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南省HIV-1型耐药毒株传播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部分AIDS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中HIV-1耐药基因的变异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患者血浆中抽提病毒RNA,用RT-PCR方法扩增HIV—1po1区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2005年的2号样本以及2007年的3号和5号样本各存在~处蛋白酶抑制剂次要耐药突变:A71T、L10I、A71T,但它们单独存在不会产生耐药性。2005年的2号样本以及2007年的5号和6号样本均检出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其中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突变位点共有5处:D67N、KTOR、M184V、K219Q、T215F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突变位点共有7处:K103T、Y181C、K103N、P225H、K238T、V106A、G190A,最终导致三份样本对NRTIs和NNRTIs类中的多种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受性。结论被检测的AIDS患者中多数对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敏感,但有3例对多数逆转录酶抑制剂产生耐受性,应该加强HIV感染者/AIDS患者体内HIV-1耐药基因型监测,了解治疗前后总体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HIV-1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病例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四川省HIV-1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病例耐药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病毒载量大于1000IU/ml进行核酸PCR和pol基因测序,登录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分析耐药突变情况。结果1149例病例中981例(85.38%)小于病毒载量最低检测限,88例(7.66%)病毒载量大于1000IU/ml,有40例(3.48%)耐药,其中3例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28例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39例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结论四川省目前HIV-1耐药总体程度较低,已出现耐药病例中,NNTRIs交叉耐药较为严重,部分对NRTIs全部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一段时间的AIDS病人中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区2004~2005年部分HIV感染者的伞血标本201份,其中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56人(27.86%),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45人(72.14%),分别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10毫升的抗凝血,分...  相似文献   

6.
HIV-1获得性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V-1耐药性影响艾滋病的传播、治疗和预后,随着发现即治疗政策的全面推广,艾滋病治疗人数不断增加,HIV-1耐药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HIV-1耐药包括传播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传播性耐药指HIV感染者未经抗病毒治疗就发生的耐药,而获得性耐药指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后产生的耐药。本文拟从HIV-1获得性耐药现状,耐药位点分布、耐药检测方法、耐药结果解释系统和耐药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对我国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耐药监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2010年HIV-1耐药传播警戒线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0年昆明市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耐药株的传播水平.方法 根据WHO推荐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对2010年1-8月收集的62份年龄<25岁的HIV-1新发现感染者的血液样本进行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 62份样本中,54份完成耐药基因型鉴定.按pol基因区进行分型,其中53.2%的样本为CRF08 BC亚型,其他亚型包括CRF07_BC、CRF01_AE、C.根据采样时间顺序,前47份扩增阳性的样本用于耐药传播水平的分析,其中1份出现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突变位点,耐药株流行率<5%.结论 昆明市HIV耐药株尚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规范治疗及科学管理仍然是当前艾滋病患者治疗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到2010年,云南省累计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20 000人,其中德宏州约20%。为评价HIV耐药株的传播情况,2011年在德宏州开展了HJv-1耐药警戒线调查HIVDR-TS)”。  相似文献   

9.
HIV-1耐药是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抗病毒疗法的普及和接受治疗者的增多,HIV-1耐药的问题日益凸显,使艾滋病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了解各抗病毒药物治疗引起的HIV-1耐药突变位点并及时采用有效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HIV-1耐药位点基因型检测方法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目前是HIV-1耐药检测最常用也是最有前景的方法。本文对HIV-1耐药位点和耐药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2012年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文山州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基因型分布和耐药株传播水平。方法根据HIV耐药警戒线调查实施方案,对2012年1月-12月文山州符合要求的68份年龄在16—25岁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进行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45份完成了基因型及耐药鉴定。通过进化分析对pol区进行分型,48.9%的样本为CRF08-BC,其他依次为:CRF01-AE(42.2%)和CRF07-BC(8.9%)。获得的序列中未检测到监测相关的耐药突变(surveillanc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SDRM),按照耐药警戒线的统计方法估算耐药株流行率小于5%。