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探究经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病椎间固定在治疗腰椎结核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其优势,为临床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选取猪脊柱标本(T12~L5)16具,模拟体外(L2~L3)腰椎结核骨质破坏模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具,分别予以短节段(病椎椎弓根钉)固定(A组)、短节段(病椎CBT钉)固定(B组),病椎间椎弓根螺钉固定(C组)、病椎间CBT螺钉固定(D组)。各组每具标本依次进行完整状态(状态1)和L2~L3脊柱结核造模植骨融合并内固定状态(状态2)下的生物力学测试。将各标本装载到脊柱三维运动机上,分别施予2N·m、2.5N·m、1N·m、3N·m纯力矩,记录标本在前屈、后伸、侧弯、扭转4个方向上的活动度,比较并分析各组活动度。结果 A组在状态1和状态2模式下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的活动度分别为(8.47±1.76)°、 (7.01±1.10)°、 (5.03±0.92)°和 (4.48±0.41)°; (4.78±0.07)°、 (2.91±0.16)°、 (2.66±0.09)°和 (2.23±0.05)°;B组在状态1和状态2模式下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的活动度分别为(7.32±0.75)°、 (5.35±0.69)°、 (3.44±0.51)°和 (3.36±1.02)°;(3.51±0.29)°、 (1.74±0.04)°、 (1.53±0.31)°和 (1.23±0.08)°;C组在状态1和状态2模式下前屈、后伸、侧弯、扭转运动的活动度分别为(10.01±0.39)°、 (9.05±0.25)°、 (7.42±1.06)°和 (6.92±1.15)°; (7.21±0.17)°、 (5.07±0.02)°、 (5.12±0.74)°和 (4.58±0.01)°;D组在状态1和状态2模式下前屈、后伸、侧弯、扭转运动的活动度分别为(9.20±1.37)°、 (7.38±0.88)°、 (6.89±1.22)°和 (6.00±0.52)°; (6.06±0.16)°、 (3.99±0.02)°、 (3.85±0.08)°和 (3.47±0.10)°。各固定模式组状态2的活动度均较状态1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t值分别为4.531、5.346、6.008、4.149,P值分别为0.020、0.013、0.009、0.025;B组t值分别为9.481、16.181、11.814、4.769,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0.018;C组t值分别为4.349、8.002、4.473、4.800,P值分别为 0.022、0.004、0.021、0.017;D组t值分别为5.041、4.146、12.232、10.583,P值分别为0.015、0.025、0.001、0.002)。结论 4组固定模式状态2均比状态1有更强的力学支持,CBT螺钉病椎间固定不但可以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而且可在采用相同的固定节段时提供更强的稳定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固定节段。  相似文献   

2.
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及后路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3~72岁,平均(46.02±10.13)岁;胸椎结核20例,胸腰段结核10例,腰椎结核8例,腰骶段结核7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ankel分级、脊柱后凸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和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4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0.27±15.86)min,术中出血(489.89±35.87)ml。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50±1.13)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降低至(0.89±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01)。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为:术前7例B级患者中,4例恢复至E级,3例恢复至D级;术前8例C级和15例D级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脊柱后凸角度术前为(33.93±7.01)°,术后3个月降低至(15.07±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P<0.001);ESR由术前的(69.75±14.62)mm/1h降低至术后3个月的(13.16±5.27)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1,P<0.001)。45例患者随访24~70 个月,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植骨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出现。作者认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老年腰椎滑脱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较轻,病情稳定,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目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例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而需行手术治疗。以往治疗腰椎滑脱通过用单纯椎板减压,或在椎板减压基础上行脊柱融合,但疗效不确切。目前,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以及相关固定器械,尤其是椎弓根螺钉器械和操作技术的进步,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中位年龄49岁;累及椎体38个,平均2.2个;术前选择异烟肼(H)、利福平(R)或利福喷丁(Rft)、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左氧氟沙星(Lfx)组成四联或五联抗结核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时间2~96周,平均10.3周;术后继续行HR(Rft) EZ或HR(Rft) EZLfx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时间12~18个月.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65~300 min,平均(224.11±41.35) min.术中失血量300~1500 ml,平均(752.94±435.70)ml.术后并发症:切口积液4例,褥疮1例.Cobb角术前(23.96±6.67)°,术后(19.21±5.97)°.随访12~30个月,平均1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胸椎结核均获得治愈,植骨融合100.00%.结核无复发.10例截瘫患者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均达D级以上.结论 上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李庆涛  徐光辉  侯斌  李涛  吕明 《山东医药》2006,46(18):68-69
