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文献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机检中文科技期刊和CBMD以及手检1949~2002年间的原发性肝癌中医文献. 文献入选标准:(1)符合1977年颁布的原发性肝癌西医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分型针对并涵盖原发性肝癌整个疾病,而非其某一阶段(如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3)针对原发性肝癌的所有中医证型,而非就其中某一个或几个证型进行分析或研究的文献;(4)临床研究文献;(5)中医辨证分型有具体病例数记载的文献.  相似文献   

2.
参考近年来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规范化及客观化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笔者对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型临床特点及预后关系进行了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AFP的相关性,指导中医药临床诊治原发性肝癌.方法:观察98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根据肝癌的中医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证型分类,统计各中医证型的AFP水平,分析各中医证型与AFP的相关性.结果:发现98例原发性肝癌中以血瘀证和肝气郁结证比率高于其他各组患者.AFP的阳性率在血瘀证和肝气郁结证的患者中较高,在湿热证和肝阴虚证中却较低.不同中医证候AFP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肝癌进行中医证型分析及探讨与AFP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中医药临床诊治原发性肝癌,提高中医药临床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CLC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对原发性肝癌(PLC)初治患者175例进行BCLC分期,并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肝肾阴虚4组,分析其中医证型与BCLC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4种证型PLC患者的BCLC分期情况不一致(P0.05)。肝气郁结型患者BCLC分期明显早于湿热聚毒型、肝肾阴虚型(P0.01),且早于气滞血瘀型的可能性大;气滞血瘀型患者BCLC分期明显早于湿热聚毒型(P0.01)。2)4个证型A期、B期、C期所占比率不一致(P0.05)。肝气郁结型A期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1);湿热聚毒型B期比率明显低于气滞血瘀型(P0.01),且低于肝肾阴虚型可能性大;湿热聚毒型C期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1)BCLC分期中A期是辨证肝气郁结型的临床参考;B期是湿热聚毒型与气滞血瘀型相互鉴别的临床参考,且对于湿热聚毒型与肝肾阴虚型的相互鉴别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期是辨证湿热聚毒型的临床参考。2)PLC患者中医证型与BCLC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CLC分期对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55-2356
目的:探讨1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3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收治原发性肝癌(PLC)初治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肝肾阴虚四组,分析中医证型与患者血清白蛋白(ALB)的相关性。结果:(1)四种证型PLC患者ALB<35 g/L的比率不一致(P<0.05)。(2)肝气郁结型和气滞血瘀型ALB<35 g/L的比率明显低于湿热聚毒和肝肾阴虚型(P多重比较<0.01)。(3)湿热聚毒型ALB<35 g/L的比率明显低于肝肾阴虚型(P多重比较<0.01)。结论:(1)ALB<35 g/L可以作为是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用于湿热聚毒和肝肾阴虚型鉴别肝气郁结型和气滞血瘀型,也可用于肝肾阴虚型与湿热聚毒型的相互鉴别。(2)PLC患者的ALB水平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对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9月收治的2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试验对象;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完成分组,分别设为A组(肝气郁结型46例)、B组(瘀血阻络型52例)、C组(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型58例)以及D组(脾气虚证52例),对每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测定,并且探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与A组以及B组原发性肝癌患者AFU水平以及AFP水平对比,C组以及D组患者呈现出显著提升(P 0. 05);与C组以及D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异常凝血酶原(DCP)水平对比,A组以及B组患者呈现出显著提升(P 0. 05);与A组以及C组原发性肝癌患者γ-GT2水平对比,B组以及D组呈现出显著提升(P 0. 05);对于A组患者,DCP水平占有较高比例;对于B组患者,γ-GT2水平以及DCP水平占有较高比例;对于C组患者,AFU水平、AFP水平以及γ-GT2水平占有较高比例;对于D组患者,AFU水平、AFP水平占有较高比例。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临床对其完成中医辨证分型后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测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对于肝气郁结型患者,DCP水平与其表现出较高相关性,对患者实施AFP+γ-GT2水平联合检测,对于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可以有效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中医体质及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60例pSS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并分析其分布特点。 结果:60例pSS患者中女性58例(96.67%),平均年龄52岁,平均病程63个月,常住地为新疆。首发临床症状最常见为口干、眼干、关节肿痛,少见皮肤黏膜和血液系统损害。以气阴两虚证(48.33%)最多,其次为湿热浸渍(26.67%)、脾气虚弱证(25.00%)。中医体质以阴虚质(58.33%)、阳虚质(58.33%)所占比例最大,其后分别为气郁质(48.33%)>气虚质(45.00%)>血瘀质(38.33%)>痰湿质(36.67%)>湿热质(18.33%)>特禀质(13.33%)>平和质(1.67%)。复发患者中未接受过pSS健康教育者达51.11%。结论:pSS患者中医体质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阴虚质、阳虚质是其最常见的体制类型。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最多。大部分复发患者未接受过pSS的健康教育。提示临床应根据pSS患者中医证型及中医体质特点,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加强pSS的健康管理,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差异,并分别根据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门脉癌栓的有无,不同的腹腔积液量及不同的卡氏评分(KPS)分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以肝郁脾虚组最为多见(31.31%),其次是湿热聚毒组(25.25%)及气滞血瘀组(18.18%)。