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脑损伤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症脑损伤患者36例,测量其平卧位时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采用自身配对方法,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肱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足背动脉收缩压(P0.01),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重症脑损伤患者在无法测量肱动脉血压时,可测足背动脉血压,并根据回归方程推算肱动脉血压数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血压测量替代上肢测压的可行性。方法 卧位规范测量80例血压正常的成年人的双侧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血压,分别计算胫前动脉血压与右肱动脉血压差值,并分别与右侧肱动脉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两侧胫前动脉血压无显著差异;胫前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胫前动脉测压方便、可靠,可以替代上肢血压测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刘冰等证实了下肢血压测量新方法即足背动脉血压测量法的可行性,而对于老年人肱动脉血压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对比研究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随机选取2005年3月徐州市2个大型社区127例健康老年人作为测试对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使用间接测量法测量平卧位与坐位肱动脉血压与足背动脉血压值在老年人群中测量方法的可行性;探讨老年人平卧位与坐位时肱动脉血压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及差异内在规律性。该研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术中小儿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数值,为踝部足背动脉替代肱动脉行小儿围术期血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5岁手术患儿80名,采用自身配对方法,测量其平卧位麻醉诱导前(N1)、麻醉诱导后(N2)、手术开始后(N3)、手术结束后(N4)、麻醉苏醒后(M)的左踝部足背动脉与左肱动脉血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平卧位时所测得的围术期小儿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非常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踝部足背动脉测压简便易行,该方法应用于1—5岁无心血管疾病的小儿术中血压的监测和指导治疗是可行的,可客观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在围术期可及时、真实评估机体循环功能,可根据其变化推测出小儿手术中循环血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刘华凤,吴亚莉,周巧萍动脉血压为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是观察患者病情及其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上通常以间接法测量肱动脉血压来观测动脉血压,但在肱动脉血压无法或不易测取的情况下,如上肢骨折、烧伤等,则需测量其它部...  相似文献   

6.
动脉血压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动脉血压直接测量值与间接测量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0例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及支架术病人,用Seldinger’s法穿刺右股动脉并用多导生理仪直接测量主动脉根部的血压,用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间接测量肱动脉血压值,二者进行比较。结果 动脉血压的收缩压直接测量值与间接测量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舒张压以变音为准的间接测量值与直接测量值也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比以消失音为准的间接测量值相关性更强。结论 在老年动脉硬化患者间接测量动脉血压可以反映动脉血压的实际水平,但收缩压与动脉实际血压相关性最好,克氏分期法,以变音为准的舒张压更能反映血压的实际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患者右侧桡动脉(B)与肱动脉无创血压值(R)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全麻下手术前的患者295例,年龄(47±16)岁,男:女比例为149∶146,身高(163 ±8) cm,体质量(61.2±7.8)kg.排除主动脉或外周血管疾病、右臂外伤或感染等情况者.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分别采用成人袖带及儿童袖带测量其右上肢肱动脉与桡动脉血压无创血压值,并记录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压(MAP).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肱、桡动脉血压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法,各区间的桡、肱动脉差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区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法.结果 成人袖带所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明显低于儿童袖带所测右前臂桡动脉血压,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 =0.841 (SBP)、0.808 (DBP)、0.833 (MAP),均P<0.01].肱、桡SBP、DBP和MBP之间的差值为13~18 mm Hg(1 mmHg=0.133 kPa).结论 选择儿童袖带测量患者桡动脉血压可较好的反映肱动脉血压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学龄期儿童肱动脉血压与足踝动脉血压差异性及其规律,探讨观察下肢血压补充和替代上肢血压的可能性.[方法]学龄期(7岁~12岁)发育正常儿童150例,采用自身配对方法,分别在站位时测量足踝动脉和平卧位时测量肱动脉血压,测3次取其均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站位时足踝动脉血压均高于平卧位时肱动脉血压(P<0.05).[结论]足踝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与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并存在线性依存关系(均P<0.05).由此可以用回归方程推算上肢肱动脉血压,为上肢有疾患和不能平卧测血压的患儿提供更简易方便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间接动脉血压,临床上常测量肱动脉血压。对一些由于双上肢不能测量血压者常测量大腿膳动脉的血压。但在测量胭动脉血压时,由于血压计的袖带过窄过短,容易松脱,不易充气。因而,我们试图用测定足背动脉血压来代替肱动脉血压以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压的变化。我们对100例需作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了血压测量,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4岁,平均45岁。按常规方法测量肱动脉、腘  相似文献   

10.
体位对肱动脉间接血压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位及肱动脉位置变化对肱动脉间接血压测量结果的影响。 [方法 ]采用HEM— 75uzzy型智能电子血压计 ,对随机抽取的 3 0名健康女生测量其 5种体位的肱动脉血压 ,并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 ]坐位时左右上肢肱动脉收缩压有差异 (P <0 .0 1) ;肱动脉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时 ,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时 (P <0 .0 1) ;坐位时肱动脉收缩压低于卧位时 (P <0 .0 1)。 [结论 ]不同体位及不同上肢对肱动脉血压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 ,进行个体血压监测比较时应考虑此影响 ,为保证坐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须注意保持所测手臂的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刘冰等[1]证实了下肢血压测量新方法即足背动脉血压测量法的可行性,而对于老年人肱动脉血压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对比研究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随机选取2005年3月徐州市2个大型社区127例健康老年人作为测试对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使用间接测量法测量平卧位与坐位肱动脉血压与足背动脉血压值在老年人群中测量方法的可行性;探讨老年人平卧位与坐位时肱动脉血压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及差异内在规律性。该研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徐州市两个大型社区健康老年人(年龄60~89岁、无高血压等心…  相似文献   

