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0.174,P=0.677;χ 2=1.847,P=0.174;χ 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1.134,P=0.287;χ 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χ 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HU无强化组、>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 0~20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956,P=0.001)。>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 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084,P=0.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64例临床确诊为初治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卡介苗接种史、体温、脑膜刺激征、TBM严重程度[采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价表评分分级]、脑脊液参数、头颅MR或CT表现(脑积液、脑梗死、脑脓肿或结核瘤、脑膜强化)、胸部CT表现、机械通气、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脑脊液病原学结果、起病2周内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例数、预后结局(治疗后9个月内);并根据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5例)和预后不良组(69例)。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在0~15岁(36.2%,25/69)、MRC Ⅲ级(58.0%,40/69)、脑梗死(45.2%,28/62)、脑积液(54.8%,34/62)、机械通气(19.4%,13/67)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7.9%(17/95)、20.0%(19/95)、4.3%(4/93)、11.8%(11/93)、5.4%(5/92)](χ 2=7.06,P=0.008;χ 2=25.02,P=0.000;χ 2=37.91,P=0.000;χ 2=33.40,P=0.000;χ 2=7.53,P=0.006),而2周内使用利奈唑胺的比率(8.7%,6/69)低于预后良好组(21.1%,20/95)(χ 2=4.58,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5岁[Wald χ 2=4.46,P=0.035,OR(95%CI)=3.51(1.09~11.22)]、MRC Ⅲ级[Wald χ 2=5.82,P=0.016,OR(95%CI)=3.95(1.29~12.09)]、脑梗死[Wald χ 2=22.82,P=0.000,OR(95%CI)=25.90(6.81~98.40)]、脑积液[Wald χ 2=19.13,P=0.000,OR(95%CI)=10.00(3.56~28.0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加用利奈唑胺是保护因素[Wald χ 2=6.48,P=0.011,OR(95%CI)=0.14(0.03~0.64)]。结论 0~15岁、MRC Ⅲ级、脑梗塞、脑积液是TBM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许昌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内科收治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一服用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组(简称“A组”,79例)和单一服用利可君片治疗组(简称“B组”,79例),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改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减少症相关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白细胞减少症改善总有效率[94.44%(68/72)]、外周血WBC值[(5.12±0.76)×10 9/L]均明显高于B组[72.97%(54/74)和(4.09±1.02)×10 9/L](χ 2=10.14,P=0.021;t=4.38,P=0.017);治疗后A组和B组外周血WBC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3.26±1.02)×10 9/L和(3.18±0.82)×10 9/L] (t=5.79,P=0.010;t=4.15,P=0.018)。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头晕[8.33%(6/72),9.46%(7/74)]、低热[2.78%(2/72),2.70%(2/74)]、乏力[5.56%(4/72),4.05%(3/74)]等主要症状较治疗前[27.78%(20/72),28.38%(21/74); 15.28%(11/72),16.22%(12/74);40.28%(29/72),41.89%(31/74)]均有明显改善 (χ 2=12.34,P=0.008;χ 2=12.09,P=0.008; χ 2=8.83,P=0.011;χ 2=8.16,P=0.010; χ 2=17.26,P=0.020;χ 2=18.09,P=0.020);但两组患者间治疗后的头晕、低热、乏力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43,P=0.437;χ 2=2.62,P=0.406; χ 2=1.95,P=0.410)。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3.33%(60/72)]与B组患者[86.49%(6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03, P=0.382)。 结论 参芪十一味颗粒可有效改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白细胞减少引起的症状,安全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112例临床诊断为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资料,其中21例(18.8%)为确诊TBM患者,84例(75.0%)为高度可能的TBM患者,7例(6.2%)为可能的TBM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42.9%),预后不良组64例(57.1%)。预后良好组男性24例,中位年龄[M(Q1,Q3)]18.50(5.31,33.75)岁,中位病程20.00(11.25,30.00)d。预后不良组男性20例,中位年龄27.00(3.06,49.75)岁,中位病程15.00(10.00,20.00)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Z=-1.982,P=0.048)、性别(χ 2=4.043, P=0.044)、疾病分期(χ 2=17.733, P=0.000)、抽搐(χ 2=8.054, P=0.005)、低钠血症(χ 2=9.481, P=0.002)、脑水肿(χ 2=4.386, P=0.036)、脑积液(χ 2=5.992, P=0.014)对TBM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P=0.043, OR=2.784, 95%CI:1.034~7.495)、疾病分期为Ⅲ期(P=0.002, OR=6.855, 95%CI:2.001~23.480)、脑水肿(P=0.030, OR=3.491, 95%CI:1.132~10.768)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低钠血症、疾病分期为Ⅲ期、脑水肿是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3种比较常见腹膜弥漫性病变的CT扫描特征,探讨CT扫描对3种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中72例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结核性腹膜炎16例(结核组),腹膜转移癌34例(转移癌组),腹膜间皮瘤22例(间皮瘤组)。