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湿法适用于湿温病、暑温挟湿证和伏暑等湿热相关的病证。是由于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热性病 ,其内因与人体正气和脾胃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常用化湿七法 :如芳香宣肺化湿法 ,适用于湿阻上然 ,湿重于热 ;燥湿化浊法 ,适用湿阻中焦 ;疏利湿浊 ,透达膜原法适用膜原证 ;化湿清热法 ,适用湿温病湿渐化热 ;清热化湿法 ,适用湿温病湿热并重 ;清热湿热 ,豁痰开窍法 ,适用湿热之邪阻于气分 ;淡渗利湿法 ,适用于湿阻下焦 ,下阻膀胱之证。  相似文献   

2.
<正> 湿温病大都发生在夏、秋之间。雨湿较盛季节。病由感受湿热邪毒而起,亦称之为湿热病。医家论其治则多以化湿清热为首务,而化湿之法不外芳香化浊,苦温化湿,淡渗利湿3法。正如张景岳所说:“湿热之病,宜清宜利,热去湿亦去”。热甚者以清火为主,佐以分利;热微者以分利为主,佐以清火。”然湿温病多为湿热合邪,临床湿热之间,孰轻孰重,不易掌握,用化湿清热法施治,往往出现治湿碍热,治热碍湿,“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的矛盾。而温清两难,使病程缠绵,发生传变。故说化湿与清热间轻重缓急,最难恰到好处。笔者在多年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前额或眶后 )、咽痛、呕吐、嗜睡、颈背僵硬或不适、肌痛、腹痛等症状。从症状特点看 ,属温病湿温范畴 ,以化湿清热为主治疗 ,能取得较好疗效。湿温一证 ,湿热邪毒侵袭机体 ,上犯清窍 ,而显种种危急征象。湿热之邪阻遏卫气 ,则身热不扬 ,午后潮热 ,身重肢倦 ,头重如裹 ;湿热交阻 ,郁而化火 ,灼伤阴液 ,酿成痰浊 ,而痰迷心窍 ,则神识昏蒙 ,时有谵语 ;湿为阴邪 ,其性腻滞 ,缠绵难解 ,表现为患者表情淡漠呆滞 ,动作迟钝缓慢 ,病程相对较长。笔者治疗病毒性脑膜脑炎 ,从湿温论治 ,拟法芳香宣化、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4.
高烁烁  胡小英  许华 《新中医》2014,46(5):33-35
许华教授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中医学湿温范畴,邪阻气机、湿遏热伏、邪漫三焦、邪盛毒瘀是该病病机特点。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要法,谨守病机,注重化湿,宣畅三焦,透邪达外,清热凉血,软坚散结,视湿热之轻重、病位之浅深、正邪之盛衰辨治。  相似文献   

5.
龚丽娟教授认为慢性尿酸性肾病病因可责之于内外2个方面:外因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经脉,导致经脉痹阻,血行不畅,筋骨失养,内因为年高正气亏虚,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醇酒等,致使脾胃受损,湿热内生,气血瘀滞,日久酿湿成痰化浊,终致湿浊痰瘀阻于肾,肾气渐亏,不能分清泌浊。慢性尿酸性肾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上龚教授提出以淡渗利湿、苦寒清热、活血通络三法组合成方,分期论治,急性期重在清热利湿,缓解期治当化痰祛瘀,兼清湿热,久病及肾治宜补益肝肾,化瘀泄浊。  相似文献   

6.
研究认为“毒”是导致温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湿热病特别是湿温病,除外感毒邪之外,湿热郁蒸久留不解,亦可蕴结成毒。因此,湿蕴成毒是湿温发生的重要病机。解毒化湿法的代表方甘露消毒丹是叶天士所创的治疗湿温病气分证的名方,备受后世医家推崇,被公认为是“治湿温时疫之主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湿热性疾病气分证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从实验方面证实其治疗湿温病的科学性及实验室数据,以现代科学为手段,用饮食 气候环境 鼠伤寒沙门氏菌,制造大鼠湿热性温病气分证模型。选用解毒化湿法的代表方甘露消毒丹为基本方作为实验组,并设立宣肺燥湿法的代表方王氏连朴饮 杏仁、桔梗组进行对照,对解毒化湿治疗湿热性温病气分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多数观察指标上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解毒化湿法是湿热性温病气分证的重要有效治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勇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199-200
湿温为湿热病邪致病的温病。湿邪易困遏阳气,温邪又易伤阴,故湿热感人有湿阻阳气与热伤津液的双重性,所以湿温救阴通阳临床意义重大。救阴不是滋补阴血,而为顾护阴津,防止过汗伤阴;通阳不在温补,而在通利小便以化湿。救阴通阳,有别杂证。  相似文献   

