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功能亢进(脾亢)时,脾脏巨噬细胞(MΦ)吞噬功能及其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20例(脾亢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例(对照组)。术前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并收集其手术切除的脾脏,用玻片贴壁法分离培养脾脏MΦ,鸡红细胞吞噬法检测MΦ的吞噬功能。结果 脾脏MΦ吞噬率:脾亢组为(12 6±3 0)%,显著高于对照组(6 9±0 5)%,P<0 01;吞噬指数:脾亢组为0 146±0 035,显著高于对照组0 076±0 008,P<0 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脾MΦ的吞噬率负相关(r=-0 472,P<0 05),与吞噬指数也呈负相关(r=-0 625,P<0 01);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与脾MΦ吞噬率负相关(r=-0 485,P<0 05),与吞噬指数负相关(r=-0 523,P<0 05)。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脾亢脾MΦ吞噬功能增强可能是引起脾亢发生及决定脾亢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肝组织中铁过载及铁调素(hepcidin)mRNA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肝硬化合并轻、中及重度脾亢患者肝活检标本各10例,共30例(肝硬化组),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标本10例(对照组),采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检测肝组织铁元素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的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hepcidin mRNA的表达.结果 肝硬化脾亢患者按脾功能亢进程度分为轻、中及重度3组,其肝组织中铁元素含量明显递增,分别为(0.1205±0.0021)、(0.1624±0.0028)和(0.1716±0.0032)mmol/g,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0.0639±0.0025)mol/g(P<0.05),表现为铁过载;肝硬化组血清铁蛋白的含量为(436.2±51.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5±38.7) μg/L(P<0.01);肝硬化组hepcidin mRNA的表达水平为1.73±0.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8±0.22(P<0.01);而且各组的hepcidin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铁蛋白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肝硬化组r=0.735,对照组r=0.648,P<0.01).结论 肝硬化脾亢患者的肝组织中存存铁过载,并随脾亢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加;hepcidinmRNA是调节铁代谢平衡并影响肝硬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合并脾脏切除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1月我科收治的35例合并脾功能亢进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切脾组12例,未切脾组23例.分析手术前后肝功能以及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35例均成功切除肿瘤.切脾组12例患者术后脾功能亢进消失.术后1周,切脾组患者白细胞由术前的(3.2±1.7)×109/L上升到(8.5±5.3)×109/L,血小板计数由(52.6±23.7)×109/L上升到(245.3士94.6)×109/L(P<0.01).未切脾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不大.切脾组肝脏功能恢复较快,术后1周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切脾组患者均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术后化疗.术后随访2年,切脾组7例生存(58.3%);未切脾组10例生存(43.5%).切脾组与未切脾组患者总的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6.4±4.3)个月和(14.3士5.2)个月(P<0.005).结论 肝癌切除合并脾脏切除是治疗合并脾功能亢进肝癌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Bi XY  Zhao JJ  Yan T  Li C  Zhou HT  Huang Z  Zhao H  Cai J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39-1541
目的 探讨肝癌联合脾切除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7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0例,女性27例,年龄25~76岁,平均(55±12)岁.按照是否联合脾切除术,将患者分为切脾组(n=71)和不切脾组(n=106).比较两组在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肝功能恢复、术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术后第1、10、30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8.4±23.6)×109/L、(345.3±98.2)×109/L、(210.8±92.2)×109/L,与不切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手术时间为(216±105)min,高于不切脾组的(135±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与不切脾组的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脾联合切除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期间4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及36例肝硬变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脾切除术后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变化趋势的差异。结果脾破裂组47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血小板异常升高,血小板计数最高值300×109/L~600×109/L者6例,600×109/L~900×109/L者21例,>900×109/L者20例;肝硬变组36例患者中有26例术后血小板最高值超过300×109/L,8例在100×109/L~300×109/L之间,2例仍低于100×109/L。2组患者术后血小板最高值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脾破裂组患者与肝硬变组患者相比,术后血小板升高更明显,下降更缓慢(P<0.05)。Child A级患者血小板异常的持续时间及血小板升高幅度均超过Child B、C级患者(P=0.006,P=0.002)。结论脾破裂和肝硬变患者,因肝功能及全身状况的差异,术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术后应根据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移植围手术期血小板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肝移植围手术期血小板的调控 ,笔者在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 7例(脾亢组 4例 ,非脾亢组 3例 )时 ,按预定目标输注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依监测结果调整 ;比较两组血小板水平、出血量、出血器官数及次数、血小板输注量。