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ROS/Caspase-3信号通路在异烟肼(INH)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槲皮素的保护效应。方法:将L-0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INH组(10 mmol/L INH)、25 μmol/L槲皮素组(10 mmol/L INH和25 μmol/L槲皮素)、50 μmol/L槲皮素组(10 mmol/L INH和50 μmol/L槲皮素)。各组均处理24 h后,应用MTT法检测L-02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制备L-02细胞线粒体,利用DCFH-DA和Rho-123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Ψm),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NH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1),与INH组比较,50 μmol/L槲皮素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 < 0.01);INH组细胞LDH活性、细胞凋亡率、线粒体RO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1),25和50 μmol/L槲皮素组细胞LDH活力、细胞凋亡率、线粒体ROS水平较INH组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且50 μmol/L槲皮素组作用更显著;INH组细胞线粒体△Ψm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1),25和50 μmol/L槲皮素组细胞线粒体△Ψm较INH组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50 μmol/L槲皮素组的作用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INH组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 0.01),与INH组比较,25和50 μmol/L槲皮素组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 0.05或P < 0.01),且50 μmol/L槲皮素组作用更明显。结论:INH可以诱导L-02细胞发生凋亡,ROS/Caspase-3信号通路参与了其凋亡的过程;槲皮素对INH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保护效应,机制可能与其减少ROS释放,抑制ROS/Caspase-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对人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及结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和基因组不稳定性(GIN)的影响。方法:选用NCM460和SW620细胞为研究材料,以台盼兰拒染法检测不同浓度RSV(3.125、6.25、12.5、25、50、100 μ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CBMN-Cyt和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RSV(25、100 μmol/L)对GIN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25~100 μmol/L的RSV对SW620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 0.05),100 μmol/L的RSV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增加、GIN上升、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P < 0.05或0.01);同时,相同浓度的RSV可以降低NCM460细胞的GIN,促进细胞分裂并增强细胞集落形成能力(P均 < 0.05)。结论:RSV可维护正常细胞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的基因组稳定性,同时显著提高结肠癌细胞SW620的GIN发生率,可能是其在结肠癌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抗癌效应及正常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和40 μmol/L)氯喹作用不同时间(24、48和72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DAPI染色观察氯喹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核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氯喹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氯喹对HepG2细胞中Caspase-3、Bcl-2、Bax、P-P53、P38MAPK和P-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上述3个时间点10、20、40 μmol/L氯喹(10 μmol/L氯喹作用24 h组除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均 < 0.05);荧光显微镜下发现,10、20、40 μmol/L氯喹处理24 h后均可引起HepG2细胞不同程度的核浓集、固缩等典型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10、20、40 μmol/L氯喹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P均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和40 μmol/L氯喹作用HepG2细胞后,P-P53、P-P38MAPK、剪切后活化型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量增加(P均 < 0.05),Bcl-2表达下降,Caspase-3和P38MAPK表达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氯喹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38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在槲皮素抑制异烟肼(INH)诱导的L-0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L-02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INH组(10 mmol/L INH)、单独槲皮素组(50 μmol/L槲皮素)、槲皮素保护组(10 mmol/L INH+50 μmol/L槲皮素),各组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价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状态。Western blot检测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评价细胞内Nrf2/ARE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INH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1),线粒体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 < 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明显降低(P < 0.01);与INH组相比较,槲皮素保护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 < 0.01),线粒体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减少(P < 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INH组细胞质中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槲皮素保护组细胞质中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NH组(P < 0.01)。