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孕酮受体及其B亚型 (PR、PR B)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病机制 ,为临床内分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单纯增生 2 0例 ,复合增生 16例 ,非典型增生 15例 )和 2 0例正常月经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R、PR B、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①不同类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PR表达无差异 (P >0 0 5 )。②从单纯增生 ,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PR B表达逐渐下降 ,其中非典型增生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③从正常增生、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 ,PCNA表达逐渐增强 ,其中复合增生与非典型增生明显高于单纯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P <0 0 5 )。④PCNA与PR表达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PCNA与PR B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PR水平变化不足以说明其在内膜增生过长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PR B表达下降参与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 ,提示联合检测PR B、PCNA既可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也可作为判断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EMC)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N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5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NS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MC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问NS mRNA和PCNA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的表达与EM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PCNA蛋白的表达还与EMC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NS mRNA和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9,P<0.05).EMC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间NS mRNA和PC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C组织中NS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其与细胞的增殖活性及EMC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TUNEL方法检测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细胞凋亡表达。结果:(1)从正常子宫内膜直至子宫内膜样癌的PCNA表达逐渐增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升高,PCNA表达逐渐增加,且各组之间PCNA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到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凋亡的表达逐渐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中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细胞、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之间凋亡表达均有显著差异(皆P<0.01);而不同肌层浸润深度之间凋亡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3)PCNA表达与细胞凋亡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均呈负相关(分别r=-0.943,P<0.01;r=-0.976,P<0.01)。结论:PCNA是内膜细胞癌变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其在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估计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数。细胞凋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内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内膜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和PC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33例EMC组织中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EMC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78.8%和55.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且与PCNA呈正相关(r=0.446,P=0.005)。结论: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细胞增殖活性明显相关,可用来鉴别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5.
PCNA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子宫内膜、3 0例单纯性增生、3 0例复杂性增生、3 0例非典型增生和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 PCNA和Ki-67标记指数 (LI)在非典型增生组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组 ,子宫内膜癌组高于非典型增生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CNA和Ki-67LI均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PCNA和Ki -67LI的检测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53、癌基因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存在状况及意义.方法:用p53、C-erbB-2和PCNA抗体对50例子宫内膜癌和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手术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表达率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P53、C-erbB-2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54%、56%和72%,均高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p53、C-erbB-2和PCNA均随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呈增高趋势,P53和PCNA的Ⅲ级表达明显高于Ⅰ级(P<0.01).研究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P53和C-erbB-2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或突变及PCNA的过度表达有关;P53、C-erbB-2和PCNA之间可能有相互协同作用;P53、C-erbB-2和PCNA表达反映了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增殖情况,因而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常与异位子宫内膜Bcl-2与PC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与正常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和1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中的Bcl-2蛋白和PCNA蛋白。 结果:Bcl-2蛋白和PCNA蛋白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生期升高(两组均为61.5%),分泌期低落(22.2%和5.5%),月经期消失(0和33.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为100%)高于增生期(P<0.05)。 结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Bcl-2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有周期性变化,且与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不同,异位子宫内膜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survivin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细胞增殖活性、临床病理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5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PTTG、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PTTG、Survivin和PCNA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腺癌中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间的PTTG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无关(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均无相关性(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TTG与survivin、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TTG表达增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与细胞增殖活性相关,可用来鉴别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和PCNA的表达。结果 ER、PR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表达的高低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PCNA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其表达的高低亦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ER、PR与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分别为r=-0.361,r=-0.441,P<0.05)。结论 ER、PR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其内分泌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 ,P16,P53 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与内膜癌变 (E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 33例子宫内膜癌 ,3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30例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 (ESH)组织进行PCNA和bcl 2 ,P16,P53 基因蛋白定位、表达程度、对比差异 ,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EC组和EAH组PCNA ,bcl 2均有阳性表达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其表达强度由中到强阳性 ,但这两种在EC和EAH组中表达与其在ESH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16基因随细胞分化程度下降 ,ESH组阳性率 93.33% ,EAH和EC组分别为 74 .2 8% ,6 3.6 4% ,ESH组明显高于EAH组 (P <0 .0 5 )与EC组 (P <0 .0 1) ,而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其定位ESH组基因表达均在细胞浆 ,而EAH和EC组基因表达见于细胞核或核浆共同表达。P53 基因在ESH组无阳性表达 ,EAH组阳性率 2 2 .86 % ,EC组阳性率 5 4.5 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CNA ,bcl 2 ,P53 表达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细胞恶性转化的进程中呈递增趋势 ,而P16趋于递减 ,提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增殖 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其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增生性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11.
