诊断变更、中断治疗、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后最终纳入276例患者,其中A组97例、B组93例、C组86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疗程末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肺部病灶吸收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和C组中医证状改善有效率[92.5%(86/93)和94.2%(81/86)]、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92.5%(86/93)和94.2%(81/86)]、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65.76±5.42)%和(67.06±5.9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4.97±5.35)%和(46.51±5.26)%]、治疗成功率[94.6%(88/93)和97.7%(84/86)]均明显优于A组[分别为82.5%(80/97)、76.3%(74/97)、(63.80±4.57)%、(42.72±4.82)%、80.4%(7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46;χ2=2.999,P=0.003;χ2=2.427,P=0.015;χ2=2.886,P=0.004;t=2.699,P=0.008;t=4.186,P=0.005;t=3.048,P=0.003;t=6.428,P<0.001;χ2=2.069,P=0.039;χ2=2.192,P=0.028)。而B组和C组治疗后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7.12±2.32)%和(26.35±3.17)%]均明显低于A组[(29.12±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1,P<0.001;t=9.231,P<0.001)。结论:中西药联合抗结核治疗可明显减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肺结核患者免疫力,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但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 (MDR P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 177例MDR PTB患者分为治疗组 88例和对照组 89例。化疗方案 :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为主 ,联合利福喷汀、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吡嗪酰胺 ;对照组用链霉素、乙胺丁醇 ,联用药物同治疗组 ,疗程均为 2 1个月。结果 共有 16 1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 ,治疗组 82例 ,痰菌阴转率 83% ;对照组 79例 ,痰菌阴转率 5 8% ;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病灶显效率 5 0 % ,空洞闭合率 6 3%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 31% ,对照组为 35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的方案治疗MDR PTB ,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 ,药物不良反应低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肺结核”“中药”;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外文文献,检索词为“tubercul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检索时间限定为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12篇(中文文献405篇,英文文献107篇),最终纳入363篇(中文文献352篇,英文11文献篇)。运用Rapidminer软件进行信息提取,探索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核心中药、常用配伍组合,分析用药规律及药物联用情况。采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高频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DisGeNET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及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核心中药治疗肺结核的作用靶点,并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 中药治疗肺结核常用补虚药(663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403次)及清热药(325次),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甘草(122次),其次为当归(102次)、生地(99次)、白芍(74次)。配伍组合频次最高的两两药对是甘草-当归(70次),其次为甘草-生地(52次);3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37次),4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白芍(24次)。在生地、白芍配伍时当归也出现的概率为95.0%。筛选出甘草、当归、生地和白芍等4味高频次中药抗结核关键靶点基因92个,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14个基因)、白细胞跨内皮迁移(13个基因)、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10个基因)、ErbB信号通路(10个基因)等来发挥抗结核作用。结论 肺结核的治疗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临床治疗可与甘草、当归、生地、白芍等药配伍使用;高频次药物甘草、当归、生地、白芍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ErbB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肺结核”“中药”;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外文文献,检索词为“tubercul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检索时间限定为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12篇(中文文献405篇,英文文献107篇),最终纳入363篇(中文文献352篇,英文11文献篇)。运用Rapidminer软件进行信息提取,探索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核心中药、常用配伍组合,分析用药规律及药物联用情况。采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高频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DisGeNET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及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核心中药治疗肺结核的作用靶点,并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 中药治疗肺结核常用补虚药(663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403次)及清热药(325次),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甘草(122次),其次为当归(102次)、生地(99次)、白芍(74次)。配伍组合频次最高的两两药对是甘草-当归(70次),其次为甘草-生地(52次);3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37次),4味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生地-白芍(24次)。在生地、白芍配伍时当归也出现的概率为95.0%。筛选出甘草、当归、生地和白芍等4味高频次中药抗结核关键靶点基因92个,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14个基因)、白细胞跨内皮迁移(13个基因)、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10个基因)、ErbB信号通路(10个基因)等来发挥抗结核作用。结论 肺结核的治疗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临床治疗可与甘草、当归、生地、白芍等药配伍使用;高频次药物甘草、当归、生地、白芍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癌症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ErbB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HR为主不同疗程化疗方案对菌阳尘肺结核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79例菌阳病例分为9月组(M9:2SHRZ/7HRE)、12月组(M12:2SHRZ/10HRE)、18月组(M18:2SHRZ/10HRE/6HR),分别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疗效考核以痰菌为主要依据。满疗程随访5~8年。结果M9、M12、M18组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3%、96%、95%,随访期间痰菌复阳率分别为41%、4%、5%,其中随访1~4年痰菌复阳率分别为6%、8%、2%、2%,第5~8年无复阳病例。结论12月方案(2SHRZ/10HRE)对复治菌阳尘肺结核有效;随访时间以4~5年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2012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2个月末痰涂片检查的阴转情况,探讨当前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阴转的相关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 方法 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辖区内登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31例化疗后2个月末的痰进行2次抗酸染色和镜检,痰培养阳性的标本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耐药性测定。同时分析可能对痰阴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结果 131例患者中化疗后2个月末未查痰涂片者13例,查后发现阴转者91例,未阴转者27例;后者3个月末阴转者15例,4个月末阴转者6例,5个月末阴转者6例。通过研究5个大变量因素,发现造成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未能阴转的主要原因在于是否多耐药[阴转患者5.3%(3/57),未阴转患者10.0%(2/20);χ2=4.457,P<0.05]或者耐多药[阴转患者28.1%(16/57),未阴转患者70.0%(14/20);χ2=5.456,P<0.05]、是否合并糖尿病[阴转患者12.1%(11/91),未阴转患者25.9%(7/27);χ2=3.973,P<0.05]。 结论 耐药或合并糖尿病是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核利福喷丁(L)的疗效;缩短疗程或全程间歇以减少用药次数;观察全程应用吡嗪酰胺(Z)对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利福平(R)为对照,采用5个月疗程方案(Ⅰ组2SHRZ/3R2H2Z2,Ⅱ组2SHRZ/3L1H2Z2)、6个月全间歇方案(Ⅲ组2S3H3R3Z3/4L1H2Z2,Ⅳ组2S3H3R3Z3/4L1H2E2),观察Z的全程应用结果,巩固期以乙胺丁醇(E)为对照。366例初治菌阳肺结核随机分入以上4组。结果(1)339例完成疗程者中329例治疗成功,满疗程时痰菌阴转率Ⅰ~Ⅳ组分别为970%、941%、1000%、972%。X线病灶有效率依序为960%、976%、1000%和944%。5个月组与6个月组空洞关闭率分别为77%及76%。各组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严重副作用。(2)305例完成3年随访,Ⅰ、Ⅱ、Ⅲ、Ⅳ组细菌学加X线复发分别为2、3、6和3例。结论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L是长效、高效、安全、便于督导的新药;巩固期用Z无必要;现有基本药物合理联用有可能缩短疗程为5个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