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结核专科门诊发现初治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现状,探讨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一分所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506例,根据患者就诊时是否并发肺部其他感染,分为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组(简称“并发感染组”;共计200例)及肺结核未并发其他感染组(简称“对照组”;共计306例)。506例患者中有98例为老年患者。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并发感染组200例,占39.53%;在并发感染组中,老年患者比例(24.50%,4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1%,49/306)(χ 2=6.583,P=0.0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并发感染组中,伴有咳嗽或咳痰症状者占83.00%(166/200),与对照组的76.47%(234/306)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510,P=0.319);(3)并发感染组肺部累及病灶>3个肺野者占49.00%(9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0%(97/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965,P=0.008);(4)并发感染组患者中,肺结核并发空洞者占42.50%(85/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0%(82/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87,P=0.000)。 结论 结核专科门诊发现初治菌阳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的比例较高,并发感染组患者肺部病灶累及范围较广泛,常伴有空洞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分型,以及不同型别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3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根据CT表现分为上叶空洞型、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混合型和不易分类型4种类型,统计分析不同CT分型患者的临床及CT特征。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或连续校正χ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不同CT型别患者的临床统计数据进行两两比较时,以P<0.008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3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CT分型结果为:上叶空洞型36例(27.3%),结节支气管扩张型61例(46.2%),混合型15例(11.4%),不易分类型20例(15.2%)。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不同CT分型组中,男性构成比由高到低分别为上叶空洞型(86.1%,31/36)、不易分类型(70.0%,14/20),混合型(53.3%,8/15)和结节支气管扩张型(24.6%,1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7.712,P<0.001)。上叶空洞型、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混合型和不易分类型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8.5±13.8)岁、(58.1±13.3)岁、(61.3±10.4)岁和(51.0±17.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75,P=0.140)。上叶空洞型患者中吸烟者占64.7%(22/34),明显高于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患者(13.0%,7/54)(χ 2=25.258,P<0.001)。上叶空洞型患者发生肺气肿者占66.7%(24/36),发生间质纤维化改变者占33.3%(12/36),明显高于结节支气管扩张型[分别为13.1%(8/61)和0.0%(0/61)](χ 2=29.369、23.204,P值均<0.001)。上叶空洞型并发胸膜增厚者占61.1%(22/36),明显高于结节支气管扩张型(23.0%,14/61)(χ 2=14.125,P<0.001);混合型患者并发胸膜增厚者占66.7%(10/15),同样高于结节支气管扩张型(χ 2=10.649,P=0.001)。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中,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最常见;上叶空洞型好发于男性有肺气肿和(或)间质纤维化改变的患者,结节支气管扩张型好发于女性无肺部基础疾病(未并发肺部其他种类疾病,包括肺气肿、间质纤维化等)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各种类型肺外结核患者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347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男199例,女14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肺外结核并发感染部位等临床特征,同时对痰菌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分析并发不同类型肺外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结果 347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中,中位年龄33(24~52)岁,其中高发年龄为20~39岁,占41.8%(145/347)。常见并发肺外结核的类型依次为:骨关节结核112例(32.3%,112/347),淋巴结结核96例(27.7%,96/347),结核性脑膜炎82例(23.6%,82/347),结核性腹膜炎23例(6.6%,23/347),结核性心包炎9例(2.6%,9/347),肠结核8例(2.3%,8/347),泌尿系结核和结核性多浆膜炎各5例(各占1.4%,5/347),肾结核2例(0.6%,2/347),脾结核、女性盆腔结核、肝结核、附睾结核和鼻结核各1例(各占0.3%,1/347)。并发骨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和其他类型肺外结核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47(26~60)岁、26(20~42)岁、34(25~50)岁、26(20~46)岁和47(31~66)岁;上述各组中位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6.25,P=0.000)。347例患者中有189例患者进行了痰培养,对其中70例细菌培养阳性的临床分离株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总体耐药率为44.3%(31/70),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11.4%(8/70)、2.9%(2/70)和30.0%(21/70)。 