孙爱军  何方方 《北京医学》2001,23(3):140-142
目的:了解核分裂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两项指标在监测子宫内膜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月经周期内增殖期,分泌期,绝经后子宫内膜;观察接受周期性激素替代治疗后子宫内膜中两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PCNA指数可敏感,可靠的反映月经周期内子宫内膜的变化。同时也能够反映激素替代治疗中,加用孕激素不同时间子宫内膜的增殖与抑制变化。结论:(1)PCNA指数可反映子宫内膜的增殖与抑制情况。(2)PCNA指数可用于激素替代治疗中对子宫内膜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在人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探讨AQP1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月经妇女2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定性及定位表达。选取正常月经妇女40例为正常对照组,功血患者51例为功血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功血患者中AQP1的表达改变。结果:正常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均可检测到AQP1 mRNA表达,AQP1蛋白表达于子宫内膜间质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内皮细胞。AQP1染色强度分泌期子宫内膜较增生期子宫内膜增高(P<0.01),AQP1染色强度和AQP1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单纯性增生组子宫内膜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在复杂性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逐渐增高,不典型增生组较单纯性增生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AQP1表达于人子宫内膜间质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功血患者子宫内膜AQP1的降低可能导致血管形成不良,参与功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Bcl—2在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腺肌症正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①在正常子宫内膜和腺肌症正位内膜中,bcl-2相似,主要见于腺上皮细胞,并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②在子宫腺肌症月经各期的异位内膜中,bcl-2持续表达,且无周期性变化。提示:bcl-2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其周期性变化对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和生理性死亡脱落起重要作用,从而调节月经;b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cl 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腺肌症正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①在正常子宫内膜和腺肌症正位内膜中 ,bcl 2 表达相似 ,主要见于腺上皮细胞 ,并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②在子宫腺肌症月经各期的异位内膜中 ,bcl 2持续表达 ,且无周期性变化。提示 :bcl 2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 ,其周期性变化对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和生理性死亡脱落起重要作用 ,从而调节月经 ;bcl 2在子宫腺肌症内膜中持续表达 ,使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得以长期增殖而发病。  相似文献   

15.
Fas基因在人月经周期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凋亡诱导因子Fas基因与正常妇女月经周期性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40例正常月经周期各时限子宫内膜组织中Fas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as基因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评分(149.20±87.80)明显低于分泌期子宫内膜中Fas蛋白的表达评分(251.80±63.70);Fas蛋白在增生早期子宫内膜中表达评分(210.00±52.90)明显高于增生晚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评分(99.50±79.80),P<0.01;Fas蛋白在分泌早期子宫内膜中表达评分(260.60±66.80)与分泌晚期子宫内膜表达评分(244.50±63.40)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Fas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并参与月经周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内膜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9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内膜腺癌进行Bcl-2、PCNA检测。结果增生过长的上皮细胞PCNA染色强度明显低于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但病例间染色强度的交叉性提示此指标不具有诊断价值。Bcl-2表达:增生中期及腺囊型增生过长患者表达为100%,腺瘤型增生过长表达为75%,子宫内膜腺癌为52%。结论PCNA及Bcl-2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P73和Ki 6 7蛋白对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13例子宫内膜增生期 ,2 0例简单型增生过长、2 2例复杂型增生过长 (含 11例不典型增生 )及 38例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P73、Ki 6 7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子宫内膜增生期、简单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及内膜样腺癌中 ,P73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 .38% (4 / 13) ,2 5 .0 0 % (5 / 2 0 ) ,4 0 .91% (9/ 2 2 ) ,76 .32 % (2 9/ 38) ;Ki 6 7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2 3.0 8% (6 / 13) ,30 .0 0 % (6 / 2 0 ) ,4 5 .4 5 % (10 / 2 2 ) ,71.0 5 % (2 7/ 38)。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增生演进 ,P73和Ki 6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上调且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Pearson列联系数为 0 .5 6 0 8。结论 :P73和Ki 6 7协同调控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 ,并促进癌变。P73和Ki 6 7表达上调 ,有可能成为在子宫内膜癌癌前确定高危个体和选择重点预防个体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1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各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症组织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其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癌中,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升高、组织学病理分级下降和肌层浸润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二者呈正相关。结论: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