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为完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10月选取在杭州市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自我健康评价和体格检查等资料。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年后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得分、体质指数(BMI)、血压和生化指标。结果共纳入老年T2DM患者400例。常规管理组200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组200例,各占50.00%。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和自我健康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管理组相比,干预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得分提高(P0.05);BMI、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收缩压均下降(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可以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和BMI水平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防治T2DM。  相似文献   

2.
目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本研究分析广州市海珠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落实状况,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7-07广州市海珠区2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随机抽查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5名。根据不同的服务包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指标核查问卷。比较不同签约服务包各规范性指标情况。结果共调查577名签约居民。签订协议规范率为90.3%,录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规范率为99.0%,建立居民电子档案规范率为97.3%,签约服务合格率为73.7%,签约医生知晓率为71.4%。不同签约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签订协议(χ~2=33.229,P0.001)、签约医生知晓率(χ~2=44.857,P0.001)和签约服务合格率(χ~2=20.62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签约包规范性录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χ~2=5.384,P=0.371)和建立电子档案规范性(χ~2=9.996,P=0.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指标有助于考核家庭医生绩效,发现家庭医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工业区家庭医生的康复服务能力情况以及“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残疾人机体功能改善、满意度、医疗费用支出情况,为后续精细化干预提供支持。 方法 通过自拟问卷于2016年8-10月和2017年8-10月调查金山工业区14名家庭医生基本情况及掌握康复服务技能种类等以及733名残疾人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残疾特征信息和机体功能改善情况、满意度情况和医疗支出情况等。 结果 14名家庭医生年龄集中在20~50岁,均具有多种康复服务技能,能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1+1+1”签约服务。733名残疾人男女性人数比为1.08:1,肢体残疾人数最多,为334人(45.57%),残疾等级中四级残疾人数最多,共342人(46.66%)。“1+1+1” 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人数和康复治疗人数较家庭医生制团队服务分别增加130人和312人。接受“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186名(25.38%)残疾人机体功能改善,47名(6.41%)残疾人机体功能恢复。签约残疾人满意度有一定提升,满意和非常满意人数总和由签约前的585人(79.81%)升至签约后的714人(97.41%)。签约残疾人医疗费用则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22.82%。 结论 “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升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残疾人机体功能,降低残疾人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及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银川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7-9月选择银川市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480名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签约居民续约意愿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56份,有效回收率为95%。签约居民有续签意愿者占71%。是否知道家庭医生的姓名及坐诊时间(χ~2=7.314,P=0.007)、是否知道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χ~2=11.416,P=0.00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可以提高就医便捷性(χ~2=5.970,P=0.015)、是否享受过家庭医生上门服务(χ~2=8.673,P=0.003)、认为家庭医生是否比非家庭医生工作更仔细(χ~2=9.503,P=0.002)、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收费是否满意(χ~2=9.641,P=0.002)、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是否满意(χ~2=21.962,P<0.001)、家庭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是否满意(χ~2=26.137,P<0.001)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评价(χ~2=15.456,P<0.001)与签约居民续签意愿有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住所到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的时间(OR=0.555,95%CI为0.330~0.934,P=0.027)、是否满意家庭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OR=1.969,95%CI为1.189~3.259,P=0.008)、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OR=1.737,95%CI为1.091~2.768,P=0.020)是影响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银川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相对较高。从住所到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的时间、对家庭医生诊疗技术水平的满意度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是签约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1+1+1"组合签约的居民1 044名,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包括完善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等特色服务。比较签约前后就诊服务覆盖率、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签约后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与签约前对比均下降,家庭医生就诊覆盖率和满意度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医生开展"1+1+1"组合签约工作,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在提高家庭医生有效利用率、管理健康、控制费用、提高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需方视角对农村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随机抽取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6个行政村居民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结果共抽样调查了农村居民238人,其中56人(23.5%)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并有42人(75.0%,42/56)已利用过家庭医生服务。有慢性病者对家庭医生的利用率(84.8%,28/33)高于无慢性病者(60.9%,14/23)(χ~2=4.156,P0.05);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建立健康档案(占比92.9%)、接受健康教育(占比64.3%)、老年人健康管理(占比33.3%)等项目。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主要为接受健康体检及定期随访(占比47.6%)。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评价前三位是看病时间缩短、家庭医生诊断正确率提高、就医花费降低。