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ELISA试剂在实际检测HIV应用中存在的差异。方法使用STAR全自动加样仪和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分别用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年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HIV。结果2008年1—12月40530人份血液标本用国产试剂A和B检测抗-HIV,确证阳性2人份,2009年1—12月59585人份血液标本用进口试剂A和B检测HIV抗体及抗原,确证阳性3人份,确证阳性标本4种试剂均检测出强阳性结果;统计4种试剂献血总人数数与初次反应性数有统计学差异,进口试剂A的初次反应性率为0.36%,明显比其它3种试剂高(约0.12%);初次反应性标本再检后,再检结果与初次检测结果的相符性(再检仍为阳性)高低依次为国产B、进口B、国产A、进口A;4种试剂的假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进口A试剂假阳性率最高达0.13%,国产B、进口B试剂其次,分别为0.09%、0.06%,国产A试剂最低,约0.05%。结论进口HIV试剂即能检测抗体又能检测抗原,能缩短窗口期,但不同厂家HIV试剂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HIV检测试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为了降低血液检测的假阳性率,实验室还应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立严格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酶联免疫法(ELISA)和金标法检测HIV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其尤缺点.方法 对金标法检测HIV抗体阳性的血清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初筛实验,初筛阳性血清用两种不同试剂复查,复查阳性或不确定血清送确诊实验室检测.结果 金标法检测阳性95例,酶联免疫法初筛阳性66例,不确定4例.确认实验室检测后确诊66例,不确定4例.结论 金标法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差,假阳性率较高.酶联免疫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较理想.综合准确性高于金标法.  相似文献   