结论 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累及部位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累及部位为骨关节、淋巴结和脑膜。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总体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IgG检测(简称“IgG检测”)辅助诊断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具有IgG检测、抗酸杆菌涂片(简称“涂片”)镜检、结核分枝杆菌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CT扫描及临床诊断等资料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共计1494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1020例(肺结核组)、肺外结核54例(肺外结核组)和排除结核病的其他肺部疾病420例(其他肺病组),对比分析不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0例肺结核患者和54例肺外结核患者的Ig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3.33%(748/1020)、62.96%(34/54),高于涂片镜检[分别为43.24%(441/1020)、20.37%(11/54)]和液体培养[分别为61.37%(626/1020)、29.63%(16/54)](χ 2=190.02,P<0.001;χ 2=20.15, P<0.001; χ 2=33.18,P<0.001; χ 2=12.07,P=0.001);IgG检测肺结核与其他肺病患者的阳性率(6.90%,29/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53.47,P<0.001)。IgG检测1440例肺部疾病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73.33%(748/1020)、93.10%(391/420)、79.10%(1139/1440)。1020例肺结核患者中,涂片镜检阳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86.85%,383/441)与涂片镜检阴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63.04%,365/579),以及液体培养阳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80.51%,504/626)与液体培养阴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61.93%,244/39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2.56、42.70,P值均<0.001)。分别以涂片镜检和液体培养为标准,IgG检测1020例肺结核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86.85%(383/441)和80.51%(504/626) 、36.96%(214/579)和38.07%(150/394)、58.53%(597/1020)和64.12%(654/1020)。1020例肺结核组患者中涂阴培阴(菌阴)肺结核患者为372例(36.47%),其IgG检测阳性率为61.29%(228/372),阳性患者的CT扫描表现以斑片、条索状阴影(83.77%,191/228)多见。420例其他肺病患者IgG检测假阳性率为6.90%(29/420),与肺部感染(62.07%,18/29)和肿瘤(13.79%,4/29)患者有少量交叉反应。 结论 结核抗体IgG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结核病,尤其是对菌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检出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eneXpert MTB/RIF 技术(简称“GeneXpert”)、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 (简称“MGIT 960”)对不同手术标本进行检测诊断胸壁结核的价值。方法 搜集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疑似胸壁结核患者214例,通过外科手术获得病灶中的脓液152份、干酪样坏死组织128份及肉芽组织138份,同时采用GeneXpert及MGIT 960对上述标本进行检测。通过临床综合诊断、病理学检查确诊胸壁结核174例,非结核性胸壁疾病40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GeneXpert及MGIT 960诊断胸壁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对3种标本采用GeneXpert及MGIT 960的检测结果(阳性率差异)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4例疑似胸壁结核患者通过术前血液化验、影像学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临床最终诊断为胸壁结核174例,非结核性胸壁疾病40例(其中化脓性胸壁脓肿18例,胸壁囊肿并发普通细菌感染9例,软组织肿瘤8例,肋骨骨髓炎3例,胸壁放线菌病2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GeneXpert检测诊断胸壁结核的敏感度为82.18%(143/174),特异度为97.50%(39/40),阳性预测值为99.31%(143/144),阴性预测值为55.71%(39/70),Kappa值为0.618;MGIT 960检测诊断胸壁结核的敏感度为52.30%(91/174),特异度为100.00%(40/40),阳性预测值为100.00%(91/91),阴性预测值为32.52%(40/123),Kappa值为0.291。上述2种技术对3种类型手术标本的检测阳性率分别是:肉芽组织为81.9%(113/138),干酪样坏死组织为68.8%(88/128),脓液为44.7%(68/152);脓液与干酪样坏死组织两组之间的阳性率比较,χ 2=16.23,P<0.001;干酪样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两组之间的阳性率比较,χ 2=4.19,P=0.013;肉芽组织和脓液两组之间的阳性率比较,χ 2=42.54,P<0.001。结论 GeneXpert检测诊断胸壁结核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GIT 960,而特异度接近,可用于手术标本的快速检测。GeneXpert和MGIT 960联合检测可疑胸壁结核患者的3种类型手术标本,肉芽组织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96例尘肺并发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并发结核病变的发生部位、范围、形态、类型及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96例患者中,尘肺Ⅰ期1例,Ⅱ期23例,Ⅲ期72例。受累范围:多肺叶90例(93.8%)。发生部位:尖后段93例(96.9%),前段48例(50.0%),中叶或(和)舌段49例(51.0%),背段68例(70.8%),基底段53例(55.2%)。