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7年9月~2002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潜伏梅毒共418例患者,现对具有完整病历的30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18例患者中有307例患者完成3年随访,配偶或性伴同时接受梅毒检查。职业:干部152例,农民78例,个体60例,家庭妇女8例,司机3例,儿童1例,学生5例。其中男134例,女173。年龄:4~10岁1例,11~20岁5例(男2例,女3例),21~60岁222例(男76例,女146例),60岁以上79例(男35例,女44例)。有冶游史者55例。仅有46例配偶或性伴亦阳性。所有患者HIV检测均阴性。就诊原因:献血或体检发现105例,住院常规检查发现79例,婚检发现60例,孕期检查2…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2003至2008年期间住院患者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动态分析。方法:对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抗体(TPPA)检测,对所有TPPA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检出TPPA阳性患者1490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6.3‰,尤以2005年为最高,达到10.0‰。结论:有必要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普查,以防止梅毒的漏诊和误诊误治,也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感染检出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梅毒在住院患者中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中梅毒检测阳性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共收治126 472例住院患者,检出梅毒阳性者1 927例,其中显性梅毒502例,隐性梅毒1 299例,先天性梅毒102例,神经梅毒24例;梅毒检出率2006年为0.5...  相似文献   

4.
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临床与梅毒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在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方面的异同。方法:对40例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进行了临床特点和血清学的分析。结果:潜伏梅毒患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由于性伴检测出梅毒而追踪发现的仅有15例,占27.3%,40例潜伏梅毒患者中,血清RPR滴度介于1:1~1:128之间。40例性伴中,15例确诊为潜伏梅毒,5例为显性梅毒,血清RPR滴度介于1:16~1:64之间。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的RPR转阴率无显著差异(χ2=0.0518,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的IgM转阴率有显著差异(χ2=3.9759,P<0.05)。结论:必须注重对潜伏梅毒患者的筛查和性伴的追踪检查,同时对确诊患者进行血清学的评估和治疗,对减少梅毒的发病率和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性科学》2019,(10):105-107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住院及门诊梅毒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探讨梅毒在综合医院中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梅毒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检测出的3241例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的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41例梅毒血清学异常者中,门诊患者1247例(38.5%),住院患者1994例(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94,P0.01)。不同年份住院患者中,梅毒血清学异常者2015年为518例(16%),2016年为665例(20.5%),2017年为811例(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 P0.01)。男性患者为1682例(52%),女性患者为1559例(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17 P0.01)。梅毒血清学异常者中,以20岁~39岁年龄段为主,共1105例;其次是40岁~59岁,共881例;第三位是≥60岁年龄段,共1056例;≤19岁年龄段最少,共199例。结论从3年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发现,住院患者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梅毒血清学特点不同。这对今后梅毒的筛查工作予以警示,及时发现并确诊梅毒,对患者而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医务工作者而言,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保护,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6.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梅毒血清学试验TPPA或TRUST阳性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住院患者梅毒患病情况,共确诊梅毒515例,总检出率为0.65%,其中一期梅毒67例(13.01%),二期梅毒127例(24.66%),晚期梅毒24例(4.66%),潜伏梅毒297例(57.67%).57例TRUST假阳性病例中,恶性肿瘤49例,占85.96%,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住院患者的梅毒检出率由2003年的0.34%上升至2008年的0.71%.重视对住院患者进行梅毒筛查、加强学科间交流、综合病史体征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是防治梅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潜伏梅毒85例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们对本科自 1995年以来的 85例潜伏梅毒 (La tentSyphilisLS)进行了类脂质抗原甲苯胺红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抗原乳胶颗粒凝集试验 (TP PA) ,并对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85例LS患者中男 63例 ,女 2 2例 (男女之比为 2 .86∶1) ,年龄 2 2~ 74岁 (平均 37.8岁 )。85例患者均无梅毒临床症状 ,患者本人或其配偶 (性伴 )均有不洁性接触史。 79例因配偶或性伴患病 (一期梅毒 2 1例 ,二期梅毒 58例 )而就诊 ,另 6例从STD高危人群筛查发现。 4 7例患者就诊前 1年内有可疑硬下疳…  相似文献   

8.