比较3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以评价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结核组、转移癌组与间皮瘤组壁腹膜均匀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23.5%(8/34)和 27.3%(6/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221,P=0.022; χ 2=10.795,P=0.010);以上3组病变出现大网膜污垢样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43.8%(7/16)、2.9%(1/34)和13.6%(3/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4.567,P=0.000; χ 2=4.332,P=0.037)。以上3组 “网膜饼征”的发生率分别为6.2%(1/16)、50.0%(17/34)和27.3%(6/22),结核组和转移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039,P=0.003);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16,P=0.270)。以上3组大网膜结节或肿块状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12.5%(2/16)、14.7%(5/34)和50.0%(11/22),结核组与间皮瘤组、转移癌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788,P=0.016;χ 2=8.153,P=0.004)。(2)以上3组中少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75.0%(12/16)、32.4%(11/34)和40.9%(9/22),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25.0%(4/16)、67.6%(23/34)和59.1%(13/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出现中少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966,P=0.005;χ 2=4.354,P=0.037);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966,P=0.005;χ 2=4.354,P=0.037)。(3)以上3组出现心膈角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6.2%(1/16)、5.9%(2/34)和40.9%(9/22),间皮瘤组与结核组、间皮瘤组与转移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739,P=0.017;χ 2=10.382,P=0.001)。结论 3组患者在腹膜病变发生部位、形态、腹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各体现了不同的CT特征, 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异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74例(NTM肺病组)和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结核组)的HRCT表现,比较两组病变分布及HRCT表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CT分型比较,NTM肺病组结节-支气管扩张型(51.4%,38/74)多于肺结核组(14.0%,14/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8.316, P=0.000);肺结核组结节-肿块型(21.0%,21/100)多于NTM肺病组(8.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392,P=0.020)。肺结核组病变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82.0%,82/100)明显多于NTM肺病组(59.5%,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817,P=0.001); NTM肺病组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16.2%,12/74)较肺结核组(5.0%,5/100)患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69,P=0.014)。比较HRCT表现,肺结核组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61.0%,61/100)较NTM肺病组(93.2%,69/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403,P=0.000);且NTM肺病组支气管扩张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39.1%,27/69)多于肺结核组(13.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138,P=0.001);而肺结核组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70.5%,43/61)多于NTM肺病组(39.1%,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813,P=0.000);肺结核组实变影(86.0%,86/100)较NTM肺病组(67.6%,50/74)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65,P=0.004)。NTM肺病组空洞位于肺周边邻近胸膜增厚者(95.1%,39/41)较肺结核组(61.8%,42/6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909,P=0.000)。NTM肺病组中结节<1cm者(88.5%,54/61)较肺结核组(54.9%,50/9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9.059,P=0.000);肺结核组中多种大小不等的结节混合存在者(31.9%,29/91)较NTM肺病组(8.2%,5/6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784,P=0.001)。肺结核组并发胸腔积液(34.0%,34/100)较NTM肺病组(20.3%,15/74)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63, P=0.047)。 结论 NTM肺病和肺结核HRCT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及相异性。