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老年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实施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复苏和治疗,达到改善微循环、纠正组织细胞低氧血症和恢复器官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临床评估和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结合老年人自身生理特点,实施容量管理,一方面个体化液体复苏,纠正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减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使患者度过危重期;另一方面避免输入液体过多,造成组织水肿,加重损害,延误患者抢救时机.结果:依据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实施容量管理,防止器官灌注不足或高灌注,改善微循环,纠正低氧血症,减少细胞损害,降低休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论: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自身状况实施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复苏和治疗,能够提高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韦金华 《内科》2008,3(6):975-976
感染性休克是因感染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的循环功能衰竭综合征。晚期老年性痴呆病人因长期卧床,体弱多病,失语,不能正确表达病情,一旦出现急性感染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现将我科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23例老年晚期老年性痴呆并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或称脓毒性休克,是由严重感染导致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微循环障碍及细胞与器官代谢和功能损害的全身反应性综合征,同时出现了组织低灌注及器官功能障碍~([1])。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感染性休克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致AKI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研究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AKI的发病率高达51%66.9%~([2-4]),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状况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心绞痛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18例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在介入手术中采集冠状窦血液标本,测定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以此反映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后超声声学造影剂由冠状动脉直接注入,完成超声心肌声学造影。采用视觉评分法对心肌灌注进行定性分析,并由心肌灌注时间-强度曲线得到以下参数进行定量分析:造影剂峰值密度、达峰时间及曲线下面积,分别反映心肌血容量、灌注速度及心肌血流量。结果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窦血中NO浓度明显降低,ET浓度和CEC数量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NO浓度与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呈显著正相关,ET浓度和CEC数量与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密切相关,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的高低结合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有助于更确切地评估冠脉病变的程度和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微循环灌注及其检测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广泛应用的再灌注治疗评价指标主要针对的是心内膜下冠状动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通过血流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脉开通。但由于相关的冠脉微循环出现微栓塞,使近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反,另外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相关冠脉仍闭塞,但其灌注区的心肌微循环却可通过侧支循环得到灌注,预后良好。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关注微循环的灌注,出现了一系列针对微循环的评价指标。但是目前的技术尚无法在人体内直接观察微血管,微血管血流的测定也非常复杂,现回顾和展望微循环灌注的检测手段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障碍分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2019年3-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收集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血细胞比容及动脉血乳酸水平。采用旁流暗场成像设备监测患者舌下微循环,测总血管密度、灌注血管密度、灌注血管比例、微血管流动指数、异质性指数。记录患者30 d生存情况。采用Cox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舌下微循环障碍中淤滞型18例,稀释型11例,异质型18例,高动力型17例,各型间的平均动脉压[淤滞型为(77±9)mmHg(1 mmHg=0.133 kPa),稀释型为(80±11)mmHg,异质型为(78±12)mmHg,高动力型为(88±12)mmHg]、总血管密度[淤滞型为(10.84±3.01)mm/mm2,稀释型为(9.64±1.72)mm/mm2,异质型为(11.39±2.18)mm/mm2,高动力型为(11.87±2.67)mm/mm2]、灌注血管密度[淤滞型为(5.93±1.94)mm/mm2,稀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及组织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的125例患者,按照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照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及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62例患者加用rhBNP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则不使用rhBNP治疗,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乳酸水平、Pro-BNP水平、心脏指数分别在治疗后24h、48h、72h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则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的住ICU天数及1月生存率进行比较后发现,试验组的住ICU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月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基础治疗上加用rhBNP,能较早地改善其组织灌注及心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是重要生命器官微循环灌注量急性锐减所引起的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害和功能障碍。因此,了解休克的血流状态和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是判断休克类型、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和正确施行治疗的前提。休克测定仪可及时准确而直接测定这些参数,但在多数基层单位常因缺少测定仪器而影响对休克患者的诊治。为此,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对某些常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无创观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多巴胺组(DA组)。2组均给予有效液体复苏后,DA组由中心静脉泵入多巴胺2μg/(kg·min),NE组泵入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指标改善情况,组织氧代谢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HR、CVP、MAP、尿量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组治疗后2、4、6 h HR、CVP、MAP、尿量、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显著优于DA组(P0.05)。结论:采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均可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代谢,但去甲肾上腺素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液体治疗是感染性休克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依据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疾病各个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我们 可以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分为抢救,优化,稳定和清除四个阶段。