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INH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这可能与槲皮素对Nrf2/ARE信号通路的活性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介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在异烟肼(INH)诱导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INH肝细胞毒性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 将L-02细胞随机分为5组:异烟肼组(10 mmol/L INH)、槲皮素处理组(10 mmol/L INH和50 μmol/L槲皮素)、谷胱甘肽(GSH)预处理组(20 mg/mL GSH、10 mmol/L INH和50 μmol/L槲皮素)、谷胱甘肽组(20 mg/mL GSH)、对照组(等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作用24 h后,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细胞线粒体,荧光探针DCFH-DA和Rho-123检测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及膜电位;TBA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DPNH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羰基含量;ELISA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NH处理细胞后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升高(P < 0.01),膜电位降低(P < 0.01)。与异烟肼组相比,槲皮素处理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降低(P < 0.01),膜电位升高(P < 0.05);谷胱甘肽预处理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低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线粒体膜电位高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经INH处理后MDA、蛋白质羰基及8-OhdG的含量增加(P < 0.01)。与异烟肼组比较,应用槲皮素后可使MDA、蛋白羰基、8-OHdG的含量减少(P < 0.01);谷胱甘肽预处理组MDA、蛋白羰基、8-OHdG含量低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INH可诱导L-0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且ROS参与了此过程;槲皮素对INH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R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诱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设不同浓度的DEHP (20、40、100、200、400 μg/mL)、DBP (0.14、0.28、0.7、1.4、2.8、14、28 μg/L)、二甲双胍(2.5、5、10、20 mg/mL)单独染毒组和溶剂对照组(0.1%二甲基亚砜),并将20 mg/mL二甲双胍分别加入DEHP (100 μg/mL)和DBP (0.7 μg/L)中,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CF-7细胞迁移情况。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DEHP (20~400 μg/mL)、DBP (0.14~28 μg/L)单独染毒组使MCF-7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甲双胍(2.5~20 mg/mL)单独染毒组使MCF-7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细胞迁移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DEHP和DBP单独染毒组比较,二甲双胍联合DEHP和DBP组,MCF-7细胞的增殖率下降,细胞迁移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DEHP和DBP可以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二甲双胍可以抑制其增殖和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欧前胡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和Rab27a的凋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人表皮黑素细胞并纯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加入M-254培养基,实验组加入含25 μmol/L异欧前胡素的M-254培养基,培养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黑素细胞的形态;MTT法检测黑素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和转运相关蛋白Rab27a的表达;L-多巴氧化法和NaOH法测定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人表皮黑素细胞的树状突起变长,黑素细胞活力降低17.2%(P < 0.05),黑素细胞酪氨酸酶表达下降30.3%(P < 0.01),而Rab27a表达升高31.9%(P < 0.05);酪氨酸酶活性降低25.6%(P < 0.05);黑素含量降低30.9%(P < 0.01)。结论:25 μmol/L异欧前胡素使黑素细胞的树状突起变长,抑制黑素细胞活力,抑制黑素细胞酪氨酸酶的表达和活性,促进黑素转运相关蛋白Rab27a的表达,降低黑素细胞中黑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TPX2基因沉默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4种靶向TPX2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LV-TPX2-shRNA-1/2/3/4),同时构建阴性对照质粒,将5种质粒分别转染到293T细胞中制备慢病毒。慢病毒感染宫颈癌HeLa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PX2 mRNA和蛋白的沉默效果。选择沉默效果最佳的重组慢病毒进行后续功能实验。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迁移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PX2-shRNA转染前后Ki-67、cyclin B2、Aurora-A及P5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构建的靶向TPX2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均可持续稳定的抑制HeLa细胞TPX2基因的表达,尤其以LV-TPX2-shRNA-1最为明显(P < 0.01),故选择LV-TPX2-shRNA-1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沉默TPX2基因的表达能降低HeLa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P < 0.05),使G2及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 < 0.05),且上调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Ki-67、cyclin B2及Aurora-A蛋白的表达水平(P均 < 0.05)。结论:沉默TPX2基因蛋白表达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可能与其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及下调Ki-67、cyclin B2、Aurora-A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53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魏酸对电离辐射所致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辐射敏感蛋白Thbd和γH2AX的影响,探讨阿魏酸的抗辐射作用与机制。方法:以4~16 Gy的60Co γ射线照射HUVEC细胞,照后48 h以MTS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适宜照射剂量。以10 Gy γ射线照射HUVEC细胞,分别于照射后1、3、6、12、24和48 h提取细胞总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Thbd和γH2AX的表达水平。并于照射前2 h,预防性给予细胞0.001~1 μmol/L的阿魏酸,照后48 h检测细胞活力、Thbd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未照射组(0 Gy)比较,HUVEC受到10 Gy γ射线照射后48 h,细胞活力约降低30%(P < 0.05)。以此剂量照射,照后1 h Thbd约降至正常水平的0.6(P < 0.05),照射后48 h γH2AX约升高至正常水平的5倍(P < 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0.1和1 μmol/L 的阿魏酸作用后,受照HUVEC的细胞活力提高(P < 0.05),Thbd蛋白表达升高(P < 0.05),γH2AX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0.1~1 μmol/L的阿魏酸可调节10 Gy γ射线照射后HUVEC的Thbd和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HUVEC增殖,提高其细胞活力,发挥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方法:设置空白对照组、紫杉醇(10 nmol/L)、SAHA(10 μmol/L)、紫杉醇(10 nmol/L)+SAHA(10 μmol/L)联合组,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计算紫杉醇对HeLa细胞的IC50。