CT分型、支气管扩张的分布及优势部位、实变的发生率、结节的大小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在初诊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者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361例,留取痰液标本分别进行涂片荧光金胺O染色镜检(简称“涂片镜检”)、结核分枝杆菌MGIT 320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检测(简称“Xpert检测”)和固体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最终临床诊断为:肺结核184例(50.97%),肺部感染162例(44.88%),非典型分枝杆菌肺部感染15例(4.15%)。36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Xpert 检测的阳性率[32.41%(117/361)]明显高于涂片镜检[22.71%(82/361)](χ 2=8.49,P<0.05),与液体培养[26.32%(95/361)]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χ 2=3.23,P=0.072),涂片镜检法与液体培养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6,P=0.261)。184例肺结核患者中,Xpert 检测的阳性率[63.59%(117/184)]高于涂片镜检[36.41%(67/184)]和液体培养[48.91%(90/184)](χ 2=27.17,P<0.01;χ 2=8.05,P<0.05);117例涂阴肺结核患者的Xpert检测阳性率[42.74%(50/117)]高于液体培养[24.79%(29/117)](χ 2=8.43,P=0.004)。以临床诊断为标准,Xpert检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敏感度为63.59%(117/184),特异度为100.00%(177/177),正确指数为0.64。以固体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金标准,Xpert 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为4/5,特异度为97.70%(85/87),正确指数为0.97。说明GeneXpert MTB/RIF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尤其是涂阴肺结核患者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对利福平耐药具有较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泰安市肿瘤(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34例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患者(A组),以及同期310例单纯食管下段癌患者(B组),均行常规食管下段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率、术后低氧血症、延迟发热、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切口不愈、吻合口瘘、手术死亡率、生存率等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采用DP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ˉ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小样本数据,采用校正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4±0.4)h]、出血量[(181.0±71.4)ml]、手术根治性切除率(94.1%,32/34)与B组[分别为(3.1±0.4)h、(165.0±80.5)ml、93.5%(290/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P=0.055;t=0.73, P=0.241;χ 2=0.06, P=0.810)。A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17.6%,6/34)、手术延迟发热(32.4%,11/34)、肺部并发症(23.5%,8/34)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6.5%,20/310;16.1%,50/310;10.3%,32/310)(χ 2=4.01,P=0.045;χ 2=4.47,P=0.034;χ 2=3.99,P=0.045);但心律失常(8.8%,3/34)、切口不愈(2.9%,1/34)、吻合口瘘(5.9%,2/34)、手术死亡率(2.9%,1/34)的发生率与B组(分别为6.1%,19/310;2.9%,9/310;3.9%,12/310;1.0%,3/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6,P=0.810;χ 2=0.28,P=0.599;χ 2=0.01,P=0.915;χ 2=0.03,P=0.860)。A组1年生存率(94.1%,32/34)、2年生存率(67.6%,23/34)与B组(分别为93.9%,291/310;74.8%,232/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P=0.748;χ 2=0.49,P=0.482),但3年生存率A组(20.6%,7/34)明显低于B组(42.9%,133/310)(χ 2=5.43,P=0.019)。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 结论 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较好,未出现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可作为首选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TBTB)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支气管镜下特点,为TBTB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住入院并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的肺结核患儿240例,最终根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确诊TBTB 130例(简称“TBTB组”),非TBTB的肺结核 110例(简称“非TBTB组”)。对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支气管镜下特点等进行分析比较。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病灶位置的数目和年龄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TBTB组患儿的中位年龄[(1.6岁(四分位数:0.8岁,5.5岁)]显著低于非TBTB组[4.5岁(四分位数:1.1岁,10.1岁)](U=5309.500,P=0.001)。TBTB组年龄<2岁的患儿占57.7%(75/130),高于非TBTB组的34.5%(38/110)(χ 2=12.813,P=0.000)。喘息与气促症状的发生率在TBTB组(23.1%,30/130)显著高于非TBTB组(5.5%,6/110)(χ 2=14.513,P=0.000)。TBTB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21.5%,28/130)显著高于非TBTB组(7.3%,8/110)(χ 2=9.510,P=0.002)。TBTB组患儿胸部CT有22.3%(29/130)存在气道阻塞征象,显著高于非TBTB组(4.5%,5/110)(χ 2=15.460,P=0.000)。通过支气管镜检查,TBTB组患儿淋巴结瘘型(lymph node erosion,LNE)占95.4%(124/130),干酪样肺炎侵蚀破坏临近支气管(caseous pneumonia erosion, CPE)者占6.2%(8/130)。初次镜检时,77.7%(101/130)的TBTB患儿为淋巴结瘘型破溃期,17.7%(23/130)为淋巴结瘘型破溃前期。