病变形态:斑片状影85例(88.5%),大片状影48例(50.0%),空洞64例(66.7%)[其中多发空洞占67.2%(43/64)],树芽征56例(58.3%),胸腔积液36例(37.5%),胸膜增厚72例(75.0%),纵隔淋巴结肿大85例(88.5%),纵隔淋巴结钙化58例(60.4%)。Ⅱ期尘肺患者薄壁空洞发生率为47.8%(11/23),高于Ⅲ期尘肺患者[15.3%(11/72)](χ 2=10.378,P<0.05)。Ⅲ期尘肺患者大片状影、树芽征、厚壁空洞、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9.7%(43/72)、69.4%(50/72)、56.9%(41/72)、83.3%(60/72)、93.1%(67/72)、69.4%(50/72),高于Ⅱ期尘肺患者[分别为21.7%(5/23)、26.1%(6/23)、8.7%(2/23)、52.2%(12/23)、78.3%(18/23)、34.8%(8/23)](χ 2值分别为10.061、13.541、14.489、9.224、4.051、8.808,P值均<0.05)。 结论 尘肺不同分期患者并发肺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以浸润灶为主,常伴有多发空洞、树芽征、胸腔积液、肺外结核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试剂盒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7—10月间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并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细菌学、病理、诊断性治疗等手段单独或联合确诊的128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7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造成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7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QFT-GIT结果显示假阴性188例(17.5%),真阳性884例(82.5%)。QFT-GIT真阳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2.1%(284/884)和23.0%(203/884),复治患者占18.3%(162/884),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11.0%(97/884),培养阴性患者占72.5%(641/884)、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9.6%(85/884)、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1.8%(16/884);QFT-GIT假阴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6.7%(69/188)和38.8%(73/188)、复治患者占31.4%(59/188)、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20.7%(39/188)、培养阴性的患者占86.2%(162/188)、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19.1%(36/188)、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7.4%(14/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31.819、16.085、13.574、16.651、14.072、18.10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年龄组(OR=1.972,95%CI=1.306~2.976,P=0.001)、60~92岁年龄组(OR=2.782,95%CI=1.832~4.224,P<0.001)、复治(OR=1.741,95%CI=1.174~2.581,P=0.006)、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OR=2.043,95%CI=1.314~3.176,P=0.002)、痰培养阴性(OR=3.354,95%CI=2.066~5.446,P<0.001)、白蛋白<35g/L(OR=2.777,95%CI=1.721~4.481,P<0.001)、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OR=3.662,95%CI=1.679~7.987,P=0.001)为QFT-GIT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40~岁年龄组、复治、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培养阴性、白蛋白<35g/L和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是造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结核病胸部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78例HIV感染并发结核病患者胸部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HIV感染并发肺结核病中,两肺病变性质X线表现以浸润、渗出或干酪坏死为主(79.7%,55/69);(2)本组病例空洞发生率低(167%,13/78),痰涂片阳性率仅17.4%(12/69),反之,罹患结核性胸膜炎或合并胸、腹、心包腔等浆膜炎者38.5%(30/78),并发胸膜、腹膜、淋巴结结核等肺外结核44.9%(35/78)。结论 HIV感染并发结核病的胸部X线表现主要以浸润、渗出、干酪坏死及血行播散性病变为主,两侧性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心钠素(ANP)对良性和恶性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6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其中结核30例,炎症30例)和34例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心钠素含量。结果 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ANP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BALF中ANP水平是良恶性肺部疾病鉴别诊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并发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97例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发肺结核患者(简称“观察组”),及同期住院的200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肺结核患者(简称“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痰液或支气管灌洗液(BALF)的涂片或培养查找抗酸杆菌,对阳性菌株行菌种鉴定以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结合胸部X线摄影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表现,肺结核诊断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血T-SPOT.TB、抗酸杆菌金胺O荧光染色涂片镜检(简称“金胺O涂片镜检”)、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以及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检测阳性率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28%(168/197)、96.00%(192/200)]均明显高于金胺O涂片镜检[36.55%(72/197)、35.50%(71/200)](χ 2值分别为98.24、162.53,P值均=0.000),MGIT 960 [53.81%(106/197),57.50%(115/200)](χ 2值分别为46.06、83.06,P值均=0.000),PPD试验[34.52%(68/197),63.50%(127/200)](χ 2值分别为105.66、65.40,P值均=0.000)。