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可以长期处于参考范围内或小于参考范围上限的2倍,但肝脏却出现了严重损伤甚至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目的分析ALT正常或者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组织的特征,探讨肝脏病理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2012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肝脏活组织检查的165例慢性HBV感染者,诊断依据为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分析ALT正常组(113例)和ALT轻度异常组(52例)肝脏病理表现与性别、年龄、HBV e抗原(HBeAg)及HBV 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ALT正常组和ALT轻度异常组的年龄、性别构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χ2=15.92,P<0.01)。ALT正常组与ALT轻度异常组的肝组织炎症分级构成比和肝脏纤维化分期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12.72,P<0.05)。ALT正常组的年龄与纤维化分期积分呈正相关(r=0.29,P<0.01)。ALT轻度异常组的年龄与炎症分级积分(r=0.38,P<0.01)和纤维化分期积分(r=0.51,P<0.01)均呈正相关。两组的病毒载量构成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0.05),ALT轻度异常组病毒载量与炎症分级积分呈负相关(r=-0.28,P<0.05)。结论 ALT轻度异常HBV感染者肝脏炎性损伤的易发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和HBeAg阴性。高病毒载量者反而肝组织炎性损伤较轻,这可能与免疫耐受有关。ALT正常或轻度异常的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程度与年龄密切相关。适时的肝脏活组织穿刺检查对于鉴别ALT正常或者轻度异常的HBV感染者肝脏损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HBeAg阴性和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内的HBsAg、HBcAg表达强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31 7例CHB患者肝穿刺标本分成血清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两组,分析两组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强度及其与年龄、性别、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HBV DNA载量、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HBeAg阴性组患者的年龄、ALT、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大于HBeAg阳性组患者;但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组患者(均P<0.05).肝组织内HBsAg表达强度与年龄、ALT、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血清HBeAg转阴后,肝组织内HBcAg表达强度降低(t=12 349.0,P=0.00);HBcAg与血清HBV DNA载量出现正相关关系(r=0.251,P=0.007);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负向相关性消失(P>0.05).结论 血清HBeAg转阴后HBV其他抗原成分仍能与肝组织维持足够活跃的免疫状态.血清HBeAg转阴后,肝组织内HBcAg表达强度降低,与血清HBV DNA载量出现正相关关系,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负向相关性关系弱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eAg/抗-HBe与HBV 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连续检测法检测578例HBeAg或抗-HBe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水平.结果 HBeAg( )/抗-HBe(-)模式组HBV DNA拷贝数、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抗-HBe( )模式组和HBeAg( )/抗-HBe( )模式组(P均<0.01).HBeAg含量随HBVDNA升高而不断增加(P<0.01);抗-HBe含量随HBV DNA升高反而降低(P<0.01).HBeAg( )/抗-HBe(-)模式组ALT异常率28.7%,明显高于HBeAg(-)/抗-HBe( )模式组的17.5%(P<0.01);HBV DNA阳性各组ALT异常率均高于阴性组(P<0.01),HBV DNA不同载量组比较ALT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定量检测HBeAg/抗-HBe可粗略判断病毒感染及复制水平,而且与肝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ALT升高与HBV DNA的阳性有关,与其载量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44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同时检测肝功能、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244例患者中符合病毒携带者53例(21.7%);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43例(58.6%),中度34例(13.9%),重度14例(5.7%),肝硬化7例(2.9%).炎症分级G≥2者48例(19.7%);纤维化分期S≥2者54例(22.1%).HBeAg阴性组患者中如HBV DNA高水平复制,其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明显重于阳性组(P<0.05).HBV DNA高载量和低载量(以105拷贝/毫升为界限)肝组织炎症分级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是纤维化分期则差异明显.结论 多数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有一定程度的病变损害,血清HBeAg及HBV DNA均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病变情况,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判定肝功能正常的HBV感染者的病情程度和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付万智  杨丽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672-1674
目的 分析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期失代偿期患者183例,根据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分为低病毒载量组67例(<105拷贝/ml)和高病毒载量组116例(≥105拷贝/ml).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其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载量组、高病毒载量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796),原发性肝癌(χ2=8.457,P=0.004)、自发性腹膜炎(χ2=20.461,P=0.000)、消化道出血(χ2=85.331,P=0.00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HBV DNA水平并不能直接反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应重视低病毒载量患者的早期治疗,积极应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HBV感染者血清IL-10水平,探讨其在HBV持续感染及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54例HBV感染者临床血清标本,其中无症状携带者21例,慢性乙肝患者33例(轻度12例,中、重度21例).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IL-10水平,以10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正常对照.结果:HBV感染者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无症状携带者及中、重度慢性乙肝患者组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HBV-DNA高载量者明显高于低载量者(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10浓度升高与HBV持续感染、HBV-DNA高载量复制及肝损伤有关;无症状携带者IL-10浓度升高可能与其诱导的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离97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其中41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正常,56例血清ALT水平异常.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结果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ALT正常组和ALT异常组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6.62±15 15)和(24.91±48.68)ng/L,均比正常对照组水平(6.25±2.22)ng/L显著增高(均P<0.01);ALT异常组血清IL-10及IL-12水平分别为(16.80±7.96)和(60.18±72.59)ng/L,也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8.45±4.56)和(34.10±15 55)ng/L(分别P<0.01、P<0.05);ALT异常组血清IL-10水平与ALT正常组水平(8.78±3.31)ng/L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免疫病理性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行肝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按照ALT≤1×ULN和1 × ULN<ALT<2×ULN分成Ⅰ(n=64)、Ⅱ(n=46)组,分析其ALT水平、HBV DNA复制水平、年龄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Ⅰ、Ⅱ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共有21.82%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级,29.09%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2期,19.09%的患者肝组织学表现为肝硬化(S4期).HBV DNA载量≥10 7(拷贝/ml)的患者年龄分布相对较年轻,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也相对较轻.共有81例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2组患者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免疫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生化和病毒学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病变的真实情况,对年龄较大的、病程较长的患者,无论ALT水平如何,均建议行肝活检,尤其可早期发现隐匿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与患者年龄、肝功能、血清HBVDNA载量、HBeAg的关系。方法经肝穿活检病理诊断CHB 262例,分析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与患者年龄、肝穿活检前后2周ALB、GLB、TBIL、ALT峰值、血清HBVDNA载量、HBeAg之间关系。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与GLB、TBIL、ALT呈正相关(r=0.164,0.306,0.447;0.164,0.280,0.338;P<0.01),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明显正相关(r=0.772,P<0.01);HBeAg阳性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与HBV DNA载量无相关(r=-0.125,-0.171,P>0.05);HBeAg阴性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还与年龄、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194,0.318;0.224,0.317;P<0.05~0.01),与ALB呈负相关(r=-0.324,-0.347;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相关;血清HBV DNA载量可作为HBeAg阴性C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围生期不良事件及应对策略.方法 263例妊娠合并HBV感染的孕妇,按肝功能是否异常将HBV DNA≥1×105 copy/ml的患者分为肝功能异常组(A组)共91例,肝功能正常组(B组)共8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即HBV DNA<1×105 copy/ml且肝功能正常者)共90例(C组).分别比较三组孕娩期母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产后出血、产褥病率、死胎、早产、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A组最高,B组次之,而C组最低,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BV DNA低于正常值的慢性HBV感染者围生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最小,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慢性HBV感染者围生期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