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加强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的认识。方强回顾分析52例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d~2个月内头部MR检查。另选取2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27例健康志愿者行MR检查并与NPSLE组比较。结果NPSLE的MRI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和大片状脑炎样病变、出血、脑梗死和脑萎缩,额、顶叶和基底节区好发。表现为点状病灶的临床以精神障碍和头痛为主要表现,片状病灶以癫痫和偏瘫为主要表现。NPSLE病例组和无NP对照组的片状病灶阳性率(P〈0.01)和病灶总面积(F=4.8433,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NPSLE的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病性质及更准确的评估病情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2.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临床上,脑脊液、脑电图及脑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本病诊断的敏感性,较大剂量的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凝治疗,尤其是对合并症的处理仍是本病治疗的  相似文献   

3.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lupus erythematosus, NPLE )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包括外周神经、脊髓和大脑。其发病率高达14%~75%,由于种族、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4.
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临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北京协和医院1999.2003年收治并确诊为NP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腰穿、头颅核磁及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神经系统最常表现为头痛、精神障碍、癫痫、卒中、急性意识模糊状态,其中52例行头颅核磁检查,34例异常(包括卒中发作);48例仅出现头痛的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及脑脊液蛋白升高比例与其他NPSL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神经精神狼疮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头颅核磁及脑脊液检查对中枢性狼疮诊断的帮助较大,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较强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陈伟玲  单彩燕  蔡秋玲 《当代医学》2010,16(25):134-135
加强病房护理人员、患者的安全管理,减少和杜绝患者意外的发生。通过对我科收治的28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安全管理经验的介绍,提出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健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并督导实施,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减少和杜绝患者意外的发生是实施患者安全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重症神经精神狼疮患者12例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确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91.6%的患者病情缓解.结论:精心护理、合理治疗、特别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神经精神狼疮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LE)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7例NPLE患者强化免疫抑制剂联合鞘内注入治疗配合治疗前中后的精心护理,观察其疗效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6例病情很快得以稳定,1例因平时性格异常,家庭矛盾激化而自杀。结论NPLE患者强化免疫抑制剂联合鞘内注入治疗疗效好;治疗前中后的精心护理,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兰红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29-30,33
目前,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仍是临床难题,本文对与NPSLE相关的自身抗体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NPSLE的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颅内小血管病变,因此NPSLE可能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在NPSLE中,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可能改变了胶质细胞膜电流而致病。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在NPSLE患者中可能通过血脑屏障,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神经元凋亡而致病。抗磷酸丙糖异构酶抗体可与神经元相关蛋白结合引起神经元凋亡,并通过激活补体和巨噬细胞引起神经元和轴突变性,可能导致NPSLE发病。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可能是NPSLE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指导临床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疾病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82例NPSLE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收集本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但无神经精神症状的82名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了解NPSLE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免疫学检查。结果 82例NPSLE患者,男性9例,女性73例,年龄(33.2±16.7)岁,病程1年者占69.5%,病例组患者病程要短于对照组(P0.05);62.2%的NPSLE患者在SLE发病3年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常见的症状为狼疮性头痛(20.0%)、癫痫(12.0%)、性格改变(10.5%)和焦虑(10.5%),85.4%的患者合并有其他临床表现,主要为面部红斑(68.3%)、肾脏受累(59.8%)、关节疼痛(42.7%)等,与对照组相比,NPSLE患者更易合并光感性皮疹(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血肌酐、补体C4、免疫球蛋白Ig M、抗ds-DNA抗体、抗r-RNP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SLE患者偏向于青年女性,常发生于SLE病程的早期阶段,大部分患者在SLE发病3年内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且更易合并光感性皮疹,血小板、肌酐、补体C4的降低和Ig M、抗ds-DNA抗体、抗r-RNP抗体水平的升高可辅助NPSLE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n-drom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累及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的神经精神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头部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自身抗体水平的关联性,阐明MRI表现对判断NPSLE预后的意义。 