结果示血小板在凝血功能调控中占最重要地位 ,血小板调控目标以 (50~ 1 0 0 )× 1 0 9/L为宜。血小板输注以 1h及 2 4h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值 (CCI)监测结果为调整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艾滋病毒(HIV)阳性患者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HIV阳性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患者,术前行B超、CT检查,常规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细胞计数、肝功能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和红细胞(RBC)分别为(58.3±15.0)×10~9/L、(2.24±0.58)×10~9/L和(2.97±0.78)×10~9/L,术后1周PLT、WBC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化不明显。术后1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稍有升高,但2周恢复正常,白蛋白(ALB)术后均升高。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较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HIV阳性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可减轻患者血细胞减少,短期内肝功能恢复较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62例ITP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结果 62例患者术前血小板(33.18±19.36)×10~9/L,术中发现副脾6例,手术时间(202.66±23.95)分钟,术中出血(226.45±106.93)rnl,住院时间(9.44±1.71)天,住院费用(29457±2946)元。无死亡患者,术后1周血小板明显上升为(171.32±89.00)×10~9/L,随访3~12个月,总有效率88.7%(55/62)。结论 LS治疗ITP,安全、有效,手术费用偏高,可避免患者长期服用激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策略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为(59.50±22.43)×109/L,术后第2周血小板计数为(136.01±70.41)×109/L(P<0.05).术前白细胞计数平均为(3.32±1.25)×109/L,术后第2周白细胞计数为(9.63±3.36)× 109/L(P<0.05).术前、术后红细胞计数以及脾动脉结扎前后门静脉压力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使用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可以缓解脾亢情况,有益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行LS治疗ITP患者20例,将术前与术后1、2、7、14、30、90及180 d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20例ITP患者均顺利完成LS,平均手术时间为156 min,术中出血平均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9 d.完全停用药物14例;4例患者术后需继续服用激素治疗,但激素用量较前明显减少;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术后1、2、7、14、30、90及180 d的血小板数量分别为(251.6±91.4)×109/L、(312.6±90.1)×109/L、(343.2±103.7)×109/L、(300.0±98.2)×109/L、(175.6±42.6)×109/L、(151.8±42.1)×109/L及(207.0±53.4)×109/L,分别与术前[(38.3±19.4)×109/L]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S治疗ITP是可行和安全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降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坏死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SAP 233例,按血小板是否为正常值,分成血小板降低组(<100×10~9/L)和血小板正常组(≥100×10~9/L),分析两组血小板变化与胰腺坏死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小板计数降低组99例,占42.49%;血小板计数正常组134例,占57.51%.两组在APACHEⅡ评分、预后、有尤胰腺坏死及胰腺坏死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NSON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小板降低对提示胰腺病情程度、是否存在胰腺坏死、推测疾病预后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Graves病(GD)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7-12月GD患者共267例,其中甲亢初发患者144例(甲亢初发组),甲亢缓解患者123例(甲亢缓解组),选取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甲亢缓解组PC为(250.18±62.13)×10^9/L,健康对照组为(234.21±41.10)×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初发组MPV、PDW和P-LCR分别与甲亢缓解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缓解组PDW为0.1102±0.0113,健康对照组为0.1136±0.00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在甲亢缓解患者中高于健康对照者,甲亢初发患者的MPV、PDW和P—LCR均明显高于甲亢缓解者和健康对照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并寻找适宜新生大鼠背根神经元生长的最佳他克莫司(FK506)浓度.方法 取8只新生24 h SD大鼠的背根神经节,剥除神经外膜,剪成约0.1 mm~3大小的碎块,消化后进行纯化培养,建立体外新生大鼠脊髓背根神经元培养体系.培养96 h后,将背根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1×10~(-10) mol/L FK506组(B组)、1×10~(-9)mol/L FK506组(C组)和1×10~(-8)mol/L FK506组(D组).继续培养48 h后,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及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的表达情况.比较4组神经元活力和GAP-4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B、C、D组的OD值分别为0.472±0.030、0.481±0.013、0.573±0.016、0.342±0.004,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53,P<0.01),C、D两组之间比较及C、D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的GAP-43 mRNA的表达值分别为0.375±0.016、0.388±0.009、0.490±0.003、0.283±0.009,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374,P<0.01),C、D两组之间比较及C、D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0~(-9)mol/L浓度的FKS06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元生长的促进和保护作用最好,1×10~(-10)mol/L浓度的FK506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元生长具有促进和保护作用,1×10~(-8)mol/L浓度的FK506对神经元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0年9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4例.