TBTB最常见累及右主支气管(33例)、右支气管中间段(32例)和右上叶支气管(30例)。单个肺叶支气管受累的TBTB患儿的中位数年龄[2.2岁(四分位数:1.0岁,6.1岁)]显著高于多个肺叶支气管受累患儿[1.0岁(四分位数:0.5岁,1.8岁)](U=1176.500,P=0.002),且受累肺叶支气管的数目与患儿年龄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222,P=0.011)。 结论 对于有喘息和气促表现、胸部影像提示气道阻塞的肺结核患儿,需高度怀疑TBTB,及早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19年6—12月就诊于西安市胸科医院的196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5例(74.0%),女51例(26.0%);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8(26,53)岁。按IGRA检测结果分为IGRA检测阳性组(106例)和假阴性组(90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资料,以及胸部CT表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96例研究对象中,IGRA检测阳性106例,阳性率为54.1%。IGRA阳性组白细胞计数的M(Q1,Q3)为6.3(5.0,7.5)×109个/L,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7.4(5.8,9.2)×109个/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4,P=0.001);血红细胞沉降率的M(Q1,Q3)为34.5(16.0,58.0)mm/1h,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53.0(31.8,84.3)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2,P=0.0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M(Q1,Q3)为553(371,737)个/μl,高于IGRA假阴性组的432(320,645)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0,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7.0×109个/L[OR(95%CI)=3.003(1.618~5.572)]、ESR≥40mm/1h[OR(95%CI)=2.270(1.228~4.195)]、CD4+ T淋巴细胞计数<400 个/μl[OR(95%CI)=2.198(1.155~4.181)]是影响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IGRA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用IGRA辅助结核病诊断时需结合患者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石倩  陈志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0):1087-1091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特点。方法 搜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明确诊断为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117例(观察组),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同时期诊断为单纯肺结核患者117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差异。结果 结核抗体38kD+16kD(1kD=相对分子质量1000)和结核抗体38kD的检测中观察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84%(8/117)、21.37%(25/11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9/117)、71.79%(84/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59、59.78,P值均为0.000)。观察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57.26%(67/117)与对照组患者阳性率[55.56%(65/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792)。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513.00(339.75,844.50)个/μl,CD4+/CD8+值的M(Q1,Q3)为0.96(0.74,1.5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绝对计数[M(Q1,Q3)为380.00(320.00,503.00)个/μl]和CD4+/CD8+值[M(Q1,Q3)为0.91(0.74,0.9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35;Z=4.90,P=0.000)。而观察组外周血CD8+细胞计数[M(Q1,Q3)为377.50(193.00,528.50)个/μl]低于对照组[M(Q1,Q3)为475.00(410.00,524.00)个/μ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3)。结论 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及外周血CD8+细胞计数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特点。方法 搜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明确诊断为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117例(观察组),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同时期诊断为单纯肺结核患者117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差异。结果 结核抗体38kD+16kD(1kD=相对分子质量1000)和结核抗体38kD的检测中观察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84%(8/117)、21.37%(25/11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9/117)、71.79%(84/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59、59.78,P值均为0.000)。观察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57.26%(67/117)与对照组患者阳性率[55.56%(65/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792)。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513.00(339.75,844.50)个/μl,CD4+/CD8+值的M(Q1,Q3)为0.96(0.74,1.5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绝对计数[M(Q1,Q3)为380.00(320.00,503.00)个/μl]和CD4+/CD8+值[M(Q1,Q3)为0.91(0.74,0.9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35;Z=4.90,P=0.000)。