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 ,ESS)的临床病理特点 ,分析核分裂相在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研究 1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中老年多发 ,以不规则阴道出血和子宫增大为主要症状。镜下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 ,根据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相分为低度恶性型 (7例 )、高度恶性型 (4例 )。部分病例伴有平滑肌及性索样分化。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多样性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瘤细胞多形性和核分裂与临床分期相结合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确诊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其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36例、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UES)14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ESS临床症状元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LGESS5年生存率可达100%,UES5年生存率较低。LGESS瘤细胞异型性小,可见大量螺旋小动脉,6例有平滑肌样分化;UES瘤细胞异型性大,无螺旋小动脉,浸润广泛,出血坏死较多。所有肿瘤细胞对SMA、Vimentin、Desmin、ER、PR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ESS临床缺乏特异性,术前极易误诊,定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组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LESS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其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42.5岁。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肿瘤组织成舌状浸润肌层,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内内有大量的似螺旋小动脉血管。网状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丰富,围绕瘤细胞生长。肿瘤细胞15例CD10阳性,14例ER阳性,15例PR阳性.5例actin阳性,CD34、CD117、Melan—A肿瘤细胞均阴性。结论LESS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形态上看似良好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不一定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青年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B超、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特点。结果:13例青年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术前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2例为子宫肌腺病,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病理诊断均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结论:年轻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前在临床上与发生在子宫的其他肿瘤难以鉴别,容易误诊、漏诊,确诊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各子宫内膜间质相关肿瘤在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差别。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0月13例子宫内膜间质相关肿瘤,复习病理组织学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及其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多见于育龄期及绝经期妇女,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发病年龄较大,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发病年龄较年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物偏大,质地糟脆或软,成鱼肉样,常常肌层浸润性生长,伴有坏死,可见脉管内生长;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CD10,ER,PR阳性,而MCK,SMA,Desmin常阴性,Ki-67在良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低,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偏高,且随着恶性级别的增高而增高。结论:根据肿瘤的边界区分子宫内膜间质相关肿瘤良性或恶性,根据细胞的异型性和坏死区分恶性度的级别,结合临床表现、肿物大小、生长特点及镜下细胞、组织学结构的变化和不同的免疫组化标志物表达,从病理形态学方面协助临床对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做出明确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6.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化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分化特性与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11例LGESS进行Vim、CD10、ER、PR、CD99、Iinhibin、CK、EMA、Des、SM、CD117、CD34等抗体成分检测,分析瘤组织分化特性与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关系。结果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流血6例,月经增多3例、下腹痛2例。肿瘤直径2-10cm,6例息肉样突入宫腔,5例肌间结节状。镜下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弥漫束状排列,类似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呈舌状浸滑性生长,可见丛状分布薄壁螺旋动脉样血管,核分裂数〈10个/10HPF,可见泡沫细胞。伴有平滑肌、性索样分化各3例,经典型、腺样分化各2例,混合型1例。免疫组化:Vim(11/11)、CD10(10/11)、PR(8/11)、ER、SM(7/11)、CK(6/11)、EMA、Des、S-100(3/11)、CD99、Iinhibin(2/11)、CD117、CD34、LCA均阴性。结论LGESS是一种以梭形细胞为主,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可以向平滑肌、性索样等组织分化。多向分化特性致使瘤组织形态易误诊为平滑肌肿瘤、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结合临床,免疫组化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30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与病理学形态。结果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表现为肌壁间与子宫黏膜下结节,浸润性生长,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性出血。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程度低、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片状弥漫分布、呈短梭形或卵圆形。少数病例可出现子宫内膜型腺体和性索样结构。结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化多样化,不易诊断,诊断时需要结合免疫组化与病理学特点,并注意与其他子宫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LGESS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LGES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10例LGESS中,肿瘤细胞近似于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异型性小。具体组织学分类伴性索样分化2例;伴平滑肌样分化1例;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5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瘤细胞:CD10(9/10)、Vimentin (10/10)、Desmin(4/10)、Actin(2/10)、ER(5/10)、PR(6/10)阳性。结论 LGESS组织学形态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小,可伴发多成分分化,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9.
许健东  吴群英 《江西医药》2010,45(10):1037-1037,1055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原发性4例SCCC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及分析。结果 4例SCCC其中3例为纯小细胞癌,1例伴鳞癌分化。瘤组织呈弥漫性或片状浸润,瘤细胞体积小,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分裂易见,4例均有坏死;2例可见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AE1/AE3、低分子量CK(35BH11)、CgA、Syn、CD56、NSE。电镜观察到菊形团样结构及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SCCC的组织形态类似于肺的SCCL,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诊断宫颈小细胞癌至少有一项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或电镜观察到神经内分泌颗粒。鉴别诊断需与宫颈小细胞鳞癌、低分化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粒细胞肉瘤、内膜间质肉瘤、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相鉴别,其治疗多为手术及放化疗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弘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213-214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1例宫颈ESS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辅以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组织学显示瘤细胞由弥漫性的单一圆形及短梭形细胞构成,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螺旋小动脉可见。免疫组化:瘤细胞CD10、CK散在(+),Vimen-tin(+)。结论宫颈ESS的发生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相关,CD10Vimentin是较好的一组抗体。  相似文献   