各中医证型组间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以脾虚湿困组升高最多,其次是湿热聚毒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APTT以湿热聚毒组升高最多,其次是脾虚湿困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肝外转移组的PTR,INR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P〈0.05)。上消化道出血组PT,TT,PTR,INR较无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门脉癌栓组与无门脉癌栓组之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组PT,APTT,PTR,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PT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中量积液组APTT,PT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少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IN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KPS评分组PT,APTT,FIB,PTR,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0分组PT,APTT,PTR,INR升高最多,FIB减少最多。结论肝郁脾虚证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聚毒证凝血功能较差,肝郁脾虚证凝血功能较好;出现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的患者及卡氏评分0-30分的患者凝血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临床分布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状况的内在规律,对2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Ⅰ期以血瘀、脾气虚两种基本证候出现率较高,Ⅱ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4种证候出现率较高,Ⅲ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湿阻、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候出现率较高。结论: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这6种证候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归纳原发性肝癌(PLC)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自建库至2021年4月关于PLC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3名研究者依据文献筛选的纳、排标准分别独立完成文献筛选、中医证型收集归纳,再进行证名的规范、证型的拆分、证素的提取,建立Excel数据库,最终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统计。结果: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90篇,包含病例总数10 304例,规范化后证型共计29种,拆解证型、提取证素后获得病性证素11个,病位证素4个。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证2 140例(20.77%),肝郁脾虚证2 070例(20.09%)最为常见,其后依次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病性证素以气滞(27.80%)、瘀(20.12%)、气虚(16.53%)、湿(13.688%)、热(9.63%)最多见,其组合分布中,以气滞、血瘀相兼致病(22.01%),气滞、气虚相兼致病(20.03%),湿、热相兼致病(13.15%)最多见。病位证素最常见的为肝、脾,占86.72%,组合分布以肝、脾同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为中医证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4型,分别为:肝气郁结23例,瘀血阻络26例,肝郁脾虚瘀血阻络29例,脾气虚证26例,测定并分析各型患者血清中γ-GT2、DCP、AFU和AFP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结果:DCP在肝气郁结证患者的表达水平为(20.4±6.4)ng/mL,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和脾气虚证患者分别为(8.8±4.3)ng/mL和(11.7±5.0)ng/mL,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气郁结证患者中DCP呈表达水平〉15ng/mL的患者20例(86.9%),显著高于其他3种证型患者。γ-GT2在瘀血阻络和肝郁脾虚瘀血阻络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气郁结和脾气虚证患者的表达水平,AFP和AFU在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和脾气虚证的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气郁结和瘀血阻络证患者(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DCP表达与肝气郁结证患者的相关程度较高,γ-GT2与AFP联合检测可定型为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证候特点。方法选取肝癌患者3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62项四诊信息并量化计分,采用SPSS13.0软件对四诊信息等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经聚类分析,365例肝癌患者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及阴虚证五型,其中以脾虚证多见,肝郁证、阴虚证、血瘀证、湿热证次之。结论聚类分析可实现肝癌证型的规范化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6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主要中医证候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高血压级别及病程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①常见中医证候有35种,其中排前10位的证候依次为:头晕、脉弦、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舌红少苔、困倦乏力、脉弦滑、舌淡苔腻、脉弦细数、心烦胸闷;②主要中医证型中虚实夹杂>虚证>实证;③实证患者年龄多≤40岁,虚证患者多>40岁,虚实夹杂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④实证患者主要分布在正常高值者、Ⅰ级高血压及单纯收缩期患者中,虚证患者主要分布在Ⅱ级及Ⅲ级高血压患者中,虚实夹杂患者主要分布在Ⅰ级、Ⅱ级及Ⅲ级高血压患者中;⑤实证患者分布与患者病程成反比,虚证患者分布与患者病程成正比,虚实夹杂患者病程多>6年。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分级及病程有一定关联性,掌握其分布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西苑医院就诊的1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骨折发生率,对所得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3(41例∶139例),女性高于男性。中医辨证属三种证型,即肾虚型14例(7.8%),脾肾两虚型39例(21.7%),脾肾两虚血瘀型127例(70.6%),各证型病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患者中,有骨折史23例(12.78%),其中肾虚型1例(4.34%),脾肾两虚型4例(17.39%),脾肾两虚血瘀型18例(78.26%)。