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多杀菌素产生菌的高通量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刺糖多孢菌诱变选育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方法 以ASAGF73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NTG)诱变,并利用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快速生物测定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 诱变剂量为2mg/mL,诱变时间50min时突变株多杀菌素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通过3轮复筛验证最终获得8株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3.94%、33.76%、29.41%、28.61%、27.40%、26.42%、25.59%和20.40%的突变株.结论 利用高通量筛选方法可以快速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核糖体工程育种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方法处理产多杀菌素刺糖多孢菌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SIIA-1802,采用含蛋氨酸培养基筛选得到高产菌株。方法 首轮采用EMS诱变;第二轮采用链霉 素抗性育种;第三轮采用ARTP诱变育种进一步巩固育种成效;采用对照和添加蛋氨酸的发酵培养基考察突变菌株的发酵水 平。结果 出发株刺糖多孢菌SIIA-1802经过EMS诱变、链霉素抗性筛选和ARTP诱变得到的突变株ESA-611,发酵水平提高了 671.8%,采用含有蛋氨酸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筛选,发酵水平进一步提高了57.6%。在ARTP诱变过程中,筛选到一株多杀菌素A 显著下降,但产生较高水平多杀菌素J的菌株ESA-598。结论 本方法简单经济,突变效率高,能够快速获得传代稳定的多杀菌 素高产突变株。另外,通过诱变拓宽了代谢产物谱,得到了具有更高潜在价值的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多杀菌素是一种由刺糖多孢菌发酵产生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是一种高效、安全且低毒性的新型生物农药.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方法来优化刺糖多孢菌发酵培养基,提高多杀菌素的产量.方法 本研究先后通过部分因子设计、最陡寻优和中心组合设计等几种统计学手段来优化培养基.结果 经初步优化后的培养基,其多杀菌素的产量达到180.6mg/L,较优化前的115.1mg/L提高了56.87%.结论 响应面方法是一种有效优化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从而提高多杀菌素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刺糖多孢菌CB11为试验菌株,以发酵培养基菌体浓度和多杀菌素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多杀菌素发酵的种子培养基的碳氮源成分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找出最显著因素并确定其最佳值.方法 种子培养基碳氮源成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发酵培养基响应面试验.结果 得到最优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甘油5g/L,TSB25g/L,玉米浆10g/L,棉籽蛋白25g/L.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种子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所获得的多杀菌素产量达到411.26mg/L,较优化前水平(220.30mg/L)提高了86.68%.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得到对多杀菌素生产影响最显著的三个因素及最佳含最分别为葡萄糖66.6g/L、玉米浆14.6g/L、K2HPO4 2.5g/L,经验证获得的多杀菌素产量为544.60 g/L,较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4.48%.结论 通过对多杀菌素发酵摇瓶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找出了影响多杀菌素发酵的最显著因子及其最适含量,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多杀菌素产量提高了86.68%,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同时探讨了前体物质对发酵效价的影响。结果得到优化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37.8,糊精42.0,棉籽粉22.3,脱脂奶粉9.0,CaCO3 3.0。发酵30h后添加10mmol/L的正丁醇效果最佳,优化后多杀菌素的效价为394.1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56%。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诱变菌株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AEG3-1为试验株,研究山茶油对该菌株发酵生产多杀菌素的影响。方法 首先单因素实验筛选到最佳植物油脂,再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植物油脂、葡萄糖、糊精、棉籽蛋白4种成分进行优化,最后在5L罐进行验证。结果 最佳植物油脂是山茶油,在0h添加15.0g/L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获得优化发酵培养基(g/L):山茶油15.1、葡萄糖51.6、糊精19.73、棉籽蛋白21.8,其产量达318.25mg/L,提高了55.61%。在5L罐中,利用优化培养基,分批和补料发酵产量分别达到361.97和512.36mg/L。结论 通过添加山茶油,诱变株的多杀菌素产量显著提高,说明该生产工艺确实可行,可为多杀菌素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万古霉素产生菌的选育与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万古霉素产生菌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orientalis)5-13经紫外线(30W,253.7nm,距离30cm,照射50s)诱变后,在含万古霉素1000μg/ml的浓度梯度平板上筛选万古霉素抗性变株,得到一株万古霉素抗性变株A.orientalis 6-21,其摇瓶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3%,对万古霉素的抗性提高200%。传代试验表明该变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较稳定。用正交试验法对万古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与原发酵培养基相比,万古霉素的摇瓶发酵效价提高了14.3%。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通过对高产多杀菌素的刺糖多孢菌进行转录组分析,挖掘多杀菌素合成相关代谢通路的差异基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发酵优化进一步提高多杀菌素产量。方法 利用RNA-seq技术对高产株SS-168及低产野生菌株SS-WT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再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考察高产菌株的发酵水平。结果 转录组分析表明,与低产菌株相比高产株中有1341个差异表达基因,GO注释表明DEGs主要参与氧化还原生物过程和脂质代谢及辅因子结合和辅酶结合,主要分布在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等通路。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性达到100%。采用分别含有不同浓度的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的发酵培养进行筛选,多杀菌素发酵水平显著提高。结论 本研究通过新颖的转录组学方法获得了刺糖多孢菌高产菌株的差异基因,并对其高产机制和发酵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改良刺糖多孢菌菌株和优化发酵工艺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黏菌素B(1)是由多黏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产生的一类碱性多肽类抗菌药,主要成分包括B1、B2、B3和B1-I,对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为了提高1产量,该研究以多黏芽孢杆菌SIPIPB-1[发酵单位(837±50) mg/L]为出发菌株,采用传统诱变法选育,获得了突变菌株SIPIPB-N14[发酵单位(1297±60) mg/L]。随后优化了SIPIPB-N14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工艺。在优化发酵条件下,1在5L发酵罐中的发酵产量可达(1681±25) mg/L,其中B1、B2、B3、B1-I的比例分别为(74.5±1.1)%、(20.4±0.8)%、(1.3±0.3)%、(3.0±0.1)%,符合原料药组分的要求,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琼脂块筛选法在多杀菌素菌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创建一种新的、高效的多杀菌素菌种选育方法,提高菌种筛选的效率。方法采用琼脂块培养的方法进行单菌落的固体发酵,采用硅胶薄层层析法初步测定菌株的产量。结果琼脂块筛选法与摇瓶发酵筛选法具有相关性。琼脂块的最适培养时间为11 d,硅胶薄层层析法检测多杀菌素的最低质量浓度为100 mg.L-1。结论采用琼脂块筛选法进行多杀菌素高产菌种的选育,可显著提高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1.