133例早期潜伏梅毒的临床与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潜伏梅毒与显性梅毒在临床和血清学方面的异同。方法:对133例早期潜伏梅毒进行了临床特点和血清学分析。结果:早期潜伏梅毒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显性梅毒,梅毒患者中潜伏梅毒的构成比和女性潜伏梅毒患者比例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有46.6%的潜伏梅毒患者由于性伴患梅毒而被发现,有24.8%的患者有疑似早期梅毒的病史,潜伏梅毒患者治疗前的血清TRUST平均滴度明显低于显性梅毒患者,但下降较慢。结论:提示应及时筛查和治疗潜伏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潜伏梅毒患者血浆中梅毒螺旋体DNA(TPDNA)含量与传染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潜伏梅毒患者及其固定性伴侣血浆中TPDNA含量。结果 TPDNA阳性13例,DNA为5.26×102~2.56×104copies/mL;其中16例的性伴侣确诊为梅毒,其TPDNA阳性6例,DNA为1.23×102~3.34×104copies/mL。早期梅毒患者性伴侣的感染率(61.1%)高于晚期梅毒患者(35.7%)。TPDNA含量高的患者性伴的梅毒感染率较高,相应的TPDNA检出率亦较高。女性TPDNA的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潜伏梅毒患者的传染性与血浆中TP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60年代新疆、内蒙古、云南、广西、甘肃五省(自治区)少数民族梅毒流行情况进行了统计,结合梅毒流行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原则的提出了防治对策。资料回顾一、梅毒患病率的逐年统计 从1951年~1960年,10年间梅毒患病率由57.2%下降到1.8%。总趋势自高而低,呈梯形下降。可以认为,经群防群治,10年间梅毒已得到了控制(见表1)。二、梅毒分期的逐年统计 一期梅毒最高患病年度是1958年为1.2%。1959、1960两年中仅发现1例。二期梅毒最高患病年度是1952年为36.9%。1960例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81例隐性梅毒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81例隐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隐性梅毒患者,其中男117例,女64例;男女比例为1.828:1.30~ 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感染率最高,为30.39%,其次为20~30岁,为20.44%,20岁以下年龄较小的人群隐性梅毒感染率最低,为3.31%.非婚性接触为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49.7%患者存在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感染率最高(33.1%),初中及以下者占大部分.已婚人群梅毒感染率高于未婚、离异者.相当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性病.结论:隐性梅毒是重要传染源,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武汉地区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地区老年住院患者或者门诊体检者共1080例。受试者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并且统计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年度检出情况,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以及科室分布。结果:统计2011年到2013年梅毒检测结果,其中确诊为梅毒阳性的患者共112例,检出率为10.4%。其中隐性梅毒的检出率为65例,隐性梅毒检出率为58.0%;显性梅毒有47例,显性梅毒检出率为42.0%。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近3年梅毒感染的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2012年显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2013年有明显下降,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则有明显上升。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是感染来源主要是来源密切接触者,占73.8%,对比显性梅毒的29.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发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有63.1%为男性患者,36.9%为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中学或以下程度的有89.2%,这对比显性梅毒患者也有统计学差异。隐性梅毒患者中有72.3%患者自身具有基础疾病。妇科和体检科对隐性梅毒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是14.6%和12.5%,对比其他科室的隐性梅毒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视武汉地区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提高对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的筛查对抑制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及住院诊治的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的老年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苄星青霉素治疗,持续观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RPR滴度、疗效及治疗结束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原倍、1∶2、1∶4、1∶8、1∶16、1∶32RPR滴度分别为4例、8例、11例、12例、9例、3例;对照组患者原倍、1∶2、1∶4、1∶8、1∶16、1∶32RPR滴度分别为1例、6例、8例、11例、12例、9例。观察组治愈34例,好转11例,未治愈2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8例,未治愈11例,总有效率为76.6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等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能够有效治疗老年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提高RPR转阴率,可作为隐性梅毒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2017年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TP)筛查, 筛查阳性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共收集患者54 549例,ELISA-TP阳性者1625例(检出率为3.00%),其中1145例再用TRUST和TPPA方法检测,双阳性172例,检出率为0.32%。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率高,应对入院患者进行梅毒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15.
2008-2010年住院患者隐性梅毒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住院患者手术或输血前配血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以发现隐性梅毒患者,探讨其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9744人,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结果三年共收集住院患者49744人,梅毒抗体阳性502例,各年度阳性率分别为0.81%,1.05%和1.09%,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性阳性者275例,女性227例,男性阳性率1.12%,女性为0.90%。男女比例为1.21:1。各年龄段阳性率不同,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其中80~89岁阳性率最高,20岁以下阳性率最低。结论隐性梅毒病例在住院患者中分布较广,对住院患者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岛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7年青岛市梅毒发病资料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7年青岛市共报道梅毒16769例,年均发病率在18.32/10万~30.01/10万之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3.18%。患者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占72.64%,60岁以上人群报告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构成比由2010年的6.11%上升到2017年的25.78%;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占比最高(26.97%),其次为农民占18.87%。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及吸毒人群的梅毒平均感染率分别为9.65%,6.85%,9.25%。地区分布以市北区年均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李沧区、市南区,分别为47.58/10万、33.08/10万、32.05/10万。结论:青岛市梅毒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老年人梅毒发病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晚期隐性梅毒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病期超过2年的晚期隐性梅毒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结果,并与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45例晚期隐性梅毒患者中,23例(51.11%)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有异常发现,对照组1例(5%)有异常发现,经比较两类人群心动图异常发现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2.64,P<0.05。45例晚期隐性梅毒患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1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2例,左房扩大11例,左室扩大1例,主动脉关闭不全7例,主动脉增宽10例,轻度肺动脉高压3例,轻度左室舒张功能不全7例,室间隔及左室前壁运动降低、少量心包积液、中度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左室容量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1例。结论:晚期隐性梅毒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左房扩大、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增宽为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血管梅毒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早期梅毒215例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解贺州市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广西贺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确诊的 2 15例早期梅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结果 二期梅毒占 5 5 .3 5 % ;多发年龄为2 0~ 3 9岁 ;职业以农民和个体居多 ,干部职员比例增高 ;文化程度以中学居多 ;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一期梅毒皮疹以单一的溃疡为主 ;二期梅毒皮疹以斑疹型为主 ;同一患者可在不同部位出现多种皮疹 ,一期梅毒皮疹与二期梅毒皮疹可并存 ;治疗以长效青霉素加罗红霉素疗效较佳。结论 非婚性接触是贺州市梅毒流行的主要途径 ,早期梅毒皮疹可呈多形性、多部位出现 ,易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