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二维声像图及多普勒血流表现。方法 :分析 3 2例乳腺癌行清扫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受累病例的术前腋窝超声检查淋巴结情况 ,并与 2 0例乳腺纤维瘤的腋窝肿大淋巴结对照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高频超声检出 3 0例共 5 1枚腋窝肿大淋巴结 ,其中 43 .1%表现为淋巴结皮质宽阔型 ,17.6%表现为缺乏淋巴门的低回声型 ,3 9.2 %表现为正常淋巴结型 ;淋巴门部点状或短条状彩色血流信号总检出率为 82 .4%。而在对照组共检出 18枚肿大淋巴结 ,其中 16.7%表现为淋巴结皮质宽阔型 ,83 .3 %表现为正常淋巴结型 ;淋巴门部点状或短条状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为 3 8.9%。结论 :缺乏淋巴门的低回声型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早期转移的特征性 ,皮质宽阔型肿大淋巴结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表现 ,其多普勒特征为淋巴门部测及点状或短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哨淋巴结(SLN)的状态明显影响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该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个数与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NSL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符合Z0011试验纳入标准(cT1-2N0)的SLN阳性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对与NSLN转移相关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495例患者纳入研究,174例(35.2%)发生NSLN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SLN阳性个数≥ 3(P<0.000)、受体状态(P = 0.007)和淋巴血管侵犯(P =0.006)与NSLN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SLN阳性个数≥ 3是NSLN转移的最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OR=6.604;95 % CI3.451~12.638;P<0.000)。对于0、1、2或3个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患者,NSLN转移率分别为16.4 %、23.1 %、39.1 %和60.7 %。结论:SLN阳性个数、受体状态和脉管浸润与NSLN转移相关。SLN阳性个数≥ 3是NSLN转移最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当存在2或3个危险因素时,NSLN转移率高于ACOSOG Z0011试验的 27.3 %,强烈建议行ALN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node ,SLN)阴性患者、1枚阳性SLN患者与2枚以上阳性SLN患者的非前哨淋巴结( non-sentinel lymphnode,NSLN)转移状况。方法:对90例T1-2N0M0乳腺癌患者应用美蓝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sentinel lymphnode biopsy,SLNB),进再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SLN(-)组、SLN(+)=1组及SLN(+)≥2组,并对各组的NSLN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32例SLN (-)组检出NSLN阳性1例,阳性率3.1%,39例SLN(+)=1组检出NSLN阳性4例,阳性率为10.3%,19例SLN(+)≥2组检出NSLN阳性9例,阳性率为47.4%,SLNB检查假阴性1例,准确率为96.9%;SLN(+)=1组的NSLN阳性率略高于SLN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2组患者的NSLN阳性率显著高于SLN(-)组及SLN(+)=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1枚SLN阳性患者可仅行SLNB免行ALND,但≥2枚SLN阳性患者则需常规行ALND。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作为世界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是预后和复发的关键因素,并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波谱、动态对比增强、弥散加权成像及其衍生序列等,广泛应用于诊断及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方法 :对 6 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M)情况分为两组 ,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 ,病理类型、肿瘤的大小、肿瘤的部位、妊娠次数等 4项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 ,P 值分别为 0 .0 19、0 .0 31、0 .0 0 1和 0 .0 38。 结论 :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肿瘤的部位、妊娠次数等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对决定手术方式、估计预后、选择辅助治疗等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2组,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间(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检验提示哺乳史、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是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P<0.05).结论 哺乳史、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与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分析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进行乳腺动态增强MRI影像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患者50例临床资料,以临床手术或淋巴结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及多层螺旋CT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11.
