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苦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苦参不同采收部位中的苦参总生物碱含量,为苦参栽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在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类似的规律性,侧根下部侧根上部主根横生根状茎(地中茎)茎芽。主根上部和下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主根与侧根下部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苦参生长的第1年、第2年生物碱含量均有较大增长,3年生苦参含量均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3年采收苦参较为合理,且3年生材料中地中茎和茎芽的生物碱含量也比较高,可以多途径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收时间的祁沙参干物重及产量、多糖和香豆素含量及积累量进行测定分析,确定祁沙参的适宜采收期。方法 10月21日~11月15日每5d采收一次,共设置6个不同采收时间,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490nm波长下测吸光度;香豆素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248nm。结果不同采收时间的祁沙参干物重及产量、多糖和香豆素含量及积累量均差异显著,且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各指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1月5日采收的祁沙参单根干物重14.92g及亩产量566.96kg,多糖含量61.6%及单根多糖积累量9.191g,香豆素含量5.030μg/g及单根香豆素积累量75.048μg均达到最大值;各指标与10月31日采收的均差异不显著,但11月5日、10月31日采收的祁沙参多糖含量及单根多糖积累量、香豆素含量及单根香豆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采收时间的。结论祁沙参适宜采收期为10月31日至11月5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确定适宜采收期.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选用C18色谱柱(250mm ×4.6mm×5μm),检测波长215 nm,以甲醇-水-三乙胺(50∶50∶0.0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0℃,测定该药材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部位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 7~10月花期前后采收的越南槐根部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含量均较高,分别为0.27%和1.95%.此外,茎和叶中苦参碱含量为根的1/2左右,氧化苦参碱含量为根的1/5左右.结论 该方法分离度好、稳定、费用低,可用于山豆根药材的质量控制.该研究为合理确定山豆根药材的采收期及其他部位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采收期总黄酮及芦丁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植物体内有效化学成分在不同采收期含量的高低,确定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适宜采收期.方法 采用UV和HPLC法测定、比较不同采收期加拿大一枝黄花中总黄酮及芦丁的含量.结果 经综合评价,7月中旬至8月底采收的植物总黄酮及芦丁的含量较高.结论 加拿大一枝黄花采收期在7月中旬至8月底为佳.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不同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半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采收期.方法 设3个采收期,测定各采收期半夏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总生物碱含量.结果 3个采收期之间半夏产量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差异,8月22日采收半夏,其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较高.结论 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适宜采收期为8月下旬.  相似文献   

6.
川贝母采收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探讨适宜采收期.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在414 nm处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西贝素的浓度线性范围为1.644~9.864 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6%.结论:8月上旬川贝母果熟时总生物碱含量为最大值,且能采收到种子,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浙麦冬适宜种植生长周期和采收时期。方法:通过考察浙麦冬地上部农艺性状、地下部丛块根数、丛块根重和有效成分总皂苷含量等指标,确定适宜的生长周期和采收期。结果与结论:从单位面积块根产量和年单位面积效益综合考虑,浙麦冬以栽培三周年较为适宜;考虑浙麦冬块根产量和总皂苷含量情况,浙麦冬以5月中旬至6月上旬采收为适宜,比川麦冬采收期晚2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采收时期的草乌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及6种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初步研究草乌的适宜采收时期,为草乌的科学采收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8个采收期,重复3次,共24个处理,每个采收期采样进行草乌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及6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草乌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UPLC法,采用BEH shield RP18(2.1mm×50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2%三乙胺)-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1,检测波长为235nm,柱温35℃。结果草乌的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在8月30日采收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6.31g,32.17g;6种生物碱含量总和随采收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9月15日达到最大值,为5.202 mg·g-1;单株有效成分总量在9月15日采收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8月30日采收时的单株有效成分总量(P0.05),为152.52mg。结论草乌产量高峰和有效成分含量高峰不一致,以有效成分总量为指标,初步确定草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中旬。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正交实验优选清宫消炎栓中苦参等药材水提醇沉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清宫消炎栓中君药苦参水提取的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倍量三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苦参等药材水提取工艺优选结果为A2B3C2,即药材煎煮3次,加8倍水,每次煎煮1.5 h;醇沉前药液浓缩至原药材1 g·mL-1药液,醇沉至乙醇含量为70%。结论:煎煮次数是影响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提取的主要因素,经验证,优选工艺重现性好,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杭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对杭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和加工方法。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杭白芍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以8月10日采收的杭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为最高,达到3.43%;加工方法以先去皮后水煮(5min)含量为最高,达到3.43%。