结论本次调查的样本中主要的HIV-1基因型为CRF08-BC及CRF01AE,文山州目前HIV-1耐药株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在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的基础上,应加强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科学管理,同时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无锡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人群耐药基因变异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6月无锡市HIV-1/AIDS人群血标本343例,提取前病毒D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并测定编码蛋白酶和部分逆转录酶的基因序列,将序列提交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最终有279例成功扩增并获得了pol基因序列,共发现36例存在耐药基因突变,未用药人群的耐药率为1.8%(4/220),用药人群的耐药率为16.9%(10/59)。耐药突变主要包括D30N、L90M、K65R、M184I/V、K103N和Y181C等点突变所引起的不同类型抗病毒药物的高度或中度耐药,而其他耐药突变则引起低度或潜在低度耐药。结论 该地区HIV-1耐药株的传播尚处于低流行态势,耐药突变主要由已有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所诱发,然而药物间的交叉耐药及耐药株的传播警示该地区应加强HIV-1/AIDS人群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义乌市HIV亚型分布和传播簇特征,为HIV流行趋势分析和疫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地区2016年新报告HIV/AIDS开展分子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从168例血浆中提取RNA,通过RT-PCR和巢式PCR扩增pol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亚型和传播簇,通过CPR 6.0在线软件工具分析耐药突变位点。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39.1±13.4)岁,男性为主(86.3%,145/168),外省户籍居多(66.7%,112/168),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51.2%,86/168)和异性传播(48.8%,82/168)。HIV序列成功获得率为89.9%(151/168),优势亚型为CRF01_AE 74例(49.0%)和CRF07_BC 64例(42.4%),其他亚型包括CRF08_BC 5例(3.3%),CRF55_01B 3例(2.0%),B、CRF45_cpx、CRF59_01B、CRF85_BC和URF (B/C)各1例。CRF45_cpx和CRF85_BC在浙江省首次发现。共发现26个传播簇(含65个病例),总成簇比例43.0%(65/151),CRF01_AE成簇比例54.1%(40/74),高于CRF07_BC的32.8%(21/64);各传播簇平均大小为2.5例/簇,CRF01_AE中异性传播的传播簇最大(3.5例/簇)。传播性耐药率为4.6%(7/151),7例检出监测性耐药突变,包括M46L 5例,F77L和Y181C各1例。结论 义乌市HIV亚型复杂多样,多种传播簇并存且特征多样,应继续加强亚型监测,重点对传播簇病例开展专题调查,实施针对性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广西南宁市注射吸毒人群中HIV-1分子基因亚型及耐药的特征。方法 2017—2019年在南宁市连续收集感染HIV-1的注射吸毒人群样本225份,通过巢式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基于最适基因距离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并分析入网率、耐药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63份样本获得 HIV-1 pol区序列,检测到4种HIV-1基因型,其中以CRF08_BC(55.2%,90/163)和CRF01_AE(35.6%,58/163)为主。共有83条序列入网,入网率50.9%(83/163),形成19个分子传播簇,其中有1个传播簇包含19个节点。163条序列进行耐药分析,共出现24例HIV-1耐药株,NRTIs、NNRTIs和PIs的耐药率分别为2.5%(4/163,95% CI:0.1%~4.9%)、10.4%(17/163,95% CI:5.7%~15.2%)和2.5%(4/163,95% CI:0.1%~4.9%)。83条未治疗序列中获得4条治疗前耐药株,其中1例出现PIs低度耐药,2例出现NNRTIs高度耐药,1例同时产生NRTIs和NNRTIs耐药突变。结论 南宁市IDU HIV-1感染者中病毒基因亚型呈现多样性,其中以 CRF08_BC占优势,并出现超级传播者。抗病毒治疗耐药情况较为严峻,以NNRTIs耐药为主,原发性耐药处于较低水平,一线抗病毒疗法仍有效,但要密切关注耐药监测,防止多重和交叉耐药毒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辽宁省自2004年至2008年治疗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耐药基因突变新变化及HIV-1耐药株的流行率.方法 应用抽签法选取经确诊但未接受过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20份,提取RNA.通过病毒载量检测,HIV-1蛋白酶(PR)全长和部分反转录酶(RT)基因区通过逆转录PCR(RT-PCR)法和巢式PCR法得到扩增样本.经测序,运用Contig Express对序列拼接、编辑和校正,上传耐药序列至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分析,寻找耐药位点,评价目前未治疗感染者中病毒基因耐药新变化和耐药株流行趋势.结果 20例未治疗确诊感染者血浆中,13份病毒载量检测值大于1000拷贝/ml的样本得到有效扩增,经测序得到65条有效序列.耐药基因型分析发现2个在辽宁省新出现的亚型H和CRF10_CD.13份样本均未发现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相关突变,4份存在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相关耐药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P225H、K238S、V179D、K238T,突变率为30.8%(4/13);1份(7.7%)样本蛋白酶抑制剂(PI)主要相关耐药位点154S发生突变,发生PI多重交叉耐药.3份样本仅在PR区分别有1处次要耐药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L10V、A71V,但对蛋白酶基因耐药没有仟何影响.结论 辽宁省HIV-1耐药基因型发现新亚型,PR区基因发现主要耐药突变,应考虑启用二线蛋白酶抑制剂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HIV-1耐药毒株的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凉山州开展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的横断面调查。提取获得HIV-1 pol基因区序列,根据2014年WHO耐药监测指南的推荐标准,应用HyPhy 2.2.4和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HIV-1耐药毒株传播网络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464例HIV/AIDS,HIV-1毒株为CRF07_BC亚型的占88.6%(411/464),总的HIV-1耐药率为9.9%(46/464),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率分别为6.7%(31/464)、1.9%(9/464)和0.4%(2/464);有1组HIV-1新型重组毒株URF_01BC亚型独立成簇并携带相关耐药突变位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异性性传播人群相比,注射吸毒人群的HIV-1耐药风险较高(aOR=3.03,95% CI:1.40~6.54)。结论 凉山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的HIV-1耐药率较高,且有新型重组毒株URF_01BC亚型携带相关耐药突变位点的成簇传播,建议加强HIV-1耐药毒株传播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流行于山东省境内HIV-1毒株的亚型,尤其是流行重组型毒株的种类及变异情况,分析其来源并推测其流行趋势。方法采集93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tat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B,、C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G和CRF01-AE4种重组毒株,其中B’亚型数量最大71株(占77.2%),CRF01-AE9株(占9.8%),CRF07-BC、CRFOB-BC各3株(均占3.3oA),B、C和CRF02-AG各2株(占2.2%)。