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一些省市自治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广西、广东鼻咽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我国50年代以来对鼻咽癌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进行了综合性研究,70年代发现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为了进一步阐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1989年我们在本地区范围内对与鼻咽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以及有关因子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鼻咽癌病人癌组织中EBV基因组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低发区鼻咽癌(NPC)寻找一种鉴别诊断方法.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了37例NPC组织中Epstein-Barr病毒(EBV)基因组存在情况.结果A型EBV的检出率(28/37)明显高于B型EBV(3/37),10%的未分化癌检出A型EBV.结论PCR分析显示北方NPC病人EBV感染的优势型是A型,低分化及未分化癌与A型EBV关系密切,因此,PCR检测A型EBV用于原发隐匿而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NPC与非NPC的鉴别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组织学类型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组织学类型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4种主要组织学类型的鼻咽癌288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癌巢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EB病毒编码小RNAs(EBERs)的表达,其中EBERs阳性的31例非角化性癌和19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溶解期产物EA-D(early antigen-diffuse,EA-D)mRNA的表达.[结果]接近100%的鼻咽非角化性癌(99.32%,145/146)显示出EBERs阳性信号,鼻咽腺癌EBERs阳性率明显小于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分别是35.90%(14/39)、84.38%(81/96).双向分化的腺鳞癌的EBERs阳性率(71.43%,5/7)处于非角化性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93.39%,226/242)与腺癌(35.90%,14/39)之间.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腺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分别有23例(23/146,15.75%)、16例(41.03%,16/39)、31例(31/96,32.29%)可见表达EBERs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的EA-D mRNA表达率高于非角化性癌,分别是78.95%(15/19)、16.13%(5/31).[结论]4种不同组织学类型鼻咽癌的EB病毒感染率与感染状态不完全一致.鼻咽非角化性癌总是与EB病毒的潜伏感染密切相关,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分化不良成分也与EB病毒潜伏感染关系密切,其中分化良好的癌细胞经常可以检测到EB病毒的溶解性感染产物表达.鼻咽腺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5.
唾液中EB病毒抗体检出用于早诊鼻咽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在唾液标本中检出 EB病毒 IgA抗体的方法,以快速、特异诊断鼻咽癌。方法:人工合成 EBV-DNA酶及 EA-D多肽片段,分别作为捕捉抗原,采用 ELISA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及唾液中 IgA/ EBV-DNA酶和 EA-D抗体。结果:通过检出 O.D值,经统计学处理,选出鼻咽癌诊断阈值为:血清 O.D值≥ 0.3,唾液 O.D值≥ 0.45( DNA酶与 EA-D两者阈值一致)。鼻咽癌与健康者两组间 DNA酶与 EA-D的 IgA滴度均为 P< 0.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与病理确诊相比,阳性符合率为 72.6%~ 77.3%。结论:证实 EBV合成肽链作为捕捉抗原,唾液为标本,用 ELISA法是可行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价廉,但诊断符合率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其中LMP1基因已被列为癌基因,通过激活转录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以及janus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传导通路而致瘤。  相似文献   

7.
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发病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钦塘 《癌症》2009,28(8):791-804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在中国南方、台湾、新加坡及特定地域的其它国家或地区很常见的肿瘤,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目前,还未发现与NPC发生过程的遗传因素有关的主要基因;而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与诱发NPC有关。如食用腌鱼和长期暴露于硫酸蒸汽,研究指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NPC发病机理密切相关。为了探索NPC与EBV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10个NPC细胞株。经过广泛研究,我们认为EBV通过IgA受体(分泌组分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可能仅感染鼻咽肿瘤细胞,而不感染化生上皮细胞。我们发现EBV对于促进NPC进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并不参与启动及促进NPC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其中LMPl基因已被列为癌基因,通过激活转录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以及janus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传导通路而致瘤。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前期病变中的EB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ng BL  Zong YS  Lin SX  Zhang M  Liang YJ 《癌症》2006,25(2):136-142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中的浸润性癌细胞均感染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前期病变可见于早期鼻咽癌癌旁上皮。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前期病变中的EB病毒,探讨EB病毒感染存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基因型在鼻咽癌变过程中发生的宿主内演变。方法: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检测15例早期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的EB病毒编码RNA(EBV—encoded RNA,EBER)。