3.
血液复检中17例HBsAg灰区标本的进一步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献血员血液HBsAg的检测多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一步法 ,由于ELISA灵敏度不够高 ,国产试剂HB sAg最低检出量达 0 .5 μg/L ,而 0 .1μg/LHBsAg即有传染性[1] ,另一方面一步法存在钩状效应 (HOOK) ,当HBsAg浓度过高时 ,可使标本显色降低或不显色。这些标本的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或处在灰区 ,但却具有传染性[1-2 ] 。为此笔者收集 17例HBsAg灰区标本进一步检测分析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无偿献血员血液HBsAg经金标法筛选、初检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复检OD值在 0 .0 75~ 0 .10 4 (灰区 )的标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BsAg检测中强阳性的拖带污染,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分别用英科新创和北京万泰两种酶联试剂对本站无偿献血标本27560人份进行HBsAg检测,初、复检有一边阳性的用试管标本再检,两边同时阳性的和强阳性底下疑为拖带污染的用采血管标本再检。再检均采用同种试剂双孔平行检测。结果:27560人份标本中初、复检阳性的312例。经过再检后有38例阴性274例阳性。结论:通过采血管标本再检来降低假阳性,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度,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使用不同检测方法对HIV抗体进行初筛检测,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方法通过使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2794份相同的艾滋病高危人群人员的血清样品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47份,阴性2747份,阳性率为1.682%,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为阳性55份,阴性2739份,阳性率为1.968%,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阳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阴性的样品有11份,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阴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样品有19份,经配对χ2检验,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初筛检测HIV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两种检测方法初筛检测结果共同阳性有36份,共同阴性有2728份,总符合率为98.93%。结论提示初筛检测HIV抗体时,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可互相参考,也可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州市人群中1150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本地区人群中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提供合理参考,改善HIV检测现状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本地区内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若初筛阳性,则用原试剂和另一厂家试剂复检,若仍为阳性或一阴一阳则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证实验。结果:共11506例样本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其中经复检和确诊HIV感染的,孕妇1例(0.32‰),普通人群4例(0.34‰),娱乐场所及男男行为26例(2.25‰)。性别分布上,男性30例,检出阳性率为2.60‰,女性10例,检出阳性率为0.87‰。结论:本地区HIV感染率较高,且具有明显的性别及工作消费场所差异。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娱乐场所从业人员高于普通人群,不洁性行为、血液暴露及母婴垂直传播仍是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提高社会人群HIV的检出率、针对三种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控制手段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了解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发并由湖南景达基因公司推出的商业化的HCV游离核心抗原试剂盒,对来自入院前或手术前筛查的确160例临床样本和22例丙肝或疑似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CV-cAg)和(HCV-Ab)检测,阳性者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证实。结果:160例筛查样本HCV-Ab均为阴性,HCV-cAg)阳性2例,其中免疫印迹法确证阳性1例;22例HCV-Ab阳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10例,免疫印迹法确证阳性12例。HCV-cAg与免疫印迹法确证符合率为83.3%(10/12)。结论: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cAg检测试剂盒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BsAg检测中强阳性的拖带污染,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分别用英科新创和北京万泰两种酶联试剂对本站无偿献血标本27560人份进行HBsAg检测,初、复检有一边阳性的用试管标本再检,两边同时阳性的和强阳性底下疑为拖带污染的用采血管标本再检.再检均采用同种试剂双孔平行检测.结果:27560人份标本中初、复检阳性的312例.经过再检后有38例阴性274例阳性.结论:通过采血管标本再检来降低假阳性,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度,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住院者HIV抗体血清学检测,探讨HI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初筛阳性血清送HIV确证实验室确认。结果 3 a共检测住院者32 900例,HIV感染者34例,感染率为0.103%。检出男性感染者24例占71%,检出女性感染者10例占29%,HIV感染者男多于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住院者进行HIV抗体血清学检测非常必要,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对于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感染、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洛阳市涧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抗体感染待确诊的72例受检者的血液样品,分别对其行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HIV抗体,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测方式检测出的HIV抗体阳性率。结果:72例受检者经复查后确诊有68例患者携带HIV病毒,其中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5.83 %(69/72)和97.22 %(70/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疑似HIV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诊断检测时,采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均可,检测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测方式,或者也可将两者联合使用,对明确个体HIV感染及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滋阴平肝潜阳汤调治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收集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者20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人)与对照组(100人),分别用滋阴平肝潜阳汤和杞菊地黄丸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证候疗效、血脂、血糖等。结果:X1(收缩压)、X2(舒张压)、X4(甘油三酯)、X5(低密度脂蛋白)主要由F1(第一公因子)"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危险因素"解释,X3(总胆固醇)主要由F2(第二公因子)"胆固醇危险因素"解释,X6(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F3(第三公因子)"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抵抗因素"解释,X7(血糖)主要由F4(第四公因子)"代谢综合征因素"解释。结论:滋阴平肝潜阳汤是治疗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的有效方药,不但能降低血压、改善症状,还有降血脂作用。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蛋白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血瘀窍闭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文献和临床研究,并分析了脑血管意外性昏迷和颅脑损伤性昏迷的病理变化,提出了血瘀窍闭是脑血管意外性昏迷和颅脑损伤性昏迷的关键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降饮在改进为胶囊剂型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高血压病患者165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110例,给予平降饮胶囊,4粒/次,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55例,给予牛黄降压胶囊,4粒/次,每日2次,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110例,显效46例(41.81%),有效59例(53.44%),无效6例(5.45%),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55例,显效21例(38.18%),有效29例(52.73%),无效5例(9.09%),总有效率90.91%。结论:平降饮胶囊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作用较好,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周宝宽  张明雪 《中医药学刊》2010,(11):2399-2402
目的:观察滋阴平肝潜阳汤调治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血压、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收集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者20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人)与对照组(100人),分别用滋阴平肝潜阳汤和杞菊地黄丸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证候疗效、血脂、血糖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合并在一起,用药前,收缩压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有关系,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总胆固醇增加一个单位,收缩压增加0.313个单位;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一个单位,收缩压降低0.134各单位;用药前,舒张压与总胆固醇有关系,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总胆固醇增加一个单位,舒张压增加0.181个单位。治疗组用药前,收缩压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有关系,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总胆固醇每增加一个单位,收缩压增加0.301个单位;高密度脂蛋白每增加一个单位,收缩压降低0.212个单位。治疗组用药前,舒张压与总胆固醇有关系,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总胆固醇每增加一个单位,舒张压增加0.228个单位。治疗组用药后,收缩压与血糖有关系,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血糖每增加一个单位,收缩压增加0.241个单位。治疗组用药后,舒张压与总胆固醇、血糖有关系,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总胆固醇每增加一个单位,舒张压降低0.237个单位,血糖每增加一个单位,舒张压上升0.225个单位。对照组用药前,收缩压与总胆固醇有关系,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总胆固醇增加一个单位,收缩压增加0.303个单位。对照组用药前,舒张压与血脂、血压没有明显的关系。对照组用药后,收缩压与血脂、血压没有明显的关系。对照组用药后,舒张压与血糖有关系,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血糖每增加一个单位,舒张压增加0.262个单位。结论:滋阴平肝潜阳汤是治疗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的有效方药,不但能降低血压、改善症状,还有降血脂作用。血压与血脂、血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合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hs-C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合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8例ACS患者分成治疗组31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中药合剂)和对照组27例(抗凝、溶栓、扩冠等西医常规治疗),为期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s-CRP的浓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够降低ACS患者血浆hs-CRP水平,对ACS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血脂、血粘度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葛根素组三组进行喂养与给药,30天后测定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含量明显增加(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与高脂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葛根素组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葛根素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以及保留措施。方法:通过对本市中心血站2012年8月-2013年8月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失败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统计2013-2014年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数量以及献血者中多次献血的数量。结果:本市中心血站2013-2014年血站实际献血人数在招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总量相较2012-2013年明显提升,同时多次献血人数占据的比例明显上升。结论:采取合适的宣传方法,加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服务质量,能够提高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的人数数量。  相似文献   

18.
吴资锋  金英 《中医药导报》2008,14(10):16-18
文章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高黏血症的发病机制以及中医理论对COPD瘀血的分型,提出了益气活血、温阳活血、化痰活血等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客观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瘀证见于多种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病理状态,形成机理非常复杂。近年关于血瘀证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开始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NEI网络)以及基因水平方面探索血瘀证的形成机理。本文从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基因表达研究等十个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以求进一步探索血瘀证的微观实质。  相似文献   

20.
活血散瘀颗粒的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活血散瘀颗粒的活血化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急性血瘀模型组、活血散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6,8,4 g.kg-1)和复方丹参片组(5 g.kg-1)。ig给药,每日1次,连续9 d。d 9时,sc肾上腺素10μg.kg-1,2 h后置0~4℃水中游泳5 min,2 h后,sc肾上腺素1次(10μg.kg-1),制造急性血瘀模型,测定各组给药9 d后对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用肾上腺素制造大鼠肠系膜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活血散瘀颗粒对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活血散瘀颗粒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大鼠全血高、低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积压显著降低(P<0.05);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显著减少,凝血时间显著延长(P<0.05);可显著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细动脉管径缩小、流速减慢、毛细血管开放量减少,并改善这些现象(P<0.05)。结论:活血散瘀颗粒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