11.
朱凤花 《江西医药》2013,(10):931-933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经验。方法对12例LESS的标本采用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CD10和CD34定位于胞膜;Melan-A(HMB45)、actin (1A4)定位子胞质。阳性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棕黄色颗粒出现在瘤细胞的相应部位。9例表达CDl0,8例表达ER,10例表达PR,均为弥漫的瘤细胞阳性。3例平滑肌分化者actin染色呈局灶阳性。瘤细胞均不表达CK、CD34和Melan-A。结论临床上LESS常因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而造成误诊或漏诊,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可以帮助确诊,CD10、ER、PR是特异的标记。  相似文献   

12.
刘文杰 《江西医药》2014,(6):543-54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ESTs的诊断水平。方法所有手术切除肿瘤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镜检。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10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子宫占位和阴道出血;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2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7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1例。ESN和ESS均由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构成,并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UES则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并缺乏螺旋动脉。10例表达CD10(占100.0%),其中ESN和ESS均为弥漫阳性,1例UES为局灶阳性。4例表达SMA(占40.0%),2例表达desmin(占20.0%),均为局灶阳性。结论 ESTs临床上无特异表现,容易误诊,但通过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抗体标记可获得确诊。  相似文献   

13.
孙涛 《云南医药》2006,27(5):498-501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是来自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可伴不同成分分化,其良、恶诊断主要依据是否对周围组织有浸润而分为3型:①子宫内膜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module);②低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malignant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ESS);③高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 grade malignant endometrial stromalsarcoma,HESS)。据其分型及伴随的分化有利诊断、鉴别诊断、选用治疗方案、估计预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认识已有所提高,但在其组织起源及生物学行为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诊断、治疗、预后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龙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25-12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为病理学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镜下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茶陵县人民院15例原发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相关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通过镜检分析发现,12例低度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标本为片状分布特征,对邻近组织存在舌形浸润,子宫内膜间质存在玻璃样变性以及黏液样变性,病理细胞呈现平滑肌状分化及性索状分化;3例为未分化型子宫内膜肉瘤标本基本不存在子宫内膜间质分化的相关表现,呈现出较强的异常型表现,存在一定程度的凝固性坏死。在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面,15例CD10为阳性;15例Vim为阳性;6例PR为阳性;5例ER为阳性;4例inhibin为阳性;其余SMA、CK、Des、S100等都为阴性。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子宫间叶源性肿瘤,存在多成分分化表现,在临床病理工作当中,确诊需要对其病理组织形态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予以分析,同时要区别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血管周上皮样肿瘤、平滑肌肿瘤等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5.
吴玲玲  夏燕  封扬  胡怀远 《安徽医药》2017,21(7):1234-1236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体及子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6例MMMT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MMMT的组织学癌为中-低分化浆液性腺癌、高-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同源性为纤维肉瘤、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异源性为软骨肉瘤.免疫组化:癌表达细胞角蛋白(CK);肉瘤表达波形蛋白(Vim)、肌动蛋白(SMA)、结蛋白(Desmin)、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alponin)、S-100蛋白、CD10、CD68、CD99.结论 MMMT属于高度侵袭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6.
李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3,(29):164-16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6例的病理特征及随访情况。结果 6例肿物均位于胃肠道黏膜下和(或)肌间。4例为梭形细胞型,高度恶性。2例上皮细胞型,交界性。结论①发生于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经免疫组化证实多为胃肠道间质瘤。②日常工作中如何掌握间质瘤的诊断标准,没有免疫组化和其他手段仅靠HE能否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子丽  吕贵华 《河北医药》1994,16(2):84-84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6例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张丽,吴瑞芳,王振海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吕贵华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较少见,它包括高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以下简称间质肉瘤)和低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又称淋巴管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罕见的类似于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电镜所见、细胞遗传学、治疗及鉴别诊断等方面。方法分析1例UTROSCT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结果肿瘤组织界限不清,子宫肿瘤组织呈小梁、条索、巢状及假腺样排列,未见子宫内膜间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性索还表达vimentin、ER等。结论子宫类似卵巢性索样肿瘤来源于产生卵巢甾类激素的细胞,相当罕见,其特征性的小梁、条索、巢状及假腺样排列和CD99阳性是诊断该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子宫肉瘤患者的治疗特点与其存活率的关系。方法对子宫肉瘤患者30例的治疗措施与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子宫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LMS)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15例,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MMMT)3例。术后2年生存率为54%,5年生存率为34%。结论根据患者临床别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可选择行手术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的研究证明,P53抑癌基因的突变是与人类肿瘤有关的最常见的基因异常[1]。我们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子宫肉瘤组织P53基因的点突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观察P53基因与子宫肉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材料 选择北京、牡丹江等地医院1985~1995年手术切除的子宫肉瘤石蜡标本30例。其中平滑肌肉瘤20例,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6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例。选取正常的子宫平滑肌组织4例做对照.常规HE染色,经病理医生复核。!.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