方法:收集36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NP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27)和死亡组(n=9)。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胶体金斑点渗透法检测抗dsDNA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SSA、抗SSB、抗U1-RNP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L)。分析MRI表现及其与自身抗体和预后的关联性。 结果:32例NPSLE患者头部MRI表现异常,阳性率为88.9%。头部MRI示弥漫性病变21例,局灶性病变10例,单纯性脑萎缩1例。弥漫性病变表现为多发点状或片状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局灶性病变为单一部位的点状或片状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部位包括基底节区、皮层下白质、侧脑室前后角和半卵圆中心、大脑皮质、脑干及小脑灰白质。死亡组9例患者中6例表现为局灶性病变,其局灶性病变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脑干和基底节区病变数比例分别为11.5%和26.9%,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局灶性病变者ACL阳性率显著高于弥漫性病变者(P<0.05)。结论:MRI呈局灶性病变、病变累及脑干和基底节区的NPSLE患者预后较差;且ACL与局灶性病变有关。NPSLE患者MRI表现与自身体具有一定关联性,MRI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NPSL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提高PCNSL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9例患者中单发11例,多发8例;病灶共计32个,脑室旁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区15个,大脑半球较表浅部位6个,基底节区5个,丘脑3个,脑干1个,小脑2个;3例累及胼胝体,4例室管膜受累。病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呈结节状、不规则团块状或弥漫片状,水肿程度及占位效应较轻,强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可见尖角征、脐凹征及蝴蝶征。结论 PCNSL的MRI影像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干脑炎(brainstem encephalitis,BSE)的临床特点、头部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1例B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中急性起病5例,亚急性起病6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4例,临床表现脑神经损害7例,锥体束征8例,小脑征3例,感觉长束征3例。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升高4例,蛋白含量升高7例。头部MRI检查病灶位于桥脑10例,中脑3例,延髓2例。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等治疗后患者均明显好转,随访近1年,未复发。结论BSE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样,脑脊液检查异常,头部MRI病灶多位于桥脑,病程多为单相,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53例小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本组38例(71.69%)患者临床表现为眩晕,17例(32.07%)缺乏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头颅CT诊断阳性率为22.64%,而头颅MRI诊断阳性率为100.00%。35例(71.69%)小脑梗死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49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患者中有35例(71.42%)存在椎基底动脉(VBA)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本组小脑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约30%的患者缺乏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临床易误诊,头颅MRI对于小脑梗死早期诊断优于头颅CT,梗死区域最常累及PICA供血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人群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磁共振成 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 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且尚未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的颅脑MRI以及临床资料。明确的或者临床怀 疑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的患者未纳入分析。结果:共有3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位CD4细胞计数为13×106/L [(0~205)×106/L],94.9%(37/39)的患者CD4细胞计数<100×106/L。39例患者中26例患者存在颅脑异常MRI信号,可表现 为多部位受累,最常累及的部位为基底节区(20/26,76.9%)。该基底节区病灶常表现为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VRS)扩大/胶样假囊(18/20,90%),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脑隐球菌肉芽肿的发生率为35%(7/20),增强后未 见明显强化(3/5,60%)或有轻度强化(2/5,40%)。73.0%(19/26)患者存在基底节区以外的病灶,其中68.4%(13/19)的 患者亦合并基底节病灶。基底节区外病灶常表现为VRS扩大/胶样假囊(12/19,63.1%),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隐球菌 肉芽肿和脑膜增厚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5.7%(3/19)和26.3%(5/19)。结论: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时颅脑 MRI异常发生率可能并不低,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常见为VRS扩大/胶样假囊,亦可表现为脑隐球菌肉芽肿。MRI 增强时这些病灶往往未见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相似文献   

16.