12.
动脉血压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血压直接测量值与间接测量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及支架术病人,用Seldinger's法穿刺右股动脉并用多导生理仪直接测量主动脉根部的血压,用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间接测量肱动脉血压值,二者进行比较.结果动脉血压的收缩压直接测量值与间接测量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舒张压以变音为准的间接测量值与直接测量值也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比以消失音为准的间接测量值相关性更强.结论在老年动脉硬化患者间接测量动脉血压可以反映动脉血压的实际水平,但收缩压与动脉实际血压相关性最好,克氏分期法,以变音为准的舒张压更能反映血压的实际值.  相似文献   

13.
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洁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26-727
动脉血压是临床检查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 ,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动脉血压测量的位置常为上肢肘窝的肱动脉与下肢窝的动脉 ,实际工作中在遇有双上肢外伤或双上肢行透析治疗等无法通过双上肢肘窝进行肱动脉测量血压的病人时 ,护理人员常用足背动脉监测血压的波动情况。在《基础护理学》中提到“用普通测上臂的袖带来测定动脉的血压 ,其收缩压比肱动脉高 2 .6~ 5 .3kPa(2 0~ 4 0mmHg) ,而舒张压无多大差异。”[1] 那么 ,用普通测上臂的袖带在下肢的足背动脉处所测得的血压值与上肢肱动脉的血压值是否也有此差异 ,…  相似文献   

14.
王丽波 《护理研究》1989,3(3):174-175
体外循环手术及抢救各种危重病人采用动脉直接穿刺的方法来测定病人血压较准确,故临床应用越来越多.选择直接测压的动脉首先是桡动脉,其次是足背动脉,股动脉,还有尺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和颞浅动脉等.我们医院过去多应用足背动脉切开插管术直接测定动脉压力,这种方法切开足背动脉所需时间长,损伤足背动脉,同时增加手术医生的污染机会.而进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是安全的,一般穿刺成功率可达80%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手臂与健侧手臂血压测量有无差异及差异的规律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1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两侧肱动脉血压,并将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无论是左侧偏瘫还是右侧偏瘫,其健侧与瘫痪侧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如无肢体动脉血管病变、患肢肌张力低于Ashworth 3级,测量任何一侧的上肢血压都能代表被检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应变-血压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对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进行检查.通过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获得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同时测量被检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血压,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最大圆周应变/[(局部收缩压-局部舒张压)/局部舒张压]×100%,胫-肱指数=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肱动脉应变-血压指数,踝肱指数=胫前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胫前动脉应变-血压指数和胫-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应变-血压指数略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变-血压指数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中型动脉弹性改变的新指标,胫-肱指数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动脉和肱动脉弹性变化的相对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同时关注这些危险因素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10/2004-04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所有病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2组:高血压组38例,男28例,女10例;血压正常组18例,男12例,女6例.其中高血压组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单纯高血压组20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8例.纳入对象均了解实验目的,并愿意配合.②测定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测量肱动脉内皮功能.计算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以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数值大小判断肱动脉内皮功能.采用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学法测定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38例,血压正常患者1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②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676,P<0.01);内皮素与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636,P<0.01);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378,-0.591,P<0.05,0.01).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无相关性.③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2.341,12.489,P=0.018,0.013),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以内皮素作用最强,其次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①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异常,内皮功能障碍,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上述损害更为明显.②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最终通过共同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功能失调,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下降.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手臂与健侧手臂血压测量有无差异及差异的规律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1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两侧肱动脉血压,并将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无论是左侧偏瘫还是右侧偏瘫,其健侧与瘫痪侧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如无肢体动脉血管病变、患肢肌张力低于Ashworth 3级,测量任何一侧的上肢血压都能代表被检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200例男,女性Guo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数值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组测得的Guo动脉收缩压高于肱动脉收缩压4.0kPa舒张压高3.0kPa;女性组测得的Guo动脉收缩压高于肱动脉收缩压3.0kPa,舒张压2.0kPa,并由此得出Guo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数值差异消除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病人为中心、方便临床、有效的肱动脉血压测量方法。方法将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1 153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进行两次肱动脉血压测量,两次测量间无时间间隔。对照组:标准方法测量两次;实验Ⅰ组:先按标准方法再用实验Ⅰ法测量;实验Ⅱ组:先按标准方法再用实验Ⅱ法测量。比较每组两次测的血压值,采用U检验;再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次血压测量差值,采用U检验;然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次测量差值的波动范围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每组两次测得的血压值比较均P0.05;测量差值比较:实验Ⅰ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Ⅱ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值波动范围比较:除实验Ⅰ组与对照组在舒张压≤10 mmHg比较P0.05,余均P0.05。结论用实验法测量肱动脉血压对结果无影响,但应优选实验Ⅱ法,需要时用实验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