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YK-7次级代谢产物,以期获得活性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台盼蓝法和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从烟曲霉的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aetominine(1)、(-)-11-epi-chaetominine(2)、fumiquinazoline A(3)、fumiquinazoline B(4)、fumiquinazoline C(5)、fumiquinazoline F(6)、fumiquinazoline G(7)、fumiquinazoline J(8)、bis-N-norgliovictin(9)、2-methylthio-cyclo(Phe-Ser)(10)。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6、7、8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的IC50值分别为87.1、16.4、33.3、8.6μmol·L~(-1);化合物8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IC50值为58.5μmol·L~(-1)。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海洋来源烟曲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7、8对选定的人肿瘤细胞U937和PC-3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烟曲霉H1-04(Aspergillus fumigatus H1-04)生产的抗肿瘤活性产物。方法以生物活性为导向.利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制备HPLC等技术分离纯化活性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采用SRB法和MTT法测试评价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从烟曲霉H1—04发酵物中分得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umiquinazoline J(1)、fumiquinazoline F(2)、fumiquinazoline G(3)、fumiquinazoline C(4)、fumiquinazoline A(S)、tryptoquivaline J(6)和pseumtin A(7)。化合物1~7对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均呈一定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1、4和7对人肝癌BEL-7402、人肺癌A549、人白血病HL60和小鼠白血病P388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获得,其抗肿瘤活性也属首次报道,化合物6为首次从海洋来源微生物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来源于西沙群岛的珊瑚真菌Aspergillus sp. OUCMDZ-3658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 利用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圆二色谱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药敏纸片法和α-糖苷酶抑制评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珊瑚真菌OUCMDZ-3658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13个生物碱(1-13)和1个fusidane型三萜(14),其结构依次鉴定为fumiquinazolines A (1)和C (2)、fumiquinazolines D (3)和F (4)、chaetominine (5)、pseurotins A1 (6)和A2 (7)、fumitremorgin C (8)、cyclouyprostatin A (9)、12β-hydroxy-13α-methoxyverruculogen TR-2 (10)、9H-pyrido[3,4-b] indole-3-carboxylic acid (11)、(–)-cyclopenol (12)、pyripyropene A (13)以及烟曲霉酸helvolic acid (14)。化合物8和9对产气杆菌、化合物10对白色念珠菌有弱抑制活性,MIC值分别为33.0、30.4和56.4 μmol/L;化合物3和4对α-糖苷酶有抑制作用,活性与阳性药阿卡波糖相当,IC50值分别为0.87、1.14和 1.11 mmol/L)。结论 本文首次报道了fumiquinazolines D (3)和F (4)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α-糖苷酶抑制剂的发现提供了新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海洋来源真菌烟曲霉H1-04(Aspergillus fumigatus H1-04)发酵液中的抗肿瘤活性产物.方法 采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制备HPLC等技术,从烟曲霉H1-04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活性产物.活性产物的结构经IR、MS、1H-NMR确证.采用SRB法和MTT法测试评价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 从烟曲霉H1-04发酵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硫代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分别是胶霉毒素(gliotoxin,1)、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2)、bis-N-norgliovictin(3)、didehydro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4).化合物1在浓度为0.1μmol·L-1时几乎能完全抑制小鼠白血病P388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9.1%;对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也呈现很强的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抑制、坏死性细胞毒等活性.化合物2~4对tsFT210细胞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4为首次从烟曲霉发酵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2~4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浒苔共生真菌——蜡叶散囊菌(Eurotium herbariorum)HT-2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菌株规模发酵,有机溶剂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二倍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浒苔共生真菌E.herbariorum HT-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preechinulin(1)、cyclo-(L-Trp-D-Val)(2)、(+)-neoechinulin A(3)、neoechinulin B(4)、crypotechinulin C(5)、cyclo-(L-Trp-L-Ala)(6)、variecolorin H(7)、2-(E-1-庚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8)、2-(E,E-3,5-庚二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9)和2-(E,E-1,3-庚二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10)。化合物2、4和8分别对产气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弱的抗菌活性。结论浒苔共生真菌HT-2菌株能代谢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株分离自南海沉淀物的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XJW-5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XJW-56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通过NMR、MS等波谱学技术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SRB和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asterriquinone类单体化合物(1~10),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petromurin C methyl ether(1)、petromurin D methyl ether...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 1 株分离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桑根际土壤的真菌Talaromyces sp. HK1-18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以及参考文献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IC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该真菌中分离获得 8个化合物 (1~8),结构分别鉴定为 penicillide(1)、purpactin A(2)、vermistatin(3)、deoxyfunicone(4)、dankasterone A(5)、fortisterol(6)、过氧化麦角甾醇(7)、radiclonic acid(8)。结论 化合物6为首次从Tal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8对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ATCC 43300)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值均为0.78 μg/mL。化合物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ATCC 33591)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值为0.78 μ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一株来源于胶州湾海绵的放线茵sh6004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茵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法和滤纸片法分别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1),放线菌素D(2),放线菌素C2a(3),放线菌素C3(4).放线菌素是该菌株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浓度为10μg·mL-1时,化舍物1~4表现出较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抗枯草芽孢杆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源自泰国红树林底泥中的耐酸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OUCMDZ 5210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耐酸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OUCMDZ5210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采用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紫外光谱(UV)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及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两株肿瘤细胞为研究模型,采用MTT法和CCK-8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 从耐酸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OUCMDZ5210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tryprostatins B(1),fumitremorgin C(2),spirotryprostatin A(3), spirotryprostatin.B(4), 6-methoxyspirotryprostatin B (5), 8,9-dihydroxyspirotrypr-ostatin A(6)以及1个酰胺类化合物cephalimysin B(7)。