观察组患者T-SPOT.TB、PPD试验检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值分别为13.50、33.36,P值均=0.000)。 结论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并发肺结核时采用血T-SPOT.TB技术进行检测仍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较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倩  邓国防  王庆文 《中国防痨杂志》2022,44(12):1294-130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干预及随访情况,为SLE患者的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11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486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于SLE确诊后均行结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结核病防治《手机一体化管理系统》(简称《一体化系统》)在学校结核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一体化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8—2019年《惠州市结核病患者登记本》《结核病专报系统》及《一体化系统》的数据。调查1462所学校,使用《一体化系统》前(2018年)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后(2019年)分别发现220、198例疑似学生肺结核患者,分别有114、116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确诊。分析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后各自的防控效果,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实施《一体化系统》前后各种“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信息准确率为83.2%(183/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7.0%(192/198)(χ 2=21.446,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信息1h到达率为58.2%(128/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8.0%(194/198)(χ 2=93.295,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执行率为70.9%(156/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7.0%(192/198)(χ 2=50.76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肺结核患者管理通知单推送准确率为86.0%(98/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1%(115/116)(χ 2=14.576,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肺结核患者管理通知单1h到达率为57.0%(65/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8.3%(114/116)(χ 2=56.71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休(复)学通知书1h到达率为57.9%(66/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1%(115/116)(χ 2=58.33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核实学籍身份的学校覆盖率为86.0%(1257/1462),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0%(1447/1462)(χ 2=177.442,P<0.01)。结论 《一体化系统》使用后较使用前在校园疑似患者转诊追踪、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休(复)学管理,以及核实学籍身份覆盖方面均得到了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207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及9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并发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组141例(简称“Ⅰ组”)、糖尿病并发培养阴性肺结核患者组(简称“Ⅱ组”)6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组(简称“Ⅲ组”)95例。应用全血T-SPOT.TB 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对MTB菌株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的免疫反应。结果 T-SPOT.TB检测在Ⅰ组、Ⅱ组、Ⅲ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131/141) (95%CI:87.3%~96.5%)、86.4% (57/66)(95%CI:75.7%~93.6%)、48.4% (46/95)(95%CI:38.0%~58.9%)。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91,P<0.01);Ⅱ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33,P<0.01)。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与Ⅱ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31,P=0.129)。以肺结核临床诊断为金标准,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8%(188/207) (95%CI:86.0%~94.3%)、51.6%(49/95) (95%CI:41.1%~62.0%)、80.3%(188/234) (95%CI:74.7%~85.2%)、72.1%(49/68) (95%CI:59.9%~82.3%)、78.5%(237/302) (95%CI:73.4%~83.0%)。