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rakicidin B1发酵提取液的脱色工艺条件,提高纯化后rakicidin B1样品的质量。方法 以UV和HPLC为检测方法,以脱色率和rakicidin B1保留率为指标,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以及pH值对指标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与两个指标的关系。结果 Rakicidin B1发酵提取液采用活性炭脱色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0.5%、脱色时间40min、脱色温度50℃、pH7.0,在该条件下活性炭脱色率达74.53%,rakicidin B1保留率为85.66%。结论 该脱色工艺简单可靠,脱色效果较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3.
纽莫康定B0(pneumocandin B0,PB0)是由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us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可用于合成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为提高PB0的产量,对丝状真菌SIPI 2776菌株进行亚硝基胍(NTG)、60Co伽马射线(60Co-y)、紫外(UV)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等诱变,获得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得抗肿瘤化合物FW05-0328-1高产菌株,提高其发酵产量。方法 采用紫外(UV)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ARTP)复合诱变筛选化合物FW05-0328-1高产菌株,结合高产菌株摇瓶发酵特性,优化100L全自动发酵罐发酵工艺。结果 获得1株高产FW05-0328-1菌株Micromonospora sp. FIM0O123,其在100L全自动发酵罐发酵效价达187.3m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7倍。结论 高产菌株的筛选及100L全自动发酵罐发酵工艺优化能有效提高化合物FW05-0328-1产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对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化合物rakicidin B开展药动学和安全性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静脉和口服给药初步研究rakicidin B的药动学和急性毒性。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检测rakicidin B的遗传毒性。结果 SD大鼠口服给予5.0mg/kg rakicidin B后血浆中基本检测不到药物;SD大鼠静脉0.2mg/kg,Cmax为490.67ng/mL,AUC(0~0.083)为376.07h·ng/mL;rakicidin B口服毒性低,大鼠口服最大耐受量MTD大于1000mg/kg;静脉毒性MTD大于1.0mg/kg;rakicidin B在本试验所确定的125μg/皿剂量范围内,对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Ames)标准试验菌株无明显致突变性。结论 Rakicidin B总体安全性好,无急性毒性作用及无遗传毒性。研究结果为rakicidin B进一步的临床前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小单孢菌FIM02523菌液中rakicidin B组分安全有效的提取方法。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以及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三因素三水平,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设计确定rakicidin B组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与结论 对rakicidin B提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提取次数、料液比和提取溶剂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优化修正后的提取条件为:常温下(4~40℃)、pH值6~7.5、提取溶剂为90%乙醇溶液、料液比1:3(V/V)、提取时间0.5h和提取次数2次,rakicidin B总提取率达到98.58%。 相似文献
9.
抗菌活性。方法 以rakicidin B1为原料,经与不同的氯甲酸酯反应,再经水洗、制备、冻干制得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HR-ESI-MS确证。结果 对酯化反应的4个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及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4对常氧和乏氧培养下的人结肠癌细胞HCT-8和人胰腺癌细胞PANC-1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作用;总体上看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和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等10株革兰阳性菌活性均低于对照品,活性较弱。结论 化合物1和3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和人胰腺癌细胞PANC-1具有较强的乏氧抗肿瘤活性,可作为新型的抗癌备选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轻快菌素B FW523-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流式细胞法和高内涵药物筛选的方法检测FW523-3对肿瘤细胞株细胞生长、细胞周期、肿瘤细胞骨架蛋白、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FW523-3对肿瘤细胞株K562、L929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00和400ng/ml。FW523-3处理后的K562肿瘤细胞阻滞在G0/G1期。FW523-3使L929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大小、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量、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减少。结论FW523-3有显著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红霉素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红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选用A粉和B粉代替原工艺中的淀粉及部分葡萄糖和豆饼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考察了中间补料方案。经10吨发酵罐连续8批验证,平均发酵效价提高6.11%,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原材料消耗成本可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以rakicidin B1为起始原料,经2步反应合成得到4个全新结构的rakicidin B1衍生物,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研究,以期获得低细胞毒、高效抗艰难梭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课题组前期首次发现rakicidin B1具有较强的抗艰难梭菌活性,在其结构基础上进行修饰和优化,通过氨基甲酸酯连接基团引入含氮杂环,设计合成得到4个全新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经高分辩质谱和核磁确证,并经抗艰难梭菌活性测试和细胞毒性活性测试。结果 在合成的4个化合物中,有3个化合物具有与先导化合物更强或相当的抗艰难梭菌活性;同时,MTT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的细胞毒性降低,以3b的细胞毒性降低最多。结论 通过对rakicidin B1母核结构进行修饰和优化,获得全新结构的rakicidin B1衍生物并对其进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3b保留潜在抗艰难梭菌活性且细胞毒性降低最多,作为全新结构类型的抗艰难梭菌活性化合物,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多拉菌素生产菌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正效应因子;接着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确定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是影响多拉菌素产量的显著因素;然后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分别找到3个因素的合理浓度范围;并进一步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的最佳浓度配比。筛选并优化得到了最适的培养基浓度为黄豆饼粉17.30g/L,麦芽糊精77.30g/L,MgSO4 1.50g/L,基于此,效价达到了589.43mg/L,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基本吻合,优化后的培养基工艺能够提升多拉菌素发酵单位20.37%。5L反应罐上发酵过程生理代谢参数变化表明:优化的培养基能够加促菌体的比生长速率,维持较高的氧消耗速率和产物合成速率,大幅度提升了多拉菌素的发酵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