Minitab软件在多杀菌素发酵条件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nitab软件,采用响应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s,RSM)对多杀菌素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lackeet-Burman设计实验,从培养基中筛选出显著性影响因子:葡萄糖、棉籽粉、玉米浆的浓度以及初始pH,并确定非显著影响因素的水平;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四个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的优化,根据建立的多元二次方程确定其最佳水平,得到最佳的培养条件(g/L):葡萄糖68.5,麦芽糖10,棉籽粉26.0,玉米浆17.8,牛肉膏2.0,硫酸锌0.2,硫酸铵1.5,CaCO35;接种量10%,初始pH7.0,摇床转速220r/min,培养7d。在此条件下,多杀菌素的产量为175mg/L,比优化前(120mg/L)产量提高了45.8%。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2):1232-1237
目的 通过对达托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并对其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其达托霉素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法 以玫瑰孢链霉菌(DT-9#F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LiCl诱变及复合诱变并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进行菌株选育,同时,对其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及生长因子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发酵产量。结果 得到一株达托霉素高产突变株DT-37,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2.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0.79%;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YP300)1.65%、FeSO4 0.043%、葡萄糖1.50%、玉米淀粉7.20%、糖蜜0.72%,VB12 1.50μg/mL、硫辛酸5.00μg/mL。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0.56m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97.92%。经100L发酵罐上放大验证,达托霉素的产量达到了2872m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8%。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达托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并对其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其达托霉素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法 以玫瑰孢链霉菌(DT-9#F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LiCl诱变及复合诱变并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进行菌株选育,同时,对其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及生长因子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发酵产量。结果 得到一株达托霉素高产突变株DT-37,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2.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0.79%;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YP300)1.65%、FeSO4 0.043%、葡萄糖1.50%、玉米淀粉7.20%、糖蜜0.72%,VB12 1.50μg/mL、硫辛酸5.00μg/mL。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0.56m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97.92%。经100L发酵罐上放大验证,达托霉素的产量达到了2872m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8%。结论 紫外、微波及LiCl复合诱变后经抗生素抗性筛选,结合发酵培养基优化,可有效提高菌株的达托霉素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一株高产春雷霉素菌株(CIT-04)出发,对其菌株生长特性(菌形、菌浓)和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IT-04在种子培养基中的菌形变化随培养时间相关,种子培养33h菌浓(PMV)达25%接种时机最佳。通过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单因素筛选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培养基配方:黄豆饼粉4%、食用豆油2.5%、KH2PO4 0.05%、玉米浆0.1%、NaCl 0.5%、蛋白胨0.5%、麦芽糖3%、蚕蛹粉1%、MgSO4 0.03%,最终高产菌株春雷霉素发酵效价可达到18780U/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L-缬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以黄色短杆菌LNV1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逐级诱变处理,在含磺胺胍(SG)、α-氨基丁酸(α-AB)、2-噻唑丙氨酸(2-TA)结构类似物平板上定向筛选,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优化,同时对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等进行了探索。结果获得L-缬氨酸高产菌株LNV270,优化了发酵条件。结论在最优条件下发酵65h,可产L-缬氨酸46.89g.L-1。  相似文献   

16.
红霉素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金国  刘翔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7):406-407,416
对红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选用A粉和B粉代替原工艺中的淀粉及部分葡萄糖和豆饼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考察了中间补料方案。经10吨发酵罐连续8批验证,平均发酵效价提高6.11%,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原材料消耗成本可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1):1121-1131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多拉菌素生产菌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正效应因子;接着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确定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是影响多拉菌素产量的显著因素;然后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分别找到3个因素的合理浓度范围;并进一步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的最佳浓度配比。筛选并优化得到了最适的培养基浓度为黄豆饼粉17.30g/L,麦芽糊精77.30g/L,MgSO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褐藻酸钠的降解实验,从病烂海带上筛选出降解能力较高的菌株,从而制取褐藻酸酶。方法 经过筛选,选出产酶活力高的s4菌株,优化产酶条件,制取粗酶,并对酶的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s4菌株最佳产酶条件是AlgNa 1.2%,NH4Cl 0.9%,NaCl 1.5%,pH-7.5,温度在25℃最佳。结论 s4菌株所产褐藻酸酶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