结论:以芍药苷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杭白芍在8月10日左右采收比较合理,加工方法采用去皮水煮(5min)后生晒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苦参中总生物碱的富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富集苦参中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苦参中总生物碱进行富集,以苦参中总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苦参中总生物碱的最佳富集工艺条件为:上样溶液质量浓度为0.4g·mL-1,以1%Na2CO31BV.h-1洗脱,收集17BV。结论: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苦参中总生物碱的吸附能力较好,适用于苦参中总生物碱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AB-8树脂对苦参总黄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高红宁  金万勤  郭立伟  庄华  张征林 《中草药》2001,32(10):887-889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AB-8对苦参总黄酮的吸附性能及原液浓度、pH值、流速、洗脱剂的种类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中总酮的含量。结果 AB-8树脂对苦参总黄酮的适宜吸附条件为:原液浓度为0.285mg/mL,pH值为4,流速为3 BV/h;洗脱剂用50%乙醇时,解吸效果较好。结论 AB-8树脂可用作苦参总黄酮的精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苦参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苦参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回流提取法中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时间、次数和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0℃水浴中用2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60min。结论:该提取方法对总黄酮有稳定、重现和较高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近年来有关苦参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方法:介绍并评价苦参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结果:滴定法、薄层扫描法及酸性染料比色法用于苦参有效成分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具有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性强等特点。结论:目前苦参的研究有一定基础,液-质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苦参有效成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苦参药材提取方法的LC/MS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苦参药材不同提取方法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对苦参药材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氯仿-浓氨溶液提取法,火溶液提取法,水-甲醇溶液提取法获取生物碱和黄酮依次为9,8和12种。结论:首次采用LC/ESI/MS联用技术对苦参药材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中药苦参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苦参总生物碱、总黄酮提取物及其混合物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分析苦参总生物碱、苦参总黄酮提取物及其混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乙型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柠檬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苦参总生物碱对以上菌株的MIC分别为:9.00、3.38、8.25、9.00、4.50、13.50、6.75、7.13mg.mL-1,MBC分别为:13.50、14.25、8.25、9.00、14.25、14.25、13.13、14.25mg.mL-1;苦参总黄酮对以上菌株的MIC分别为3.00、2.63、3.56、3.38、1.50、2.44、3.56、2.35mg.mL-1,MBC分别为14.25、12.75、7.13、13.50、13.50、12.75、12.75、13.13mg.mL-1;苦参总生物碱与总黄酮混合物对以上菌株的MIC分别为:2.25、2.07、3.28、3.94、1.22、2.44、2.07、1.97mg.mL-1,MBC分别为9.00、13.13、6.75、6.38、13.88、7.50、6.38、7.13mg.mL-1。结论:苦参总生物碱和总黄酮提取物对上述菌株存在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混合物呈现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an ethanol extract of the plant Sophora flavescens Ait. on cardiac arrhythmias induced by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in rats, and by aconitine infusion in mice, were studied. Pre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the extract, 120 mg/kg,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cidence and delayed the onset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rats subjected to ligatio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The time of onset of both initial cardiac arrhythmias and persisten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duced by aconitine infusion in mic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se preliminary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thanol extract of Sophora flavescens Ait. possesses antiarrhyth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石韦片中苦参碱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海荣  杨颖 《中草药》1999,30(1):22-23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复方石韦片中苦参碱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生理性好,测定回收率为97.70%,RSD为3.23%。  相似文献   

19.
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石韦片中苦参碱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海荣  杨颖 《中草药》1999,(1):22-23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复方石韦片中苦参碱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测定回收率为97.70%,RSD为3.23%。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s of an ethanol extract of the plant Sophora flavescens Ait. on haemodynamics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 were studied in pentobarbitone-anaesthetized dogs. It was found that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the extract, 120 mg/kg, caused transient but significant depression i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and dLVP/dtmax, as well as elevation o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 These preliminary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thanol extract of Sophora flavescens Ait. possesse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sembling those of antiarrhythmic agents, but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are uncl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