采用巢式PCR法检测前期病变和癌巢中的EB病毒类型和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I)EB病毒株。具有代表性的LMPI基因羧基末端PCR产物采用四色荧光终止序列技术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所有15例早期鼻咽癌中的绝大多数浸润性癌细胞均呈EBER阳性。在15例的期病变中.14例可检测到EBER阳性的异常上皮细胞和/或浸润性淋巴细胞。单个A型EB病毒可在9例癌巢(11例适用)及9例前期病变(10例通用)的DNA样本中检测到。EB病毒LMP1基因羧基末端在15例癌巢DNA样本中均可检测到,其中14例是30bp缺失型LMP1 EB病毒株,1例是野生型和30bp缺失型LMP1株的混合感染。在11例适合做EB病毒LMP1基因羧基末端扩增的前期病变的DNA样本中,5例呈野生型和30bp缺失型LMP1 EB病毒株的混合感染,4例是单个缺大型LMP1 EB病毒株感染,1例呈单个野生型LMP1 EB病毒株感染,1例呈阴性反应。野生型LMP1基因羧基末端的DNA序列与B95—8细胞的DNA序列完全一致;30bp缺大型LMP1基因羧基末端的DNA序列却其有30bp缺失(密码子:346~355)和4个错义点突变(密码子:334、335、338和366)。结论:鼻咽上皮细胞的EB病毒感染是癌变过程中侵袭前的事件;而在鼻咽癌变过程中,EB病毒基因型会产生宿主内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EB病毒感染与白介素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探讨EBU夫在膜蛋白-1(LMP-1)和白介素6(IL-6)与鼻咽癌(NPC)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对41例NPC中的LMP-1和IL-6进行检测,结果:2例鳞癌,19例低分化鳞癌,6例未分化癌和10例泡头核细胞癌LMP-1阳性,在41例鼻咽癌中有38例IL-6阳性21例。结论:LMP-1和IL-6与NPC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密切相关,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本文就EBV与NPC的关系,与NPC相关的EBV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EBV)是一种γ-疱疹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及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EBV潜伏感染的基因表达产物对淋巴瘤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为EBV相关淋巴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就EBV、EBV潜伏感染基因表达产物及其相关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周睿  朱婧  张涛 《现代肿瘤医学》2019,(21):3902-3905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以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最为常见。研究证实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V-DNA)定量水平在鼻咽癌疾病进程、治疗及转归的过程中均会发生相应的规律性改变。因此,EBV-DNA检测在鼻咽癌筛查、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本文就EBV-DNA检测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RNA、潜伏膜蛋白(LMP-1)、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c-fo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编码的小分子RAN(encoded small RNAs,EBERs),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MP-1及cyclin D1、c-fos的表达。结果 3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 RNAs阳性率为100.0%(36/36),LMP-1阳性率为44.4%(16/36),cyclin D1阳性率为52.8%(19/36),c-fos阳性率为61.1%(22/36)。LMP-1表达与cyclin D1、c-fos表达有明显的关系。结论 鼻咽癌发生是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过程。鼻咽活检组织中有EBERs及LMP-1的检出,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EB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EB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本文采用PCR法对40例宫颈癌的EB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29例有EB病毒感染(72.5%)。首次在国内报道了宫颈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与鼻咽癌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修胜  陈主初 《中国肿瘤》2003,12(2):107-109
全文着重讨论EB病毒与鼻咽癌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细胞表型的关系,肿瘤组织淋巴间质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胃癌发生的生物学病因之一,EBV相关性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其预后相对较好,因此EBV导致胃癌的机制研究也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EBVaGC组织中EBV病毒基因表达的研究逐渐增多,为EBVaGC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就EBVaGC组织中EBV病毒基因的表达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He YW  Zeng J  Ou XL  Zhang G  Du J 《癌症》2008,27(5):455-459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在不同组织类型鼻咽癌细胞内的增殖周期特征决定了基因治疗所采取的策略。本研究探讨EBV感染鼻咽癌细胞后的增殖周期特征。方法:利用EBV阳性的B95-8细胞标准株与鼻咽癌细胞CNE2接触培养,通过补体激活的细胞毒性试验去除共培养体系中的B95-8细胞,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Sou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分析鼻咽癌细胞中病毒的初始感染状态。结果:B95-8细胞与CNE2细胞接触共培养的方法使EBV成功感染CNE2细胞,EBV裂解期标志性基因BZLF1转录时间平均为12d,病毒感染标志性基因EBER转录时间平均为22d。结论:EBV侵入CNE2细胞后可能多数病毒开始处于裂解期增殖,之后EBV从裂解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潜伏期,并随着细胞的传代培养病毒逐渐丢失。  相似文献   

20.
局部复发鼻咽癌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u TX 《癌症》2004,23(2):230-234
目前放射治疗虽仍为鼻咽癌首选治疗手段,且疗效令人满意,但仍有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难免出现鼻咽和/或颈部淋巴结复发,对这些患者有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介绍局部复发鼻咽癌的复发因素、临床特征、现代诊断技术以及现代放射治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等挽救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