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多数的壶腹周围癌患者在确诊时因局部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已无法切除[1].70%的壶腹周围癌患者伴有梗阻性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常导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及继发感染等.目前姑息性胆汁引流仍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和外科胆管改道手术(伴或不伴胃空肠吻合术)[2-3].此外,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或肝穿刺支架植入术主要用于肿瘤晚期不可切除的患者及不能耐受内镜引流的患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壶腹周围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姑息性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和/或胆总管胃肠吻合术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预后方面的不同,以探讨较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方法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定胆管狭窄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支架,在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并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黄疸情况、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6例均置管成功,达到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的目的。置入支架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支架置入后期有2例并发支架堵塞。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见效迅速,痛苦小,并发症少,相对经济的姑息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内镜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厂钛镍记忆合金胆管支架经内镜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4例。结果成功置入33例,成功率97.5%。引流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内镜置入钛镍记忆合金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共置入12枚支架,其中2例胆道多段狭窄置入2枚支架,国产自扩式金属内支架10枚。10例均先行外引流3~7d后再植入支架。有6例肝门部病变在右肝内胆管置入支架后,黄疸症状改善不明显,行左肝管穿刺外引流后黄疸消退。本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100%。结论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相比外科姑息性胆肠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容易,创伤小,更容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超声显象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UG-PTCD),能迅速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症状,提高患者晚期生活质量,延缓生命,是恶性梗阻黄疸病例的一种可选择的、姑息性有效辅助治疗方法。现将本组治疗8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RDB)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对比56例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及检查指标。结果 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ERDB后自觉症状均明显改善,并且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来说是简便、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秦好朴  何玉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668-1669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胆道系统或邻近器官恶性肿瘤侵犯压迫所致[1,2],若继发肝.肾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常加速患者死亡[3].经皮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能使狭窄闭塞的胆道得以复通,恢复正常肝肠循环,缓解梗阻性黄疸,是目前姑息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4,5].我们采用此方法,对3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胆道内置入支架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胆管的恶性占位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及恶性梗阻性黄疸,早期起病隐匿,临床发现病例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行姑息性的手术切除治疗只占20%。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普及和放射粒子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术被临床采用。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术具有成功率高,体内持续近距离放射,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改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管置入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刺入路胆管,行内外引流后,置入支架。结果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患者术后2和6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和支架下段梗阻,分别行二次介入治疗。全部患者随访6~90周,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有效安全可行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男:28例女:20例,胆管癌23例,胰头癌14例,胆囊癌3例,肝门区转移癌8例,共置入胆道内48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48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44例先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1~2周再放置金属内支架,4例因梗阻较复杂金属支架植入后仍保留引流导管3~6周后拔除引流管;44例黄疸消退满意,本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支架植入后加局部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配合动脉内灌注化疗可提高恶性阻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胆管的恶性占位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及恶性梗阻性黄疸,早期起病隐匿,临床发现病例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行姑息性的手术切除治疗只占20%。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普及和放射粒子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术被临床采用。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术具有成功率高,体内持续近距离放射,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改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秦好朴  何玉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68-1669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胆道系统或邻近器官恶性肿瘤侵犯压迫所致,若继发肝肾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常加速患者死亡。经皮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能使狭窄闭塞的胆道得以复通,恢复正常肝肠循环,缓解梗阻性黄疸,是目前姑息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采用此方法,对3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胆道内置入支架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左右肝管受累的梗阻性黄疸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敏 《河北医药》2008,30(10):1485-148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经皮经肝穿和内镜对左右肝管均受累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内支架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均为左右肝管均受累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刺入右侧肝管,充分胆道内外引流后,通过内镜将"Y"型支架的一支植入左肝管、肝总管(有的可能达其下的胆管),利用右侧的引流通道将"Y"型支架的另一支在左右肝管分叉穿入支架植入右肝管和肝总管.共置入支架25枚,均为自膨式裸支架.结果 25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率达100%,3例胰腺癌术后3个月内死于衰竭,2例支架置入后分别于5、7个月复发黄疸,因患者体质较差,进行了单纯的外引流,2个月内死亡.11例支架植入后均在1年内死亡,但未再出现胆管梗阻.支架植入后生存期2.5~26个月(平均11.5个月).均获得满意的减黄效果.结论 联合应用内镜下和经皮经肝穿内支架治疗左右肝管均受累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MR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病,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经皮经肝胆道引流和支架置入为主的介入治疗由于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且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已成为目前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术前的MR检查尤其是MRCP技术的运用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运遥 《医药世界》2009,(11):727-72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对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00-10/2008-12行PTCD和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2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满意。结论:此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经皮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改良PTCD,并在当时或1~3周后行经皮胆道可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改良PTCD成功率100%,支架置入成功率90.9%(30/33).随访1~29个月,中位生存14.8个月.6例随访期间出现发热、黄疸,其中1例重置PTCD后症状缓解,1例抗炎、利胆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重置PTCD管后黄疸短暂消失,渐出现混合性黄疸,另3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恶病质,不宜再次PTCD引流.结论 (1)经皮胆道支架置人术的选择性应用,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并能原位恢复胆道的生理连续性;(2)改良PTCD操作是支架置入的前提条件和放置失败的引流保证,也为胆道再梗阻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吴书庆  毛家仁  潘晓琦 《江苏医药》2012,38(19):2310-2311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观察和评估PTCD术后联合化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加或留置内支架引流管临床资料,观察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符合化疗标准患者,根据病理诊断选择化疗方案给予化疗,2-3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均经皮经肝穿刺手术成功.PTCD治疗后TBIL、D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0例患者术后符合化疗标准,CR 0例,PR 7例,SD 3例,PD 10例,总有效率(CR+PR=35%);临床反应率(CR+PR+SD=50%).结论 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安全、有效,是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同时为化疗创造时机.  相似文献   

18.
2004~2007年12月本院共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其中采用2种姑息性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10例,资料完整,现对2种姑息性手术治疗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后植入胆管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65岁以上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管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内引流,回顾其支架通畅、胆红素下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为(421.6±145.1)μmol/L,术后1周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83.6±33.4)μmol/L与(144.2±41.5)μmol/L;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下降明显。出现并发症12例。生存3~6个月11例,生存超过12个月29例。结论 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秦好朴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11-1812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经肝胆汁引流(PTB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患者43例行ERCP,40例行PTBD.结果:ERCP内引流成功38例.所有FTBD术全部引流成功,引流术后2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下降.生存时间最短26 d,最长16个月.结论:ERCP或PTB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