Risk factors for non-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entinel lymph nod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Tao WANG Hong CHEN Bao-ping ZHANG Hai-song WEI Xi-liang FU Ying LI Zhong HU Geng-kun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8,121(20):2107-2109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etastases in the axillary lymph nodes has remained the most powerful prognostic factor in breast carcinoma.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is the standard procedure for obtaining this information. Howev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biopsy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ALND for staging breast carcinoma.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shown to b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predicting the status of the axillary lymph nodes. Furthermore, it has the potential advantage of decreasing the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ALND.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应用HE染色和不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转移进行评价。方法 7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 ,腋窝均未扪及肿大腋淋巴结 ,分别采用染料、核素及联合应用染料与核素的方法进行淋巴示踪 ,其中 6 0例找到SLN ,切除SLN后行腋淋巴结切除术。对SLN和其它腋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并对SLN分别以抗CKAE1/AE3 、抗CK7、抗CK2 0 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腋淋巴结阳性病人中SLN的转移率为 72 % ( 2 6 / 36 ) ,非SLN的转移率为 16 % ( 39/ 2 4 8) (P <0 .0 0 1)。对SLN进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可使 5 .0 %的病人的病理分期提高。应用抗CK7、抗CK2 0 、抗CKAE1/AE3 染色的灵敏度分别为 10 0 %、3.9%、10 0 % ,特异度分别为 10 0 %、10 0 %、10 0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 0 %、10 0 %、10 0 %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10 0 %、74 .5 %、10 0 %。结论 抗CK7和抗CKAE1/AE3 用于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肿瘤转移是敏感的指标 ,而抗CK2 0 对乳腺癌上皮细胞的敏感度差 ,不宜用于乳腺癌微转移的检测。对SLN应用免疫组化染色 ,可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至2013年治疗的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144例,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144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9.8±10.8)岁,平均肿瘤大小为(2.8±1.1) cm。中位阳性SLN数目为1枚(1~5枚),中位SLN数目为3枚(1~10枚),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枚(8~38枚)。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得出原发肿瘤大小、脉管侵犯、阳性SLN数目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原发肿瘤>2 cm(P=0.043,OR=3.421)、脉管侵犯阳性(P<0.000 1,OR=16.332)、阳性SLN数目≥2枚(P=0.007,OR=4.191)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子分型尽管显示Luminal B型及HER2型NSLN转移风险较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77)。 结论 对于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原发肿瘤>2 cm、脉管侵犯阳性、阳性SLN数目≥2枚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NSL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274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NSLN状态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4例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NSLN转移92例(3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13)、脉管浸润(P =0.031)、SLN转移灶大小(P=0.002)、SLN(+)/SLN比率(P<0.001)、分子分型(P<0.001)与NSLN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1.452;95% CI:1.020-2.068;P=0.039)、SLN微转移(OR=0.140;95% CI:0.030-0.663;P=0.013)、SLN(+)/SLN比率(OR=3.533;95%CI:1.834-6.806;P <0.001)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以Luminal A作为参考,Luminal B(OR=3.994,95% CI:1.961-8.131;P<0.001)和HER2过表达型(OR=3.252;95% CI:1.057-10.004;P=0.040)发生NSLN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三阴性乳腺癌发生NSLN转移风险并未明显增加(OR=1.560;95%CI:0.658-3.698;P =0.313)。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Luminal B和HER2过表达型更易出现NSLN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隐匿性乳腺癌(OBC)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腋下肿块免疫组化,5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阳性,2例ER阳性、PR阴性;病理切片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标本全乳房次连续病理切片,1例未见原发灶,6例找到直径约0.1cm~0.5cm肿瘤,5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导管内癌。随访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腋窝淋巴结活检、免疫组化分析及MRI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首选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MMP - 9)基因产物表达的情况 ,以探讨MMP - 9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 76例乳腺浸润癌中MMP - 9的表达情况。其中无淋巴结转移 36例 ,有淋巴结转移 4 0例。结果 :MMP - 9在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MMP - 9的阳性表达例多于原发灶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与MMP - 9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 ,检测MMP - 9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ZHANG Tao WANG Hong CHEN Bao-ping ZHANG Hai-song WEI Xi-liang FU Ying LI Zhong HU Geng-kun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8,121(20)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etastases in the axillary lymph nodes has remained the most powerful prognostic factor in breast carcinoma.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is the standard procedure for obtaining this information. Howev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biopsy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ALND for staging breast carcinoma.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shown to b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predicting the status of the axillary lymph nodes.1 Furthermore, it has the potential advantage of decreasing the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ALN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建立的诺莫图模型在肺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11例恶性肺结节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72例经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通过提取和筛选肺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诺模图模型对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通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值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构建的诺莫图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分别为0.859(灵敏度为0.810,特异度为0.773)和0.864(灵敏度为0.820,特异度为0.753),决策曲线表明模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CT图像特征以及相关临床指标构建的诺莫图模型是作为无创预测恶性肺结节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