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000m。结果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行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结论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莺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在高空减压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回顾近10年来,我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事件。结果除1名心理障碍严重而停飞外,余18名症状完全消失,予以放飞。结论高空减压后,对飞行人员造成心理和生理影响,减压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航空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空战战术观念的转变,战斗机高空飞行能力再次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发生座舱迅速减压后继续在60000ft(18300m)以上高空的持续飞行能力,将是使美国空军F-22和欧洲战斗机2000等下一代战斗机具有武器发射优势和高空防御优势的重要前提之一。为此,美国空军对高空生理防护的指导思想进行了部分调整,即由现行的“下降救生”(get-me-down)发展为“继续飞行”(keep-me-up)。本文介绍了在此思想指导下,美国空军近年在高空供氧浓度、座舱压力制度和供氧防护装备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高空座舱迅速减压后继续飞行对飞行员的主要危害之一是高空减压病。为了进行有效的预防,根据实验研究和实际飞行调查,美军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即从地面起飞开始呼吸纯氧和增加座舱压力,以促进排氮,降低体内氮负荷,减少巡航高度飞行时体内微小气泡的生成,从而降低座舱减压后高空减压病发生的危险。为了预防座舱减压后高空长时间飞行的供氧问题,美军设计研制了一套SHARPEDGE供氧救生系统,以满足“继续飞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航天减压病易感性的检测提供有关参数。方法 43人进行低压舱实验。结果 安静状态下,高空减压病的发生与年龄、预吸氧时间及某些生理指标关系密切;在同样吸氧、减压条件下,年龄较大者(30 ̄36岁)比年轻者(19 ̄20岁)体脂高、血胆固醇高;实验前、后尿去甲肾上腺素增量大的减压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在同样减压条件下,年龄相同、预吸氧时间长的,减压病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或不发生。结论 初步拟定航天减压病易  相似文献   

5.
飞机座舱高空急速减压严重损害飞行人员的机体功能,致发高空减压病。为了探讨经历高空爆炸减压事件并患有高空减压病飞行人员心理功能改变的性质、范围和特点,我们对在一次训练飞行中因座舱爆炸减压发生高空减压病的  相似文献   

6.
1996年6月10日,由厦门飞往北京的8105航班在海拔8000m高空飞行时,因机械故障致增压舱失密,使乘客发生急性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其中50余名乘客发生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口鼻流血等症状。经抢救小组现场检查:11名乘客鼓膜穿孔;13名乘客血压偏高,心率快;部分乘客轻度机械性擦伤。部分乘客经吸氧、镇静、降压、1%麻黄素液滴鼻、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后,病情很快得到缓解,另一部分乘客被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高空减压对人体危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减压发生高度;二是减压速度。迅速减压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有爆发性或急性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高空寒冷、肺损伤,其它损伤包括软组织伤、应激反应致伤等。因而采取:①机务人员飞行前严格检查飞机;②增压舱失密后机组人员及乘客尽快吸氧;③乘客系好安全带,保持镇静;④飞机紧急下降到安全高度以下;⑤就近机场迫降;⑥做好宣传自救工作;⑦组织迫降机场紧急救护等措施是减少伤亡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减压病小鼠脑组织IL-1β和IL-10含量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减压病组和高压氧组。减压病组和高压氧组小鼠经600kPa压缩空气暴露后,用1min快速减压至常压。高压氧组小鼠在快速减压1h后接受高压氧处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减压病组和高压氧组小鼠在快速减压6h后以及对照组小鼠脑组织IL-1β和IL-10含量。结果减压病组小鼠脑组织IL-1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压氧组小鼠脑组织IL-1β含量显著低于减压病组(P0.05)。对照组、减压病组和高压氧组之间小鼠脑组织IL-10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减压病早期小鼠脑组织存在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失衡,高压氧可有效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有助于减轻快速减压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对实验性减压病兔脊髓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实验性减压病兔脊髓bFGF的改变及高压氧对其影响。方法实验家兔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减压病3h组、减压病3d组、高压氧3h组、高压氧3d组、常氧高压氮3h组、常氧高压氮3d组。采用快速减压方法制备减压病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胸髓及腰髓中bFGF表达。结果(1)快速减压后各组bFGF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3h组之间无差异(P〉0.05);(2)减压病3d组较3h组bFGF表达显著增高(P〈0.01),高压氧3d组较3h组显著降低(P〈0.01),常氧高压氮3d组较3h组有所降低(P〈0.05);(3)高压氧3d组与常氧高压氮3d组均较减压病3d组显著降低(P〈0.01),高压氧3d组较常氧高压氮3d组降低(P〈0.05)。结论减压病脊髓损伤后bFGF表达增加;高压氧和常氧高压氮对减压病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高压氧效果优于常氧高压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空飞行时减压病发病的概率或危险度,建立概率模型。方法 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高空减压病的信息。结果 减压病危险度先是增加,到一定时间后,再因吸氧排氮而减少。风险函数可以叙述这种变化特点。高空减压病概率模型的参数用最大的似然法估算。结论 以对数logistic分布为基础的生存模型,预测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0.12 MPa(表压)吸氧方案治疗压缩空气减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分为0.12 MPa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0.12 MPa治疗组患者7例,盾构机压缩空气环境检修作业时发生减压病,使用0.12 MPa吸氧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10例,选自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1994至2008年7篇文献报道的病例,在压缩空气舱内暴露并执行规定减压程序后发生减压病,加压治疗压力为0.15~0.50MPa.结果 0.12 MPa治疗组7例均1次加压治疗治愈;对照组2例1次加压治疗治愈,8例加压治疗后复发并经多次加压治疗治愈.0.12 MPa治疗组初次加压治疗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执行规定减压程序发生的压缩空气减压病,早期使用0.12 MPa吸氧方案加压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疗效优于传统的加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海洋资源开发和军事作业中,常常需要在超出空气潜水允许的深度采用氦氧混合气进行常规潜水作业。目前,许多国家针对氦氧常规潜水制定了本国的减压表,比较著名的是美国海军和法国Comex公司减压表。我国早期先后引进了前苏联减压表和Comex减压表,随后对这些表进行修订,制定了我国的两种减压表。