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复习肺隐球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要点。结果:患者男性,56岁,有糖尿病史,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内胸膜下多发性片状或团块状阴影,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曾怀疑为肺癌行经皮肺活检提示肺隐球菌病,入我院进一步诊治。病理检查提示肉芽肿形成,可见隐球菌孢子,高碘酸希夫染色(PAS)和六胺银染色均阳性,确诊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给予氟康唑400 mg/d,静脉滴注,6 w后病灶明显吸收,改为氟康唑口服出院。结论:肺隐球菌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容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尽可能行病理检查结合特殊染色明确诊断。标本来源以创伤小的经皮肺穿刺为首选,治疗前需全面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C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肺隐球菌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3~67岁,中位年龄56岁。首发症状常为咳嗽、咳痰、胸痛和发热。影像学检查:5例显示团片状影,4例呈孤立性结节影,1例为混合病变,伴毛刺征及晕征等,术前8例考虑为肺癌,2例考虑特殊感染,无1例初诊为PC。后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均为肺隐球菌病。大体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的瘤样肿块,镜下可见8例有多核巨细胞肉芽肿形成伴大量炎细胞浸润,2例病灶内肺泡结构破坏,明显纤维化;特殊染色显示巨噬细胞胞质及肺泡腔中可见具有诊断意义的圆形空泡状隐球菌孢子。结论:PC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为肺癌、结核及结节病等疾病,其诊断主要组织学形态和特殊染色,术前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的诊断方法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肺真菌病与肺结核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10例误诊为肺结核病的肺真菌病例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学改变及实验室、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根据诊断结果分类肺曲菌病5例,其中2例为侵袭性肺曲菌病,3例为肺曲菌球;诊断为肺隐球菌病2例,临床诊断2例.根据影像学改变特点分类肺炎型3例,其中1例为曲霉菌感染,3例临床诊断;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病灶4例,其中1例为隐球菌感染,2例为曲菌感染,1例临床诊断.表现为孤立性结节1例,为隐球菌感染,表现为空洞内曲菌球3例,均在肺结核空洞基础上发病.结论 肺真菌病病理改变与浸润性肺结核相似,易误诊为肺结核,鉴别诊断需从发病诱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多角度观察分析,肺真菌病的确诊最终多通过支气管镜或肺穿刺取得标本行病原体检查或通过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收集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结果男性15例,女性6例。有基础疾病4例,无基础疾病17例。肺部症状不典型,有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等;其影像学表现常见结节影、块影、片影等,可伴有空洞、毛刺等;孤立结节影6例,病灶累及双肺15例。初期误诊为肺癌行手术切除7例,误诊为结核4例,误诊为普通肺炎7例。17例抗真菌治疗有效,4例抗真菌治疗后行肺叶切除。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无明显免疫缺陷者也可发病,常误诊为肺癌、肺结核、肺炎,确诊多依赖病理活检。多数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少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病理,以提高认识水平。方法报告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系统的文献共70余篇,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结果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影像学改变有差异,诊断依赖病理学,治疗尚存在争议。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杰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8):496-499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06-2010年间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确诊方法、疗效等。 结果 (1)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有基础疾病者5例,有临床症状者8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7例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2)治疗采用氟康唑治疗。3例行手术切除后口服氟康唑,另7例均行氟康唑治疗,治愈7例,好转2例,疗程6~12个月不等。结论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应积极行肺活检以明确诊断,肺隐球菌病单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13年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7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结果 48%(13/27)的患者有全身或呼吸道症状。全部患者胸片及胸部CT误诊为肺癌、肺炎或结核。7例行FDG-PET检查,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全部患者抗炎与抗痨治疗后病变无变化。3例穿刺确诊患者抗真菌治疗无法治愈。所有患者病变均手术切除。病灶切除术后16例未行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发生隐球菌性胸膜炎,经过抗真菌治疗后痊愈。全部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等疾病。除非病理确诊,均应手术切除,术式以局部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CNB)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CNB诊断肺隐球菌病的4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4例患者均行痰涂片检查、胸X线检查、肺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PCNB),检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4例患者痰涂片、纤维支气管镜均为阴性,肺CT及胸X线表现为多发实变或结节状阴影。4例患者均经CT引导下行经肺穿刺活检术(PCNB),榆出物送病理检查找到隐球菌而确诊。穿刺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临床难于确诊的肺隐球菌病,CT引导下PCN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及其变种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慢性的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本病是一种少见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使该病极易漏诊及误诊.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于2011年5月收治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回顾临床资料并复习近年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肺隐球菌病是由吸入环境中的新生隐球菌所引起的肺真菌病,由于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不具有特征性,且确诊有赖于组织学和微生物学证据,故临床上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癌等。