8.
探讨湿热证的常用治法。湿热证一般属实邪为患,治则总以攻病祛邪为主,而阴柔腻补之药均非所宜。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治疗湿热诸证拟用宣湿清热法、化湿清热法、渗湿清热法、利湿清热法、燥湿清热法等5种常用治法。  相似文献   

9.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的条文有第8、第10、第12、第13、第37五条,归入"邪在气分"中,包含膜原、脾胃两部分湿热证治。湿热在膜原证者其湿浊最重,治以辟秽化浊、香辛苦温之品为主。湿热在脾胃有湿与热的多少之分:湿邪极盛,"尚未蕴热"者,治以"辛开";湿伏中焦,湿渐化热者,治以燥湿之中稍佐祛湿;湿邪化热,余湿犹滞的"湿热参半"证,治以辛泄佐清热;而对于"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者,则治以清阳明之热为主,兼祛太阴之湿。舌诊在湿热病辨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薛生白用"舌遍体白"、"舌白"、"舌根白,舌尖红"等区分湿与热的多少,其意义正如薛生白所说:"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大鼠湿热证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清热化湿法(复合治法)对该湿热证模型的影响。并同时进行清热解毒(分治法)、宣气化湿法(分治法)的对比研究,探讨清热化湿等法治疗大鼠湿热证模型胃肠动力紊乱的机理。方法:观察清热化湿法对温病湿热模型大鼠的影响,采用肥甘饮食、高温高湿及外加感染鼠伤寒杆菌等复合因素模拟建立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清热化湿(A)法治疗组、清热解毒(B)法治疗组、宣气化湿(C)法治疗组、阳性对照(D)治疗组。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及胃窦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结果:清热化湿法具有增加湿热模型大鼠血及胃窭组织中MTL、GAS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的条文有第8、第10、第12、第13、第37五条,归入"邪在气分"中,包含膜原、脾胃两部分湿热证治.湿热在膜原证者其湿浊最重,治以辟秽化浊、香辛苦温之品为主.湿热在脾胃有湿与热的多少之分:湿邪极盛,"尚未蕴热"者,治以"辛开";湿伏中焦,湿渐化热者,治以燥湿之中稍佐祛湿;湿邪化热,余湿犹滞的"湿热参半"证,治以辛泄佐清热;而对于"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舍"者,则治以清阳明之热为主,兼祛太阴之湿.舌诊在湿热病辨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薛生白用"舌遍体白"、"舌白"、"舌根白,舌尖红"等区分湿与热的多少,其意义正如薛生白所说:"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运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疗效满意。现分述如下。1 清利湿热 通利二便湿热既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又是肝炎的常见临床证候。以脏腑病位分 ,有偏于肝胆者 ,有偏于脾胃者 ;以合邪偏盛论 ,有湿重于热者 ,有热重于湿者 ,所以临证应当明辨。湿热之邪侵入人体 ,清化湿热关键在于 ,要给邪以出路 ,使之外出为度。湿热的出路主要有二 :一从前阴 ,一从后阴。因此 ,笔者临证组方不仅仅用苦寒之品清热祛湿 ,而是多管齐下 ,既用苦寒之品清热祛湿 ,又用淡渗之品渗湿利尿 ,用攻下之品通利大便。使湿热…  相似文献   