结论 生物活性初步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6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以及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黄河三角洲植物中分离真菌,筛选具有抗菌或抗肿瘤活性菌株,分离鉴定活性成分。方法 蔗糖密度梯度法分离菌株,对其发酵物进行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筛选,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河三角洲的9种植物样品中分离纯化真菌136株,筛选得到具有抑菌活性菌株25株、具有细胞毒活性菌株17株,并从1株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sp. OUCMDZ-204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对白色念珠菌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桔青霉素。结论 黄河三角洲的植物真菌具有开发为药用活性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一株海洋来源的真菌Aspergillus sp. WJP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从该菌株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S)-(+)-11-dehydrosydonic acid(1)、sydonic acid(2)、hydroxysydonic acid(3)、(+)-austrosene(4)、(7S,11S)-(+)-12-hydroxysydonic acid(5)、(7S,11S)-(+)-11,12-dihydroxysydonic acid(6)、7-O-methylsydonic acid(7)、aspergillusene B(8)、yicathin C(9)和emodin(10);体外抗菌结果显示,化合物9和10对幽门螺旋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海洋真菌Aspergillus violaceus WZXY-m64-17中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菌株固体发酵物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UV、IR等波谱学技术手段,结合文献数据比对,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单体化合物的抗金葡萄球菌和抗耐药菌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hydroxyemodin(1)、emodin (2)、nidurufin (3)、versicolorin B (4)、sterigmatocystin (5)、terrequinone A(6),其中化合物4、6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结论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violaceus能够产生一系列醌类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抗金葡萄球菌和抗耐药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研究1株深海来源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 WHUF031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 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 波谱(NMR)、质谱(MS)等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检测法和MTS细胞增殖与毒性检 测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和肿瘤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Aspergillus sp. WHUF0313的发酵产物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 为asperophiobolin G(1)、asperophiobolin F(2)、ophiobolin Q(3)、asperophiobolin H(4)、6-epi-ophiobolin G(5)、ophiobolin H(6)、 6-epi-ophiobolin K(7)、6-epi-21,21-O-dihydroophiobolin G(8)和asperophiobolin J(9)。结论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WHUF0313能 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化合物4对小鼠黑色素瘤B16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6和7具有较强的抗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 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因此该菌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药物的潜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青霉属真菌XGH2321的发酵液中分离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正相硅胶柱层析、C18柱制备色谱分离获得单体,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活性测试。结果从菌株XGH2321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己酮烯类化合物及1个酯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ESI-MS、1H-NMR和13C-NMR)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sorbicillin(1),2’,3’-dihydrosorbicillin(2),2,3-Dihydro-7-hydroxy-6,8-dimethyl-2-[(E)-prop-l-enyl]chromen-4-one(3)和dibutylphthalate(4),其中化合物3和4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2、3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和2对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对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化合物2和3的抗MRSA作用,化合物1和3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及化合物1、2和3的抗烟曲霉作用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研究西太平洋海域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 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 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梯度稀释法对化合物开展抑菌活性评价。结果 共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terretonin(1)、terretonin A(2)、methyl dichloroasterrate(3)、methyl asterrate(4)、methyl 6-acetyl-5,7,8-trihydroxy-4-methoxy-2-naphthalenecarboxylate(5)、 territrem B(6)、alantrypinone(7)、butyrolactone I(8)和versicolactone B(9)。化合物5、8和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化合物5和8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 μg/mL,化合物9为50 μg/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系列3-硝基-2H-色烯衍生物,研究其抗菌活性与构效关系。方法以水杨醛和2-硝基乙醇为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过1HNMR和HRMS确证,3-硝基-2H-色烯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MIC=4μg·mL-1)。结论 3-硝基-2H-色烯衍生物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海洋真菌095407的抗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海洋真菌095407的抗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活性。结果从095407号真菌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三甲基-1,2-苯二酚(1)、decarboxydihydrocitrinone(2)、甘露醇(3)、刺芒柄花素(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以天然产物的形式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Hypocrea viren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1)、胶霉毒素(gliotoxin,2)、5-羟基-3-羟甲基-2-甲基-7-甲氧基色原酮(5-hydroxy-3-hydroxymethyl-2-methyl-7-methoxychromone,3)、6-甲基苯-1,2,4-三醇(6-methyl-benzene-1,2,4-triol,4)、3β-羟基-胆甾-5-烯(3β-hydroxy-cholesta-5-ene,5)、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3-isobutyl-8-hydroxypyrrolopiperazine-2,5-dione,6)、3-苄基哌嗪-2,5-二酮(3-benzylpiperazine-2,5-dione,7)、3-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3-benzyl-8-hydroxypyrrolopiper-azine-2,5-dione,8)、3S*,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3S*,4R*-dihydroxy-3-methylpentan-2-one,9)、3R*,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3R*,4R*-dihydroxy-3-methylpentan-2-one,10)。结论化合物1、3、4、8~10均为首次从Hypocre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真菌Hypocrea viren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该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肽类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苯甲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1)、3-苯甲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2)、3-苯甲基-6-另丁基哌嗪-2,5-二酮(3)、3,6-二苯甲基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5)、3-另丁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6)、3-另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7)、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8)。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真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Two new compounds, N-[4'-hydroxy-(E)-cinnamoyl]-l-tyrosine methyl ester (1) and methyl 4-methoxy-3-(3'-hydroxy-2'-methyl)propionyloxy-benzoate (2), were isolated from EtOAc extract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the endophytic fungus Aspergillus sp. HS-05.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NMR, IR, UV, MS, and CD methods. Compounds 1 and 2 showed no anticancer activities against HL-60 cell lines (both of IC(50)>100 μM) in vit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