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头孢硫脒为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的作用较强。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概述如下:1过敏反应黄静等报道,患男,46岁,因急性支气管炎给予头孢硫脒2g+0.9%NS100ml静滴,约10分钟后患者颜面及颈部出现直径约0.5cm白色突出皮肤,周围散在红疹的小突起,伴轻度瘙痒感,即停药,予抗过敏对症治疗,30分钟后皮疹逐渐消退[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硫脒导致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头孢硫脒致84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结果 ADR报告涉及的84例患者中皮肤及附件损害43例、血液系统损害16例、全身性损害14例、心血管系统损害11例、呼吸系统损害3例、其他损害13例。结论应加强对头孢硫脒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注重用药过程的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3.
吕萌  陈海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6):1638-1640,1644
目的:调查分析注射用头孢硫脒近年来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2001-2015年关于头孢硫脒的ADR病例,从ADR发生的人群分布、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从头孢硫脒的化学结构、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及降解产物三个方面对头孢硫脒ADR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搜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5篇,共有98例患者。9岁以下的儿童共40例,ADR发生率最高。ADR可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头孢硫脒与部分输液配伍稳定性较差,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可产生具有过敏源性的杂质,这可能是其ADR发生的原因之一。结论:临床使用头孢硫脒时应监测ADR,ADR发生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患者,男,29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3d"入院。查体:体温:39.2℃,脉搏:98次·min~(-1),呼吸:21次·min~(-1),血压:110/82mmHg(1mmHg=0.133kPa),左肺呼吸音粗糙。查胸部CT显示:右肺纹理增粗。诊断:右肺感染。患者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头孢硫脒2g(批号150401,海南灵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当患者静滴头孢硫脒注射液约30min时,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喉咙有堵塞感,伴胸闷、  相似文献   

5.
头孢硫脒的合成方法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二异丙基脒基2-硫代-乙酸盐酸盐经Vilsmeier试剂活化后,与带有保护基的7-ACA缩合得到头孢硫脒,收率由45%提高到56%,本方法操作简便,适宜于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6.
将头孢硫脒粗品和二环己胺反应得头孢硫脒二环己胺盐,所得胺盐用水和四氢呋喃(THF)作溶剂,用盐酸调节溶液pH至4.5,滴加THF,头孢硫脒结晶析出。所得的头孢硫脒纯度高、稳定性好。该方法可用于纯化头孢硫脒及对照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硫脒的稳定性。方法按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考察。结果在不同条件下注射用头孢硫脒的性状、含量、酸度、有关物质、澄清度与颜色、水分、不溶性微粒等均符合规定。结论注射用头孢硫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家兔肌注头孢硫脒和头孢硫脒盐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健康家兔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肌肉注射等摩尔药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以Matlab程序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判断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头孢硫脒和头孢硫脒盐的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0.106±0.034)和(0.075±0.019)mmol/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887±1.660)和(6.293±0.707)mmol.min/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9.697±1.753)和(10.758±3.196)min,血浆清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9.908±10.532)和(51.547±9.383)min。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吻合良好,所得主要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处理,P值均>0.05,无显著性差异,头孢硫脒与头孢硫脒盐比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9.4%。结论头孢硫脒与头孢硫脒盐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9.
头孢硫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头孢硫脒的合成工艺,使之适合工业化生产,并提高收率。方法 以7-ACA为原料,与溴乙酰溴在低温、碱性条件下经C-7位上的氨基酰化,再同侧链二异丙基硫脲缩合制得头孢硫脒。结果 总收率由45%提高到62%,产物经IR,MS,1H-NMR确证结构。结论 改进后的工艺过程大为简化,总收率得到了提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红花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与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1月30日。根据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红花注射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1.70,95%CI(1.19,2.42),P=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温中枢损害亚组[OR=7.90,95%CI(2.17,28.83),P=0.002]、5%葡萄糖注射液溶媒亚组[OR=2.05,95% CI (1.06,3.9),P<0.05]、用药疗程>14天亚组[OR=2.91,95%CI(1.34,6.30),P<0.05]、用药剂量 ≤ 20 mL亚组[OR=1.58,95%CI(1.02,2.43),P<0.05]、用药剂量>20 mL亚组[OR=1.91,95%CI(1.00,3.62),P=0.05]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以发热、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反应为主,不良反应发生与溶媒、剂量、疗程有一定关系,临床应用须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兰索拉唑临床应用中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 2022年 9月 1日,收集兰索拉唑在临床应用中 AD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 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项 RCTs,共计10 980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ADR 总体发生情况[OR=0.79,95%CI(0.69,0.90),P=0.000 4]和胃肠道系统损害[OR=0.44,95%CI(0.32,0.62),P<0.000 01]中,试验组AD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OR=0.80,95%CI(0.54,1.18),P=0.27]、呼吸系统损害[OR=1.67,95%CI(0.67,4.15),P=0.2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OR=1.24,95%CI(0.33,4.69),P=0.75]中,试验组ADR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mg·d-1亚组的AD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66,95%CI(0.44,0.99),P=0.04],30 mg·d-1 亚组[OR=0.89,95%CI(0.76,1.05),P=0.16]和60 mg·d-1 亚组 [OR=0.76,95%CI(0.37,1.56),P=0.46]的 ADR 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30 d亚组[OR=0.60,95%CI(0.46,0.77),P<0.000 