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接穿刺法在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中应用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采用将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不通过导针器而直接刺入血管的方法。通过对410例用直接穿刺法行UX引导结合MST置入PICC患者的护理总结,提出正确评估靶静脉、确立最佳穿刺角度和方向、掌握手眼配合及左右手配合等措施。结果410例患者置管成功率99.8%;1针穿刺成功率80%,2针穿刺成功率16%,3针及以上穿刺成功率3.4%。结论直接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费用、减少操作流程、节约了护士操作时间,而且扩大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使用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1 200例。置管成功率100%,其中一针置管成功率99.9%,无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例,穿刺点感染3例,穿刺点渗液4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导管均正常使用至治疗结束,异位颈内静脉29例,送管困难11例,通过适当的处理后成功送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术,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患者使用血管超声机结合微插管鞘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结果成功置管104例,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行PICC置管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极大提高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由传统的肘窝下改为肘窝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结论血管超声引导系统结合微插管鞘行PICC置管术无论在置管成功率上还是患者的舒适度上都是一种可靠的技术,为PICC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MST)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总结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50例,锁骨下静脉打折3例,颈内静脉15例,经调整后导管走向正常,局部损伤引起的渗血、渗液明显减少.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总结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在上臂置入PICC1次置管失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120例置管患者中1次置管成功87例(72.5%),2次置管成功12例(10.0%),3次置管成功7例(5.8%),3次以上穿刺成功10例(8.4%),穿刺失败4例(3.3%);1次置管失败原因包括:穿刺针未1次置入血管,导丝送入困难,导管置入困难,穿刺鞘未置入血管,导管异位,认为在置管前利用血管超声仪充分评估血管的条件;置管时运用娴熟的操作技术,有效地处理置管时出现的问题;置管后及时胸片检查定位,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治疗组:使用探头与血管呈横切面显像,将靶血管固定在超声屏幕上,左手保持探头始终垂直于皮肤,右手握住穿刺针的针栓处,针尖斜面向上,从探头中心点的外缘与皮肤大约呈45o,先刺入皮肤,再根据针尖与靶血管的位置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尽可能从正上方刺入靶血管。结果治疗组穿刺成功率为100豫,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行PICC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济简便,易于操作,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结合微插管鞘技术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行上臂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1-11月需行PICC置管的血管条件差的139例患者,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N=67)与观察组(N=72)。观察组患者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对照组患者在普通超声下穿刺血管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2%,总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穿刺时置管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和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操作更加安全,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疼痛,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及微鞘技术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肿瘤患者,外观及触摸血管状况较差,在血管超声及微鞘技术引导下,观察穿刺的成功率、置管的成功率、穿刺位置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30例患者一次性的穿刺成功率为96.7%,置管成功率为90%,术后7d内的回访没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血管超声及微鞘技术引导为对于血管状况不理想的患者建立安全的中心静脉通路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临床护士可在病房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穿刺置管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液体流速、高压注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106例患者,按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2),两组均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导引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其中对照组采用巴德三项瓣膜式双腔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双腔Power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接受增强CT时高压注射的途径及效果。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为7.41%,观察组为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5);观察组在接受增强CT检查时可直接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而对照组患者100%需再次进行外周大静脉穿刺;对照组药液外渗、局部肿胀及局部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25.53%,观察组发生率均为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60,29.27;P〈0.01)。结论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置管操作安全、微创,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并发症低,输液速度、流量达到临床要求,并能应用于CT增强扫描等辅助检查,弥补现有PICC置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的缺憾,无药物外渗的危险,提高导管利用率、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经在临床普遍应用,被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认可,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病人具有理想的直观或可触摸到的静脉,对水肿、肥胖、反复化疗、长期输液的病人而言,常规穿刺成功率低,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是临床研究的课题[1]。目前在美国使用超声(US)和微插管鞘技术  相似文献   

12.
言克莉  李金花  张嘉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20-1521
血小板低下的患者在实施有创治疗时容易造成出血,特别是血小板减少〈20×10^9/L可引起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其病情危重,建立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综述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路微插管鞘置入技术操作环节质量控制与进展,为优化 PICC 置管效果,保障PICC置管安全提供专科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低角度穿刺法对儿童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导针器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在B超下采用非导针器低角度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费用支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一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费用支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低角度穿刺方法进行儿童PICC置管,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家庭及医院费用支出,并可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在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留置外周静脉困难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肉眼观察操作,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比较两组穿刺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置管位置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操作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外周静脉开放困难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管道术,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耗时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009年7~9月,我们在超声导引下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 25例,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5例,男1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1岁.卵巢癌11例,宫颈癌8例,子宫内膜癌2例,淋巴瘤3例,乳腺癌1例.25例患者全部选择贵要静脉穿刺,血管深度均在10.0~20.0 mm,绑扎充盈后血管直径2.8~3.0 mm患者4例,3.0~5.0 mm患者20例,6.0 mm患者1例.  相似文献   

17.
赵婷  韩燕玉  李侠  赵晶晶 《护理研究》2010,24(9):2315-2315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自临床应用以来,得到广大病人及临床护士的广泛认可,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了药液外渗的不良后果,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给病人带来福音。但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因预穿刺静脉细、管腔不直致无法进行穿刺或穿刺过程中出现穿破血管导致失败的情况。虽然目前开展了经B型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导管,解决了疑难病例插管问题,但只在北京、上海等少数三级甲等医院能实现,因此寻找适合广大临床护士的成功置管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袁玲  李蓉梅  傅荣 《护理研究》2011,25(24):2209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适用于长期静脉治疗病人,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在国内,使用14 G血管穿刺鞘盲穿是植入PICC的常规穿刺技术。此种穿刺技术在使用时要求病人有粗直、有弹性的血管。对那些静脉条件差但强烈要求置管的病人,传统PICC穿刺法存在耗时长、局部组织损伤大等缺陷。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ST)进行PICC穿刺技  相似文献   

19.
胡英芳  赵洪俊  杨荣雪 《护理研究》2012,26(22):2058-2059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