Wang GB  Shan RQ  Ma YX  Shi H  Chen LG  Liu W  Qiu XL  Wei YL  Guo L  Qu L  Li HH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6,119(15):1272-1277
Background Evaluation of fet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agenesis by ultrasonography (US) is frequently limited, bu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is gaining popularity in displaying suspected fetal anomal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RI in detecting fetal CNS agenesls. Methods Thirty-four women (aged from 22 to 35 years, average 27 years) with complicated pregnancies (16-- 39 weeks of gestation, average 30 weeks) were examined with a 1.5 T superconductive MR unit within 24 hours after ultrasonography. 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 (HASTE) T2-weighted imaging (T2WI) sequence wer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and fast low angle shot (FLASH) T1-weighted imaging (T1WI) sequence were applied sequentially in seven of them.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was made between the MRI and US findings as well as autopsy or postnatal follow-up MRI findings. Results The gyms, sulcus, corpus callosum, thalamus, cerebellum, brainstem, and spinal cord of fetus were shown more clearly on T2-weighted MR images than on T1-weighted MR images. MRI corrected the diagnosis of US in 10 cases (10/34, 29.41%) and the diagnosis was missed only in 1 case (1/34, 2.94%). Conclusion MRI has advantages to US in detecting fetal CNS anomalies and is a supplement to US in complicated pregnanc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成像(PWI)在观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行磁共振DWI检查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磁共振肾脏PWI检查的1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行磁共振DWI检查的健康对照者20名,行磁共振PWI的健康对照者15名,所有检查者均行磁共振常规平扫,然后行磁共振DWI检查及PWI检查。结果Ⅰ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Ⅱ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Ⅳ期的低,Ⅳ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Ⅲ期的低。Ⅰ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Ⅳ期的低,Ⅳ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Ⅲ期的低。Ⅰ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的时间-信号曲线与健康对照者相近,皮质信号峰值(Pc)、髓质信号峰值(Pm)及皮质达峰时间(Tc)和髓质达峰时间(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Ⅱ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的时间-信号曲线与健康对照者相近,皮质信号峰值(Pc)、髓质信号峰值(Pm)及皮质达峰时间(Tc)和髓质达峰时间(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的糖尿病肾病肾脏的时间-信号曲线呈缓慢上升,曲线低平,曲线峰值也明显下降。Pc、Pm降低,Tc和Tm延迟。结论磁共振DWI和PWI能够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脑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表现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证实2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脑部MRI及9例患者的1H-MRS表现,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6~44岁;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平扫检查;9例患者行1H-MRS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平山病的临床及颈磁共振成像影学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平山病临床特点及低位颈髓自然位和过屈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殊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7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以及MRI自然位和过屈位的矢状位和轴位扫描,观察其低位颈髓的动态变化.结果:(1)该组患者的临床符合平山病的诊断标准,表现为上肢远端不对称性肌无力、萎缩.全部为青年男性.大多数在19岁前起病(占77.8%),多为右手首发(20例,74%).就诊时病程为2个月至72个月,平均(26.48±15.57)个月.(2)自然位,16例示曲线异常,14例下段颈髓萎缩,2例髓内有异常信号.(3)过屈位,所有患者均出现颈髓前移、变扁,脊膜后有月牙形异常信号影.(4)1例患者强化检查示过屈位,脊膜后月牙形异常信号影有强化.恢复自然位后,颈髓恢复原状,强化消失.结论:平山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男性多见.颈部MRI在过屈位存在特殊的动态变化,过屈位MRI可协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12-115+封三
目的 探讨胎儿结节性硬化症的产前超声检查及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产前超声检出胎儿心脏肿瘤、颅内结节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胎儿心脏肿瘤的部位、大小、数量、回声特征,结合磁共振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 在183 736例胎儿心脏产前超声筛查中,发现心脏肿瘤69例,发生率为0.38‰(69/183 736),肿瘤表现为类圆形实性高回声结节,部位分别位于心室、心房、室间隔、流出道内。69例心脏肿瘤胎儿中,30例行胎儿颅脑MRI检查,阳性17例,阴性13例;7例行TSC基因位点检测,阳性6例,阴性1例;13例行胎儿心脏超声随诊,肿瘤增大12例(伴增多4例),肿瘤大小及数量不变1例;临床最终确诊TSC共20例,发生率为0.11‰(20/183 736)。结论 胎儿心脏肿瘤的大小、数量随孕龄增大而发生变化,肿瘤体积越大、数量越多,最终诊断结节性硬化症的可能性越大,预后越差。产前超声随诊观察心脏横纹肌瘤的影像特征,结合磁共振检查及基因检测,能为临床及时诊断结节性硬化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