1]AD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疗程>30 d亚组[OR=0.87,95%CI(0.75,1.01),P=0.07]ADR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化性溃疡亚组[OR=0.71,95%CI(0.56,0.92),P=0.008]AD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食管返流病亚组[OR=0.93,95%CI(0.78,1.10),P=0.39]ADR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兰索拉唑安全性良好,患者的给药剂量为30 mg·d-1和60 mg·d-1、疗程>30 d、临床诊断为胃食管返流病,其ADR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收集的27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引发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79例ADR涉及的药物类别有15类97种,排序前3位的依次是抗感染药物106例(28.96%)、抗肿瘤用药81例(22.13%)、心血管系统用药29例(7.92%);静脉滴注更易引发ADR,共246例(81.4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结论 应加强与重视医院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上报意识,完善并提高ADR报告质量;重点加强严重的、新的ADR监测,降低漏报率;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的作用,以减少可以预见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舒血宁注射液的规范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和CBM。各个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7年2月28日。由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3.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作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4篇文献,3 222例舒血宁注射液用药者,累计发生213例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4%[95%(0.049 9;0.067 4)],其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6%[95%(0.018 8;0.076 0)]。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5.10%[95%(0.038 7;0.066 2)]、5.60%[95%CI(0.038 9;0.075 4)]。疗程≤7 d、7 d<疗程≤14 d以及疗程≥14 d发生率分别是5.14%[95%CI(0.030 3;0.077 0)]、5.49%[95%CI(0.044 2;0.066 4)]、7.80%[95%CI(0.059 3;0.098 6)]。单用药和联合用药发生率分别是6.41%[95%CI(0.051 1;0.078 3)]、5.38%[95%CI(0.042 9;0.065 7)]。单日用药剂量≤20 mL·d-1和剂量≥20 mL·d-1发生率分别是5.57%[95%CI(0.046 8;0.065 2)]、10.15%[95%CI(0.061 4;0.149 2)]。超适应证治疗和适应证治疗的发生率分别是7.75%[95%CI(0.047 4;0.113 1)]、5.66%[95%CI(0.047 9;0.066 0)]。其中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4%[95%CI(0.03;0.0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5%CI(0.03;0.05)],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5%CI(0.03;0.06)],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CI(0.02;0.05)]。结论:该系研究提示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与使用溶媒、疗程长短、单日用药剂量、是否超适应证治疗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的76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涉及药物品种33个,抗菌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占36.84%);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导致的ADR比例最多(占74%);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6.58%).结论:应高度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加强合理用药教育,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替加环素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替加环素不良反应病例中患者一般情况、原患疾病、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进行分析,同时报道1 例使用替加环素后引起低血糖反应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0 例替加环素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其中胰腺炎8 例,腹泻1 例,凝血功能异常1 例.本文报道的1 例78 岁男性患者诊断为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机械通气过程中,痰培养多次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使用替加环素静脉滴注后出现顽固性低血糖.结论:应用替加环素时,应高度警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姜兵 《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75-176
本研究分析了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建议措施,强调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药物的水平,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574例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5年来收到的ADR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s共涉及药物10余类74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高;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多;临床表现以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ADRs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应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及ADRs监测,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全面收集1994–2009年有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文献资料,将文献分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两类,重点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临床表现、用药合理性等。结果:共有70篇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纳入统计,其中使用药物总人数7595例,发生ADR153例,ADR发生率为2.01%,最常见ADR为神经系统损害占37.25%(57/153),其次为胃肠道系统损害占30.72%(47/153);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文献有39篇,发生ADR72例,主要为神经系统损害占45.83%(33/72),胃肠道系统损害占13.89%(10/72)。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损害较为常见,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关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95例艾滋病(AIDS)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事件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95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男性79例,女性16例,2049岁之间82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46.60%;临床表现以皮疹为主,其次为肝损伤;平均合并用药种类达15.46种。结论:AIDS患者个体情况特殊,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开展和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对保障此类患者的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