结论农村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率较高,其中慢性病患者比非慢性病患者利用率高;农村居民满意度较高,续约的意愿较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参加广州市花都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3月免费体检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自愿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老年人为签约组,未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老年人为对照组。签约组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行管理,对照组由公卫医师进行常规随访管理。分别于签约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检测2组人群的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304人,其中签约组170人,对照组134人。签约干预前2组对象的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签约干预后,除体质指数外,签约组的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提高老年人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率,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助手作用。方法选取1 200例社区居民进行研究,均签约"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引入社区护士前后对签约家庭医生的利用情况、年就诊次数和月复诊次数等。结果引入后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有效利用率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引入后居民就诊频次明显少于引入前、月复诊次数明显低于引入前(P0.05)。引入后社区居民年均药费为(2 351.84±127.93)元,明显少于引入前的(2 579.72±226.41)元(P0.05)。引入后签约居民满意度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结论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助手作用。方法 选取1 200例社区居民进行研究,均签约“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引入前、后签约家庭医生的利用情况、年就诊次数和月复诊次数等。结果 引入后,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有效利用率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居民就诊频次明显少于引入前次,月复诊次数明显低于引入前,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社区居民年均药费为(2 351.84±127.93)元明显少于引入前(2 579.72±226.41)元,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签约居民满意度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结论 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1+1"组合签约模式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调查54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情况、"1+1+1"医疗组合签约情况和签约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使用情况。结果 "1+1+1"签约者448例(82.5%)。签约者较未签约者参加免费体检和体重管理的比例显著增多(P均0.05)。2016年签约患者在2018年的月就诊次数、月就诊费用较2017年签约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6年签约患者的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2017年签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6年签约患者比较其签约后2年的月均就诊次数和月均就诊费用,发现每月在社区就诊的次数下降(P0.05)。2017年签约患者签约后每月在社区的就诊次数和就诊费用较签约前显著增多(P0.001)。结论 "1+1+1"组合签约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对血脂异常者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度某高校教职工体检时查出的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144例患者为签约组;同时选择未接受签约管理的106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为期2年的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在饮食、运动、限烟、限酒等方面的改善效果,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医疗服务、对自身疾病控制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签约组患者在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限烟、限酒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组患者干预后血清中的TC,TG,LD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组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及自身疾病控制情况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督促血脂异常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是值得推广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一批体检人群心血管相关指标年度变化趋势,为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某疗养院2015年度与2016年度的体检数据1 806例。研究指标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空腹血糖(GLU)、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体检人群,2016年TG、TC、UA、non-HDL-c、GLU、BMI、SBP水平较2015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6.16、-4.81、-27.19、-9.24、-19.00、-2.15,P均0.05);而HDL-C、LDL-C指标水平较2015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7、4.18,P0.05);舒张压(DBP)与2015年相比无明显变化(t=0.17,P0.05),差异无显著性。此外,该体检人群中2016年TC、UA、HDL-C、BMI异常比率与2015年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04、6.352、28.442、17.973、12.049)(P0.05);LDL-C异常率2016年较2015年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TG、SBP、DBP两年异常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心血管相关指标随时间呈动态变化,且大部分指标异常率逐年显著增加,增加了心血管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现况,探索认知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山东省范围内按照经济水平随机抽取3个样本市作为研究地区,每个市各随机抽取2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5个村,对样本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索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2979例样本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整体知晓率为44.3%,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饮酒状态、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自我医疗及两周患病对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了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724,95%CI=0.587~0.893,P<0.01)、家庭年收入(Q3:OR=1.342,95%CI=1.064~1.692,P=0.013;Q4:OR=1.435,95%CI=1.127~1.827,P<0.01)、自评健康(不好:OR=0.689,95%CI=0.556~0.853,P<0.01;一般:OR=0.774,95%CI=0.624~0.889,P<0.01)、参加体育活动(OR=1.468,95%CI=1.262~1.707,P<0.01)和自我医疗(OR=1.240,95%CI=1.064~1.443,P<0.01)是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山东省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性别、家庭年收入、自评健康、参加体育活动和自我医疗是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的主要因素,应针对政策认知薄弱人群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益田社区高血压患者病例资料,挑选出2级高血压患者,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并(运用调查问卷)调查其他相关资料,同时采用SF-36进行生存质量评估,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在诊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患者的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体重指数、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膳食与适量运动的习惯)、降压药的数量、血脂水平、就诊频率、自我管理能力、月平均医疗费用等;实施家庭医生服务12个月后访谈患者进行SF-36评分,记录各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机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生活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精神健康)的终得分和综合评分。