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假愈期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992—2012年收治的DEACMP患者327例,根据假愈期长短将患者分为短假愈期组174例(假愈期≤20 d),长假愈期组153例(假愈期≥21 d)。在患者发病后30 d(最重期)、180 d(痊愈期)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试(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价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同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两组患者最重期ADL、IMCT、HD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痊愈期ADL、IMCT、HD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假愈期组痊愈率为71.3%(124/174),长假愈期组痊愈率为88.9%(13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1)。结论假愈期长短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不大,但可能是判断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即假愈期长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11月—2006年2月新乡市5所医院收治的DEACMP患者33例(DEACMP组)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32例(ACMP组),并将同期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检测3组受试者的血清醛固酮水平;并采用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动态评估DEACMP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血清醛固酮水平与IMCT、HDS、ADL评分的关系。结果 DEACMP组急性期血清醛固酮水平高于ACMP组和正常对照组,ACMP组血清醛固酮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恢复期血清醛固酮水平〔(135±43)ng/L〕低于急性期〔(163±6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恢复期ADL评分较急性期减少,而HDS、IMCT评分较急性期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血清醛固酮水平与HDS评分及ADL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DEACMP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增高;其动态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变化基本一致,故动态检测血清醛固酮水平可以作为判定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33例DEACMP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血清IGF-1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动态评估DEACMP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未发生DEACMP的患者(ACMP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DEACMP组急性期血清IGF-1水平[(136.10± 51.51)μg/L]低于正常对照组[(192.91±145.97)μg/L,P<0.05],DEACMP组急性期与ACMP组[(156.51± 93.13)μg/L]比较,ACM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恢复期血清IGF-1水平[(187.69±92.46)μg/L]较急性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EACMP组急性期ADL、HDS和IMCT评分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EACMP组中IGF-1水平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377,P=0.03).结论 IGF-1在DEACMP脑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保护作用,血清IGF-1水平可能作为临床转归、疗效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33例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0.60±0.21) ng/ml]、GFAP水平[(226.58±90.05)ng/ml]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分别为(0.50±0.20) ng/ml,( 183.04±73.01 )ng/ml]和DEACMP组恢复期[分别为(0.51±0.16) ng/ml,( 183.25±81.76)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DEACMP组血清S100B蛋白和GFAP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有显著相关性(急性期r=0.466,P=0.006;恢复期r=0.365,P=0.037).(3)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无效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4) DEACMP组急性期ADL、HDS、IMCT评分[分别为(45.21±9.69)分,(8.26±6.31)分,(9.91±7.52)分]与恢复期[分别为(33.67±13.62)分,(15.91±10.83)分,(19.06±10.3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EACMP存在二次脑损伤,胶质激活在DEACMP脑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100B蛋白、GFAP水平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选择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4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相关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DEACMP组和ACOP组急性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显著升高,而5-羟色胺显著降低(P<0.05),DEACMP组和ACO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恢复期DEACMP组和ACOP组与其急性期比较,血清CRH、NOS显著下降而5-羟色胺水平显著升高(P<0.05).DEACMP组急性期常识记忆注意测试评分(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显著低于ACOP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ACOP组(P<0.05).治疗后DEACMP组恢复期IMCT、HDS评分显著升高,ADL评分显著降低(P<0.05).CRH与NOS呈正相关,与5-羟色胺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随州市曾都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DEACM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假愈期、脑部CT、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以及临床特征、病程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假愈期≤14 d组治疗有效率为80.4%,治愈率为19.6%(10/51),而假愈期≥15 d组治愈率高达45.7%(16/35);假愈期≤14 d组中病程<30 d占47.1%(24/51),≥30 d占52.9%(27/51);假愈期≥15 d组病程<30 d占65.7%(23/35),≥30 d占34.3%(12/35)。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脑受损部位为双侧基底节病患占14.8%(13/85),皮质下白质损害病患为70.4%(61/85),两种损害同时存在者为12.4%(11/85)。其所受损部位双侧基底节、皮质下白质损害、两种损害同时存在发病至病情好转时间分别为(45±10)、(38±12)、(61±17)、(7.5±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特征检查对DEACMP患者进行临床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对患者及时进行影像学特征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变化。方法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检查30例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并与2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DEACMP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DEACMP患者血清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P0.01),sICAM-1和sE-selectin浓度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 sICAM-1和sE-selectin参与了DEACMP的炎症反应过程,且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病情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为其临床寻找客观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将6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病情进展是否发生DEACMP划分为DEACMP组和非DEACMP组。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了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和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DS)评分,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非DEACMP组比较,DEACMP组ERP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HDS评分较非DEACMP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ERP成分中P3波潜伏期与HDS评分呈负相关(r=-0.45,P<0.01),而P3波幅与其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 DEACMP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ERP可作为评价DEACMP患者认知功能的实验室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33例DEACMP患者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0.60±0.21)ng/ml]、GFAP水平[(226.58±90.05)ng/ml]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分别为(0.50±0.20)ng/ml,(183.04±73.01)ng/ml]和DEACMP组恢复期[分别为(0.51±0.16)ng/ml,(183.25±8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DEACMP组血清S100B蛋白和GFAP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有显著相关性(急性期r=0.466,P=0.006;恢复期r=0.365,P=0.037)。(3)DEACMP组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GFAP水平无效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4)DEACMP组急性期ADL、HDS、IMCT评分[分别为(45.21±9.69)分,(8.26±6.31)分,(9.91±7.52)分]号恢复期[分别为(33.67±13.62)分,(15.91±10.83)分,(19.06±10.3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DEACMP存在二次脑损伤,胶质激活在DEACMP脑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100B蛋白、GFAP水平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收集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对DEACMP患者的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我科2004~2009年收治的51例DEACMP患者的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基础病、并发症、最重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等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年龄、并发症、最重时ADL评分对预后有一定影响,年龄的OR值为2.571,95%CI值为1.274~5.325,P值为0.001;并发症的OR值为3.519,95%CI值为2.473~6.429,P值为0.001;最重时ADL评分的OR值为6.624,95%CI值为4.177~18.365,P值为0.002;而性别、吸烟、基础病对预后影响不明显。结论:年龄越大,病程中出现并发症和最重时ADL评分越低的患者预后越差,疾病治疗期间应加强DEACMP患者的护理,预防或减轻并发症,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