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予心理干预,4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病人情绪变化,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尿常规及电解质、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前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减分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治疗前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值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况,并给予心理干预,然后比较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值及实验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结果:86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对血糖的控制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心理护理干预,建议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糖尿病教育,有助于改善其抑郁情绪,使血糖更易于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血糖达标的影响。方法72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加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加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完全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7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有利于患者血糖的达标,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需要层次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 选择到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就诊的10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51例、53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需要层次理论护理后检验血糖水平、SAS及SDS评分.结果 2组空腹血糖于干预后1周、2周后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2组餐后2h血糖于干预后1周、2周后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2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同期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周、2周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1周、2周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 需要层次理论有助于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较好的控制患者血糖,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孙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2,(9):47+49-47,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状态改变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治疗10d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较对照组控制好(P均〈0.05)。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下降幅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对血糖的稳定控制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行为干预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社区糖尿病患者22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在社区门诊进行一般性糖尿病教育,自行锻炼和饮食控制;观察组进行社区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治疗干预。结果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施社区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满意度有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明显(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行为干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有提高,可以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12月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并且监督实施,周期为3个月。测定患者治疗护理前后血糖浓度(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胰岛功能(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护理前显著降低(P〈0.01)、胰岛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并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协助降糖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改善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作用。方法:抽取我中心2011年2月-2013年2月规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十预,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结果:观察组的HAMI)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HAMD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餐前、餐后血糖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精神状态,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90项症状问卷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评定两组情绪变化,同期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抑郁、焦虑、躯体化和强迫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及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施行为干预对出院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行为治疗1年,观察干预治疗组对糖尿病知识、新发并发症、重复住院情况,以及血糖变化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比对照组丰富,新发并发症和重复住院情况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糖监测:1年后,干预组空腹血糖(5.84±0.6)mmol/L,餐后2 h血糖(8.05±0.62)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7.05±0.58)mmol/L,餐后2 h血糖(10.06±0.48)m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实施行为干预能丰富病人糖尿病知识,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和重复住院次数,及良好的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伴抑郁情绪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有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住院30天后再次评定。结果:观察组血糖明显趋于正常(P<0.01),SD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主动性、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从而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杨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476-2478
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与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49例GDM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其中75例行全方位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74例仅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护理前后血糖与情绪变化。结果 2组护理前空腹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明显(P〈0.01)。对照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不及观察组(P〈0.01)。结论加强对GDM患者的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其血糖与改善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伴发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3年5月糖尿病脑性脑血管伴发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84例为观察组,无情绪障碍的95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另接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其血糖、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空腹血糖时间主效应显著(F=62.911,P〈0.01),治疗后4周、6个月,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F=4.78,P〈0.05;F=5.51,P〉0.05);餐后2h血糖时间主效应显著(F=106,792,P〈0.01);糖化血红蛋白(F=3.967,P〈0.05;F=107.309,P〈0.01;F=8.958,P〈0.01)、神经缺损程度(F=475.959,P〈0.01;F=577.760,P〈0.01;F=300.376,P〈0.01)、生活质量(F=354.299,P〈0.01;F=665572,P〈0.01;F=349.673,P〈0.01)的时间主效应、组间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结论情障障碍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方法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未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在饮食控制、运动调节、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社区心理、定期复诊等几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满意度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空腹血糖的正常率(空腹血糖4.1-6.1mmol/L)由8.33%上升到48.33%,餐后血糖正常率(餐后2h血糖〈10mmol/L)由11.67%上升到61.67%,干预前后的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护理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疾病的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6例冠心病患者问卷调查,对伴有抑郁情绪者51例(48.3%)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DS、S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的监控效果。方法选取本辖区(塘头社区)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以三位一体模式为患者及家庭进行综合干预,同时选取另外15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一般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位一体模式能有效地控制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的敏感性。方法:对无糖尿病老年高血压组74例、老年对照组54例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胰岛素(FINS)、C肽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对比。结果:空腹血糖测定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老年高血压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清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均较老年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策略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后遵医率、两组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和自我监测管理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不遵医率5.0%,对照组治疗后的不遵医率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总遵医率达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遵医率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及自我监测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策略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并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血糖控制不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97例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血糖控制不好的老年患者分为罗格列酮+磺脲类+双胍类组(A组)、罗格列酮+胰岛素组(B组)及胰岛素组(C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空腹、餐后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重指数。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显著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空腹胰岛素降低,A、B两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P〈0.05)。结论对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疗效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罗格列酮可显著降低血糖,是抗拒使用胰岛素者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团体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糖代谢、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巴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筛选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82例,再按抑郁程度分层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团体心理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降血糖、降血脂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干预。团体心理干预前后对全部被试者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生活质量测量。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21±0.31)mmol/L和(6.89±0.29)%,而干预组则分别为(5.01±0.29)mmol/L、(5.12±0.32)%,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生理因素、社会关系及治疗因素等四个维度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