RT-PCR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中抑癌基因p27 mRNA的相对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乙酰化组蛋白H4(Ac-H4)的表达。结果:紫杉醇、SAHA、紫杉醇+SAHA联合组处理HeLa细胞24 h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25.93%±5.32%、46.38%±3.66%、54.27%±4.02%,联合组抑制率与紫杉醇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29.12%±3.09%、65.26%±3.03%、77.02%±3.86%,联合组抑制率最强,显著高于SAHA组和紫杉醇组(P < 0.01)。经SAHA预处理后紫杉醇对HeLa细胞的IC50较单独紫杉醇组均显著下降(P < 0.05或P < 0.01)。紫杉醇组、SAHA组、紫杉醇+SAHA联合组细胞中p27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845±0.548、0.978±0.117和10.601±0.673,乙酰化组蛋白H4(Ac-H4)的相对表达分别为0.878±0.068、1.148±0.018、1.282±0.033,联合组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AHA组和紫杉醇组(P均 < 0.01)。结论:SAHA联合紫杉醇在体外能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的增殖,增强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诱导抑癌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黑种草子总皂苷提取物(TSNG)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和自噬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SiH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8、0.9、1.0、1.1、1.2、1.4、1.6、1.8 mg/mL)的TSNG作用组,以及10 μmol/L羟氯喹(HCQ)干预组;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相对迁移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现象;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体数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C3-Ⅱ和p6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SNG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或0.01);0.9、1.0、1.1 mg/mL TSNG处理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20.40±2.49)%、(15.14±0.39)%、(5.05±1.04)%,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36.63±2.52)%(P<0.01);1.0、1.2、1.4 mg/mL TSNG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9.10±0.22)%,(68.37±0.58)%和(80.93±0.12)%,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0.73±0.82)%(P<0.05或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SNG处理组细胞核表现出凋亡现象细胞数量增多,且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增加,LC3-Ⅱ和p62蛋白表达上升(P<0.05或0.01);相较于TSNG作用组,HCQ预处理组LC3-Ⅱ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TSNG对SiHa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阻断细胞自噬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HMGB1基因对X线照射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活性、存活能力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含有HMGB1 shRNA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HMGB1 shRNA组),并以转染阴性序列的细胞为对照组,两组均设置X射线照射和未照射2个亚组。采用Western blot法评估HMGB1基因的干扰效果;MTS法和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存活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干扰HMGB1基因对EC970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照射后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干扰HMGB1基因明显降低了HMGB1蛋白的表达(P < 0.01),MTS法检测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干扰HMGB1显著抑制了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水平(P < 0.05),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HMGB1 shRNA组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加(P < 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HMGB1 shRNA组细胞24 h的划痕愈合率为(20.78±4.38)%,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9.02±3.25)%(P < 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HMGB1 shRNA组细胞在3.5 h的迁移细胞数为(67.00±16.56)个,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94.00±19.74)个(P < 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13.64±1.24)%,HMGB1shRNA组细胞凋亡率为(20.67±1.3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X射线照射后HMGB1 shRNA组细胞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加,而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均为P < 0.01)。结论:干扰食管鳞癌细胞中HMGB1基因的表达后经X射线照射,降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水平和存活能力,诱导了细胞凋亡,增加了放射敏感性,并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酸三苯酯(TPHP)对巨噬细胞的毒性和机制,为评估TPHP暴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毒性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400 μmol/L)的TPHP作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24、48或72 h后,采用CCK-8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丝/苏氨酸激酶(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TPHP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TPHP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960,P<0.05)和时间依赖性(r=0.980,P<0.05);50~400 μmol/L组细胞培养基中LD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当TPHP浓度为25和50 μmol/L时,FITC-A+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说明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增加(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5~50 μmol/L TPHP处理组TLR4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并可触发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结论:TPHP对Raw264.7细胞呈现明显的细胞毒性,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并促进了TLR4、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百草枯诱导小鼠肝细胞系AML12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活性氧的作用。