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转移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转移癌超声造影表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谐波反相超声造影技术对21例共21个肝转移癌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分析研究其造影增强各时相的特征。结果21个肝转移癌中,19个(90.5%)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动脉相21个病灶均可见增强,12个(57.1%)为快速弥漫增强,8个(38.1%)为快速环状增强,余1个较大的病灶呈缓慢不均匀轻度增强;延迟相20个病灶(95.2%)呈边界清晰的低回声,3个(14.3%)发现更多的肝内病灶。结论肝转移癌的超声造影有特征性表现,可将其作为筛查及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83个肝脏肿瘤患者123个病灶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的特点。结果:所有103个肝脏恶性肿瘤动脉期或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增强,98个(95%)延迟期快速退出,仅有5个(5%)缓慢退出。其中69个肝细胞癌病灶中53个(77%)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均匀增强,16个(23%)由于病灶中央有低回声表现为不均匀增强,66个(96%)表现迅速快退,仅3个(4%)表现为缓慢退出。在34个转移性肝癌病灶中,24个(71%)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增强,10个(29%)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期的均匀增强,32个(94%)表现为快速退出,2个(6%)表现为缓慢退出。而另外在20个肝良性肿瘤中,18个(90%)表现为缓慢不均匀增强,14个(70%)表现为轻度增强,20个(100%)表现为缓慢退出。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增强CT(CECT)与超声造影(CEUS)显示转移性肝癌动脉相血流灌注的差异。方法:对82例肝转移癌患者的165个病灶进行CEUS和CECT扫查,比较两种技术对转移性肝癌病灶动脉相增强的的检出率。结果:CEUS动脉相病灶检出率为100%(165/165),而CECT动脉相病灶检出率为59.4%(98/1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在显示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增强方面优于CECT,可以更好地反映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微血管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肝癌高危人群的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实时超声造影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常规超声不能确诊的85例肝癌高危患者共98个≤3.0 cm的肝内实质性小病灶的实时超声造影结果 进行分析.患者均行增强CT或MRI检查,且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及随访观察.结果 98个肝内实质性小病灶中,恶性病灶57个,包括肝细胞性肝癌54个,转移性肝癌3个,良性病灶41个,包括血管瘤19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个,肝硬化增生结节19个.肝内良恶性小占位病变在造影后灌注方式明显不同: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显影,门脉相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肝血管瘤动脉相时无明显变化,增强方式以门静脉期周边缓慢增强,呈向心性填充,即从周边向中心部持续充填,造影剂显影持续时间较长;肝转移癌动脉相为均匀性增强或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可有轻度点状增强改变,实质期迅速出现回声减弱改变;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也为动脉期迅速增强,表现为门脉期保持呈持续增强改变,以中央扩散型的均匀持续增强为主,在延迟相中有明显的造影剂摄取.结论 超声造影对肝内实质性小病灶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造影剂SonoVue对肝硬化背景下肝局灶性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造影剂SonoVue和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43例肝硬化背景下可疑肝局灶性病变48个病灶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3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5例经CT、MRI增强检查和临床综合资料证实病灶性质。结果恶性病灶组和良性病灶组达峰时间、始消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肝细胞癌21个病灶和3例转移性肝癌4个病灶表现为在动脉相均匀增强;2例肝胆管细胞癌2个病灶和2例转移性肝癌3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不均匀增强且以周边增强为主;1例肝细胞癌1个病灶在所有时相均呈等增强。肝血管瘤7例9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以周边结节状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增强范围呈向心性扩散。3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个病灶呈轮辐状从病灶中央向周边增强。4例肝硬化结节5个病灶在3个时相均呈等增强。本组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为97.68%,假阴性率为3.45%。结论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小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茹  林剑英  李活霞  黄邹琴 《广东医学》2008,29(10):1693-1694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影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共45个肝内实质性局灶性病灶进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血流灌注特征。结果 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多表现为动脉期呈快速均匀或不均匀的高增强,门脉期快速消退,呈等或低增强,延迟相病灶的增强信号消退更明显,呈低增强或黑洞征;肝血管瘤多表现为动脉相周边环状、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增强信号继续向心性填充,延迟相无消退,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肝硬化结节及不均匀脂肪肝表现为自动脉相至门脉相及延迟相与周围肝实质同步均匀性增强,病灶边界消失。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光清  张建辉  关莹  郑恩海  童玉燕 《重庆医学》2012,41(30):3160-3161,312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消融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43例(56个病灶)的近期随访资料,包括病灶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等,比较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所见及对肿瘤灭活程度的判断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显示56个病灶中47个造影灌注各期均无增强,9个病灶边缘少部分组织在动脉期不规则增强,内部大部分组织在各期均无增强;增强CT显示56个病灶中49个造影灌注各期均无增强,7个病灶边缘少部分组织在动脉期不规则增强,内部大部分组织在各期均无增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灭活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对灭活效果的判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635,P<0.001)。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准确检查转移性肝癌射频消融的肿瘤灭活范围和发现残留病灶,具有与增强CT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近期疗效的相似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不同肝脏占位病变中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肝脏占位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实时观察病灶内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结果肝细胞肝癌均表现为动脉相整体快速增强,并在门脉相快速或缓慢消退,肝实质相呈现低回声区;肝血管瘤呈现自周围向心性缓慢性充填式增强,并持续较长时间;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快速增强,但在实质期开始消退;肝转移癌与肝脓肿及囊肿伴感染虽都在动脉期周边增强,但消退时间不同,转移性肝癌在门脉相开始消退,至实质相呈低回声,而肝脓肿和囊肿伴感染则在实质相缓慢消退;2例局灶性炎症,2例脂肪肝及2例慢性肝病的动脉相、门脉相、实质相均未见异常增强区和廓清区。结论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有不同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能明显提高肝实质占位性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型超卢造影剂SonoVue,对9例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2例肝硬化结节病例进行实时灰阶超卢造影检查,观察各病灶内及肝实质的造影剂动态灌注过程。结果:超声造影后,不同性质的病灶有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增强表现。原发性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增强、而后快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动脉相表现多样,实质相呈明显的低回声“缺损”区,并且于实质相发现了更多病灶;肝血管瘤动脉相见周边环状增强、而后呈向心性填充;肝硬化结节与周围肝实质呈同步改变。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崔凤荣  吴海红 《农垦医学》2010,32(3):235-236
目的:观察转移性肝癌(HCC)超声造影各时相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在转移性肝癌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诊断的使用意义。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2个转移性肝癌的病灶的时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转移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动脉相均表现为快速增强,而且其"快出"的时间比原发性肝癌更快。结论:超声造影对提高转移性肝癌的的超声诊断准确性及检出率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某些疾病是有季节性的。某些有昼夜变动的周期性或一些角度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不能用传统的几旬构成比或月旬相对比的方法,应该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圆形分布法目前在国内应用尚不多,其应用的原理是通过三角函数的代换,对季节性或周期性资料分布及高峰期所在时间提供较确切的吋点,对疾病的预防和死囚分析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胆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特别是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科自1980年1月~1986年12月因患重症急性胆管炎而死亡13例,现就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区屈肌腱断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219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显微无创技术对断裂屈指肌腱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腱吻合技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TAM系统评定法对两组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者60指,良45指,可5指,优良率达95.45%;对照组:疗效优者38指,良52指,可14指,差5指,优良率为82.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1)。结论应用显微无创技术高质量缝合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