其中29例随访12~85个月,平均44个月.结果 (1)无术中大出血和病死病例,区域性减压显著;(2)术后近期轻度脾梗塞3例,并发乳糜漏3例;(3)近期肝性脑病发生率2.27%(1/44),再发出血率0%;远期肝性脑病发生率3.45%(1/29),再发出血率3.45%(1/29);(4)远期脾脏显著缩小,血小板显著升高(P<0.01).结论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疗效可靠,可作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脾-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治疗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对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总结8例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致门静脉高压症七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该手术的疗效.结果 本组8例在分流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0±11)mm Hg和(22±7)mm Hg,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死亡及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肝功能良好.术前外周血中三系下降的7例患儿术后血常规WBC计数为(7.64±4.46)×10~9/L,RBC计数为(4.54±0.97)×10~(12)/L,Hb为(133±5)g/L,PLT计数为(355.40±107.36)×10~9/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例PLT计数降低的患儿术后PLT计数为333×10~9/L,较术前显著升高.4例术后血氨升高,由术前的(18±7)μmol/L升高至术后的(60±17)μmol/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1例发牛肝性脑病,且智力发育良好.消化道钡餐X线或胃镜检查提示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好转,血管超声显示吻合口无狭窄,血管内无血栓形成.结论 脾-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治疗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做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进行常规药物保肝利尿等治疗,52例常规治疗+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55例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结果 30例进行常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肝功能和血常规各项指标没有好转;2例死于消化道出血。52例常规治疗+门静脉自体骨髓输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治疗(P<0.05);2例死于消化道出血。55例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治疗后1和3个月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治疗(P<0.05);3例手术后1周内死于创面出血诱发的肝衰竭。治疗3个月后,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常规治疗+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与常规治疗相比,在白细胞数[(6.28±1.63)×109,(3.39±0.98)×109,(3.04±0.65)×109]、血红蛋白量[(107.16±19.25)g/L,(98.66±19.81)g/L,(92.54±17.52)g/L]、血小板数[(223.00±47.99)×109,(45.52±12.93)×109,(38.64±9.48)×109]方面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常规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没有明显疗效。常规治疗加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可以明显促进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重建,但是不能缓解脾功能亢进。脾切除加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可以解除脾功能亢进,并促进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重建,但是脾切除术后创面渗血容易诱发肝衰竭,有较高手术风险。对肝功能C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先作上腹部小切口经网膜右静脉插管输注自体骨髓,待肝功能好转后,再做脾切除,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宫腔配合抗菌药物对产褥感染产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产褥感染产妇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和口服氨苄西林的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宫腔。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全血WBC计数和血清CRP与PCT水平。结果产后1 d两组产妇全血WBC计数、血清CRP和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后3 d和5 d,观察组患者WBC计数分别为(9.39±1.79)×10^9/L和(6.93±1.23)×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12.05±2.33)×10^9/L和(9.93±1.9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P<0.001,t=10.05、P<0.001);观察组产妇血清CRP水平分别为(22.97±10.57)mg/L和(15.42±8.82)mg/L,显著低于对照组[(31.67±12.59)mg/L和(20.86±10.8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01,t=2.98、P=0.01);观察组产妇血清PCT水平分别为(2.87±1.47)μg/L和(0.81±0.50)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3.78±1.90)μg/L和(1.68±0.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1,t=5.92、P<0.001)。观察组产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98.33%(5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OR=0.35、95%CI:0.15~0.87、P<0.01)为影响产褥感染临床疗效的保护因素,而孕期阴道炎病史(OR=3.49、95%CI:1.12~1.89、P=0.01)和年龄(OR=1.12、95%CI:1.02~1.19、P=0.01)均为影响产褥感染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第2产程延长并非产褥感染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5、95%CI:1.01~5.11、P=0.08)。结论产妇发生产褥感染时,及时有效的抗感染干预措施是必需的,是影响产褥感染临床疗效的保护因素。采用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宫腔配合抗菌药物的治疗方式对已发生产褥感染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