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勇刚  许永涛  徐林军 《中外医疗》2014,33(1):64-64,66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注射性硫酸钙(CSC)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2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与Cobb角,并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的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无明显丢失。结论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保持椎体高度,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钉固定硫酸钙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注射用硫酸钙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对1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后,在C形臂X线透视下用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CSC)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行X线和CT检查,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根损伤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压迫症状,术后12周左右人工骨基本吸收,无伤椎塌陷加重,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注射用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性高,能减少内固定失败及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5.
雷树彬  肖德茂  黄炯 《海南医学》2006,17(8):107-108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前缘压缩均>50%,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用骨水泥经伤椎椎弓根注入椎体成形术.所有病例均于术前、术后行X线或CT检查.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骨水泥渗漏,无异物反应,术后随访无内固定失败乃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术前有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者8例,术前FrankelC级4例,术后无变化.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和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为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有助于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生理曲度及强度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注射型硫酸钙(CSC)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23 例(25椎)胸腰椎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用特定注射器经伤椎椎弓根穿刺注入CSC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影像学评估术前、术后及取钉12个月后矢状位指数(SI)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结果 平均每个椎体注入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可注射硫酸钙人工骨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手术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可注射硫酸钙人工骨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了解术后骨折复位及丢失情况、内固定有无失败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患者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内固定和椎体内植骨愈合良好。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局部矢状面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该术式可以达到满意复位、维持矫正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庄云强  应瑛 《浙江医学》2014,(11):955-957
目的 探讨后路Quadrant辅助下棘旁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07-2013-07,采用Quadrant辅助下棘旁从肌间隙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6~ 58岁,平均38岁.损伤节段:T111例,T12 21例,L1 21例L27例.评价骨折椎体复位和内固定位置.结果 手术耗时30~50 min,平均40min.手术出血量40~100ml,平均60ml.未发生手术中血管和神经损伤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愈合.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患者腰背部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测量骨折椎前缘压缩百分比从术前(41.0±3 0)%恢复至术后(8 0±1 0)%(P<0.05);骨折椎后凸畸形Cobb角从术前(25.2±3 3).恢复至术后(6 2±1 3).(P<0.05).结论 Quadrant辅助下棘旁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安全,固定可靠,但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伴脱位王弘,徐宏光(附属弋矶山医院骨科)严重的脊柱骨折与脱位,尤其合并脊髓损伤是致残率较高的损伤之一。既往对不稳定型脊柱骨折多沿用传统的保守治疗,不仅恢复时间长,而且由于脊柱的变形可造成晚期神经功能障碍。对于合并脊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 Wiltse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 <0.05),术后1周患者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末次随访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为(19.4±2.6)分。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2例椎管内渗漏发生,3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 PVP 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腰痛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6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结果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4.8个月,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伤椎高度、Cobb角、矢状位指数均得到明显恢复,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也无明显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先后采用5种椎弓根内固钉系统,单纯行后路减压、脊柱固定融合手术,观察伤椎椎体的复位率及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椎体复位率(84.20±13.13)%,66例获平均18个月的随访,椎体高度丢失(21.0±12.68)%,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复位佳、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应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疗效、并发症。方法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包括AF、RSS、CD、中华长城)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34例。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与术前相比,椎体前缘高度平均矫正47.3%,平均丢失1.3(%P<0.01);cobb角平均矫正18.3°,平均丢失3.1°(P<0.01);脊髓损伤病人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4例出现并发症,1例置钉松动,1例钉杆连接松动,1例胸膜破裂、1例置钉不当。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病椎高度,脊柱的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8例,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后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4例;术后C级3例,D级8例,E级7例.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行PVP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根据患者发生骨折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期组(≤2周,80例)和非急性期组(>2周,56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弥散分布是否满意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比(前缘及中部),伤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 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5.92±2.78)个月(12~21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前缘及中部)、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急性期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分布、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和Cobb角维持优于非急性期组患者(P<0.05),末次随访时急性期组患者疼痛缓解(VAS评分)和功能恢复(ODI评分)也优于非急性期组患者(P<0.05),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术后3d VAS)和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采用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林国兵  沈锋  洪志群  郭文荣  陈雄  陈晓兵 《重庆医学》2007,36(23):2416-241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手术技巧,并观察应用施秦宝(STB)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C臂透视下,利用体表结合骨性标志联合定位法,对30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施泰宝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按ASIA分级神经功能分级评价,除3例A级无变化,其余27例均改善1~3级。经随访8~24个月,无手术打错间隙、误伤神经根及硬膜囊等手术医源性损伤,无内固定失效。结论C臂透视下,利用体表结合骨性标志联合定位法手术成功率高;该类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能力强及内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应用于临床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重建及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例胸腰椎陈旧性爆裂骨折,采用侧前方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和前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术治疗。结果:15例患者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2.6个月。术前脊柱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14.8°±2.4°(6°~36°),术后2周后凸Cobb角为4.5°±0.8°(-2°~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局限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9分,平均(7.2±1.3)分,术后2周VAS评分1~3分,平均(2.2±0.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减压植骨重建及钉棒固定更有利于神经减压及重建脊柱稳定,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研究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技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61例,ASIA分级均为E级。随机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3~54岁,平均41.8岁;传统后正中入路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55岁,平均43.6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术前1天及术后1、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数字法(VAS)疼痛评分。结果 Wiltse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Wiltse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1)。Wiltse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术前1天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Wiltse肌间隙入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