对14例胸腰椎结核施行患者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胸腰椎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逐渐恢复,脊柱后突畸形得以矫正。认为本术式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何磊  蒲育  何敏  李海  李邦银  蔡玉郭  刘林  刘勇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306-1312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6—2016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10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后凸角(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Frankel分级标准)、术后植骨融合(Bridwell分级标准),以及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综合评估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10~220min,平均(154.46±32.11)min;术中出血量220~600ml,平均(380.64±108.35)ml。27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00±8.11)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获临床治愈,31例患者失访。术后3个月Cobb角[(15.17±6.36)°]、ESR[(25.54±13.25)mm/1h]、CRP[(14.36±10.19)mg/L]均较术前[分别为(25.26±7.34)°、(48.39±10.63)mm/1h、(31.24±13.86)mg/L]明显降低(t=16.62、18.72、15.08,P值均<0.001)。46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随访结束时34例(73.91%)于术后 3~12个月内恢复至正常(E级),8例(17.39%)12个月后恢复至D级,2例(4.35%)6个月后恢复至C级,2例(4.35%)未恢复。植骨融合均符合Bridwell 1级标准,植骨融合率100.00%(310/310),融合时间4~17个月,平均(8.10±5.31)个月。术后3d出现脑脊液漏1例,保守治疗10d后脑脊液漏治愈;术后肺不张5例,保守治疗后肺复张满意;2例分别在术后9、20个月时出现内固定松动,取出内固定器后随访情况良好;3例术后形成窦道,1例再行病灶清除术,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我院结核内科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门诊换药后均痊愈;形成冷脓肿者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我院结核内科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3~7个月后椎旁冷脓肿吸收。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有效治疗基础上,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达到有效治疗腰椎结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前路病椎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经脊柱前路结核病灶清除的同时植骨内固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以及对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8月采用脊柱前路病椎切除加植骨 ,并采用Orion或Z plate钢板进行椎体固定。共治疗 12例脊柱结核 ,观察植骨融合及矫正畸形情况和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 经平均 10个月的随访 ,12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 ,植骨与受骨区全部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平均为 5 8个月 ,后凸矫正角度平均 16°。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可经脊柱前路作较彻底的病灶清除 ,并较好地进行脊柱矫形和椎管减压 ,完成脊柱稳定性重建 ,有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和脊柱结核治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椎体结核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2个及2个以上椎体骨质破坏并完成随访的全部32例患者,均行手术并术后明确诊断为脊柱结核.术前神经功能分级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其中A级2例、B级1例、C级7例、D级14例、E级8例.行经病椎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8个月的Cobb角的变化;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手术的优良率;观察其术前及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对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8个月Cobb角及JOA评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年期随访,2年随访期内结核均无复发,无脓液及窦道形成,无螺钉置入病椎相关的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Cobb角明显变小,由术前的(19.8±6.1)°降至术后的(7.8±3.1)°(t=9.9,P=0.00);18个月时随访无明显丢失,Cobb角由术后2周的(7.8±3.1)°变为末次随访的(8.8±4.3)°(t=1.2,P=0.09).JOA评分由术前的(8.7±6.3)分增加至18个月随访的(25.2±2.8)分,获得明显改善(t=13.6,P=0.00),末次JOA总优良率为75.0%(24/32).术后ASIA分级D级7例,E级25例.结论 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固定不仅能够对治疗多椎体脊椎结核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能减少患者术后Cobb角丢失,提高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防痨杂志》2005,27(5):307-309,T0002
目的 临床研究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到的46例,平均随访2.5年,植骨融合按Moon观察标准为主,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胸腰椎后凸畸形全部矫正(P<0.01).平均12 d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率60%;6个月骨性融合率90%.31例并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3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98%.结论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0.