而观察组外周血CD8+细胞计数[M(Q1,Q3)为377.50(193.00,528.50)个/μl]低于对照组[M(Q1,Q3)为475.00(410.00,524.00)个/μ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3)。结论 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及外周血CD8+细胞计数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监测封闭社区(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结核病患者接触者(简称“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状况,并初步分析可能对该社区接触者受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对封闭社区中2016年10—11月确诊的5例结核病患者的所有接触者(共计792名)每6个月进行1次PPD试验,连续观察2年,其中有25名因各种原因未进行PPD试验,接受PPD试验者767名。依据《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有卡介苗接种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10mm、无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5mm判断为接触者结核感染。分析不同接触程度的767名接触者受MTB感染状况的变化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社区接触者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封闭社区中,接触者第一次PPD试验结果被判断为结核感染者444例,感染率为57.9%(444/767)。在后续2年的结核感染监测中,323名未感染者中有54例(占16.7%,54/323)接触者变为结核感染;2年中社区接触者受结核感染者共498例,感染率64.9%(498/767)。有54名社区接触者在2年中PPD试验硬结直径减小或消失,由受结核感染变为未感染状态,占10.8%(54/498)。年龄(Wald χ 2=10.942,P=0.001,OR=1.04, 95%CI为1.02~1.06)、接种卡介苗(Wald χ 2=4.533,P=0.033,OR=1.41, 95%CI 为1.03~1.93)、与患者密切接触(Wald χ 2=6.343,P=0.012,OR=1.68, 95%CI 为1.12~2.52),是导致社区接触者结核感染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讨论 封闭社区(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结核病患者接触者MTB感染率较高,首次PPD试验筛查未感染者中有近1/6的接触者在2年间转为结核感染;有1/10结核感染者在2年间转为未感染状态。年龄增长、接种卡介苗、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受结核感染的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患者纳入标准搜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248例初诊为疑似肺结核的患者,最终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181例,非肺结核患者67例。由结核科医生根据相应临床表现及体征按照每例患者选用1种类型临床标本的原则共采集248份临床标本,包括101份晨痰标本、67份胸腔积液标本、80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248份标本均行TCT、萋-尼抗酸染色涂片镜检(Ziehl-Neelsen 染色涂片法镜检,简称“Z-N涂片法”)、BACTECTM MGIT 960液体培养法(简称“MGIT 960法”)检测分枝杆菌。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TCT检测248份标本、痰液标本、胸腔积液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53.63%(133/248)、67.33%(68/101)、17.91%(12/67)、66.25%(53/80)]均明显高于Z-N涂片法 [分别为25.81%(64/248)、36.63%(37/101)、7.46%(5/67)、27.50%(22/80)](χ2值分别为46.788、19.736、9.449、20.83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2、0.000);但TCT检测痰标本的阳性率明显低于MGIT 960法[81.19%(82/101)](χ 2=5.076,P=0.024),而检测胸腔积液及支气管灌洗液标本的阳性率与MGIT 960法[分别为25.37%(17/67)、70.00%(56/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100,P=0.294;χ 2=0.377,P=0.539)。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TCT、Z-N染色法、MGIT 960法检测所有临床标本的敏感度分别为72.93%(132/181)、30.39%(55/181)、85.64%(155/181),一致率分别为79.84%(198/248)、48.79%(121/248)、89.52%(222/248),特异度分别为98.51%(66/67)、98.51%(66/67)、100.00%(67/67)。 结论 TCT检测痰液、胸腔积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枝杆菌的阳性率、敏感度均高于Z-N涂片法,对诊断肺结核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207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及9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并发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组141例(简称“Ⅰ组”)、糖尿病并发培养阴性肺结核患者组(简称“Ⅱ组”)6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组(简称“Ⅲ组”)95例。应用全血T-SPOT.TB 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对MTB菌株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的免疫反应。结果 T-SPOT.TB检测在Ⅰ组、Ⅱ组、Ⅲ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131/141) (95%CI:87.3%~96.5%)、86.4% (57/66)(95%CI:75.7%~93.6%)、48.4% (46/95)(95%CI:38.0%~58.9%)。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91,P<0.01);Ⅱ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33,P<0.01)。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与Ⅱ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31,P=0.129)。以肺结核临床诊断为金标准,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8%(188/207) (95%CI:86.0%~94.3%)、51.6%(49/95) (95%CI:41.1%~62.0%)、80.3%(188/234) (95%CI:74.7%~85.2%)、72.1%(49/68) (95%CI:59.9%~82.3%)、78.5%(237/302) (95%CI:73.4%~83.0%)。结论 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