3个基因区env区变异最大,gag和tat相对保守。3种优势亚型中,A/E变异最大,B’次之,B’/C最保守。结论山东省HIV-1流行毒株亚型众多。各优势毒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山东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在省内和省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为实施精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9个省份1996-2014年已有的2 094条CRF01_AE pol区基因序列,利用PhyML 3.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传播簇,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传播网络,结合背景信息分析传播风险。结果 发现82个传播簇,包含255条序列(12.18%,255/2 094),省内传播簇数量和包含序列数(61个,173条)明显多于跨省传播簇(21个,82条)。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人群的成簇比例随时间上升趋势明显,由1996-2008年的2.41%(2/83)上升为2013-2014年的23.61%(72/305)(χ2=27.800,df=1,P=0.000)。跨省传播簇的男男性传播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由1996-2008年的0.67%(2/297)上升为2013-2014年的6.36%(30/472),具有随时间的上升趋势(χ2=20.276,df=1,P=0.000)。跨省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的比例(86.59%,71/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56.65%,9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2,P=0.000)。含2种及以上传播途径的跨省传播簇的比例(33.33%,7/21)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13.1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传播网络分析发现,跨省传播簇内高传播风险人群比例(51.22%,42/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26.59%,46/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2,P=0.000)。跨省传播簇以男男性传播人群为主。结论 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存在复杂的传播网络,跨省传播簇快速增长,其中高风险传播者对HIV-1亚型的大范围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应深入进行传播网络研究以指导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艾滋病毒I型膜蛋白基因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在河南省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毒株的流行情况及亚型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反应(nested -PCR)对28份河南省内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50 -450个核苷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8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5.72%,与流行于云南的(泰国B)毒株基因离散率 为5.80%,与其它国际亚型,欧美B、A、C、D、F、G、H、J、O亚型基因离散率均在18.05%以上。系统树分析显示,28份毒株与 泰国B亚型聚在一起而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其毒株V3环四肽序列泰国B亚型基因型GPGQ8例占28.57%,欧美B亚型基 因型GPGR13例占46.43%.结论 河南省流行的HIV株属B′亚型,其毒株来自与泰国接壤的云南,在河南流行的时间约在 6~10年,其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PGR为主。  相似文献   

19.
自愿咨询检测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技术(BED-CEIA)在云南省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中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新发感染检测,了解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云南省VCT人群样本,对血清学检测新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BED-CEIA检测,结合人口学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研究样本共计4 882人,检出HIV-1抗体阳性1 500例(含既往感染231例),检出率为30.7%(1 500/4 882),其中,男性853例,检出率为27.5%,女性647例,检出率为36.3%;判为新发感染者145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61例;新发感染者年龄为17~80岁,平均为35.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中以下、女性、已婚或同居人群发生新发感染的危险性分别高于初中及以上、男性、未婚/离异/丧偶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和男性同性性行为发生新发感染的风险分别是异性性行为的2.502倍和5.551倍(OR=2.502、5.551)。结论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求检原因面临HIV新发感染危险性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吸毒或同性性行为人群HIV-1新发感染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数据、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 41 223例,新报告HIV/AIDS数从2010年的3 087人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5 910人。新报告HIV/AIDS以性传播为主,性传播构成比从2010年的50.6%(1 564/3 087)升至2018年的98.8%(5 839/5 910),异性性传播从2010年的44.9%(1 387/3 087)先升后降至2018年的65.7%(3 885/5 910),男男性行为传播从2010年的5.7%(177/3 087)升至2018年的33.1% (1 954/5 910)。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有非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从2010年的69.4%(962/1 387)升至2018年的91.7%(3 562/3 885)(趋势χ2=657.802,P<0.001)。15~24岁青年、≥ 60岁老年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青年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52.7%,2 561/4 856),老年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6.4%,5 907/6 833),且老年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以男性为主,男性HIV/AIDS数从2010年的122例增加到2018年的738例,历年男性构成比在82.2%~91.0%之间,女性构成比从2010年的9.0%(12/134)增加到2018年的17.8%(160/898)。结论 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防控重点应以控制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和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并关注青年和 ≥ 60岁老年人群的性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