50~59岁骨折2例(5.3%);60~69岁9例(1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0~80岁骨折发生率为12例(12.24%)。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型骨折的风险高于单纯肾虚型和脾肾两虚型,60~69岁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高危年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原发性肝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及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探讨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肝癌中医证型的可行性及方法,给传统证候研究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OP)患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在本院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132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的生活相关资料如饮食、运动、和日照情况,有无不良嗜好等,分析OP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统计其中医证型分布。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骨钙素(OC)、生长激素(GH)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水平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女性106例(80.3%),男性26例(19.7%);男性平均年龄(70.3±5.18)岁,女性平均年龄(66.2±7.6)岁。中医辨证分型:脾肾两虚25例(18.9%),肝肾不足型8例(6.1%),脾肾两虚兼血瘀型99(75.0%)。饮食均衡、偏素食、偏肉食等饮食习惯不同的患者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饮用或偶尔、经常、每天饮奶患者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是否食用鱼虾和豆制品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常日照与很少日照患者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常、偶尔、很少运动的患者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P患者血清PTH含量高于健康老年人,GH和IGF-1低于健康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OP患者血清OC、IGF-BP-3含量低于健康老年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中医证型间血清OC、PTH、GH、IGF-1及IGF-BP-3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年龄、不食用鱼虾和豆制品、不经常饮奶、不经常运动为老年原发性OP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两虚兼血瘀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蛋白差异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将1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证(37例)、脾虚证(45例)、湿热证(18例)、血瘀证(28例)及阴虚证(26例),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法(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 TOF MS)分析其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并结合中医证候特点,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蛋白差异表达。结果 介入前1周,M/Z为3 392、4 970、5 911、6 200、8 575 Da的血清蛋白峰在各证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上述5个差异蛋白峰同时出现于脾虚证和血瘀证中。介入后1周,阴虚证M/Z为8 575 Da的血清蛋白峰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不同证型间出现血清差异蛋白质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素特征,初步揭示本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理特性,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观察1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研究,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各个证素积分数值之间的相关性、频数分布等。结果:发现肝、气虚、阳虚、阴虚、湿、热6个证素积分数值较高,显著高于其他证素积分数值(P0.001);积分在70分以上并且居于前几位的证素分别是湿(59.21%)、阴虚(57.24%)、肝(53.95%)、热(51.97%)。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五脏病位证素中,证素肝与胆显著相关(r=0.569),其次是与脾相关(r=0.416),与肺则无明显相关性(r=0.026);肝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肝与气滞显著相关(r=0.705),其次为血瘀(r=0.635)、阴虚(r=0.511)、血虚(r=0.485)、阳亢(r=0.477)、湿(r=0.45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理特性以肝、湿、热、阴虚为主,本病很容易传至胆和脾,以本虚标实的兼夹证为多见,这很可能与福建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彩超检查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嫱  陈群  张玉锋 《新中医》2006,38(9):22-23
目的:利用彩色多谱勒(CDFI)对中医不同证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流变化进行分析,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客观量化指标。方法:将114例HCC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肝郁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湿瘀搏结型、肝肾阴虚型,利用CDFI观察肝固有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及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Q)。结果:肝固有动脉Vmax临床Ⅱ、Ⅲ期与对照组比较,Ⅲ期与Ⅰ期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门静脉QⅡ期显著增多,与对照组、Ⅰ期、Ⅲ期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医不同证型中湿瘀搏结型Vmax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及脾虚肝郁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次为气滞血瘀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门静脉Q增多,与对照组及湿瘀搏结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固有动脉RI值临床分期、中医不同证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DFI不仅可对HCC进行诊断,且可对中医不同证型HCC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为中医证候的研究提供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