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9月-2006年6月我院治疗的26例剖宫产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防治剖宫产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关键要重视保护剖宫产伤口,清理宫腔纱布一次性应用,进入宫腔用过的手套应冲洗后再用,缝合剖宫产伤口前常规用生理盐水稀释甲硝唑冲洗伤口,避免内膜异位种植。  相似文献   

2.
牟建华 《上海医学》1998,21(8):489-490
手术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分析牟建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病灶一般位于盆腔内,疤痕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过去可见于会阴切口疤痕部位,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率的上升,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逐年多见。据文献报...  相似文献   

3.
自1993年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会阴切口异位症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年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7岁。1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14例位于剖宫产腹壁疤痕处,2例位于脐部。14例经产妇,2例无孕产史。4例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3例位于会阴切口疤痕处,1例位于前庭大腺处无会阴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非癌性浸润性疾病 ,有报道妇科腹部手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占 8%~ 30 % [1] ,而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却罕见 ,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 ,32岁 ,孕 2产 2 ,6年前在会阴侧切下产一男活婴 ,产后因胎膜不完整行宫腔操作。会阴切口Ⅰ期愈合 ,产后 2月感会阴切口瘢痕胀痛 ,并触及小硬结 ,产后 8月月经复潮 ,会阴切口瘢痕处疼痛、硬结增大 ,以经期为著 ,经后疼痛缓解、硬结变小 ,因痛轻未经特殊检查及治疗 ,近一年来经期疼痛渐进性加重 ,疼痛向会阴至大腿内放射 ,伴性交痛、硬结增大 ,经抗炎、坐盆热敷等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其中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1例,阴道分娩后会阴切口内膜异位症5例。现对6例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例病例,年龄最大36岁,最小为29岁。潜伏期最长5年,最短6个月。其症状均有经期切口疤痕处疼痛,局部  相似文献   

6.
马汉林 《广西医学》2002,24(2):259-259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卵巢及盆腔腹膜 ,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较为少见。我院自 1 989年 7月至 1 998年 1 0月收治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 8例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 2 7~ 4 2岁 ,平均 2 8岁 ,其中一次分娩者 6例 ,二次以上分娩者 2例 ,会阴侧切6例 ,会阴裂伤 2例。1 .2 临床表现 :8例均在伤口疤痕处发现肿块 ,并于月经期或经期前增大 ,经后缩小 ,部分患者结节逐渐增大 ,结节表面阴道粘膜呈蓝色并伴有性交痛。症状是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会阴处周期性疼痛或触及痛性或无痛性结节 ,随着病情发展 ,周…  相似文献   

7.
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年龄26岁~38岁,平均32.3岁,15例发生会阴侧切伤口,首发症状系侧切时间为1个月~7年,平均3.4年,主要有现为会阴侧切疤痕硬结处周期性疼痛及肿胀,部分患者伴性交痛,1例硬结处溃破出血,1例发生于分娩时的会阴裂伤处,15例行异位病灶切除术,1例累及肛门括约肌,切除病灶后修补括约肌,效果良好,1例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月分娩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预防和处理。方法:对我院1980--2000年收治的13例足月分娩后腹部、会阴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1~5年。结果:13例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诊断正确。4例为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为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潜伏期最短4个月,最长2年。1例最早发病者产后未哺乳。月经复潮早。13例均采用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药物巩固治疗,随诊1—5年,复发1人。该患者切口异位灶大,且术后未坚持药物治疗。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该病诊断不难,其发生可能与分娩时反复宫腔操作,导致宫内膜异位、种植于切口部位有关。可预防。治疗须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与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与预防措施。方法对16例腹壁与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发作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本症的有效方法,预防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94年6月~2004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生于腹壁切口瘢痕7例,输卵管4例,泌尿系4例,外阴3例,宫颈3例,肠道2例,腹股沟1例,阴道分娩侧切,剖宫产术切口,外阴、阴道损伤及膀胱、肠道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多为子宫内膜种植所致。发生于腹壁切口瘢痕、外阴、宫颈、腹股沟者临床表现为随月经周期改变的肿块,泌尿系多表现为经期尿频、尿急或周期性血尿,发生于输尿管时,多伴有肾功能损害。结论: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药物治疗效果差.应早期手术治疗。减少宫腔操作,避免子宫内膜组织脱落、遗留在伤口是预防这些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病灶多见于盆腔,手术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少见。现将我院1994年6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6例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腹部和会阴切口部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机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尽量减少此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10例手术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发生的原因.结果 腹部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会阴切口部1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 本病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预防关键在于手术时避免将内膜组织和间质成分散落在手术创伤区.  相似文献   

13.
当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子宫内膜异位证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有上升的趋势,病灶多见于盆腔,用术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4例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壁与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33例腹壁与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唯一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会阴及腹部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30.2岁。15例发生在会阴部侧切伤口,7例发生在腹部剖宫产伤口。首发时间为1个月-5年,平均3.5年。主要表现为局部硬结处周期性疼痛及肿胀,部分患者伴有性交痛,1例破溃。22例均行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效果良好,1例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会阴侧切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报告林正雅,钱萨南京市第一医院210006会阴侧切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极少,我院自1988年1月~1992年6月间仅见4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39岁孕1产1,会阴侧切足月顺产,切口愈合佳。产后半年转经感切口痛,经抗炎...  相似文献   

17.
分娩后会阴切口内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少见,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我院1996年6月至1997年6月收住产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经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壁和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预防和减少腹壁和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种植的措施。方法:通过对8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得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医源性种植的途径和方式。结果:采用针对性剖宫产切口保护措施,做好会阴切口和会阴撕裂处的防护及分娩中器械、纱布的相应隔离,可阻断子宫内膜在腹壁及会阴切口处的种植。结论:正确做好剖宫产切口及分娩中会阴的防护,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例1 31岁,于1983年4月行外阴侧切及低位产钳分娩。产后半年复经,术后1年自觉外阴疤痕处有一小肿物,每于经期时疼痛,局部硬结逐渐增大,呈进行性加剧,以致坐立不适。妇检:外阴无炎症,会阴侧切疤痕处有一硬结约4×2.5×2cm大,无红肿,有压痛,阴道壁光滑,子宫颈Ⅱ度糜烂,子宫后位,大小正常,双侧附件正常。初步诊断:会阴侧切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给予丹那唑治疗4个月,硬结明显缩小,局部疼痛减轻。停药后肿块再度增大,行经时疼痛难忍,故于1986年4月10日入院治疗。在硬外麻下行会阴疤痕结节剔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会阴纤维结缔组织中子宫内膜异位症。 例2 30岁,因下腹疼痛3年半,加剧半年,脐周出现肿块1年半而入院。3年前曾行剖宫产术,产后出现下腹不适,术后1年半发现腹部脐下方有一肿物,月经期肿物疼痛,并呈进行性加剧,肿块逐渐增大,半年来下腹痛加剧,以月经期为重。体查,在脐周偏右下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孝昌县人民医院1996年6月~2006年6月10年收治1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均在下腹原切口处触及一个质硬包块,8例患者月经期包块增大有触痛,经后包块缩小,疼痛缓解;另3例触痛不明显。1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包块,术后病检结果支持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行剖宫产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防止将子宫内膜种植在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