结论 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GRA)在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等级儿童中检测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有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接触史的965例患儿的相关资料,排除经病原学确诊或临床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的451例患儿和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非活动性结核病的31例患儿,最终纳入483例患儿进行TST和IGRA两种检测方法筛查LTBI的研究与分析。以密切接触、年龄<5岁、无卡介苗接种卡痕(简称“卡痕”)作为危险因素,根据其存在危险因素多少划分危险因素等级,具有0、1、2、3个危险因素者分别归为Ⅰ级(218例)、Ⅱ级(210例)、Ⅲ级(54例)、Ⅳ级(1例,纳入Ⅲ级中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TST和IGRA在上述人群中的检测阳性率差异,并进行其阳性结果相关的单因素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 483例患儿均进行了IGRA筛查检测,阳性率为2.48%(12/483),危险因素等级Ⅰ、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29%(5/218)、2.38%(5/210)和3.64%(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59,P=0.795);369例患儿进行了TST检测,阳性率为11.38%(42/369),危险因素等级Ⅰ、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36%(16/171)、12.74%(20/157)和14.63%(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412,P=0.494);二者联合(TST+IGRA)检测任一阳性的阳性率为9.11%(44/483), 危险因素等级Ⅰ、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34%(16/218)、9.52%(20/210)、14.55%(8/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832,P=0.243)。3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在风险等级Ⅰ级和Ⅱ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861,P=0.020;χ 2=13.318,P=0.001)。患儿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是TST和IGRA两种方法阳性结果的相关因素,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患儿TST(25.26%,24/95)或IGRA(5.00%,6/120)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非密切接触患儿[分别为6.57%(18/274)、1.65%(6/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21.131,P<0.05,OR(95%CI)=4.329(2.232~8.396);χ 2=4.291,P=0.038,OR(95%CI)=3.186(1.006~10.096)]。TST和IGRA两种方法检测的总体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46。 结论 在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的儿童中,危险因素等级越高,发生LTBI的风险越高,是儿童发生LTBI的高危险因素。由于TST和IGRA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差,为避免漏诊,建议在暴露后危险因素等级高的儿童中同时使用两种方法筛查LTB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获取2018年福建省登记的650例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相关信息,包括利福平耐药情况、患者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户籍及登记分类情况。分析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福平耐药的影响因素。 结果 650例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中利福平耐药患者143例,耐药率为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男性、本地户籍、职业为农民工及登记分类为其他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12.2%(22/180)、20.1%(109/541)、17.8%(81/455)、18.4%(78/425)、6.2%(1/16),明显低于年龄<25岁[46.2%(12/26)]、女性[31.2%(34/109)]、外地户籍[31.8%(62/195)]、职业为家政/家务/待业人员[33.6%(42/125)]、登记分类为复治失败/慢性患者[77.8%(7/9)]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21.57、6.45、15.58、13.15、54.8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34岁和≥65岁[以“<25岁”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0.32(0.11~0.95)和0.24(0.09~0.65)]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风险较低;外地户籍[以“本地户籍”为参照,OR(95%CI)=1.87(1.19~2.93)]、职业为家政/家务/待业[以“农民工”为参照,OR(95%CI)=2.01(1.21~3.34)]、登记分类为复发、初治失败、复治失败/慢性患者[以“其他”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0.90(1.34~88.68)、23.69(2.67~209.87)、133.89(9.50~1887.37)]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风险较高。 结论 福建省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率较高。