13.
乙肝邪伏膜原证与化浊养阴法研究,是对明代杰出传染病学家吴又可疠气邪伏膜原证原创体系的承传与拓展。吴氏邪伏膜原说的因、证、脉、治与邪伏膜原证型的8个证候状态组合,对乙肝邪伏膜原证的研究具有潜在的对应机制。化浊养阴法是针对江浙、宁绍、杭嘉湖地域“湿地”温病;湿热类属性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经历了临床半个世纪治疗经验淀积,是值得进一步深入发掘拓展研究的课题。乙肝的病邪是湿热疫毒,邪伏膜原证是乙肝发病学复杂系统类证中的其中一个证型,化浊法是针对乙肝湿热疫毒病因学制定的辨治法则,养阴法则是特为肝藏象体阴而用阳,治本养阴乙癸同源设立的一个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大鼠湿热证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清热化湿法(复合治法)对该湿热证模型的影响。并同时进行清热解毒(分治法)、宣气化湿法(分治法)的对比研究,探讨清热化湿等法治疗大鼠湿热证模型胃肠动力紊乱的机理。方法:观察清热化湿法对温病湿热模型大鼠的影响,采用肥甘饮食、高温高湿及外加感染鼠伤寒杆菌等复合因素模拟建立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清热化湿(A)法治疗组、清热解毒(B)法治疗组、宣气化湿(C)法治疗组、阳性对照(D)治疗组。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及胃窦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结果:清热化湿法具有增加湿热模型大鼠血及胃窦组织中MTL、GAS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脾、胃、心包,病机特点包括湿、毒、热、寒、瘀、闭、虚。虽为新发疫病,其病变过程仍遵循温病辨证体系之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湿热三焦辨证所涵盖的疾病发展规律。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失宣,此为卫分阶段,属上焦肺之病变,治宜清宣肺气,疏泄达邪;若初起邪阻膜原,又宜疏利化浊,透达膜原。上焦肺卫之邪不解,进一步发展,出现疫邪阻肺、肺气郁闭、湿阻脾胃等证,此时邪入气分,治宜宣肺燥湿,辟秽化浊,根据病性寒热不同,或清热平喘,或温化祛湿,兼燥者润燥肃肺;若疫邪上受,由肺直趋中道,发病即见明显肺与脾胃证候,属于卫气同病,为上、中焦之病变,治宜芳香化浊,宣畅气机,开肺建中。若气分之邪不解,深入营分、传入上焦心包者,可清营养阴、透热转气、清心开窍。疫邪炽盛,正气虚馁,疫毒闭阻于内,或初起疫邪由肺逆传心包,出现内闭外脱证候,治宜清心开窍、生津救逆、回阳固脱等。部分患者初期或病变过程的某一阶段表现出寒湿性质,但随着疾病演变,多呈现出“湿热疫”或“温热疫”病变特点,仍可用温病辨证体系指导辨治。  相似文献   

16.
湿温病证治刍议河南473061南阳师范专科学校卫生所曲占河主题词湿温/中医药疗法湿温病是感受湿热病邪而引起的外感热病,湿热二邪合而为病。湿为阴邪,氤氢粘腻,热为阳邪,耗津伤液,湿与热合,湿包热外,热处湿中,以胃肠为薮,外连肌表,内连膜原,弥漫三焦,郁...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痛风发病率逐年增加[1],已引起人们对该病的普遍重视.大量文献报道中医药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就此概况如下. 1病因病机 通常认为本病系先天禀赋特异,后天嗜食肥甘,导致湿热内生,壅于经络,痹阻关节而成.丛晓云等[2]认为本病乃湿热之邪蕴结关节而发.黄春林[3]亦认为痛风急性发作多属湿热痹阻证.吴启富等[4]认为痛风急性发作主要是因湿热交蒸,阻遏气血,湿热不化,痹阻不通而致.谷家立[5]则认为湿热浊毒壅滞经络,或寒湿痰浊闭阻经隧而发本病.蒋唯强[6]认为本病是山湿热之邪蕴阻肝经或湿浊毒邪壅阻经络而引起.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湿、热、痰、浊痹阻经络关节而致.  相似文献   

18.
从痰湿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心悸、胸痹范畴 ,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 ,即气阴两虚 ,邪毒瘀阻 ,而致心神失养 ,益气养阴方生脉饮、炙甘草汤为临床所常用。但是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 ,有些病人则表现为湿热内阻或痰热内扰证为主 ,故采用清热利湿或清热化痰法 ,佐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 ,能取得满意疗效。本病多为感受热毒或湿热之邪而成 ,热毒内感 ,日久可烁津为痰 ;又热之所过 ,血为之凝滞 ,久而可使血行迟滞 ,瘀阻于内 ;而湿毒蕴阻者 ,湿性重浊粘滞 ,缠绵难去 ,迁延日久 ,极易化热 ,结聚于心胸包络 ,使气血运行难畅 ,不能充养于心。这些均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湿温是感受湿热病邪而引起的外感热病。其治疗,首先要分辨湿热的轻重,再根据其轻重来确定治则,其中湿重于热的,化湿为主,佐以清热,热重于湿的,应以清热为主,佐以化湿,湿热并重应化湿清热并进。若病在上焦应以辛温宣透,芳香化湿为  相似文献   

20.
李瑞环 《光明中医》2012,27(8):1661-1662
湿邪致病在温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治疗湿热温病,拟清热利湿法,先化湿而后清热,使湿去则热不能独存,祛湿法在湿热温病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本文就其祛湿法的用药规律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