该文对5种氦氧常规潜水减压表进行比较和分析,为继续优化和新研制安全、高效的减压表进行积累,满足深潜水作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监测减压气泡信号可预报早期减压病。传统的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是在心壁、血管壁及心脏瓣膜运动等形成的强大背景噪声下靠耳力辨听气泡音的,既欠客观也难定量。作者深入分析了气泡信号和背景噪声的本质区别,认为背景噪声的主要能量集中在600Hz以下,属低频高幅心动噪声;气泡信号则高於此频段,且和血细胞滚动等形成的高频噪声相混叠,但后者幅度远低於气泡信号。基於此认识,提出了用变换识别法提取减压气泡信号的新方案,即利用精密的F/V变换器将原始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进行变换,使气泡信号呈尖峰波呈现出来,交换后用独特的截频滤波法将低频高幅噪声滤除。又在变换中调节变换输入幅值,利用变换阈限将高频噪声基本除去,这样气泡信号便较清晰地被提取出来。据此研制成的单机经动物和人体减压试验应用,效果较好,实现了实时定量监测目标。类似结果,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SRS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一次手术完成减压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13例患者全部采用后路双侧小关节及椎板切除彻底减压,SRS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一次手术完成减压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其中10例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器,3例采用整块髂骨植骨。结果术后13例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无感染。除l例术后出现暂时性L5及L1。神经根牵拉症状外,余无神经系统功能恶化表现。所有病人原有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优9例,良3例,可1例。本组随访时间为3月~42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中患者情况稳定,症状体征改善明显。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螺钉无折断,无其它远期并发症。结论在重度滑脱的治疗中,应走出传统减压复位的误区,一次进行以小关节为中心的彻底减压及完全复位,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也为解决临床治疗中的难点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60m轻潜水对内耳的影响,本实验以豚鼠为研究对象,开放左耳听泡,模拟60m潜水正常及快速减压,应用听生理学,形态学,活体微循环的研究方法证明:开放听泡避免耳气压伤后,中耳,内耳未见病理生理学改变,亦未见内耳微循环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提示在60m轻潜水的减压过程中,耳蜗,前庭功能的损害以耳气压伤为主,较少发生内耳减压病。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前路组(35例)和后路组(35例),其中前路组患者采用经胸腹膜外入路的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经胸背部入路的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触觉、运动评分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前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后路组(t=218.60、65.37,P均<0.001);术后5周,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触觉及运动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前路组均高于后路组(t=11.90、6.817、3.273、2.676,P<0.001、P<0.001、P=0.002、P=0.009);术后3个月随访,前路组患者满意18例、较为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4.29%,明显优于后路组患者的满意12例、较为满意13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71.43%(Z=-2.125,P=0.034)。结论 前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能够更好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畸形,神经恢复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随访髓芯减压术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6例(20髋)和髓芯减压并钽棒植入术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1例(26髋),随访1。3年。观察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对手术疗效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髓芯减压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80.8±3.2)分、(90.4±4.2)分、(29.0±3.2)个月,髓芯减压并钽棒植入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79.6±3.8)分、(93.7±2.9)分、(29.5±3.2)个月。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结果相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治疗组的Harris评分结果相互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髓芯减压并钽棒植入术组Harris评分结果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术组(P〈0.05)。结论髓芯减压并钽棒植入术较髓芯减压术在逆转股骨头坏死趋势,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进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迅速减压对兔肺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迅速减压对兔肺的损伤作用,将30只新西兰白兔分组进行慢减压实验和迅速减压实验,观察动物损伤情况。结果显示,慢减压对肺不造成明显的损伤;迅速减压引起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减压峰值越大,伤情就越重。研究表明,迅速减压能引起机体肺损伤,主要原因是迅速减压造成一过性胸内压增高,引起肺表面与胸壁碰撞以及肺泡的过渡扩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加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应用半导体激光(功率0.5~30W,波长980nm)、医用臭氧发生器,在X线引导下,选择C2~C7间隙,前路穿刺进入椎间隙中心处,导入600μm光导纤维,以自动脉冲式激光烧灼髓核(300~500J/每间隙),然后注入浓度为50μg/ml的O2-O3混合气体5~10ml.本组共治疗70例,90个椎间盘.对照组单纯应用激光气化减压术71例,92个椎间盘.结果 本组病人均随访3~12个月,资料分析显示治疗组疗效优良率74.79%,总有效率92.8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50.70%、74.65%)(P<0.01).结论 该联合方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激光,是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组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西高 《西南军医》2010,12(3):444-44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9年40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病例均于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后1~3天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及胆汁,再次禁食,胃肠减压,给予胃动力药物,针灸等非手术治疗于15~30天恢复胃动力。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术后稍长的胃肠外营养,以及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是减少和治疗胃排空障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