年龄<25岁,户籍为外地,职业为家政/家务/待业,登记分类为复发、初治失败及复治失败/慢性患者是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对利福平耐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结核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38kD)的免疫球蛋白(IgG)]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并与同期采用外周血行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入院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2146例及非结核病患者1671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并比较血清结核抗体对培养阳性肺结核、临床诊断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诊断价值;并比较血清结核抗体及T-SPOT.TB检测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面积),总体评估血清结核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血清结核抗体对于培养阳性肺结核诊断的敏感度(47.1%,246/522)明显高于临床诊断肺结核(25.9%,388/1499)和肺外结核(24.8%,3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1.15和20.53,P值均<0.001);血清结核抗体对临床诊断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组之间的敏感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7,P=0.790);与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果比较,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30.6%,657/2146)明显低于T-SPOT.TB检测(76.2%,1635/2146)(χ 2=799.00,P=0.000);对于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的AUC面积(0.619;95%CI:0.604~0.635)小于T-SPOT.TB(0.781; 95%CI:0.768~0.794)(χ 2=14.00,P=0.000)。血清结核抗体的诊断特异度(93.2%,1557/1671)高于T-SPOT.TB检测(70.1%,1171/1671)(χ 2=316.00,P=0.000)。 结论 目前临床使用的血清结核抗体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尚需提高,应该研发敏感度更高的结核抗体试剂盒,以便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3种结核抗体试剂盒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病理科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进行组织标本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以下称“分子病理”)的601例患者资料,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最终纳入205例患者。通过病案检索获得3种结核抗体试剂盒(TB-IgG、SD Rapid TB、TB-DOT)检测外周血结核抗体的结果。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3种结核抗体相较于分子病理学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检测效能,采用McNemar检验和Kappa值分析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 以分子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TB-IgG、SD Rapid TB、TB-DOT 试剂盒的敏感度分别为26.6%(34/128)、20.3%(26/128)、97.7%(125/128);特异度分别为90.9%(70/77)、98.7%(76/77)、3.9%(3/7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9%(34/41)、96.3%(26/27)、62.8%(125/19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2.7%(70/164)、42.7%(76/178)、50.0%(3/6);正确指数分别为0.18、0.19、0.02。TB-IgG、SD Rapid TB 试剂盒检测结果分别与分子病理检查相比较,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配对 2 =9.17,P<0.001;矫正 χ 配对 2 =13.58,P<0.001),且与分子病理检测存在微弱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14、0.15,P值均<0.001);而TB-DOT与分子病理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 χ 配对 2 =0.04,P=0.833),不能肯定与分子病理检测存在一致性(Kappa值=0.02,P=0.523)。 结论 3种结核抗体试剂盒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SD Rapid TB在3种检测方法中相对较好;多种抗原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结核病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监测封闭社区(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结核病患者接触者(简称“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状况,并初步分析可能对该社区接触者受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对封闭社区中2016年10—11月确诊的5例结核病患者的所有接触者(共计792名)每6个月进行1次PPD试验,连续观察2年,其中有25名因各种原因未进行PPD试验,接受PPD试验者767名。依据《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有卡介苗接种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10mm、无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5mm判断为接触者结核感染。分析不同接触程度的767名接触者受MTB感染状况的变化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社区接触者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封闭社区中,接触者第一次PPD试验结果被判断为结核感染者444例,感染率为57.9%(444/767)。在后续2年的结核感染监测中,323名未感染者中有54例(占16.7%,54/323)接触者变为结核感染;2年中社区接触者受结核感染者共498例,感染率64.9%(498/767)。有54名社区接触者在2年中PPD试验硬结直径减小或消失,由受结核感染变为未感染状态,占10.8%(54/498)。年龄(Wald χ 2=10.942,P=0.001,OR=1.04, 95%CI为1.02~1.06)、接种卡介苗(Wald χ 2=4.533,P=0.033,OR=1.41, 95%CI 为1.03~1.93)、与患者密切接触(Wald χ 2=6.343,P=0.012,OR=1.68, 95%CI 为1.12~2.52),是导致社区接触者结核感染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讨论 封闭社区(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结核病患者接触者MTB感染率较高,首次PPD试验筛查未感染者中有近1/6的接触者在2年间转为结核感染;有1/10结核感染者在2年间转为未感染状态。年龄增长、接种卡介苗、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受结核感染的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