核心目的是希望通过感染性休克患者液 体的精细化管理,以迅速纠正循环衰竭,保障组织灌注,防止器官功能损伤,避免液体蓄积,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管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是重症医生日常工作,因为感染性休克是ICU 患 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治疗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近年来,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和 疗效在不断进行重新评价。2012 年《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国际治疗指南》 以及2014 年《中国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 休克治疗指南》进一步就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提出了推荐性的意见,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缺血、缺氧。休克早期,在机体有效的代偿作用下,心肌一般不易出现缺血、缺氧;随着休克的进展,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心脏灌流系统出现灌流不足,则会引起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细胞和组织损伤,成为受累器官之一,并出现明显的收缩功能下降,进而加重其他脏器灌注不足,这也是休克后导致其他器官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减轻低灌注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得到日益的关注,无创心肌灌注评估方法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肌灌注CT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脓毒症微循环障碍是重要的病理过程之一,中心环节为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既可保卫机体,也可通过反馈效应及前炎症效应造成机体损害[1]。通过监测微循环的变化及早发现并及早干预脓毒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脓毒症与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及组织器官低灌注是脓毒症的血流动力学的特征,组织缺氧为脓毒症的病理生理特点。对于脓毒性休克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主要用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评估,包括尿量、中心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再灌注疗法的效果。方法 以74例AMI患者为对象 ,按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分为休克组 16例 ,非休克组 5 8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冠脉造影及再灌注疗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休克组院内病死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 (P <0 0 5 ) ;休克组各种并发症比例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 ,其中梗死延展休克组发生率为 38% ,非休克组为 5 % (P <0 0 1) ;冠脉造影显示 ,休克组 3支病变显著高于非休克组 (P <0 0 1) ,前者 99%以上的严重狭窄病变多、钙化严重及侧支循环发育不良。再灌注治疗后 ,梗死相关冠脉再通率休克组显著低于非休克组 (P <0 0 5 ) ,休克组院内病死率受梗死相关冠脉再通与否的影响 ,再通的 6例仅 1例死亡 ,而未再通的 5例 3例死亡。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冠脉病变严重、复杂 ,病死率高 ,改善预后的关键是恢复再灌注及预防梗死延展。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休克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其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状。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配合氧代谢检测及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广泛应用,给予休克患者改善组织灌注及输液复苏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在疾病的进展及预后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全肝非增强(IVIM-DWI)灌注成像评价肝癌微循环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癌患者60例作为肝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IVIM-DWI灌注成像扫描,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灌注分数(f)、真实扩散系数(D)以及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肝癌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癌组ADC、D值低于对照组,f、D*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患者的ADC、D值高于Ⅱ级、Ⅲ级患者,且Ⅱ级患者高于Ⅲ级患者,Ⅰ级患者的f、D*值低于Ⅱ级、Ⅲ级患者,且Ⅱ级患者低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f、D、D*值预测肝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600、0.700、0.593。其中ADC、D值对肝癌的预测效果较好(P0.05),f、D*值对肝癌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差(P0.05)。结论 IVIM-DWI灌注成像能用于肝癌微循环功能的评估中,且ADC、D值对肝癌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胺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脏灌注的影响.方法: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以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应用多巴胺、多巴胺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观察尿量、肌酐清除率(Ccr)、钠排泄分数(FeNa)的变化.结果:多巴胺组和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尿量明显多于基础值时(P<0.05);Ccr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明显高于基础值时和其他各组(P<0.05);FeNa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明显低于基础值时和其他各组(P<0.05),多巴胺组与基础值时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能改善肾脏灌注,显著增加Ccr;多巴胺能增加尿量和FeNa,但改善肾脏灌注作用不确切;多巴胺加间羟胺不能改善肾灌注.  相似文献   

19.
肿瘤坏死因子在感染性休克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性休克是感染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功能衰竭所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综合结果 ,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 2 0世纪 60年代提出的微循环障碍学说 ,为休克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微循环障碍学说认为微血管经过痉挛、扩张和麻痹 3个阶段引起休克 ,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使休克难以逆转。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直接作用 ,使免疫细胞应答的异常和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发生在血流动力学改变之前。所以 ,炎性因子在休克发生中的作用得到广泛关注。内毒素刺激机体产生过量的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引起发热 ,心脏和…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再灌注后微循环障碍极大地影响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检测微循环障碍的方法。心脏磁共振成像是非侵入性评估心肌微循环功能的金标准,但其在临床上的普及不及心肌声学造影。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法(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肌呈色分级(MBG)及TIMI心肌灌注帧数计算(TMPFC)能直接通过造影图像评估微循环功能。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等技术方法利用特殊导丝对微循环功能进行检测。本文将对上述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为临床工作者选择微循环障碍评估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