方法: AML12细胞分别给予0、25、50、100、200、300 μmol/L的百草枯处理。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荧光探针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活性氧变化;激光共聚焦测定JC-1探针荧光强度以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5~300 μmol/L的百草枯处理后可以诱导AML12细胞活力下降,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r=-0.94,P<0.01);300 μmol/L的百草枯作用24 h可明显诱导AML12细胞发生凋亡(P<0.05);25~300 μmol/L 百草枯处理24 h后细胞内活性氧依次增加(P<0.05),25~100 μmol/L百草枯作用24 h时线粒体活性氧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r=0.98,P<0.05),而200 和300 μmol/L的百草枯作用24 h时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降低(P<0.05)。细胞活力下降与细胞内活性氧升高呈负相关(r=-0.90 P<0.05);晚期凋亡细胞的比例与细胞内活性氧呈正相关(r=0.96,P<0.01);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0 μmol/L的百草枯处理24 h时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结论: 百草枯诱导AML12细胞凋亡过程主要由细胞整体水平的活性氧介导,提示线粒体活性氧并未直接参与百草枯诱导的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体外培养的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MTT实验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RPMI 1640培养基对照组,浓度为1、2、4 mmol/L的二甲双胍处理组,在作用48、72 h后测定各组的细胞活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处理72 h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的形态变化;Giemsa染色观察4 mmol/L二甲双胍作用48 h后的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二甲双胍(2、4 mmol/L)作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 h后,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4 mmol/L二甲双胍作用72 h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活力,抑制率为(29.83±2.25)%,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降低(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4 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组细胞密度降低,变圆的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少。Giemsa染色结果显示4 mmol/L二甲双胍作用48 h后,部分细胞出现凋亡细胞核碎裂形态。划痕实验结果表明,2、4 mmol/L二甲双胍作用24 h后细胞汇合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4 mmol/L处理组的划痕愈合率为(52.67±4.48)%,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2、4 mmol/L二甲双胍作用细胞24 h后穿膜细胞数量减少,穿膜细胞数量分别为(61.6±1.6)、(51.3±2.6)个,均低于对照组的(99.3±18.9)个(P<0.05)。结论: 二甲双胍在体外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型多金属氧酸盐药物{BiW8O30}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K-HEP-1,实验组分别给予50、100、200、400 μmol/L的{BiW8O30}药液,对照组给予正常培养液,培养24和48 h后检测相应指标。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BiW8O30}对SK-HEP-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集落形成数;划痕实验检测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细胞数变化;荧光染色分析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0、100、200、400 μmol/L的{BiW8O30}处理24 h后,SK-HEP-1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了29.98%、51.29%、65.81%、83.59%(P<0.01),48 h后分别降低了31.57%、66.23%、81.88%、83.97%(P<0.01);IC50分别为24 h时(102.07±1.38)μmol/L,48 h时(74.68±0.91)μmol/L;50、100、200 μmol/L的{BiW8O30}处理2周后,SK-HEP-1细胞的集落形成数分别降低了28.57%、63.27%、90.82%(P<0.01);50、100、200 μmol/L的{BiW8O30}处理24 h后,SK-HEP-1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分别降低了8.47%、70.59%、80.83%(P<0.01),48 h后分别降低了19.56%、65.98%、75.49%(P<0.01);SK-HEP-1的侵袭细胞数在24 h后分别降低了27.74%、45.51%、68.77%(P<0.01),48 h后分别降低了47.03%、72.20%、84.07%(P<0.01)。荧光染色后观察发现{BiW8O30}处理后的肝癌细胞皱缩,细胞核固缩、碎裂,出现凋亡小体。结论: 新型多金属氧酸盐药物{BiW8O30}通过抑制肝癌SK-HEP-1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体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苯并(a)芘(BaP)染毒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周期改变及BPDE-DNA加合物形成的情况,探讨DNA损伤与细胞周期阻滞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BaP(0、1、2、4、8、16、32 μmol/L)染毒16HBE细胞24 h,用16 μmol/L BaP染毒16HBE细胞不同时间(0、1、2、4、8、12、24 h)以检测BaP染毒16HBE细胞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再根据上述结果选择16 μmol/L BaP染毒16HBE细胞4 h后,恢复不同时间(0、1、2、4、8、12、24 h),处理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BPDE-DNA加合物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BaP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S期细胞所占比例均增加(P<0.05或P<0.01)。16 μmol/L BaP染毒16HBE细胞4 h后,恢复早期(4~12 h)S期细胞所占比例与恢复0 h相比明显增加(P<0.05),恢复24 h时S期细胞所占比例(24.52%)与恢复0 h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26.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浓度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16HBE细胞内BPDE-DNA加合物含量逐渐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后恢复1 h时BPDE-DNA加合物含量与恢复0 h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而后随恢复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回归分析显示BaP染毒后细胞S期所占比例与BPDE-DNA加合物含量符合Cubic方程(R2=0.386,P=0.01)。结论:BaP染毒所致BPDE-DNA加合物的形成与S期阻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