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癌的病例,以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肺隐球菌病(PC)是一种由隐球菌感染所致的慢性或亚急性肺部真菌病,既往认为PC是一种少见病,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且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常难以及时做出诊断,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现对我院2010年4月经皮肺活检病理确诊的1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多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确诊方法、疗效等。结果①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男6例,女4例,有基础疾病者2例,有临床症状者8例,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型1例,肺炎型4例,混合病变型5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②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和(或)氟康唑治疗。1例行手术切除后口服氟康唑,另9例均行氟康唑治疗,治愈6例,好转4例,有效率100%,疗程1~12月不等。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应积极行肺活检以协助诊断,肺隐球菌病单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肺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呼吸系统真菌病[1].我国肺真菌病前5位致病原依次为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孢子菌及毛霉菌[2].相对于其他肺真菌病而寿,肺隐球菌病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社区发病多,预后较好.但是隐球菌肺炎在临床中诊断并不多见,王丽芳等[3]对3所医院13年间诊断的65例隐球菌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隐球菌肺炎在影像学上表现多样,临床症状相比其他真菌感染症状较轻微,难与肺癌、肺结核、肺曲霉病等疾病相鉴别.我科近期诊断肺隐球菌病3例,现对其临床症状、检验检查、治疗等方面加以分析,旨在为诊治肺隐球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肺隐球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肺隐球菌病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14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气急.其余3例体检发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肿块结节型或片状渗出影.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17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其中14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疗程2至6月,15例患者治愈或显效.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较高.本病确诊依靠病理,同时应优先考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发病率逐步升高,其临床过程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时明确诊断,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1例辗转多家医院、历经曲折才被确诊的肺隐球菌病的诊治经过,并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孟凡亮  张勇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646-1647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和乳胶凝集试验,以提高对该病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相关检查资料表现,同时对所有肺隐球菌病人行乳胶凝集试验。结果15例病人中男11例(73.3%),女4例(26.7%),且经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病人,这些病人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而该试验特异性的感性为100%,其中一例没有临床症状,14例病人有咳嗽发热等症状。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与影像表现不典型,乳胶凝集试验作为一种快速简易的试验方法能提高肺隐球菌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隐球菌病的肺组织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2018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并收治的30例肺原发性隐球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肺组织病理学特征(HE及特殊染色)、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肺原发性隐球菌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4~73岁,中位年龄55岁。临床症状多以咳嗽、咳痰、咳血为主;胸部X线检查常常表现为肺小结节影(19例),部分表现为分叶状或片状影(11例);CT检查常表现为肺不规则结节及类结节病变(22例),部分患者呈散在斑片状、磨玻璃样阴影伴小空洞形成(8例)。肺组织大体特征常不明显,肺组织切片HE染色后低倍镜观察呈肥皂泡样改变,高倍镜下可查见圆形或卵圆形的真菌,伴周围空晕形成,偶见上皮样肉芽肿形成及含有菌体的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现为PAS染色阳性、六胺银染色阳性均为97%,抗酸染色阴性率100%。结论肺原发性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多无特异性,易误诊,通过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22年肺隐球菌病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 回顾国内 2 2年来肺隐球菌病的诊疗进展。方法 检索 1980~ 2 0 0 1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CMCC)收录的有关肺隐球菌病的文献资料 ,统计分析并总结 6 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隐球菌病好发于青中年男性 ,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和无特异性 ,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 (31 34% ) ,临床上极易误诊 ;确诊主要依靠各种临床标本的涂片、培养和病理学检查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抗真菌药物的治疗。结论 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强调抗真菌药物的治疗作用 ,尤其是术前术后应用 ,可减少术后隐球菌的播散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与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隐球菌病(PC)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特点。方法对23例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23例中8例术前经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15例开胸探查,病理证实为此真菌病,病理诊断5例为粘液胶样病变,炎性肉芽肿病变12例,结节状纤维肉芽肿病变6例,所有病例均检出新型隐球菌并行手术病灶切除,粘液卡红(Mc),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及六胺银(GMS)组织化学染色隐球菌呈阳性。术后3例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占本组病例13%(3/23),本组病例术后经6周~3个月不同疗程的抗真菌治疗,术后随诊3个月~1年,均无隐脑及肺部复发。结论PC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有助于此病的诊断,术后应常规抗真菌治疗,以防发生隐脑与肺部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肺隐球菌病共29例,免疫低下组9例,免疫正常组20例。免疫低下组仅3例(33.3%)无症状,而免疫正常组有12例(60%)无症状。免疫低下组有6例(66.7%)累及双肺,而免疫正常组仅6例(30%)累及双肺。两组病例共随诊22例,均未发生隐球菌全身播散。结论肺隐球菌病起病隐匿,临床及影像学不特异,诊断主要依赖病原学及病理检查。治疗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免疫状态采取合理的方法,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