结果深圳市高血压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24~28 kg/m2,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保护因素包括合理的膳食、适量运动的习惯、就诊频率增加、自我管理能力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应家庭医生服务后,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身心健康、活力以及情感职能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0月期间在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门诊常规诊疗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干预基础上,加以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行为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BMI以及收缩压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诊疗指导比较,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作压力,缓解压力是保证患者血压平稳的前提,本研究旨在评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下简称签约服务)结合工作压力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16-12-01-2017-12-01接受签约服务管理的260名高血压患者,比较签约前后患者依从性行为变化,在签约服务的模式下进行工作压力干预,比较心理变化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80±4.23)kg/m~2,低于干预前的(25.90±4.67)kg/m~2,t=4.187,P0.001;舒张压为(80.04±9.75)mm Hg,低于干预前的(83.43±8.93)mm Hg,t=4.631,P0.001;收缩压为(130.71±13.11)mm Hg,低于干预前的(137.87±14.54)mm Hg,t=5.815,P0.001。干预后复诊频次均高于干预前(χ~2=36.453,P0.001),服药依从性(χ~2=37.245,P0.001)、饮食依从性(χ~2=14.847,P=0.001)、吸烟(χ~2=15.208,P0.001)和饮酒(χ~2=15.421,P0.00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心理调整良好的人数占比从75.0%增加到89.23%,心理调整较差的人数占比也从6.15%(16/260)下降至1.92%(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4,P0.001。患者血压达标率从58.46%(152/260)上升到76.54%(199/260)。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利于控制高血压患者身体形态变化,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联合工作压力干预后可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肢体残疾人的生活现状,为改善肢体残疾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登记在册的肢体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肢体残疾713人,体重正常仅占47.7%,肥胖率为12.5%;超重率为34.8%,男、女分别为39.6%、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2,P0.05);22.0%男性对自身饮食习惯不关心,女性为9.0%。自我健康状况评价良好占48.6%。超过90%的调查对象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结论目前上海肢体残疾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有待加强,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已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差异,为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8年江苏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家庭健康调查表中数据,采用2周患病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其他慢性病患病率反映卫生服务需求情况,采用2周就诊率、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医疗费用及就诊和住院机构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居民2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签约居民住院率、自我治疗率、自行购药率均高于非签约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在首诊机构和住院机构的选择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签约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更高,同时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也更高;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去基层就诊;签约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签约家庭医生实施的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对促进农村空巢老人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已签约家庭医生的农村空巢老人8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n=405名)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老人在适宜饮食知识、适宜茶饮知识、按压体穴知识以及适宜药膳知识等方面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0,χ2=10.671,χ2=17.503,χ2=12.855,P<0.05);管理后半年内,两组老人在选择中医治疗挂号、中药饮片治疗、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利用率以及对中医药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08,χ2=29.858,χ2=23.053,χ2=37.539,χ2=16.257,P<0.05)。结论 基于签约家庭医生实施的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中医特色健康知识知晓率,利用中医药服务人数显著增加,值得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自我健康管理对其危险因素的影响,为建立高危对象自我健康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3月,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采用电话通知,张贴招募海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等方式,在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与早期干预项目管理的高危人群中招募参与者。共招募研究对象175名,其中完成6次健康讲座活动和资料记录的共90名,应答率51.4%。自愿参加的高危人群分别在健康管理前及3个月强化干预后对参与者进行2次问卷调查、物理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对全程参与并体检结果完整的90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干预前后的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自我健康管理前后,通过分析数据显示,肉类摄入(χ2=13.932)、蔬菜水果摄入(χ2=7.257)、运动(χ2=18.137)、摄盐(χ2=8.314)、用药(χ2=22.589)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压(χ2=12.060)、体质指数(BMI)(χ2=7.858)、空腹血糖(χ2=4.339)、血脂(χ2=5.792)水平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配对t检验发现,体重(t=5.792)、收缩压(t=4.89)、总胆固醇(t=7.2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10.9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3.11)等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我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