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应用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1997年3月—2001年5月行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结核患者18例。随访1.5~5年,平均3.6年。结果 自体骨植骨者术后3~6月骨性融合,异体骨植骨者术后1年骨性融合。7例截瘫患者,1例Frank分级B级和1例Frank分级C级患者术后恢复达D级,其余皆完全恢复。除1例因术中撑开不够颈椎生理弯曲恢复不佳外,颈椎生理弯曲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的明显丢失,无钢板螺钉并发症。结论 钢板内固定可在颈椎结核前路手术中安全应用,它能为颈椎提供稳定性,利于骨融合和早期康复,同时,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有利于保持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28例,获得随访21例,男14例,女7例,其中胸5、6椎体结核1例,胸6、7椎体结核3例,胸7、8椎体结核3例,胸9、10椎体结核 2例,胸10、11椎体结核4例,胸11、12椎体结核2例;胸6、7、8椎体结核1例,胸7、8、9椎体结核3例,胸9、10、11椎体结核2例;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和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0个月至7年,Frankel分级,术前B级1例,C级5例,D级6例,E级9例;末次随访时D级4例,E级17例。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29±1.27)分,术后1周平均为(2.81±0.8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24±0.89)分。术前测量患者的Cobb角平均为(19.81±11.08)°,术后1周平均为(3.81±2.77)°,末次随访时平均为(4.52±3.23)°;21例患者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11个月,平均(6.93±1.33)个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内固定钉棒系统松动、脱落及断裂。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 screws for bridging fixation in revision surgery for lumbar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of the lumbar spines of 36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used. Sixteen males and 20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65.5 ± 10.5 years (range: 46 to 83 years) were include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computer software. Screws with appropriate siz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L1 to L5 vertebral segments, and 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s were placed using the standard method. After completing screw placement, simulated placement of CBT screws was performed separately. No overlap occurred between the two screws in the process of CBT screw placement, and the placement point and direction were adjusted until screw placement completion. After all screw placement simulations were complete, according to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cortical bone of the screw trajectory and the screw puncture position and distance through the trajectory, the screw placement results were categorized as excellent, good, general, and failure. Excellent and good ratings were considered successful, while a general rating was regarded as acceptable. Then, the success rate and acceptable rate of each segment of the lumbar spine were calculated.Results:Three hundred and sixty screw placement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lumbar pedicles, and 72 CBT screws were implanted in each vertebral body of the lumbar spine. The success rates in the L1 to L5 segments were 73.6%, 80.6%, 83.3%, 88.9%, and 77.8%, respectively, and the acceptable rates were 91.7%, 97.2%, 97.2%, 100%, and 91.7%,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and acceptable rate of CBT screw placement in the lumbar spine were 80.8% and 95.6%, respectively.Conclusion:CBT screws are feasible for bridging fixation in lumbar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revision surgery, and the accuracy of screw placement in different lumbar vertebrae vari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晚期腕关节结核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接受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4例晚期腕关节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 11例,女 3例;年龄7~85岁,平均(41.0±18.5)岁。所有患者术中均彻底清除腕关节周围病灶,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骨,桡骨及掌骨上放置微型钛板行内固定,同时切除尺骨远端1cm。所有患者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对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血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分析,采用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表(评分标准:9~10分为优,7~8分为良,5~6分为一般,<5分为差)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表;0分表示上肢功能正常,100分表示上肢功能极度受限)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0±2.1)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血红细胞沉降率由(28.0±23.5)mm/1h降低至(6.1±2.1)mm/1h,恢复时间为2~6个月,平均(3.5±1.3)个月;C反应蛋白由(27.0±35.1)mg/L降低至(3.4±1.3)mg/L,恢复时间为2~5个月,平均(2.4±1.2)个月。14例患者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值术前为3~6分,平均(4.6±0.8)分,术后提高至7~10分,平均(8.5±0.9)分;由术前均评价为差,提高至术后评价为优者7例,评价为良者7例。14例患者DASH评分值术前为65~70分,平均(68.0±1.9)分,治疗后提高至26~35 分,平均(30.0±2.8)分。术后随访时所有患者腕关节内固定位置良好,关节无肿胀及疼痛,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 晚期腕关节结核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短节段植骨融合+后路经多裂肌微创入路长节段短钉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中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于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行上述手术的17例多节段腰椎结核患者。采用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植骨融合情况评价手术疗效。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24~3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7.8±5.4)个月,均达到临床治愈。2例患者出院6个月时出现椎旁腰大肌脓肿形成,经腰大肌脓肿病灶清除术、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后愈合;其余15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异常。17 例患者术前VAS评分[(7.9±1.4)分]、ODI评分[(72.5±7.9)分]、后凸Cobb角[(22.5±7.6)°]、ESR[(47.3±11.3) mm/1h]、CRP[(32.6±9.4) mg/L]均明显高于末次随访时的(2.1±0.9)分、(30.3±6.6)分、(10.8±4.4)°、(6.1±3.2)mm/1h、(2.8±2.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61、4.18、21.24、2.44、20.11,P值均<0.001)。术前出现神经症状的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为E级。术后6个月14例患者植骨区融合达到Ⅰ级、2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融合率达到94.1%(16/17);末次随访时均达到Ⅰ级融合,椎间完全骨性融合,无复发及假关节形成。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后路经多裂肌微创入路长节段短钉固定术临床应用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